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总复习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79845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总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生理学总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生理学总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生理学总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生理学总复习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理学总复习题Word格式.docx

《生理学总复习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总复习题Word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理学总复习题Word格式.docx

③建立势能储备,供其他耗能过程利用。

4.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主要包括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主要由K+外流形成。

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在受到有效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细胞膜两侧发生的迅速而短暂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上升支由Na+内流产生,下降支为K+外流产生。

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数值称为阈电位。

5.无髓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是以局部电流的方式传导,而在有髓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呈跳跃式传导。

传导的特点为双向性、安全性、不衰减性。

6.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运动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其末梢释放Ach,与终板膜N2受体结合,使骨骼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而兴奋收缩。

把肌细胞的兴奋和肌细胞的收缩连接在一起的中介过程,称为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耦联的最重要物质是Ca2+。

【历年考题点津】

1.细胞膜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与维持是由于

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

B.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

C.Na+、K+易化扩散的结果

D.细胞膜上Na+K+泵的作用

E.细胞膜上ATP的作用

答案:

D

2.细胞膜在静息情况下,对下列哪种离子的通透性最大

A.Na+

B.K+

C.Cl

D.Ca2+

E.Mg2+

B

3.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乙酰胆碱

D.5羟色胺

E.γ氨基丁酸

C

4.人工地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浸浴液中的K+浓度,则该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和动作电位的幅度将

A.均增大

B.均减小

C.前者增大后者减少

D.前者减少后者增大

E.前者减小后者不变

5.Na+通过离子通道的跨膜转运过程属于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出胞作用

E.入胞作用

6.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接近于

A.钾平衡电位

B.钠平衡电位

C.静息电位绝对值与局部电位之和

D.静息电位绝对值与钠平衡电位之差

E.静息电位绝对值与钠平衡电位之和

E

7.K+平衡电位与细胞内、外K+浓度比值有关。

在实验中,改变神经细胞外液中哪一项因素不会对静息电位的大小产生影响

A.K+浓度

B.Cl浓度

C.温度

D.pH

E.缺氧

8.在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去极相,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

A.Na+

B.K+

C.Cl

D.Ca2+

E.Mg2+

A

9.在神经骨骼肌接头处,消除乙酰胆碱的酶是

A.腺苷酸环化酶

B.ATP酶

C.胆碱酯酶

D.单胺氧化酶

E.Na+K+依赖式ATP酶

10.形成Na+、K+在细胞内外不均衡分布的原因是

A.安静时K+比Na+更易透过细胞膜

B.兴奋时Na+比K+更易透过细胞膜

C.K+的不断外流和Na+的不断内流

D.膜上载体和通道蛋白的共同作用

E.膜上Na+K+依赖式ATP酶的活动

11.当低温、缺氧或代谢障碍等因素影响Na+K+泵活动时,可使细胞的

A.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B.静息电位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C.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D.静息电位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E.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幅度均不变

【解析】本章主要考查静息电位、动作电位概念和产生机制及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

第02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二章血液

1.血液组成与特性:

①内环境与稳态;

②血量、血液组成、血细胞比容;

③血液理化特性。

2.血细胞及其功能:

①红细胞生理:

红细胞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造血原料及其辅助因子;②白细胞生理:

白细胞的总数和各类白细胞所占百分数及功能;③血小板的数量及其在生理止血中的作用。

3.血液凝固和抗凝:

①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

②主要抗凝物质的作用。

4.血型:

①血型与红细胞凝集;

②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1.细胞外液是细胞的生存环境,称为内环境。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稳态。

稳态是一动态平衡。

2.人体内血液的总量称为血量,相当于自身体重的7%~8%,即每公斤体重70~80ml血液。

3.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血细胞比容。

健康成年男性为40%~50%,女性为37%~48%。

4.血浆渗透压包括两种:

由晶体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晶体渗透压;

由胶体物质(主要是白蛋白)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

晶体渗透压的作用是保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维持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作用是维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保持一定的血浆量。

5.渗透压和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为等渗溶液,如0.9%NaCl和5%的葡萄糖溶液,亦为等张液;

渗透压比血浆渗透压低的称低渗液,反之则为高渗液。

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用血沉表示,血沉快慢与红细胞叠连有关。

血浆白蛋白增多,红细胞不易叠连,血沉减慢;

球蛋白和(或)纤维蛋白原增多,可使红细胞叠连,血沉加快。

6.红细胞生成的原料是铁和蛋白质,缺铁引起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促使红细胞成熟的因子是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会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7.白细胞的分类和功能。

8.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参与止血;

促进凝血;

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9.血液凝固的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第二步,在凝血酶原激活物的作用下,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

