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昔阳蔬菜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80547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昔阳蔬菜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昔阳蔬菜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昔阳蔬菜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对昔阳蔬菜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对昔阳蔬菜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昔阳蔬菜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

《对昔阳蔬菜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昔阳蔬菜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昔阳蔬菜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

二是种植种类齐全,品种日趋优化。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不断加大新品种推广力度,先后引进日本、韩国、荷兰、美国、法国等40余种甘蓝优质新品种,大面积推广,优质品率达100%,形成明显的生产优势,有了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三是生产水平日趋提高,经济效益不断增强。

普遍推广地膜覆盖、错茬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无公害生产等实用技术,使蔬菜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正常年景下,亩均生产蔬菜6000公斤,实现产值3000-4000元,最高的曾达到5000元,是种粮效益的3倍-5倍左右。

四是实行无公害生产,蔬菜品质明显提高。

开展无公害、绿色生产技术宣传培训,制定生产技术规程,倡导无公害施肥和病虫防治技术,通过无公害认证,成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五是商品化率越来越高,市场覆盖面不断扩大。

蔬菜总产量的10%供应本地居民,50%供应周边县市,40%远销到北京、山东、江苏、上海、广州、南京等大城市,经济效益突出。

8个蔬菜专业合作社,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统一生产销售,促使蔬菜进入外地市场迈上了新的台阶。

二、我县发展蔬菜产业有着良好的机遇和条件

1、政策优势和市场机遇。

近年来,中央连续下发1号文件,对“三农”作出全面部署。

尤其是“十二五”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我省提出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是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绿色食品”为对象的蔬菜产业酝酿着巨大的商机,全国各地鲜菜需求量越来越大,为我县蔬菜外销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2、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

我县西部气候温凉,水源充足,适合种植甘蓝、萝卜、马铃薯等湿润气候蔬菜,特别是有发展甘蓝得天独厚的条件。

中南部气候温和,热量充足,土质肥沃,适合种植喜温的果菜类蔬菜,如黄瓜、番茄、茄子等。

日光温室、大棚和露天种植三种方式在我县都具有可适性,现有的蔬菜品种基本上都能适生。

3、突出的区位和交通优势。

我县处于晋冀交界处,是山西的东大门,具有独特的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蔬菜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加上道路密集,交通便捷,为蔬菜的外运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4、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外销空间。

现在我县城市人口6万,大县城战略的实施,大量的资金流、人流涌入,到“十二五”末,县城人口达10万,按每人每天一斤菜计,光县城居民一天的蔬菜需求就是10万斤,仅本地就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南来北往的通道都已打开,有着稳定的外销市场。

5、良好的种植技术和基础设施。

广大农户具有传统的种菜习惯,在长期的种菜过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造就了一批技术相对成熟的菜农,建立较为完善的科技推广体系和市场销售网络。

实施“四水并举”战略,为蔬菜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当前制约我县蔬菜产业发展的因素和问题

1、自然条件较差,难以连片开发。

我县属典型的土石山区,山地丘陵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4%,河谷地仅占6%,地势由东到西海拔550---1600米,土地因块分散制约了大规模连片种植蔬菜。

农村人均耕地不足2亩,户均土地在5亩左右,且成块分布,每户的劳力、资金、技术水平、人的素质差异较大,很难将各户统一组织起来共同发展。

就西寨、沾尚而言,规模还小,特色不明,表现为种植面积、品种、经营非常分散。

现有种菜农户4000户(达90%),户均菜地面积3.8亩,3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不足10户。

 

2、设施蔬菜发展缓慢,成为产业发展“短腿”。

我县设施菜起步于1992年,当时通过政策倾斜,项目支持,全县发展设施蔬菜1000亩,十几年之后,截止2009年底,仅存200亩。

究其原因:

一是受传统种植习惯及观念的束缚。

设施蔬菜是高投入、高产出、技术密集产业,农民仍然以传统惯性去经营,种植品种单一,基本都是西葫芦、黄瓜,上市时间集中又不成规模,形不成市场效应,蔬菜销售难,只能靠一家一户走街串巷和马路市场销售。

二是技术服务跟不上。

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不够,管理粗放,技术含量低,产量低,导致效益低,纷纷弃菜打工。

这就是李家沟、赵家沟、武家坪、高家岭等村温室废弃的原因。

三是温室结构不合理。

当初建造的温室结构落后,保温采光性能差,水电路不配套,大部分骨架老化,墙体倒塌不能利用。

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不强,严重挫伤农民发展设施菜的积极性。

近年把发展现代设施蔬菜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突破口来抓,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

远不能与山东寿光相比,近不能与我市平川相比,我们只有1035亩。

产量和品种规模小而分散,难以形成价格优势、品牌优势、质量优势,无法进入大市场。

3、市场定位传统,产品优势不强。

昔阳蔬菜发展之初,市场便定位在周边县市,产品以鲜销为主,虽远销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地,但供应量很少,在各城市没有直销窗口,市场辐射面不大。

大多粗放鲜销,以大塑料袋统装贩运上市,没有分级包装,没有品牌意识。

外来贩销户以田头地角收购为主,以自己利益为重,相互封销信息,形不成竞争力。

像西寨蔬菜,已有一定规模效益,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一大批农民因菜致富,但真正叫得响的名牌产品基本上处于“零”的状态。

