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文阅读练习及答案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初中语文古文阅读练习及答案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古文阅读练习及答案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
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屋舍俨然俨然:
(2)具答之具:
(3)芳草鲜美鲜美:
(4)无论魏晋无论:
2、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D、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3、选出加点词词义相的一项()
A、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佛印绝类弥勒
B、为: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中轩敞者为舱
C、复:
复前行不复出焉
D、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神情与苏黄不属
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 )
A、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5、有些成语出自选文所在的课文,请写出其中的两个。
6、翻译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7、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
不足为外人道"
?
谈谈你的理解。
8、“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
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请用简洁的文字回答。
【参考答案】
1、
(1)整齐的样子
(2)详尽(3)鲜艳美丽(4)不要说,更不用说
2、B3、C4、C
5、世外桃源、无人问津、豁然开朗等。
6、⑴(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
⑵这个渔人为他们详细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那些人都感叹惊讶不已。
7、不希望外人破坏桃花源的宁静祥和。
8、学生回答只要能紧扣“表达作者美好理想,反映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并言之有理即可
【乙】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俨然:
()②交通()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①渔人甚异之: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在作者眼中,桃花源人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用原文回答)
4、这篇文章里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你是怎样看待这种社会理想的?
1、①顺(沿)②整齐的样子③交错相通2、①渔人对此感到很奇怪。
②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之属。
陌交通,鸡犬相闻。
4、第一问:
寄托了没有阶级、人人平等、没有战乱、和平美好的社会理想。
第二问能紧扣社会现实来谈即可。
【丁】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⑴阡陌交通()
⑵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⑶无论魏晋()
2、将“渔人”“村人”两词语准确填如文中括号内。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3、用语段中的原句回答。
⑴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⑵“村人”见“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是因为:
⑶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⑷“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⑸“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
4、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分析起“叹惋”的原因是()
A、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
B、为自己住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
C、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D、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而叹惋。
5、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
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为什么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
我们今天应该怎样评价?
请谈谈你的看法。
1、⑴交错相通⑵妻子和儿女与世隔绝的地方⑶不要说,(更)不必说
2、村人渔人渔人村人渔人村人
3、⑴“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⑵“来此绝境,不复出焉”⑶“咸来问讯。
”
⑷“先世避秦时乱”⑸“与外人间隔”
4、C(提示:
其他三项不符合文章的含义,故是错误的。
)
5、【答案示例】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和当时现实生活相对立的一个理想社会,这里的生活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所向往的,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同时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社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他只是一种幻想,在阶级社会里是不可能实现的。
【点拨】本题是开放性题目,回答时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另外要谈出自己的看法。
(戊)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②无论魏晋()
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④遂与外人间隔()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渔人甚异之。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②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④后遂无问津者。
3、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C、欲穷其林林尽水源
D、处处志之寻向所志
4、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出:
既出,得其船皆出酒食
B、乃:
乃大惊乃不知有汉
复前行不复出焉
D、舍:
便舍船屋舍俨然
5、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6、本文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组织材料,细读文章,完成文章结构图。
——访问桃花源——
7、“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
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
8、以“桃花源美,美在……”写几句赏析性的话。
9、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设计了哪些内容?
1、①交错相通②更不用说③妻子儿子④隔绝
2、①渔人非常诧异②这个渔人为他们详细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那些人都感叹惊讶不已③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④此后再也没有问路访求桃花源的人了
3、D4、C5、A
6、发现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7、热情好客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
8、桃花源美,美在坦荡如砥,一望无垠的土地。
桃花源美,美在排列得整整齐齐的屋舍。
桃花源美,美在土地肥沃,庄稼茁壮成长,池水清澈,鱼儿悠然自乐。
桃花源美,美在静谧祥的气氛
9、要点:
①桃花源人问渔人从哪里来。
②桃花源人向渔人说明自己来到桃花源的原因。
③桃花源人向渔人询问外界的情况。
④桃花源人嘱咐渔人不要向别人提起这里的情况。
【己】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其中往来种作,男子衣着,悉如外人。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不足外人道也。
1、翻译句子。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此中人语云:
2、找出选文中描写桃源人幸福生活的句子。
3、“此中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联系上下文,想想“此人”说了些什么,试概括为三点。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后人把《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是什么呢?
现在是什么意思?
1、略2、其中往来种作……怡然自乐。
3、
(1)讲社会的动乱,黑暗和秦以后的变迁。
(2)讲桃花源外人民所受的苦难。
(3)讲统治者对老百姓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4、略
(二)刘禹锡《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