发展心理学第四章婴儿期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可编辑修改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83066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第四章婴儿期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可编辑修改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发展心理学第四章婴儿期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可编辑修改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发展心理学第四章婴儿期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可编辑修改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发展心理学第四章婴儿期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可编辑修改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发展心理学第四章婴儿期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可编辑修改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第四章婴儿期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可编辑修改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发展心理学第四章婴儿期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可编辑修改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第四章婴儿期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可编辑修改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心理学第四章婴儿期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可编辑修改word版Word文档格式.docx

6个月时脑重达700~800克,约占成人脑重的50%;

12个月时已达800~900克,24个月时增到1050—1150克,约占成人脑重的75%;

36个月时已接近成人的脑重范围,以后发展速度变慢,15岁时达到成人水平。

婴儿头围在刚出生时已达到34厘米,大约是成人头围的60%,12个月时达46~47厘米,24个月达48~49厘米,以后的增长速度变慢。

(2)大脑皮质。

胎儿在6~7个月时,脑的基本结构就已经具备,出生时脑细胞已分化,大多数沟回都已出现。

皮质细胞迅速发展。

到2岁时,脑内各部

位大小的比例已基本上类似于成人的大脑。

2.大脑机能的发展

(1)脑电图的情况。

5个月胎儿已显示出了脑电活动,8个月以后的胎儿已显示出与新生儿相同的脑电图。

新生儿出现了同步节律α波,这表明新生儿在皮质神经成分方面的一定的成熟性,在新生儿的皮质投射区还记录到对各种感觉运动刺激的诱发电反应,出生后5个月是婴儿脑电活动发展的重要阶段,12~36个月,婴儿脑电活动渐趋成熟。

(2)皮质中枢。

婴儿大脑是按着其基因结构的顺序而发展的,遵循着头尾原则和近远原则。

婴儿出生时大脑两半球还不能正常发挥功能,皮质兴奋处于弥漫状态。

此后,发展最快的区域是脑干和中脑。

(3)大脑单侧化。

婴儿大脑两半球在解剖和功能上都存在着差异。

大脑单侧化就是在其大脑某个半球建立特定功能的过程,如对于多数右利手的婴儿来说,其言语功能逐步定位于左半球的过程就是一种单侧化的过程。

随着婴儿大脑的逐步发育成熟,这种差异会逐渐明显化。

(二)婴儿生理发育的正常值

1.体重。

足月男婴体重为3.3~3.4千克,足月女婴为3.2~3.3千克,到5个月时婴儿的体重会翻一倍,12个月时增加2倍,到30个月的时候,体

重为出生时的4倍。

2.身高。

刚出生时,足月新生儿身高约为50厘米。

男婴比女婴略高。

一般,第一年内增长25厘米,第二年内增长10厘米左右。

三、婴儿动作的发展

(一)动作发展的特点

婴儿动作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行走动作的发展和手的运用技能的发展。

婴儿动作的发展主要有It2T51.个规律:

1.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散慢的,以后才逐步分化为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如果使婴儿俯卧在平台上,他先出现的动作是抬头,然后是俯撑、翻身、坐、爬、站立,最后是行走。

3.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婴儿首先出现的是躯体大肌肉动作,如头部动作,以后才是灵巧的小肌肉动作,以及准确的视觉动作。

(二)格赛尔的研究

格赛尔(Gesell)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他进行了关于儿童心理发展,尤其是动作发展的长期追踪研究,编制出了儿童发展量表。

格赛尔的理论核心是“成熟势力说”。

按照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格塞尔的思想,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

一个是成熟,一个是学习。

在两者之间,他更注重于成熟。

他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行为或心理模式在环境影响下按一定顺序出现的过程。

这个顺序与成熟的关系较大。

他有一个很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其中一个双生子从48

周起每天做10分钟爬梯训练,连续6周。

到第52周,他能熟练地爬上5级楼

梯。

在此期间,另一个双生子不做爬梯训练,而是从53周才开始进行爬梯训练。

两周以后,这第二个双生子不用旁人帮助,就可以爬到楼梯顶端。

由此,格塞

尔得出的结论是:

