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小学落实义务教育“双减”工作实施方案+工作落实情况汇报.docx

上传人:wei****016 文档编号:157959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中小学落实义务教育“双减”工作实施方案+工作落实情况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1中小学落实义务教育“双减”工作实施方案+工作落实情况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1中小学落实义务教育“双减”工作实施方案+工作落实情况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1中小学落实义务教育“双减”工作实施方案+工作落实情况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1中小学落实义务教育“双减”工作实施方案+工作落实情况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21中小学落实义务教育“双减”工作实施方案+工作落实情况汇报.docx

《2021中小学落实义务教育“双减”工作实施方案+工作落实情况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中小学落实义务教育“双减”工作实施方案+工作落实情况汇报.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21中小学落实义务教育“双减”工作实施方案+工作落实情况汇报.docx

2021中小学落实义务教育“双减”工作实施方案+工作落实情况汇报

2021中小学落实义务教育“双减”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商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努力提高我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名词解释:

“双减”工作:

即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减轻学生校内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目标。

二、背景

1、学生作业负担重,作业管理不够完善;

2、校外培训过热,超前超标培训问题未根本解决;

3、资本过度涌入存在较大风险隐患,还伴有违法违规行为发生。

我国目前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性问题没有根本解决。

这些问题导致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家长经济和精力负担过重,严重对冲了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社会反响强烈。

三、目的

1、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

2、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和线下培训);

3、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即“双减”)。

四、指导思想

1、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坚持学生为本、回应关切,依法治理、标本兼洽,政府主导、多方联动,统筹推进、稳步实施;

3、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

4、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五、总体思路

1、源头治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坚持应教尽教,提高教学质量、作业管理和课后服务水平,让学习回归校园,减少校外培训需求。

2、系统治理注重加强课后服务、减轻考试压力、完善质量评价、营造良好生态等方面,系统、全链条推进

3、综合治理建立专门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统等,集中组织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形成有效工作合力,统等学校、社会、家庭力量形成三位一体育人格局。

六、工作原则

1、坚持学生为本、回应关切,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与期盼,减轻家长负担;

2、坚持依法治理、标本兼治,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加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

3、坚持政府主导、多方联动,强化政府统等,落实部门职责,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健全保障政策,明确家校社协同责任;

4、坚持统等推进、稳步实施,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有关规定,对重点难点问题先行试点,积极推广典型经验,确保“双减”工作平稳有序。

七、总体目标

1、校内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

2、校外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乱象基本消除,热度逐步降温。

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八、主要任务与措施

1.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1)健全作业管理机制;

(2)分类明确作业总量;

(3)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4)加强作业完成指导;

(5)科学利用课余时间。

2,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1)保证课后服务时间;

(2)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3)拓展课后服务渠道;

(4)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

3,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1)坚持从严审批机构;

(2)规范培训服务行为;

(3)强化常态运营监管。

4.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

(1)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3)深化高中招生改革;

(4)纳入质量评价体系。

5.强化配套治理,提升支撑保障能力

(1)保障学校课后服务条件;

(2)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

(3)做好培训广告管控。

6.扎实做好试点探索,确保治理工作稳妥推进

(1)明确试点工作要求;

(2)坚决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

(3)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

(4)强化培训收费监管。

7.精心组织实施,务求取得实效

(1)全面系统做好部署;

(2)明确部门工作责任;

(3)联合开展专项治理行动;

(4)强化督促检查和宣传引导。

九、具体操作与实施

1、如何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在总结以往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方案:

(1)减少作业总量;

(2)提高作业质量;

(3)强化教师职责;

(4)减轻家长负担。

2、如何进一步提升谋后服务水平?

截至2021年5月底,全国共有10.2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6496.3万名学生、465.6万名教师参与了课后服务。

但部分学校的课后服务还存在着课后服务时间偏短、经费保障不到位、吸引力还不够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为此提出以下指施:

(1)延长课后服务时间,解决家长无法接送的后顾之忧;

(2)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3)拓展课后服务资源;

(4)加大对课后服务教师和人员的激励。

3、如何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近年来各部门开展了相关专项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但仍有以下问题未根本解决:

(1)规模总量庞大;

(2)违法违规情况突出;

(3)被资本裹换状况严重。

为此提出以下举措:

(1)坚持从严审批机构;

(2)严禁资本化运作;

(3)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

(4)严控学科类培训机构开班时间;

(5)学科类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

针对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

4、如何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确保学生校内学足学好?

