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大师佛法经典语录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79547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怀瑾大师佛法经典语录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南怀瑾大师佛法经典语录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南怀瑾大师佛法经典语录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南怀瑾大师佛法经典语录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南怀瑾大师佛法经典语录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怀瑾大师佛法经典语录文档格式.docx

《南怀瑾大师佛法经典语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怀瑾大师佛法经典语录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怀瑾大师佛法经典语录文档格式.docx

」外表看起来是在拍马屁、奉承人或作假,可是都是方便。

有的人说话中不提一佛字,但是讲的都是佛法。

我常希望你们同学能走这种菩萨道,尤其是今天这个时代,一讲宗教人家就头大。

你可以不用说教的方式嘛,宣扬佛法不一定要讲佛经。

可以把佛经变成电视剧、电影、笑话,只要把真理放进去了就是弘扬佛法。

说不好听的,这就是「曲学阿世」,把真正的佛法作了改变,来拍世上群众的马屁。

但是行菩萨道的人不怕这些罪名,他宁可谄媚众生,用善巧方便的手法,去表达佛法的精义。

但自己要有修持,有善巧方便,才可以不照老路子走,否则你不要轻言佛教革命。

学佛要度人,什么是度人?

你作人家的桥梁是度人。

度人的方法太多了,不只是劝人出家才是度人,那是作理发匠度人。

度人是作众生桥梁,助他渡过苦海,解除他的烦恼痛苦,甚至进而使他证得菩提。

中国老话说文人千古相轻,我改了几个字来形容宗教界,就是宗教界千古相仇,彼此攻讦不休。

跑江湖献艺卖膏药的,就是千古相恨,等于做生意说同行是冤家。

学佛第一个要学谦虚,例如济颠和尚,已经成就了,仍然装疯卖傻,让人家看不起。

大乘道是大人之用心也。

真是大人,就是前面讲过的:

「正人用邪法,邪法亦是正。

邪人用正法,正法亦是邪。

」小乘的戒律是防止性的、消极性的,要避免为恶。

大乘菩萨道则不然,纵然是魔事都敢做,这要多大的气魄、多大的愿力、多大的能力!

因此,大人者能成其大事,若是小人,做些小事就好了,不要好高骛远。

真正的佛教从来不排斥其它宗教,还包容所有宗教。

目前世界上有上百种宗教,有的很邪的。

但是就算是邪,也是道,也是路,虽然一时走歪,还可以走回正路。

旁门也是门,左道也是道,不过是可怜走迂回了。

主要的五大教都是使人为善,教人做好事的,至于最高的道理对不对,那个我们不谈。

各种的道、各种的法门无量无边,大乘菩萨道所定的路,所应该做的事,是无边无涯,没有一定的范围。

你说非要怎么样才是佛道,就已经不是佛法了,佛法是圆融无碍的。

所以说「如是道无量,所行无有涯」。

佛法的标记是莲花,天主教的标记是十字架(其实是卍字拆开来的,也是个圆圈拆开的),回教的标记是半个月亮。

莲花的特性是它不长在干净的地方,那泥巴越脏,莲花长得越好。

它另一个特性是花果同时,因中有果,果中有因。

花一开就有莲蓬,蓬中就有莲子。

学佛的人常想走清高的路线,但是清高是不能成道业的。

所以菩萨要入世,进入烦恼圈子去锻炼自己,才是佛道。

中国有个很好的对联,我也屡次提到,你们青年人要记住:

「能受天磨真铁汉,不招人嫉是庸才。

」成功是磨练,失败更是磨练。

只有白痴才没有人嫉妒,你只要有点本事就会有人嫉,连佛和耶稣都是遭嫉的,这两句话也是佛法的道理。

像我们学佛的人,修持多年下来,生理和心理没有一点改变,那个脸还是拉得很长,让人都不敢望他,更不敢亲近。

这就是不对了,修持的人即使有一点点成就,也会无形地影响旁人,让人觉得他可爱可亲,自然会起亲切感,或是庄严感。

这个就是功德,是功夫成就而累积起来的。

儒家弟子形容孔子「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看他的样子很庄严,有点令人害怕,可是一和他接近,就觉得他很温暖慈祥。