不成熟就无从产生学习,而学习只是对成熟起一种促进作用。

格塞尔的这个实验表明,儿童的成长是受生理和心理成熟机制制约的,人为地任意提前训练,不仅没有必要,还会给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造成负担,弄不好还可能影响儿童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总之,动作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动作,儿童与客观世界建立了直接的相互作用的关系。

通过交互过程,儿童建立了自我和客体概念,并产生了自我意识和最初主客体的分化,动作对于儿童心理的发展既有诱导作

用,又有促进作用。

第二节婴儿认知的发展

一、感知觉的发展

在婴儿的认知能力中,最先发展且发展速度最快的方面是感知觉,并且在婴儿认知过程中占主导地位。

(一)感觉的发生1.视觉的发生

视觉最初发生的时间是在胎儿晚期,4、5个月的胎儿已经有了视觉反应能力以及相应的生理基础。

新生儿已经有了基本的视觉过程,视敏度达到20/400~20/200。

大量的研究表明,2~4个月婴儿的颜色知觉已有了很好的发展,4个月时表现出明显的颜色偏好,具有正确的颜色范畴性知觉,其颜色视觉的基本功能已接近成人水平。

2.听觉的发生

现在的研究表明,5~6个月的胎儿就已经建立了听觉系统,可以听到透过母体的1000赫兹以下的声音。

出生后1个月的婴儿已经能鉴别200赫兹与500赫兹纯音之间的差异,5~8个月的婴儿在1000~3000赫兹范围内能觉察出声频的2%的变化(成人是l%);

在4000~8000赫兹内的差别阈限与成人的水平相同。

刚出生的婴儿就有了视听协调能力,6个月的婴儿已能辨别出音乐中的旋律、音色、音高等方面的不同,并初步具备了协调听觉与身体运动的能力。

3.其他感觉的发生

除视觉和听觉外,婴儿在味觉、嗅觉、触觉等方面也有了相应的发展。

(二)知觉的发展

1.图形知觉

有的研究表明,刚出生后2天的儿童就可以分辨人脸和其他模型。

他们看人脸的时间比看圆盘或不规则盘的时间长。

而对出生至6个月的乳儿的研究更进一步说明了这种视觉偏好:

他们凝视人脸图片的时间几乎是他们凝视任何其他图片时间的两倍。

乳儿似乎天生对人感兴趣。

近期的研究认为乳儿并非对人脸感兴趣,而是对它的轮廓线、复杂化和曲

度感兴趣。

新生儿特别容易被轮廓线或光和暗的交界线吸引;

到了2~3个月时,他们的知觉兴趣转移到了复杂化和曲度,在这个年龄,乳儿更喜欢看许多小矩

形组成的图案,而不愿意看仅仅几个大方块。

他们更喜欢看曲线而非直线,人脸正好提供了这种性质,人脸上的发际线提供了明暗交界线。

2.空间知觉

深度知觉、方位知觉和距离知觉是空间知觉的主要方面,婴儿已具备了这些方面的能力。

(1)深度知觉。

对婴儿已具有深度知觉最为有力的支持就是吉卜森(Gibson,1960)的视崖实验。

实验大致是这样的:

在一个桌子上盖上很厚的玻璃,玻璃下面是一张由颜色矩形组成的质料,质料的一部分直接贴着玻璃,另一部分隔开几英尺,这样,爬过桌子的乳儿就似乎在水面上的一只小帆板上,感觉有掉下去的危险。

在这个装备上,即使2个月的乳儿,也能分辨出视崖的两边。

当他们探索这个崖时,更有趣的是心率通常减慢。

这个发现证明,他们主要是对视崖的好奇而不是害怕。

当乳儿长大到能爬过视崖的时候,表现出明显的视崖恐怖。

他们的心率明显加快;

尽管他们的父母在对面,他们也不往深的一边爬。

这个实验说明这时深度知觉已经初步形成。

(2)方位知觉。

婴儿对外界事物的方位知觉是以自身为中心定位的。

刚刚出生的新生儿就有了基本的听觉定向能力,并成为婴儿早期空间定向的主导形式。

 

