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附加题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80959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附加题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附加题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附加题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附加题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附加题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附加题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语文附加题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附加题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附加题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

A.《三国演义》把诸葛亮、关羽等塑造成理想人格的化身,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单骑救主、水淹七军、败走麦城等是用来表现关羽忠义的重要情节。

B.《呐喊》多表现乡村农民和城镇劳动者在“吃人”社会中的种种磨难,鲁迅既对他们寄予深切同情,又对他们精神上的病态进行了冷静严厉的批判。

C.蘩漪是最具有“雷雨”性格的人物,敢爱敢恨,追求个性自由和人格独立,与周朴园奉行的封建伦理格格不入,但封建家庭的压抑和束缚使得她心理扭曲,行为极端。

D.《边城》中围绕翠翠出现的人物,无论是眉眼秀拔出群为人聪明而又富于感情的天保,还是豪放豁达不拘常套小节的傩送,都保持着做人的美德,信守着灵魂的纯洁。

E.《欧也妮•葛朗台》以欧也妮的婚事贯穿全书,再现了19世纪初期法国外省的社会风俗和人情世态,突出的艺术成就是塑造冷酷、狡诈、贪婪

、吝啬的葛朗台的形象。

23.简答题(10分)

(1)“西厢记妙词通戏语”是《红楼梦》中表现宝黛爱情的重要回目,请简述宝玉、黛玉共读《西厢记》的情节。

(5分)

 

(2)《哈姆雷特》中雷欧提斯为什么会中克劳狄斯的奸计,和哈姆雷特比剑?

决斗的最终结局怎样?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最近相继召开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纷纷透出“幸福”信号,构建幸福城市、提高国民幸福指数被各地列为主要奋斗目标。

它意味着不少地方正从见物不见人的GDP崇拜,逐步向见物更见人的“以人为本”转变。

但如果把幸福感的提升纳入施政目标中,政绩考核需要对幸福进行量化,而幸福本身又很难被量化,这很容易让人怀疑,一些地方虽有建设“幸福×

×

”的良好意愿,但其会不会和民众的主观感受形成“一个目标,两种表述”的割裂呢?

现在就有一种倾向,认为只要富裕了,民众就幸福了。

这等于把幸福矮化为财富指标。

对于提升公众幸福感,如果政府和公众对幸福的理解有差异甚至有天壤之别,会不会出现政府所致力于提升的幸福,不过是强加于公众但实质上公众并不能感受到的“幸福”呢?

要解决这样的矛盾,其实没那么难。

评判幸福固然很难,但评判不幸福却很容易。

比如说,机会不公平就是一种不幸福,不能给人以稳定预期人就会有不幸福感,等等。

我们不敢肯定什么是幸福

,但我们肯定有能力消除这些不幸福因素。

当越来越多的导致不幸福的因素被消灭,幸福感必然会有所提升。

更重要的是,对幸福感的评判权要掌握在公众手中。

虽然有评判权的公众不一定能说清楚什么是幸福,但如果公众手中的权利无法约束政府的权力,那公众一定不幸福。

24.文章对地方政府把施政重点转向提升公众的幸福感持什么样的态度?

(4分)

25.文章认为政府应该怎样做才能真正提升公众的幸福感?

26.“只要富裕了,民众就幸福了”,请简要分析产生这种倾向的社会原因。

(7分)

附加题专题二

一、阅读材料。

完成19—21题。

(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制乐以赏诸侯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者也德盛而教尊五谷时孰然后赏之以乐故其治民劳者,其舞行缀远;

其治民逸者,其舞行缀短。

故观其舞,知其德;

闻其谥,知其行也。

(节选自《礼记·

乐记》)

20.根据上文,诸侯得到乐的赏赐要具备哪些条件?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1.《礼记》和哪四部作品合称“五经”,成为儒家的经典书籍?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边城》塑造了天真活泼的少女翠翠的形象。

她天真未泯,却又情窦初开。

掌水码头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同时爱上了他,而翠翠却只爱傩送。

B.《家》中的觉新虽然受到旧观念的束缚,却也是个接受了新思想熏染的人,他同情受压制的青年,如暗中帮助觉慧逃婚,帮助觉民离家出走等。

C.在《雷雨》第二幕中,鲁侍萍熟练自然的关窗动作、对周朴园与侍萍婚姻关系细致的述说、对绣着兰花的衬衣的熟记,这些都暗示了她的身份。

D.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以写实的手法表现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气。

“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击败”,这是《老人与海》一再强调的。

E.《欧也妮·

葛朗台》通过葛朗台克扣妻子的费用、要女儿吃清水面包、对弟弟破产无动于衷等情节,刻画了其贪婪狡黠、视财如命的吝啬鬼形象。

(1)《红楼梦》“抄检大观园”的情节,表现了贾府“三春”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6分)

(2)哈姆雷特并非“完人”,表现在哪些地方?