所以说有道的人,色身一定转变了的。

有人只喜欢放生,放生是善根之一,可是我常劝人在都市中不要乱放生。

例如你去菜场买些动物来放生,这不但不是放生,反而是杀生。

有些卖动物的人晓得有人爱放生,他就拚命去抓来卖。

甚至于你今天放生的,明天就又被抓回来,所以真放生是很难的,有时救了个小动物不见得是做善事,做善事是要智慧的。

像有的人没钱还好,你一帮助他,他反而有本钱去作恶,所以说,没有智慧所做的善事,反而会变成坏事。

身口意三业,翻过来就成十善业,是学佛的基本行为。

我常说,学佛慢一点来,先学作人,人都没作好,想学大乘道成佛,没有那么简单的。

在家出家的学佛人千万注意,要「不舍世法」。

如果为了想舍离世法而学佛,就已经错了。

因此也要记得我们一再引用过六祖的话,「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真正的智慧到了最后,无所谓智慧不智慧,用世俗道理说,最聪明的人是最平凡的人,看起来最平凡最笨的人,却有上上智。

一般人觉得自己聪明的,其实是笨人。

什么理由?

因为他不肯平凡;

真能够平凡,就是最高明的人。

作人平凡就是佛。

一般人学佛学成了疯子,不肯平凡。

佛在悟道之后感叹「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个个是佛,佛所有的智慧德相大家都有,为什么不能悟道?

「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那你只要不妄想不执着就好了嘛,是不是很简单?

你说,是啊,所以我天天在除妄想。

唉,你那个除妄想的念头不又是妄想执着吗?

所以你连一缸水也喝不完,更不必说一江水了。

禅宗祖师说:

「佛是了事的凡夫。

」所以学佛要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你也不要执着于佛经上所有的话,一执着了,对不起,虽然不是邪见,但是成了边见,也就是宗教性的偏见。

宗教的偏见最多,也最排他。

但是我看每一个宗教都一样,因为基本上都是教人为善的,这总没有错吧!

不必说你是那个教,我是这个教。

你睡午觉,我睡晚觉。

宗教的最高处是有不同,但你不要用最高来看人家,要从平等线来看。

《药师经的济世观》

在座各位也都接触过佛法,佛法真能治你们的心病吗?

你们真的因为吃了这包药而治好了自己的心病吗?

没有。

这个世界一切都是药,我们求佛、学佛。

是为医治身心的病而找这个药,但始终没有治好自己的病,因为药都没有吃对,病当然不会治好。

每一位佛之所以能成佛得道,都有他的大愿、本愿,才能成功。

注意!

这就是话头,我们学佛只想‘我好’,我好不是大愿,那是私心。

因为每一位佛都发了他本身特殊的大愿,所以成就了他特殊的功德。

好比世间做生意的人,有的人喜欢开百货店,有的人喜欢开米店......等等,不一而足,能就自己内行之事,不断努力发展而有成就。

世间法如此,出世求佛道更要如此,先要有他的本愿。

多数学佛人大愿没有,小愿一箩筐,一会儿说这两天把事情弄完,找个清净的好地方,放下一切好好修;

一会儿又是要吃素……都在那里自欺欺人,就算给他安顿好了地方,他又这样不好,那样不好。

发愿是很难的。

真正的学佛,没有诚心发愿,绝对不会成功,你怎么学也不成功的。

我们要晓得‘引满能招业力牵’,发愿是意识境界啊!

意识要空,没有错,但意识不是你去空它,而是它来空你的啊!

谁能空得了意识?

你那个想空的念头就是意识,所以是意识来空你。

事实上,意识也不是空,它本来‘非空非有’,本来‘即空即有’。

所以大家把佛法的法相、唯识部分研究透彻,道理就在此。

一切学佛修行都是意识真正成就,但它不是凡夫分别心的意识。

天下一切众生没有不自私的,所有永远成不了菩萨,也成不了佛。

只求利益一切众生,不求利已,才是真正的菩萨,做到‘饶益一切有情戒’才能成佛。

研究西方文化思想,从十七、八世纪后,社会思想的发展来看,西方在社会慈善、福利事业方面做的比我们多,东方人理想陈义很高,但是所有东方民族自私自利的心特别大,对群众社会的利益毫不顾及,没有公德心,不爱人;

都要求别人爱我,我不爱别人;

理论上讲我爱人人,那是给别人听的,实际上都希望别人爱我,我不爱别人。

所以,依我看东西方这几百年社会的结构,与文化思想的形态,一个是真正实行了慈悲爱人之心,一个则拼命讲理论,实际上慈悲爱人利物之心非常差。

这是我看历史,看社会,再看个人,积五十余年之经验所深深体会到的,实可谓痛苦流涕者也,没有办法,这个民族的惨报还要受下去。

这里就可了解佛所发愿之重要,然而愿还要变成行动。

学佛的人要检查自己对所处的欲界有没有产生厌离心?

