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 试题分类解析 考点16 氮及其化合物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9614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 试题分类解析 考点16 氮及其化合物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 试题分类解析 考点16 氮及其化合物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 试题分类解析 考点16 氮及其化合物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 试题分类解析 考点16 氮及其化合物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化学 试题分类解析 考点16 氮及其化合物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 试题分类解析 考点16 氮及其化合物Word格式.docx

《高考化学 试题分类解析 考点16 氮及其化合物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 试题分类解析 考点16 氮及其化合物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 试题分类解析 考点16 氮及其化合物Word格式.docx

C.nHNO3=14.0×

0.05=0.7mol=nNO2+2nN2O4

nNO2+N2O4=1.12L/22.4L/mol,nNO2=0.04molnN2O4=0.01mol可知C正确

D.与硝酸反应的NaOHnNaOH=0.7-0.04-0.02=0.64与金属离子反应的NaOHnNaOH=0.06总NaOH的量n总=0.64+0.06=0.7mol故需要NaOH700mL

2.(2013·

上海化学·

18)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3+2KNO3→K2O+5Na2O+16N2↑。

若氧化物比还原物多1.75mo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生成40.0LN2(标准状况)

B.有0.250molKNO3被氧化

C.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25mol

D.被氧化的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3.75mol

【答案】CD

【解析】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每当生成16molN2,则氧化物比还原物多14mol。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0mol,被氧化的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30mol,有2molKNO3被还原,现氧化物比还原物多1.7mol,则生成2molN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25mol,被氧化的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3.75mol,因此,C、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计算

3.(2013·

21)一定条件下,将0.1LCO、0.2LCO2、0.1LNO、0.2LNO2和0.2LNH3混合,然后通过分别盛有足量蒸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三个洗气瓶(洗气瓶排列顺序不确定)。

假设气体通过每个洗气瓶都能充分反应则尾气(已干燥)

A.可能是单一气体B.不可能含有一氧化碳

C.可能存在原气体中的两种气体D.成分和洗气瓶的排列顺序无关

【答案】AC

【解析】方法一,洗气瓶排列顺序有6种,若第一个洗气瓶装氢氧化钠溶液,则这时出来的气体有CO、NH3,后面的2个洗气瓶无论怎样的顺序,最后的气体为CO;

若第一个洗气瓶装水,则这时出来的气体有CO、CO2、NO,后面的2个洗气瓶无论怎样的顺序,最后的气体为CO、NO;

若第一个洗气瓶装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则这时出来的气体有CO、CO2、NO,后面的2个洗气瓶无论怎样的顺序,最后的气体为CO、NO.

方法二,洗气瓶的排列顺序无论怎样,最终的气体肯定没有CO2、NH3,而CO与三种溶液都不反应,尾气肯定有CO,若第一个洗气瓶装氢氧化钠溶液,则尾气没有NO(NO+NO2+2NaOH=2NaNO2+H2O),若第一个洗气瓶不是装氢氧化钠溶液,则尾气一定有NO。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化学计算、收敛思维能力

4.(2013·

22)一定量的CuS和Cu2S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的HNO3中,收集到气体V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Cu2+和SO42-)加入足量NaOH,产生蓝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CuO12.0g,若上述气体为NO和NO2的混合物,且体积比为1﹕1,则V可能为

A.9.0LB.13.5LC.15.7LD.16.8L

【答案】A

【解析】若混合物全是CuS,其物质的量为12/80=0.15mol,电子转移数,0.15×

(6+2)=1.2mol。

两者体积相等,设NOxmol,NO2xmol,3x+x1=1.2,计算的x=0.3。

气体体积V=0.6×

22.4=13.44L;

若混合物全是Cu2S,其物质的量为0.075mol,转移电子数0.075×

10=0.75mol,设NOxmol,NO2xmol,3x+x1=0.75,计算得x=0.1875,气体体积0.375×

22.4=8.4L,因此选A。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计算(极限法)

5.(2013·

广东理综·

10)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用加热法除去NaCl中的NH2Cl的原因是NH2Cl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A错误;

用KSCN溶液鉴别Fe3+是因为Fe3+与SCN—发生络合反应生成红色Fe(SCN)3,B错误;

碳酸钙的溶解度小于碳酸氢钙,而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C错误;

玻璃的主要成分SiO2易与HF反应,所以氢氟酸保存在塑料瓶中,D正确。

答案:

命题意图:

元素化合物

6.(2013·

2)氰酸铵(NH4OCN)与尿素[CO(NH2)2]

A.都是共价化合物B.都是离子化合物

C.互为同分异构体D.互为同素异形体

【答案】C

【解析】氰酸铵是离子化合物,尿素是共价化合物,他们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是同分异构体的关系,因此选C