既没有高品质的有机、绿色蔬菜品牌,也没有全省叫得响的蔬菜品牌,大量品种散布各村,呈现“百花齐放”的“大菜园”格局。

200年,曾注册了“大寨”牌甘蓝商标,没有主导产品,没有包装标识,品牌作用至今没有得到很好发挥。

生产的无公害蔬菜无检测权威机构认定,广大消费者不认同,实现不了优质优价。

4、蔬菜加工企业太少,拉动产业发展作用弱。

我县的蔬菜品种很多,蔬菜加工企业很少,仅有天风薯业、金旺工贸、清漳源农牧专业合作社,规模仍很小,产业化经营程度低,加工产品单一,蔬菜出售多为“原”字号产品,产业的延伸增值能力低,生产效益不高,产业链不长,拉动作用弱。

相比之下,山东寿光以蔬菜加工为主规模较大的企业达44家,年加工能力达80万吨,产品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

5、组织化程度不高,菜农利益得不到保障。

为蔬菜生产、销售服务的协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很低,不能发挥协调组织作用。

菜农对市场信息把握不准,难以预测蔬菜产销趋势,盲目种植,当年受到损失,下一年又盲目偏向另一种,蔬菜产售与县外大市场衔接不够,增产不增收。

四、加快我县蔬菜产业发展的建议

“西菜”战略的提出,是立足我县资源、传统和区位优势,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大战略决策。

大力实施“西菜”战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力争“十二五”末蔬菜面积达到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6万亩,蔬菜产量达到25万吨以上,这是“十二五”我县蔬菜产业的发展目标。

如何发展蔬菜产业,我们首先要有一个总体思路: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规模扩张为目标,以优化区域布局为抓手,以设施建设为载体,以农业科技服务为支撑,发挥比较优势,走“特色、高效、生态”的路子,提高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努力做到基地规模化、栽培设施化、生产科技化、品种特色化、产品绿色化、服务社会化、过程产业化,全面推进我县蔬菜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要做大做强,增收增效,使全县人民因菜而富,更因菜兴而幸福自豪。

“三从三看,三化三动”是昔阳蔬菜的取胜之路

1、从昔阳实际特点看“西菜”战略,必须科学定位。

我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耕地面积小,自然条件差,以玉米种植为主,结构单一,农民增收困难,产业结构与新时期需求不相适应,发展蔬菜成为我们的产业定位。

蔬菜具有明显的效益比较优势,其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率和创造的利润高于其他作物,以西寨蔬菜为例,2010年蔬菜平均亩产值3600元,扣除亩成本1000元,纯利润为2600元左右,是粮食作物的3倍多,蔬菜的高效益显而易见。

可是西寨、沾尚两乡镇耕地面积有限,继续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潜力不足,必须走特色化之路,优化传统,生产精品,开拓市场。

设施蔬菜对于实现周年生产、均衡发展,增产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具有发展优势。

一方面自然条件适宜。

科学研究及实践证明,我国北纬34度至43度地区都可以发展设施蔬菜,我县地处北纬37度,属设施菜最适宜发展区。

另一方面市场潜力巨大。

我县大天菜集中在7、8、9月上市,一年有9个月蔬菜淡季供应缺口,按每人每天消费一斤菜计,全县需求量为3.24万吨,按每亩温室3万斤产量计,发展8640亩温室(净面积2160亩),才能基本满足本地市场需求。

设施蔬菜能够最大化节约水土资源。

制约我县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水和土,设施菜可实现土地的集约化利用。

种植1亩玉米平均收入1000元,1亩大田茴子白平均收入3000元,而中1亩设施菜平均收入30000元,设施菜的产出是玉米的20倍,大天菜的10倍。

设施菜配套“滴灌”设施,可有效节水35--65%。

实现蔬菜战略就要两条腿走路,力争3-5年形成露地菜和设施菜两大格局。

2、从遵循自然规律看“西菜”战略,必须科学布局。

“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天”。

蔬菜对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等生态条件都有一定的要求,土特名优产品只能在特定的地域生产,换一个地方其品质、风味、形状、产量都会逊色许多。

如我县的甘蓝就适合在西寨、沾尚生产,转移到其它地方就达不到优质高产的效果。

认真分析,依据气候、水土、地理等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选择最适合当地栽培的蔬菜加以生产,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而且最容易生产出名优产品,创出品牌。

区域化布局要近水近路、菜随水走、菜顺路兴,在中南部有水源的地方集中规模发展日光温室蔬菜。

一是在乐平的安坪川、巴洲川、思乐川、大寨的洪水川、留庄至高家岭一带发展城郊日光温室蔬菜,满足县城及附近工矿企业蔬菜需求。

二是在赵壁川发展新型“四位一体”生态日光温室种植区。

三是在东冶头镇发展传统日光温室种植区。

走城郊和农村共同发展之路,以城郊农户技术、信息、市场优势,种植叶菜类蔬菜、高档菜,服务城区,应变市场。

在农村按“因地制宜、规模生产、外向销售”的适地生产原则,生产精品名牌,形成集约化。

对蔬菜进行综合规划布局,以减少大流通与小规划“闯车”带来资源浪费。

3、从我县设施菜大起大落看“西菜”战略,必须科学发展。

 设施菜大起大落给我们今后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清楚认识蔬菜是科技含量高、技术密集型产业,必须转变观念,改造创新,以品种、技术的革新带来蔬菜产业的革命,实现高产出、高效益。

在省“百万棚行动计划”及市“加快推进设施蔬菜方案”的推动下,我县设施蔬菜发展快速,部分已经受益,比较效益优势非常明显。

如水峪村刘广庆去年新建温室10个100亩,4个种植越冬茬黄瓜套种苦瓜,亩收黄瓜3.5万斤,收苦瓜斤,亩产值--万元;

6个种植越冬茬黄瓜二茬西瓜,亩产值4万元。

留庄村赵保平,一个净种面积0.4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