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常见病虫害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81585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棉花常见病虫害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棉花常见病虫害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棉花常见病虫害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棉花常见病虫害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棉花常见病虫害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棉花常见病虫害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棉花常见病虫害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棉花常见病虫害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棉花常见病虫害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五、棉铃虫:

是棉花蕾铃期的主要害虫,在我区一年发生四代。

主要以第二、三代为害棉花,以幼虫蛀食蕾、花、铃造成为害为主,被蛀棉铃易烂脱落或成为僵瓣。

可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

  

(1)物理防治:

在棉花集中种植区安装开昂科技巴克星太阳能杀虫灯,每60亩配备一套,连片使用效果更佳。

  

(2)化学防治:

可选用90%万灵可湿性粉剂3000倍,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或1.8%阿维茵素3000-4000倍进行茎叶喷雾,间隔7天喷一次,连喷2-3次,后期扫残时可用20%辛灭乳油1000-1500倍,20%水胺硫磷1000倍或20%氰马乳油1500倍均匀喷雾。

  六、棉花枯、黄萎病:

都是为害棉花的维管束组织的病害,引起棉花叶片变色、干枯、脱落萎蔫等症状,严重时连片枯死,严重影响产量。

可在棉花蕾期用枯黄萎灵每亩40克兑水喷雾(最好是连喷带灌)3-4次。

  七、甜菜夜蛾:

属杂食性害虫,一年发生4-5代,世代重叠严重,虫龄不整齐,高温干旱气候因素和多种作物混种的栽培条件有利于甜菜夜蛾的发生,一般管理粗放,杂草多的棉田发生较重。

可选0.2%甲维盐1500倍或25%灭幼脲悬浮剂1500倍,均匀喷于棉株和田间杂草上,连喷2-3次,效果较好。

编辑本段棉花常见病虫害

  1、病害

  1)棉苗立枯病英文名称:

CottonRhizoctoniosis

  拉丁学名:

RhizoctoniasolaniKChn

  为害作物:

棉花

  为害症状:

棉花播种后,种子萌动但还未出土之前,就可因立枯病菌侵害造成烂种烂芽。

棉苗出土后,在接近地面的幼茎基部出现黄褐色病斑,逐渐扩大,凹陷,腐烂,严重的可以扩展到茎的四周,凹陷加深,颜色黑褐,棉苗枯死。

病株叶片一般不表现特殊症状,仅仅表现枯萎;

但也有棉苗受害后,在子叶上有黄褐斑,最后病斑破裂,脱落,形成穿孔。

受害棉苗及周围土壤中常有菌丝粘附。

多雨年份,现蕾开花期的棉株也可受害,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表皮腐烂,露出木质纤维,严重的可折断死亡。

感病部位,有时出现瘤状病变。

  病原菌形态特征:

不产生孢子,产生菌核,由菌丝与菌核繁殖侵染。

在培养基上菌丝匍匐,蛛网状,粗壮,生长迅速,初无色,渐成褐至棕褐色,有隔,分枝处常呈直角。

老菌丝常为一连串桶形细胞,菌核由桶形细胞菌丝交织而成,无一定形状,浅褐至深褐色,质地松。

有性时期的担孢子,仅在高温酷暑、高湿条件下生成,一般不易发现。

  发病特点:

棉苗立枯菌主要营寄生生活,也可腐生。

在土壤中形成的菌核存活可数月至几年。

带菌土壤和土壤中的病残组织是本病的主要初侵染源,带菌种子也可传染。

在16~25℃时,侵染发病严重。

耐酸、碱性强,在pH2.4~9.2均可生长,因此分布很广。

在低温多雨年份,常造成严重为害。

初次侵染来源主要是带菌土壤,病菌在土壤中以菌丝、菌核腐生越冬,次年侵染棉苗,并可当年在田间再侵染。

  防治方法:

1.在精选棉子的基础上实行化学为主的种子处理

  主要是棉花种子的脱绒,使用消毒棉子和保护棉子的化学药剂

  2.加强耕作栽培管理

  3.探索并寻求新的防病壮苗的措施

  选用多基因抗性和多抗品种

  4.春季低温年份必须进行拌种处理

  20%稻脚青(甲基砷酸锌)可湿性粉剂250克与5克细土或草木灰混合均匀,然后与50克棉子拌匀,现拌现播,或以20%稻脚青1000倍液作棉苗灌根;

或以40%五氯硝基苯粉剂1000克(有效成分400克)与100克棉子拌种。

  常用药剂:

稻脚青五氯硝基苯

  2)棉苗炭疽病

  英文名称:

Cottonanthracnose

ColletotrichumgossypiiSouthw

棉苗出土前被害,下胚轴和幼根变褐腐烂,被害轻者可以出土。

病株基部最初出现红褐色小斑,后成紫褐色略凹陷的短条斑,边缘红褐色,严重时失水纵裂,幼苗枯死。

子叶受害,多在叶缘出现黄色或灰褐色圆形或半圆形病斑。

干燥条件下病斑受到抑制,边缘呈紫红色。

茎部被害,出现暗黑色圆形或长形病斑,以后凹陷,表皮破裂,气候潮湿时可产生桔红色粘分生孢子团。

遇干燥气候,木质部裂开,露出纤维,最后枯死。

有性世代为子囊菌纲的棉小丛壳菌[Glomerellagossypii(Southwo.)Edg.],在自然条件下极少出现子囊。

子囊壳暗褐色,球形或梨形,有突出喙孔,埋生于寄主组织内。

子囊棍棒形,无色、有侧丝与子囊混生。

子囊孢子8个,作1行或2行排列,单胞,椭圆形,无色。

无性世代分生孢子生于孢子梗上,呈浅盘状排列。

分生孢子盘周围生有刚毛,暗褐色,上端尖而透明,基部黄褐,有2-5个分隔。

分生孢子无色、单胞,长椭圆或短棒形,多数聚生时呈粉红色。

分生孢子梗短。

炭疽病菌主要通过棉种携带传播,其次是土壤中的植物病残体。

病菌在种子表面可存活6个月;

在种子内部可存活1年以上。

土壤中的病菌可存活12~15个月。

越冬后的病菌随棉籽萌发侵入子叶和幼茎,在病部形成大量分生孢子,成为再侵染源。

最后,病菌在棉种或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

温湿度对发病有密切影响。

棉花苗期遇低温多雨,最易得病,1O℃以上即可侵染,致病适温为18~19.5℃。

除温、湿度外,棉苗龄与发病关系密切,在长江下游棉区,出苗15天内的棉苗发病最重,以后棉苗渐大,抗病力增强,发病程度逐渐降低。

选用质量好的无病种子或用隔年种子作种,并彻底进行种子消毒

  消毒剂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五多合剂,种衣剂1-3号,棉子用量为300-500克药剂拌100克棉子。

多菌灵

  3)棉枯萎病

CottonFusariumwilt

FusariumoxysporumSchl.sp.vasinfectum(Atk.)SnyderetHansen

除侵染棉花外,决明、秋葵、大豆、烟草、锦葵、苜蓿、咖啡、印度麻、蓖麻、木槿。

  小麦、大麦、玉米、高梁、蔗、甘薯、大豆、豌豆、红麻、向日葵、烟草、番茄、茄子、辣椒、

  黄瓜、笋瓜、牛角椒、芝麻、花生、马铃薯、赤豆、扁豆等。

棉枯萎病菌能在棉花整个生长发育季节侵染和为害棉花,在自然条件下,苗期感病的棉株在播种后1个月左右即可显露症状,定苗至现蕾期,出现第一个发病高峰,棉苗大量萎蔫、死亡,夏季高温季节,病菌生长受到抑制,病势发展缓慢,症状呈现隐蔽,至秋季多雨,气温下降,病蓖生长旺盛,出现第二个发病高峰。

一、苗期症状:

棉枯萎病在棉花子叶期即可发病,常见的症状有:

1、黄色网纹型:

是棉花枯萎病早期典型症状。

棉株子叶或真叶匠叶脉褪绿,变黄,而叶肉部分仍保持绿色,叶片局部旺现黄色网纹。

叶脉变黄多由叶缘或顶部开始,逐渐向内扩展,形成块斑。

最后叶片凋萎、干枯、脱落,植株死亡。

  2、黄化型:

子叶或真叶多从叶缘开始,叶片的局部或全部变黄,但不呈现网纹,叶片最后枯死,脱落,叶柄和茎导管变褐。

  3、紫红型:

早春气温偏低且不稳定,罹病棉株的子叶或真叶局部或全部变成紫红色,大叶片上形成块斑或全叶变为紫红,随之叶片枯萎,脱落,棉株死亡。

紫红病部的叶脉也呈现出红褐色。

  4、青枯型:

幼苗或子叶突然失水,叶片呈现失绿,变软,下垂,植株青枯、死亡。

但叶片并不脱落,植株仍保持青绿色。

  5、皱缩型:

受病植株在5-6片真叶期有些叶片往往出现皱缩、畸形,叶色深绿,叶片变厚,节间缩短。

病株比健株明显变矮。

但并不枯死。

黄色网纹型、黄化型叶紫红型的病株,都可出现皱缩型症状。

  二、成株期症状:

棉枯萎病成株期症状表现颇不一致,常见的是植株矮缩。

病株叶片深绿,皱缩不平,叶片变厚叶缘向下卷曲,主茎和果枝节间缩短,有时旦现扭曲。

有些植株受病后半边表现病态,另半边仍可生长,形成半边枯萎。

罹病重的棉株,早期枯死。

轻病株虽可带病存活。

俣产量受到严惩影响。

  三、枯、萎病混生病株症状:

在棉枯、黄萎病混生病田,两种病害可以同时侵害一个棉株,表现的症状就更为复杂,这样的病株叫混生病株,症状叫同株混生型。

同株混生型的症状可分为三种类型。

  1、混生急性凋萎型:

多在铃期发生,同一病株上表现有枯萎病和黄萎病的两种症状,有些叶片表现黄色网纹型、紫红型或黄化型证状,而另一些叶片则表现为黄萎病的掌状斑驳。

这种病株发病快,病势猛,叶片迅速脱落,棉株死亡。

  2、混生慢性凋萎型:

同一病株苗期先出现枯萎病症状,植株矮缩、瘦小,有些叶片出现黄色网纹、至蕾铃期又出现黄萎病症状,叶片显露黄褐色掌状块斑。

但病情发展缓慢,棉株一般不会迅速枯死。

  3、矮生枯萎型:

病株低矮,只有30-40厘米,上部叶片皱缩、变厚,叶片浓绿、叶片皱缩,但不表现其他症状;

另一种是棉株下部叶片出现网纹块斑,紫红块斑或掌状斑驳,经分离,在同株上可有枯、黄萎两种病原菌。

棉枯萎病原刀菌的菌丝透明,有分隔,在侧生的孢子上生出分生孢子。

  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新月形或稍直;

薄壁;

顶端细胞较窄细,有的呈喙状弯曲;

足细胞明显或不明显;

一般有3个分隔,最多的可达7分隔。

大小为2.6-4.1微米×

22.8-38.4微米。

小型分生孢子卵贺形至肾型,无色透明无分隔至1个分隔,大小为2.2-3.5微米--5-11.7微米。

厚垣孢子顶生或间生,浅黄至卵黄色,单生或2-3个相连,表面光滑或粗糙,球形至卵圆形。

  分类属性:

半知菌类,丛孢目、瘤座孢科、镰刀菌属,美丽组、尖孢种。

  分布区域:

世界性的危险病害

  防治方法:

  根据自前棉田棉花的长势长相,结合近几年来应用实践,防治棉花枯萎病的关键措施主要有:

  a.加强栽培管理: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施用无菌净肥。

重病田块要施速效氮肥。

同时要及时清沟理墒、中耕除草松土。

  b.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用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