近日,俄罗斯颁布粮食出口禁令的消息令世界担忧全球粮食安全问题。

随着近几年自然灾害增多,以及生物燃料大量生产和金融资本的炒作,世界粮食平衡更加脆弱,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大起大落。

从整个粮食安全体系来看,有些地方政府的看法与中央政府存在明显差异,这无疑成为我国粮食安全体系存在的漏洞。

一些地区对粮食安全的认识不够,粮食安全意识弱化。

有的地方领导公开宣称,粮食安全是中央政府层面主要考虑的工作,而不是地方政府应该关注的问题,地方政府应该抓经济搞建设。

有些发达地区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有钱就可以买到粮食,所以种粮并不重要。

结果,现在不少县的主要工作是招商引资、城镇建设和财政收入,很难将粮食生产真正列入县政府的主要工作内容。

这从上级政府对县级政府的考核指标,也可以清楚地反映出来。

与此同时,地方粮食系统部门功能也在退化。

经过数次机构改革和调整,现在不仅大中城市粮食部门名存实亡,而且许多县也取消了粮食局,粮食工作基本上已经没有专门机构负责了。

此外,国家粮食储备能力不足,特别是粮库容量有限,也限制了地方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笔者认为,面对国际市场粮食供求的不确定因素,地方政府的粮食安全意识和措施必须进一步加强。

这不仅需要中央政府不断增加对“三农”的支持和投入,而且更需要地方政府对“三农”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

地方政府既是中央政策的执行者,又是粮食生产的组织者,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对构建完美而坚固的中国粮食安全体系是一个关键性因素。

(选自2010年9月8日《环球时报》,有删改)

24.文中认为哪些因素可能直接危及全球粮食安全?

(3分)

25.粮食安全意识弱化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26.结合全文,你认为中央政府如何才能构建“完美而坚固的中国粮食安全体系”?

附加题专题三

一、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19~21题。

(10分)

古之圣人立法以御天下必观其势势之所去不可以强

反今秦之郡县岂非势之自至也欤然秦得其势,而不免于灭亡,盖治天下在德不在势。

诚能因势以立法,务德以扶势,未有不安且治者也。

(节选自苏辙《始皇论》)

20.苏辙,字,文章以策论见长,与其父苏洵写过一篇著名的同题文章《》。

21.从上面文字中找出两个词语说明苏辙的治国策略。

22.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白光》中的陈士成满脑子“学而优则仕”的念头,直到头发花白,仍幻想踏着科举考试的阶梯往上爬,结果第十六次县考依然

落榜,最终发疯而死。

B.《三国演义》中,刘备为报袭荆州、杀关羽之仇而亲率军队讨吴,吕蒙“火烧连营七百里”,大败蜀军,这就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夷陵之战。

C.《家》中的高老太爷一手酿成觉新、瑞珏和梅三人的爱情悲剧,却能临终忏悔,最终成全觉民的婚姻,专横、冷酷的同时,又表现出亲情未泯的一面。

D.话剧《雷雨》采用顺叙方式,从三十年前的周公馆一直写到三十年后的教会医院,深刻反映了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恩怨,表现了周朴园复杂的性格。

E.克劳斯迪挑拨奥菲利娅的哥哥同哈姆雷特决斗并暗备毒剑。

决斗中,哈姆雷特获知真相,夺过奥菲利娅哥哥手中毒剑击中克劳斯迪,自己也中剑而亡。

(1)红楼梦十二钗判词中,写贾元春“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请说说你对这一人物与贾府兴衰之间的联系。

(2)下面这段文字中的“公证人”指谁?

他为什么会很有把握地说“葛朗台的独生女儿和她受下的礼物早晚都会落到我们的手里”?

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公证人坐在一边,神情泰然地望着神父,心想:

“德·

格拉珊一家白费劲。

我的财产,加上我老兄的财产和侄儿的财产,合在一起有百十来万。

格拉珊总共还不到这数的一半

他们也有女儿要出嫁,他们爱送什么礼就送吧。

葛朗台的独生女儿和她受下的礼物早晚都会落到我们的手里。

三、材料概括

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6题。

无景有马,因景失马

耳聆

以鞭代马,是戏曲的一个创造,尽管只是“无法之法”,但它的艺术价值在于既避开了不可能策马上

台,又采用(或曰创制)种种程式化身段美化了表演。

近世曾经有过使用动物以“求真”,例如端阳演《白蛇传》,真蛇出现于舞台;

七夕演《牛郎织女》,水牛被牵着登场;

真蛇的凶相破坏了白娘子的形象,水牛则在台上似因惊恐而驱之艰难,由几个人助拉才得下场,台上尴尬万状,台下笑声一片。

真马曾否牵上舞台“入戏”?

好像没有人试过。

以鞭代马,比之“真牛赶着上台”、“真蛇挂于砌末(传统戏曲对布景道具的统称)”的“生活化”,艺术性的高下真有天壤之别。

但戏曲中的趟马,仍不离生活真实。

钱金福演《连环套·

盗马》,上马、乘骑,是经过认真观察实在的骑马情状,得之于真而显示其美,程式也就有生命力,所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也。

今之趟马演出,固然大都仍在素幕前展示,一概不用布景,必要时放一点砌末(例如《挑滑车》的山形物),却还有满布山景景片者,演员在原地(舞台)打圈,景不转而人转,倒像是发疯。

以鞭代马,本来可以启观众之思,由想象而若见驰马,一旦用景,就限定了空间范围,无法想见其驰,又因以景示境,见境而不见马,关于马的想象反而难以取得,这样“求真”得假,令人感到有失无得。

(选自2010年12月6日《文汇报》)

24.“以鞭代马”的好处有哪些?

(3分)作者为什么又说它是

“无法之法”?

25.文章结尾处说“一旦用景”反倒“‘求真’得假”。

从文中看,“假”表现在哪些地方?

请简要概括。

(6分

26.“无景有马,因景失马”说明了戏曲表演怎样的艺术原则?

请作简要分析。

附加题专题四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言山石之美者,俱在透、漏、瘦三字。

此通于彼,彼通于此,若有道路可行,所谓透也;

石上有眼,四面玲珑,所谓漏也;

壁立当空,孤峙无倚,所谓瘦也。

然透、瘦二字在在宜然,漏则不应大甚。

若处处有眼则似窑内烧成之瓦器有尺寸限在其中一隙不容偶闭者矣塞极

而通偶然一见始与石性相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