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表格版全册教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8170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118 大小:1.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表格版全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表格版全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表格版全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表格版全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表格版全册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表格版全册教案.doc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表格版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表格版全册教案.doc(1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表格版全册教案.doc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第十二册)

●第一单元负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负数的意义,负数的读写法等

时间

分配

讲授

练习

18分

22分

教学

理念

让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

本课时教学,先通过以电视台天气预报为例,说出一年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从而引入了负数这一概念。

从而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一理念。

教学

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负数产生的过程、意义,对负数有初步的认识。

2.使学生能正确地读写负数。

3.能对生活中有关负数的事物产生兴趣。

教学

准备

3.能对生活中有关负数的事物产生兴趣。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说一说对温度的认识。

(1)以电视台天气预报为例,说一说某些一年中出现的最高气温是多少,最低气温是多少等等。

(2)说一说“零下××度”是什么意思,怎样表示?

2.揭示课题

师生共同谈话: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负数。

(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实物投影呈现课文情境图。

(2)说一说:

从图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还想知道什么?

(3)让学生根据了解到的信息进行交流、讨论。

①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认识和想法,与同学分享你的知识,解答你的疑问。

②汇报交流情况、认知结果。

③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简要的说明。

2.教学例2

(1)出示银行存折,观察存折中的数据。

(2)说一说:

这些数各表示什么?

(3)以“500”和“-500”为例,说明什么是相反意义的量。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负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3.认识负数

(1)联系“16°C”和“-16°C”以及“500”和“-500”,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2)什么是负数

(3)讲解负数的读法。

(4)什么是正数。

(5)让学生通过观察正数和负数,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异同。

(6)关于0。

①教师可明确告诉学生: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②你能写出几个负数吗?

4.做一做

指导学生完成第1、第2题。

5.课堂小结

说一说你对负数有了哪些认识。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一的1~3题

四、布置作业

认识负数

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这里出现了一种新的数,像-16、-500、-0.4、-,……这样的数叫负数。

-16读作:

负十六-500读作:

负五百

-0.4读作:

负零点四-读作:

负八分之三

课总

后结

本课时的教学,通过创设情境,以生活来引入“负数”这一概念,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以讨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为主,让学生自己捕捉学习信息,自己解决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负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时间

分配

讲授

练习

18分

22分

教学

理念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活动,参与数学,使课堂充满生机和创新活动,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

教学

目标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3、使学生能运用负数表示简单的问题。

教学

准备

实物投影设备、直尺等

一、复习: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  5.6   +0.9   -   +    0  -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

(1、2、3、4、5、6、7)

2、出示例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

学生画完后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画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

(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5)总结:

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

从0起往左依次是?

你发现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

如果从起点分别到.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负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7)练习:

做一做的第1、2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讨论,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

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负号后面的数字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

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

做一做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4、5题。

   2、练习一第6题。

四、全课总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五、布置作业

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课总

后结

本课时的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自己发现负数的比较方法,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学得有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圆柱的认识,圆柱的特征、底面、侧面、高以及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等

时间

分配

讲授

练习

16分

24分

教学

理念

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教学伊始,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柱,并让学生举出成活中的圆柱,这样,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柱。

并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做数学”的过程。

教学

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

准备

圆柱实物、侧面展开教具等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一个长方体形的物体和正方体形的物体,提问:

这两个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他们有什么特征?

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跟老师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感觉它们与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一样?

二、学习新课

1、圆柱的认识。

实物投影呈现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征。

让学生拿着圆柱形的物体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

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而圆柱则有一个曲面,有两个面是圆,从上到下一样粗细,等等。

教师指出:

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柱体,简称圆柱。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新的立体图形。

(板书课题:

圆柱)

教师:

请大家再观察一下,这些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有什么特点?

(用直观教具,引导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发现: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平面,并且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教师指出: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

接着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使学生发现圆柱有一个曲面,由此指出:

圆柱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

(在图上标出侧面。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让学生看圆柱形物体,指出:

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然后在图上标出高。

提问:

圆柱的高有多少条?

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使学生明白:

圆柱的高有无数条,他们都相等。

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同桌的两名同学相互指出圆柱的两个底面、侧面和高。

小结:

圆柱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

2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请大家想一想,圆柱侧面的展开图是什么图形?

教师出示罐头盒,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沿着罐头盒的一条高剪开商标纸,再打开,展开在黑板上,得到的是一个长方形。

引导学生想一想:

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什么有关?

有什么关系?

学生独立思考想象长、宽与圆柱的关系;与同学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思维过程;汇报交流结果。

教师演示教具配合说明,让学生更进一步明确圆柱与长方形的关系。

四、巩固练习

做第11、12页“做一做”

五、布置作业

圆柱的认识

底面(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圆)

圆柱高—有无数条长=圆柱的底面周长

侧面—沿着一条高展开—长方形

宽=圆柱的高

课总

后结

本课时教学,教师注重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圆柱,学生兴趣很高。

在认识圆柱的特征时,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实践,从中获取知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

时间

分配

讲授

练习

15分

25分

教学

理念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注重解决问题策略意识的培养,提升思维品质,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

教学

目标

1.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

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

准备

圆柱侧面展开教具

一、复习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

(1)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二、探索新知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

圆柱的表面积)

2、教学例3。

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

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板书: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3)圆柱的底面积你会计算吗?

侧面积呢?

①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