否则修不上路,必须有一度真正生起厌离心,那你用功便一日千里,就上路了,这是一定的事。

普通人学佛在何时发生厌离心呢?

年轻人爱情受了挫折,或在家里吵了架,作生意失败,灰心到极点,跑到庙里去拜一拜,很想在佛前痛苦一场。

那不叫厌离心,那是受了打击而产生的灰心,那是在槁木死灰中,‘空花那得兼求果’,冷灰里没有热气,生不出东西来的,那不是厌离心。

所谓厌离,硬是厌离这个世界,厌离这个红尘,所以想转女身成大丈夫身。

当然不舍女身而成大丈夫身也可以,证得琉璃光如来境界,此身还是女的,已经像龙女一样,八岁就成佛了,不需要转此身。

外道、内道的差别何在?

怎么叫作外道呢?

心外求法就是外道。

一般宗教都随便使用‘外道’这个名辞,譬如,我信佛教,你不信佛教,你是外道;

我信天主教,你不信我的天主教,你是外道;

我信某某道而你不信,你就是外道,这些都是乱讲。

这个外道与世间法一样,都是由‘我见’而起。

不合于我的就是外道,这种见解属于见取见,是下列五见之一;

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

‘见’就是观念,凡夫受这些观念缠缚而不能得解脱,不能证得菩提。

我们晓得,烦恼是一种魔,生死是一种魔,欲望又是一种魔。

若以修道的立场来讲,无一不是魔境。

纵使一个人爱好美的境界,爱好山林或城市,一有所执着便是魔境界,要真正跳出魔的罥网非常不容易。

这样一来,我们便可以了解,凡是没有真正明心见性以前,没有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前,一切修行、一切道理,一切作为,严格说起来都只是加行,仍然在外道境界中。

只有真正证得菩提,明心见性以后,才能解脱一切魔境,解脱一切烦恼。

由药师佛的这个大愿,我们可以彻底而清楚地了解修持之路。

真正学佛,除了发愿还要有正确的‘见地’。

要有正见非常难,有了正见才好谈修持,有了正见才能谈正行,见地不真,那么所有的修持都会走上邪曲之路。

见地也就是楞严经所讲‘因地不真,果招纡曲’的发心的因地。

所以,学佛先要有正见,才能够起正行修持。

一个人要分辨真正的善恶非常难,你说什么是善?

什么是恶?

除了佛以外,没有人分辨得出来。

世界上一切的善恶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善恶,因此,做好事需要智慧判断,否则,看起来是做好事,其实是坏事,往往造很大的业。

又譬如父母打孩子,打的行为是不对的,但父母打孩子大多是关爱的,因为他的动机是希望孩子好。

所以,打孩子、打学生、教育学生等等的行为,表面上看起来是坏的,实际上没有真智慧,无法辨别真善恶。

‘不知布施及施果报’,这个世界众生不晓得什么是真正的布施,也不晓得布施的果报是什么,以为出了钱就有功德,以为帮助了人就应得回报,说什么有舍才有得,这种心态不是布施,这是作生意嘛!

‘阙于信根’,没有正信就是迷信;

没有智慧的相信是迷信,一切的真理不透,佛的理不透,愚痴的相信,统统是迷信。

例如你们打坐,一点念头没有,都在那里昏沉,这种愚智的果报,他生来世堕入畜牲道。

愚痴的行善,他生来世的果报是阿修罗。

所以学佛是‘大智度’,一切要靠般若,没有智慧的学佛,迷信的果报非常可怕。

我们看到人与人之间,夫妇之间、兄弟之间、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几乎没有一个人真正做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责备人家,要求人家都严格得很,道德标准都是拿来要求别人,不是要求自己,这就是凡夫众生。

菩萨道的道德标准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如果做不到就是悭吝。

凡是悭吝的人一定贪,贪的人必定凶狠,这种心念是连带的、必然的。

为什么呢?

因为贪欲得不到满足,相反的作用就是凶狠。

一个宽大淡泊的人,一定是仁慈的。

世界上一切众生几乎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