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期末考试质量分析.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8072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期末考试质量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六年级期末考试质量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期末考试质量分析.doc

《六年级期末考试质量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期末考试质量分析.doc(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期末考试质量分析.doc

六年级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任课教师:

此次六年级数学月考考试题就总体而言,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试卷题目稍微偏难,导致许多学生丢分严重。

内容覆盖全部六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知识面广,科学性与代表性强,强调了数学的适用性与生活化,重视知识理解与过程的考查,试题的呈现形式多样化,讲求方法的渗透与能力的培养。

本次考试,我班应考70人,实考69人。

平均分25.11分;最高分79分;最低分5.5分;60分以上有5人,及格率7.14%。

从考试结果来看,我班虽然少部分学生适应能力较强,解题,分析思路清晰,能联系实际进行答卷,大部分学生思维不活跃,思路不清晰,不能从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计算准确率不高。

有部分学生的考试成绩非常乐观,他们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且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欠缺。

看到成绩不够理想的同时,我们更要把目光关注到试卷反应的各种问题上来,发现有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和反思。

一、试卷题型和得分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

填空题(17分)。

从整体上讲,大部分学生对于前面学过的知识的基础部分掌握还是较好的。

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学得糊里糊涂的,学的知识死,更是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

其他各题都有不同程度的错误,但比较零碎,有的粗心,有的分析理解不够。

但大多数还是小范围的。

第二大题:

选择题(14分)。

这个题学生的得分情况还算理想,大部分学生只能拿56分,个别学生因为粗心大意的各种原因拿到一两分。

试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本册书中基本知识的掌握与应用。

第三大题:

判断题(5分)。

侧重于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概念的掌握、理解与应用。

完成情况相对较好,大部分学生能拿35分,只有极个别学生因为粗心大意的各种原因拿到一两分。

第四大题:

计算题(23分)。

计算题的考试成绩还算理想。

这是由于我平时教学中把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当作教学的重中之重,以口算为基础(课前练习口算),培养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以笔算为重点,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从考卷看出,大多数学生不但掌握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而且计算合理、灵活、简便。

这充分说明:

加强小学数学中的计算教学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经。

第五大题:

作图题(10分)主要检测学生学生动手作图能力的强弱以及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理解。

第六大题:

解决问题(31分)。

这是整个卷面体现老师教学失败的最明显的地方.主要原因学生不能认真读题,分析题意,取舍条件,列式解答。

其次是不能正确进行体积,容积,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第三是不会求近似值.

这个大题的每个小题正确率都不高,或多或少有错,有极个别学生本大题只得了几分,真的可以认为是全错,更有个别同学没有得分。

二、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不够好,如:

学生不能认真审题,认真答题。

体现在列式计算后不写单位名称。

还有的在解应用题后不写答案等;

2、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还不够扎实,解题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如计算圆锥的体积时忘记乘1/3。

3、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差,尤其是学困生的正确率太低,算理不明,不能灵活的运用简便方法。

部分学生能列出应用题的相应的算式,但最后算错了,比如说应用题的第7题。

4、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或训练的不扎实。

5、学生对题型不够熟悉,在答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自信心不够。

6、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还没有到位,课堂教学缺乏知识拓展一类问题的思维训练。

7、两极分化严重。

学生间的两极分化严重,学习程度参差不齐,优差悬殊,学困生很难跟上学习的步伐,给教学和辅导带来诸多不利。

三、今后改进措施

1、加强概念教学,特别是概念的推导过程、归纳过程,要让学生自我感悟和自我完善,这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重要前提。

2、加强数学基本功训练。

例如口算、速算、计算中的巧算,常用数值的强记等。

另外就是要经常性的的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科学编制一些简易又能强化学习结果的材料,给学生解题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解答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日常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认真做题和进行检验的良好习惯。

4、注重拓展提高,强化思维训练,不能死教教材。

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做到“一题多变”,平时多收集资料,特别是要多整理易错题、灵活题、实践题,在讲解时要讲清讲透,努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迁移类推、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培优补差,让所有学生都有发展。

针对部分学困生,要经常和他们的个别交流,平时要多给他们开小灶,查漏补缺,及时进行辅导,经常进行家访,不断与学困生的家长进行电话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

和家长达成教育的共识,齐抓共管,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的成绩得到提高。

同时也要让那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尽快脱颖而出,使全班的教学成绩有更大的提高,

6、同科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强化研讨,不单打独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