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钢铁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79944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常态下钢铁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常态下钢铁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常态下钢铁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常态下钢铁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常态下钢铁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常态下钢铁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Word文档格式.docx

《新常态下钢铁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常态下钢铁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Word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常态下钢铁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Word文档格式.docx

我国钢铁工业已经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只有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转型升级,才能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国际钢铁工业的发展现状

  “新常态”下的中国钢铁行业,正确认识不同发展群体的不同性质的产能过剩,有利于我们把握好各种关系,对实现结构调整十分重要。

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所处在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也各不相同。

全球钢铁行业排名前30位的主流钢铁企业,依其生产经营情况可大致分成3个发展群体。

  一是欧洲、美国、日本的钢铁行业已形成经济转型之后的先进结构。

这些处在世界最发达市场国家和地区的钢铁企业,虽然近年来也因为产能出现过剩而大量出现停产和出售,但因其正处在钢铁行业的成熟期,很早就经历过了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产能过剩和结构调整阶段。

他们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了较大力度的结构调整,强化了自身优势,其总体产能结构基本上是优化完成了经济转型之后的先进结构,只是因为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度影响,才使其出现了短期的产能过剩现象,这与中国现阶段钢铁工业产能过剩的性质有所不同。

  二是我国钢铁行业面临进入峰值区后与经济转型相适应的总体调整。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拉动了钢铁行业的持续增长。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钢铁工业也支撑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这是一个发展阶段两个不能分离的事实。

2013年,全球粗钢产量突破16亿吨,而我国钢产量达到了7.8亿吨。

对于钢铁这类高能耗、高污染和高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的行业,一个国家占到全球产量的近50%,只能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特定时期的产物,是不可持续的。

  任何国家的钢铁工业的发展,都是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发展的。

一个国家在工业化前期和中期,多为钢铁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我国最发达的东南部沿海地区多数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后期阶段,我国钢铁工业已经进入了峰值区。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实际上已显示出我国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要求,钢铁行业连续3个月巨亏,但后来的经济刺激政策再次“点燃”了钢铁产能增加的追求,从2009年至今,我国钢铁行业共增加新产能约2亿吨。

目前,我国钢铁工业已进入了产能过剩后的调整期,市场对于钢铁工业面临调整期的信号已经有10年之久:

2003年钢铁产品进口开始出现下降,2004年以后的钢铁产能增速为负值,2005年钢产量开始大于表观消费量,2007年之后行业重点企业的利润连年下滑,近两年许多企业的钢铁主业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

  如果说,多年前我们还不是很清楚钢铁工业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前夜”,那么,今天伴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由高速进入到中高速增长阶段,对钢铁产品的需求进一步减少,钢铁工业开始结构调整已经不再有什么疑义。

  三是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钢铁工业正处在行业成长期。

这些国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其钢铁工业正处在成长期中,虽然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钢铁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并不相同,但仍可以将其列到行业的成长期中,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将为钢铁工业提供新的市场空间。

也就是说,这些国家的钢铁产能正处在稳定增长阶段,暂无后顾之忧。

不过,像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一旦经济快速增长,会产生巨大的需求,还可能导致新一轮全球钢铁产能与煤炭、铁矿等资源的再平衡。

  我国钢铁业结构调整箭在弦上

  虽然欧美钢铁工业与中国钢铁工业一样,都出现了产能过剩,但其本质不同。

欧美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是周期性经济波动的必然结果,其最明显特征是一旦全球经济复苏,欧美钢铁行业的效益会随之恢复,而中国钢铁行业出现的产能过剩是结构性矛盾导致的。

也就是说,我国钢铁行业是结构性产能过剩,不会随全球经济恢复而复苏,而是要等到全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结束才能真正复苏。

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看,复苏现在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而钢铁发展需求最为强劲的新兴国家反而并不看好,这就决定了全球钢铁工业的复苏可能是一个较慢长的过程(3~5年或5~7年)。

  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处在各自工业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即使对待同样是产能过剩的行业,各自处理的方式也会不一样。

处在钢铁行业成熟期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只要采用应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方式渡过难关便可。

而对于我国钢铁行业来说,不但要面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还要面对国内经济的转型。

这个转型已经开始。

我国经济在经过了“两位数”的高增长之后进入了中高速增长期。

尽管如此,我国仍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钢铁工业具有伴随经济起飞、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投入一起发展的特点。

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GDP增速放缓会造成对钢铁工业产品需求的减缓,一般说来与中高速发展期相对应的都是钢铁工业峰值点之后的平台发展期。

比较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径,2013年中国人均耗钢已经达到了576公斤/年,非常接近发达国家峰值点的数据。

这更进一步说明,我国钢铁工业已经进入了峰值区。

这不同于其它国家的峰值点,是一个时间区域,会有一个大致5~10年的在7.5亿吨~8亿吨的平台峰值区。

我国钢铁工业进入峰值区,会强势影响到全球钢铁工业的发展,使世界钢铁工业结束快速增长阶段,进入一个新的调整期。

同时,也充分表明,我国钢铁工业的结构调整已经箭在弦上,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我国钢铁业结构调整的路径与重点

  与5~10年前不同的是,今天每个钢铁企业都在思考自己的持久竞争力培养。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东北地区是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对钢材需求的增加,我国北方钢铁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然而,我国经济发展最好和钢材需求量最大的区域是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而恰恰是珠三角地区的钢铁产能又十分有限,无法满足区域内经济发展所需的用钢量。