第三步,在凝血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根据凝血酶原激活物生成的过程不同,分为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

内源性凝血的启动因子是因子Ⅻ,参与凝血的因子均在血管内,凝血的速度慢;

外源性凝血的启动因子是因子Ⅲ的释放,凝血速度快。

10.血液中重要的抗凝物质是抗凝血酶Ⅲ和肝素。

11.血型是指血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

ABO血型系统中,根据红细胞膜上所含凝集原的种类进行分型。

红细胞膜上只含A凝集原者为A型,血清中含抗B凝集素;

只含B凝集原者为B型,血清中含抗A凝集素;

含有A、B两种凝集原者为AB型,血清中没有抗A和抗B凝集素;

既不含A凝集原也不含B凝集原者为O型,血清中则含有抗A和抗B凝集素。

1.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A.红细胞膜上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B.红细胞膜上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C.红细胞膜上特异受体的类型

D.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E.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2.关于血浆蛋白生理功能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运输物质

B.缓冲pH

C.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

D.参与生理止血过程

E.形成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

3.一位A型血的男子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其中女孩的血清与其父的红细胞不发生凝集,而男孩的血清与其父的红细胞发生凝集,男孩的血型可能是

A.A型或B型

B.A型或AB型

C.A型或O型

D.B型或O型

E.B型或AB型

4.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

A.NaCl

B.白蛋白

C.球蛋白

D.纤维蛋白

E.血红蛋白

5.下列属于等渗溶液的是

A.0.9%NaCl

B.0.85%葡萄糖

C.3%尿素

D.5%NaCl

E.10%葡萄糖

6.AB血型人的红细胞膜上和血清中分别含

A.A凝集原和抗A、抗B凝集素

B.B凝集原和抗B凝集素

C.A凝集原和抗B凝集素

D.B凝集原和抗A凝集素

E.A、B凝集原,不含抗A抗B凝集素

7.红细胞生成的基本原料是

A.铁、维生素B12

B.叶酸、维生素B12

C.蛋白质、叶酸

D.蛋白质、维生素B12

E.铁、蛋白质

8.献血者为A型血,经交叉配血试验。

主侧不凝集而次侧凝集,受血者的血型应为

A.B型

B.AB型

C.A型

D.O型

E.A型或B型

9.外源性凝血系统的作用起始于

A.组织受伤释放组织因子Ⅲ

B.凝血酶的形成

C.第Ⅻ因子被激活

D.血小板第3因子的释放

E.第X因子被激活

10.能增强抗凝血酶Ⅲ抗凝作用的物质是

A.肝素

B.蛋白质C

C.凝血酶调制素

D.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E.α2巨球蛋白

【解析】本章考查ABO血型、血浆渗透压、红细胞的生成及血液凝固。

第三章血液循环

【考纲要求】

1.心脏的泵血功能:

①心动周期的概念;

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

②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心脏作功量;

③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

每搏输出量的调节和心率对心泵功能的影响。

2.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电生理特性:

①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②心肌的兴奋性、自动节律性和传导性;

③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生理意义。

3.血管生理:

①动脉血压的形成、正常值和影响因素;

②中心静脉压、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③微循环的组成及作用;

④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4.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①神经调节:

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

②心血管反射: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③体液调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5.器官循环:

冠脉循环的血流特点和血流量的调节。

1.心脏每舒缩一次所构成的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持续的时间与心率有关。

心率增快,心动周期持续时间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均缩短,但舒张期的缩短更明显。

2.心脏泵血的过程分三期:

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

等容收缩期室内压高于房内压,但低于动脉压,房室瓣和动脉瓣都处于关闭状态,心室的容积不变,压力增高。

快速射血期心室内的压力高于动脉压,动脉瓣开放,血液快速由心室流向动脉,心室容积缩小,此期房室瓣仍处于关闭状态,心室内压力达峰值。

减慢射血期心室内的压力略低于动脉压,由于惯性血液继续流入动脉,但速度减慢,瓣膜的开闭同快速射血期。

3.心室的充盈过程分四期:

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房缩充盈期。

等容舒张期心室内压力低于动脉压,但高于房内压,房室瓣和动脉瓣又都处于关闭状态,心室内的容积不变,压力降低。

快速充盈期心室内的压力低于房内压,房室瓣开放,动脉瓣仍处于关闭状态,血液快速由心房流人心室,心室容积增大。

减慢充盈期房室压力差减小,血流速度变慢,瓣膜的开闭同快速充盈期。

房缩充盈期:

房内压上升,血液顺压力差继续进人心室,使心室进一步充盈。

心脏射血的动力来自心室收缩;

心脏充盈的动力主要来自心室舒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