7.(2013·

7)将X气体通入BaCl2溶液,未见沉淀生成,然后通入Y气体,有沉淀生成,X、Y不可能是

选项

X

Y

A

SO2

H2S

B

Cl2

CO2

C

NH3

D

【答案】B

【解析】A项将SO2通入BaCl溶液,不反应,部分O2溶解在水中后与后来通入的H2S发生反应生成2H2S+SO2=3S+2H2O生成S沉淀,B项始终不反应无现象,C项反应为2NH2+H2O+CO2+BaCl2=2NH4Cl+BaCO3D项发生反应:

SO2+Cl2+2H2O=H2SO4+2HCl2BaCl2+H2SO4=BaSO4+2HCl因此选B

8.(2013·

安徽理综·

8)

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

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A中的物质

B中的物质

C中收集的气体

D中的物质

浓氨水

CaO

HO

浓硫酸

Na2SO3

NaOH溶液

稀硝酸

Cu

NO2

H2O

浓盐酸

MnO2

【解析】该装置分别为固液不加热制气体,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以及采用防倒吸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

A、氨气不能使用向上排空气法,错误;

B、正确;

C、铜与稀硝酸反应需要加热,且

吸收不宜使用防倒吸装置,错误;

D、制取氯气需要加热,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实验基本原理(气体的制备),实验装置、仪器的使用。

9.(2013·

江苏化学·

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正确的是

A.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

B.二氧化硅不与强酸反应,可用石英器皿盛放氢氟酸

C.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用来干燥氯气

D.氯化铝是一种电解质,可用于电解法制铝

【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属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考查范畴,这些内容都来源于《必修一》、和《必修二》等课本内容。

A.源于《必修一》P99第8行原文。

B.源于《必修一》P76第9行原文。

C.源于《必修一》P87第3题及《必修一》P85第7行材料。

D.氯化铝从《选修三》电负性差值来看,它属于共价化合物,熔融情况下不导电,不能用于电解制铝。

《必修二》P88-P89都介绍了工业上用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制铝。

【备考提示】看来高三一轮复习围绕课本、围绕基础展开,也不失为一条有效的复习途径。

10.(2013·

6)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系:

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O2

B.若甲为SO2,则丁可能是氨水

C.若甲为Fe,则丁可能是盐酸

D.若甲为NaOH溶液,则丁可能是CO2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考查范畴,有一定的难度,代入逐一对照验证法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

A.若甲为焦炭,则乙为一氧化碳,丙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B.若甲为二氧化硫,则乙为亚硫酸氢铵,丙为亚硫酸铵,亚硫酸铵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铵。

C.若甲为铁,丁为盐酸,则乙为氯化来铁,氯化来铁可能再与盐酸反应。

D.若甲为氢氧化钠,丁为二氧化碳,则乙为碳酸钠,丙为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

11.(2013·

福建理综·

10)下列有关试验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的上层液体应由上口到处

B.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固体

C.配置0.1000mol·

L-1氢氧化钠溶液时,将液体转移到容量瓶中需用玻璃棒引流

D.检验NH4+时,往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微热,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逸出的气体

【知识点】溶液的配制、物质的鉴别、离子的检验、化学仪器的使用等知识。

【解析】A项,分液时根据“下流上倒”的原理,打开活塞让下层液体全部流出,关闭活塞,上层从上口倒出;

B项,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产生CO2),而碳酸钠受热无变化;

C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转移步骤中必须用到玻璃棒,作用是引流;

D项,NH4+的检验方法: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在试管口放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如果变蓝色,那么原物质中有NH4+。

12、(2013·

广西理综·

27)(15分)五种短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和C同族,B和D同族,C离子和B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A和B、D、E均能形成共价型化合物。

A和B形成的化合物在水中呈碱性,C和E形成的化合物在水中呈中性。

回答下列问题:

(1)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非金属性最强的是(填元素符号);

(2)由A和B、D、E所形成的共价型化合物中,热稳定性最差的是(用化学式表示);

(3)A和E形成的化合物与A和B形成的化合物反应,产物的化学式为,其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为;

(4)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5)单质D在充足的单质E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在不充足的E中燃烧,生成的主要产物的化学式为;

(6)单质E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答案】

(1)Na(1分)Cl(1分)

(2)PH3(2分)

(3)NH4Cl(2分)离子键和共价键(2分)

(4)H3PO4(2分)(5)2P+5Cl2

2PCl5(2分)PCl3(1分)

(6)Cl2+H2O=H++Cl-+HClO(2分)

【解析】由题干信息,找准关键点:

(1)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2)A和C同族,B和D同族,C离子和B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3)A和B、D、E均能形成共价型化合物;

(4)A和B形成的化合物在水中呈碱性,C和E形成的化合物在水中呈中性。

可推断出A、B、C、D、E分别为H、N、Na、P、Cl五种元素。

(1)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Na,非金属性最强的是Cl。

(2)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为NH3、PH3、HCl,由于P的非金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