久而久之,就渐渐形成了中国钢铁工业区域结构不合理的“北钢南运”格局。

过去,吨钢利润有1000~2000元,所以5年前产量就是竞争力,就是利润,而物流劣势可以被掩盖。

随着中国钢铁产能过剩的出现,以及各个区域内新钢厂的建设和投产,过去那种靠长距离运输仍可挣大钱的钢铁生产经营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不同地区钢铁企业的布局按市场原则进行优化迟早会列入日程。

  可以推断,未来几年将是我国钢铁行业的结构调整期。

在这个调整期内,钢铁工业将完成区域产能结构的调整、设备与产品结构的调整、盈利模式的调整;

总体发展方式上,由做大向做强、由以规模增长为主向可持续绿色发展方式转变。

这个过程应该是技术进步加快、去除过剩产能加快、兼并重组加快的过程,大致上可以分成如下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钢铁企业的竞争力优化阶段。

  在面对生存发展的问题上,钢铁企业会更加注重软科学的研究。

与10年前不同,那时时间就是金钱,用不着反复论证,吨钢千元的利润就是最好的投资结论。

现在不同了,不允许犯方向性的投资错误,一旦出现错误就没有改正的机会,决策的科学性显得越来越重要。

  现有的各钢厂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竞争能力,首先是对原有产线的不断改造。

适应下游产业对钢铁产品的新要求,促进传统产品质量的不断升级,为用户带来新的价值,为自身提供市场与利润。

而后是各种专业化产线的建立,推进各种新钢种的研制与投放市场,做出产品的成本优势、质量优势和高端差异化优势。

未来是高强钢的时代,伴随着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的不断推广,各种新的钢铁材料会不断地推向市场,以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部分传统产业升级的用钢需要。

钢铁企业将更加注重对钢铁研究院的投入与产出,加快技术进步,提高新产品自主研发的能力,尽快地把研究成果转化为能够盈利的市场产品,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企业的竞争,最终是如何使一流人才发挥作用的机制竞争。

科技进步和创新,源于大批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谁拥有了高素质人才和强大的创新能力,谁就能赢得发展的话语权。

因此,如何培养和留住人才并使其科研成果成为利润增长点,是未来企业成败的关键。

我们要在政策、机制、平台建设、引进人才的渠道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努力造就一支创新能力强、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素质精良的人才队伍体系。

当前,钢铁企业正在为技术人员打破传统的“金本位”与“官本位”衡量标准,为优秀的人才提供新的实现人生价值的新通道。

  产品竞争力也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只有持续不断地推动产品升级,才能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产品的升级又一定会与企业的管理升级同步进行。

为适应未来市场的变化,新产品的开发必然是科研、生产和销售三位一体化的新模式。

在此基础上,各区域公司一定会逐步向缩小核算单位、直接面向客户的更灵活的事业部制迈进。

  随着中国改革发展的深入,市场化成了企业发展的统一准则,商业模式创新愈发重要。

未来的发展环境与过去相比,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企业要提升竞争能力,就要不断推进商业模式创新,如果继续过去企业赖以成功的商业模式,可能会成为发展的障碍而非动力。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曾经的一些领域的领跑企业,曾拥有世界上最好的人才、技术、管理、产品和品牌,但因其商业模式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而被淘汰。

还有一些企业并不是行业领跑者,但在商业模式创新上走出了自己的路子,更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从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当前,各钢铁企业都在重新思考自己的发展方式,通过靠近资源、靠近市场,用物流优化资源和产品半径,真正把客户当成上帝,以及依靠科技创新和精益管理等,打造企业竞争力,这已经成为钢铁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着眼点。

对于像鞍钢这样的老企业,要更加注重市场需求的调研,注重用户的需求,从传统的销售向引导消费、指导消费和共同开发转变。

  第二个阶段—市场指导下的新重组整合阶段。

  通过重组整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是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行业结构调整的必经阶段。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钢铁消费强度减弱,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面对日趋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主要钢铁生产国家的兼并重组盛行。

从某种程度上说,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并购重组的发展史,这已成为世界顶级钢铁企业成长的主要途径。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钢铁行业的重组整合刚刚起步,产能还没有得到有效配置,过度竞争仍然十分严重,钢企很难协调行动面向国际市场形成整体竞争优势,缺乏市场话语权。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充分发挥,在价格下滑、部分企业严重亏损的巨大压力下,我国钢铁行业将出现新一轮兼并重组。

从发达国家钢铁产业发展过程来看,通过重组整合确立大企业集团主导的稳定秩序是十分必要的。

这样可以有效地对现有分散的产能进行优化配置,促进部分落后产能退出市场,推动优势企业进一步做优做强,最终形成由优强企业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

  一段时期以来,我国钢铁行业的重组整合主要还是靠政府主导,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多的是考虑国家的整体利益,这也是由特定历史发展阶段所决定的。

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明确提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充分体现了对市场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今后,政府将进一步转换职能,还权于市场,着力保持完善的市场体系,维护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

钢铁行业将迎来一个更加开放、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行业的重组整合也会更加遵循市场规律,注重市场原则,坚持市场化运作,充分尊重企业主体地位,由企业进行自主决策。

按照这样的思路,随着市场主导作用的充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