(1)扩大义务教育优质资源

推进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区域特别是同一区域校际差异,积板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同时,做强做优免责线上学习服务,提供高质量的专题教育资源和履盖各每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使用率和履盖面。

(2)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加强教育教学顶层设计,开展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评选反推广应用工作,加强对各地的指导,着力完善教育教学政策保障体系。

学校健全教学管理规程,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样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做到应教尽教

(3)降低考试压力

学校:

不得有提前结课备考、违规统考、考题超标、考试排名等行为,考试成绩呈现实行等级制,降低学生的考试压力。

学生:

树立积极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必要的减压方法。

父母:

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睦的家庭氛围,引导孩子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正确面对考试中的得失。

(4)严肃查处教师校外有偿补课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教师日常监管机制,完善教师师德师风考评体系,不断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加大教师校外有偿补课查处力度,切断课外遗规朴课等经济链条;严禁校外培训机构聘用在职教师,一经发现,坚决吊销办学许可证。

5、家长和社会如何配合做好“双减”工作?

(1)学校

①建立家庭教育领导和协调机制,规范设立家长学校,健全日常运行机制,配备家庭教育指导专(兼)职队伍,加强专业知识培训。

②通过家长课程、父母大讲堂等方式,以线上线下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咨询和辅导,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2)家长与学生朝夕相处,是孩子言传身教的老师,履行好法定监护职责至关重要。

①密切家校联系;

②更新育儿观念;

③融洽家庭氛围;

④指导学生合理用好在家时间。

(3)社会教育的大环境,要发挥各方资源力量,为学生开拓视野、全面发展、实践锻炼提供重要平台。

①提供校外活动场所和资源;

②探案社区教育服务;

③宣传科学教育理念。

6、为什么试点?

主要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1)原因

①牵涉面广且复杂,为此选取北京、上海等九个地区作为试点。

②试点地区影响相对较大,关系全局成效;

③试点地区开展“双减”已有一定的工作基础;

④先行先试有利于降低改革成本,可以积累经验、发现问题。

(2)内容和要求

①对现有线上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要全面排查,重新审核登记,解决过多过滥的问题;

②可探索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谋后服务,由教育部门负责组织进选,供学校选择使用,并建立评估退出机制

③强化培训收费监管,将学科类培训纳入政府指导价,通过第三方托管、风险储备金等方式,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责进行风

7、如何确保“双减”工作取得实效?

①加强党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将其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任务;

②明确部门工作责任,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做到分工明确、各尽其责、协调配合;

③强化督促检查和宣传引导,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小学积板推进落实“双减”工作

2021学生“双减”工作落实情况汇报

XX区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政府和社会共同推动,统筹校内校外,双向发力、综合施策,推进“双减”工作各项任务落实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着力抓好课堂教育教学,确保“双减”工作有底气

一是改进课堂教学。

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丰富与自然、社会和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效率,实现应教尽教,让学生在课内学得好、学得足。

二是改进作业管理。

科学设计作业,建立中小学学科作业班级统筹公开和总量控制制度,鼓励分层布置作业,严禁布置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全面压减学生作业总量,控制好学生作业时间。

三是改进考试制度。

发挥考试的指挥棒作用,坚持教、学、考相统一。

严控平时考试次数,降低考试难度,每次考试难易程度要与教学要求相当,严禁过度拔高试题难度,考试测验结果采取等第制方式呈现。

深化中考制度改革,推行学科等第制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招生录取办法,切实减轻学生应试化、竞技化压力。

二、着力抓好课后服务升级,确保“双减”工作聚人气

中小学课后服务是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

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的广泛推广,有效解决了学生放学无人管、家长接娃难等问题。

要着力深化课后服务供给侧改革,努力推动课后延时服务升级提档、挖潜增效,满足学生和家长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一是扩大课后服务覆盖面。

坚持多措并举,本着家长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在全面推行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的基础上,实现初中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

二是丰富课后服务内容。

指导学校为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拓展,依据学情有效提升学生学业水平。

三是拓宽课后服务渠道。

积极争取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馆、文化馆等人力资源,引进退休教师、社会志愿者和专业人士到校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辅导。

三、着力抓好校外培训规范,确保“双减”工作显锐气

一是强化校外培训机构引导。

教育引导校外培训机构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的公益属性,积极发挥师资、技术等方面优势,将培训重心放在学生兴趣培养拓展上,积极为学生提供特色化、差异化教育培训,努力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二是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监管。

全面推行“黑白名单”、信息公开制度,强化培训机构收费、预收费监管,规范教育广告等营销行为,加强教师资格、培训教材、培训课程、培训秩序等方面的管理。

三是强化校外培训整顿。

推动各级党委和政府强化主体责任,严肃查处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牟利等问题的校外培训机构,决不能让良心的行业变成逐利的产业。

四、着力抓好配套措施落实,确保“双减”工作顺心气

“双减”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扯面广、工作量大、情况复杂,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必须坚持协同各方、统筹推进,切实形成推动任务落实的强大合力。

一是建立健全义务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