(3)距离知觉。

新生儿已能对在空间上逼近的物体有反应,2~3个月时已有了对逼近物的保护性的闭眼反应。

二、注意的发展

婴儿一出生就有了注意,这种注意是先天的定向条件反射,是无意注意的最初形态。

婴儿注意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注意选择性的发展上,1~3个月婴儿的注意已经明显地表现出选择性,表现为偏向曲线、不规则图形、密度大或复杂刺激物,这支持了“轮廓密度理论”和“图形视觉理论”;

3~6个月以后的婴儿平均注意时问缩短,兴趣更为广泛,这时的选择性注意越来越受知识和经验的支配;

1岁以后由于言语的出现,婴儿的注意与语言符号联系在一起了,他人的言语提示或指导对婴儿的注意有一定的制约和调节作用。

三、记忆的发展

较新的研究表明,人类个体记忆发生在胎儿末期。

新生儿末期就已经具备了特定的长时记忆能力。

3个月的婴儿对操作性条件反射记忆的保持达4周之久;

12个月时,婴儿的符号表征和延迟模仿出现,符号表征使婴儿的词语记忆成为可能,而延迟模仿则标志着婴儿表象能力和再现能力的初步形成。

四、思维的发展

近些年来关于婴儿思维研究的成果与皮亚杰的结论有所出人。

最新研究表明,在婴儿早期(至少在3个月以前)就已出现了启发式搜索策略的问题解决行为,6个月已能进行模仿,12个月以前能利用工具解决问题,并获得“手段一目的”分析策略。

第三节婴儿言语的发展

一、前言语发展

近20年来对婴儿言语知觉的大量研究发现,婴儿在最初的几个周内就听完

了人类语言所拥有的绝大部分的语音差别。

而关于语音的研究也表明,各类语音发生发展的顺序是由发音器官各部位的生理成熟程度所决定的。

婴儿在能够进行语言交流之前的一年里,能够采用一些特定的声音和姿态进行信息交流,这就是“前语言交流”。

在言语产生以后的漫长时间里,它们仍然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发挥着语言替代物的作用。

二、言语发展理论

关于婴儿言语发生、发展内在机制的代表性理论假说主要有四种,这些理论的争论焦点主要在于:

语言是先天的还是后天习得的、是被动学习还是主动创造的、以及认知(尤其是思维)与言语发展的关系等。

(一)强化说

巴甫洛夫(Pavlov)和斯金纳都认为,言语的获得是条件反射的建立,而强化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斯金纳还特别强调“强化依随”在婴儿言语形成和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即言语活动出现后马上给以强化。

“强化说”可以解释某些低级言语的发生过程。

(二)转换生成说

这是乔姆斯基(Chomsky)提出的一种语言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

①语言是利用规则去理解和创造的,而不是通过模仿和强化得来的;

②语法是生成的,婴儿先天就具有一种普遍语法,言语获得过程就是由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化的过程,这一转化是由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LAD)”实现的;

③每一个句子都有其深层和表层结构,句子的深层结构(语义)通过转换规则而变为表层结构(语音),从而被感知和传达。

(三)模仿说

这是由阿尔波特(A11port)率先提出的关于言语获得机制的最早理论。

他认为,婴儿言语是对成人言语的模仿,是成人言语的简单翻版。

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班杜拉认为,婴儿的言语能力主要是通过对各种社会言语模式的观察

学习,即模仿而获得的,其中大部分是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进行的;

怀特赫斯特对传统的模仿学说进行了改进,提出了“选择性模仿”的新概念,认为婴儿对成人言语的模仿是有创造和选择的。

(四)认知说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发展理论则强调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对言语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影响。

皮亚杰认为,语言是儿童的一种符号功能,语言源于智力并随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

在这种交互作用过程中,由于动作的发展和协调才产生了逻辑,由此才导致了语言的产生。

三、言语的发生和发展

(一)言语发展的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1~1.5岁)。

这是理解言语发展的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