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育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79350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教育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精选教育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精选教育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精选教育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精选教育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教育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

《精选教育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教育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教育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

对于理政者而言,德的重要表现就是使人各得其位、各得其所、各得其利、各得所需。

只要把人们的得利、得位及其途径、多少、高低等用合理的规则固定下来并严格执行,就是德的表现,不必刻意去求德施德,这样才会成全大德。

相反,如果理政者总是为了德的名声,热衷于对个别人施小仁给小惠,搞“有求必应”,表面上看起来积了很多德,其实是偏私,是小惠个人、失德人民。

老子推崇“无为而治”,“无为”是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无为”是要“道法自然”,顺应自然而不妄为。

也就是说,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法则,根据实际条件采取适宜行动。

世间万物包括人类社会,都有其运行的内在规律,即“道”在其间。

离开了这个“道”,事倍功半;

顺应了这个“道”,事半功倍。

“无为”,就要顺势而动,按照自然和社会法则,使其自行运转。

“无为”并不是不作为,而是要通过“无为”达到有为,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控制乱作为,即不妄为。

秦亡汉兴,实行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这是老子所讲的“我无事,而民自富”的例证。

对于理政者而言,“无为而治”的启示在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通过自己的“无为”而引导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同时,应通过控制、监督,限制权力的私自膨胀,防止乱作为。

老子认为天道忌盈。

什么是“盈”呢?

口满为盈,权大为盈,富奢为盈。

口满,不仅难以兑现,而且招人记恨;

权大,则生骄横,骄横必然侵害他人;

富贵且奢侈,挥金如土,必然被食不果腹者怨恨。

月满则亏,盛极则衰。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这句话点出了贫富无常的道理。

怎样才能常虚不盈呢?

关键是在成功的时候不忘忧患。

有忧患意识,则无忧患;

无忧患意识,则终忧患。

也就是要做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乐不忘悲。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细小之事如何才能变成伟业呢?

老子认为: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也就是说,根本的方法在于不断地积累。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天下大事皆由积累而成。

所以,对于理政者而言,从小处做起,从一点一滴积累,抓好关键细节,方能成就大业。

事物的发展在于积累的道理还启示人们,积小过会成大恶,千里之堤会溃于蚁穴。

因此,理政者应当努力看得远一些、深一些,见事于初萌,防患于未然。

1.下列对老子的“德政”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刻意追求有德反而成就大德的理政者,才是真正有大德、厚德的理政者;

为名声求德的人,反而失去了德。

B.理政者只有用合理的规则将人们的得利、得位及其途径、多少、高低等固定下来并严格执行,才能成全大德。

C.对理政者而言,能使人各得其位,各得其所,各得所利,各得所需,就是有德。

D.理政者刻意求德施德,热衷于对个别人施小仁给小惠,搞“有求必应”,其实质是小惠个人,失德人民。

2.下列对文章第三段画线句子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为”指的是“道法自然”,理政者的行为必须遵循事物的内在规律。

B.“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理政者通过自己的“无为”引导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达到“有为”。

C.防止理政者乱作为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通过控制、监督限制权力的私自膨胀。

D.理政者要从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中得到治政的启示,否则就会私欲膨胀,扰民乱民。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老子认为大事由小事积累而成,对理政者而言,如果不善于从小事做起,抓住关键细节,就不能成就大业。

B.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得益于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这是老子提倡“我无事,而民自富”的依据。

C.老子认为天道忌盈,他主张理政者应该具有忧患意识,做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乐不忘悲。

D.在作者看来,虽然老子是一位遁世远俗、玄之又玄的思想家,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他那些古老的思想中汲取不少治国理政的智慧。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彭乘字利建,益州华阳人。

少以好学称州里,进士及第。

尝与同年生登相国寺阁,皆瞻顾乡关,有从宦之乐,乘独西望,怅然曰:

“亲老矣,安敢舍晨昏之奉,而图一身之荣乎!

”翌日,奏乞侍养。

居数日,授汉阳军判官,遂得请以归。

久之,有荐其文行者,召试,为馆阁校勘。

固辞还家,后复除凤州团练推官。

天禧初,用寇准荐,为馆阁校勘,改天平军节度推官。

预校正《南史》、《北史》、《隋书》,改秘书省著作佐郎,迁本省丞、集贤校理。

恳求便亲,得知普州,蜀人得守乡郡自乘始。

普人鲜知学,乘为兴学,召其子弟为生员教育之。

乘父卒,既葬,有甘露降于墓柏,人以为孝感。

服除,知荆门军,改太常博士。

召还,同判尚书刑部,出知安州,徙提点京西刑狱,改夔州路转运使。

会土贼田忠霸诱下溪州蛮将内寇,乘适按郡至境,大集边吏,勒兵下山以备贼,贼遁去。

因遣人间之,其党斩忠霸,夷其家。

召修起居注,擢知制诰,累迁工部郎中,入翰林为学士,领吏部流内铨、三班院,为群牧使。

既病,仁宗敕太医诊视,赐以禁中珍剂。

卒,赐白金三百两。

御史知杂何郯论请赠官,不许,诏一子给奉终丧。

初,修起居注缺中书舍人,而乘在选中,帝指乘曰:

“此老儒也,雅有恬退名,无以易之。

”及召见,谕曰:

“卿先朝旧臣,久补外,而未尝自言。

”对曰:

“臣生孤远,自量其分,安敢过有所望。

”帝颇嘉之。

乘质重寡言,性纯孝,不喜事生业。

聚书万馀卷,皆手自刊校,蜀中所传书,多出于乘。

晚岁,历典赞命,而文辞少工云。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七》,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以好学称州里称:

扬名

B.乘适按郡至境适:

适逢

C.因遣人间之间:

离间

D.无以易之易:

改变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明彭乘”雅有恬退名”的一组是()(3分)

①安敢舍晨昏之奉,而图一身之荣乎

②固辞还家,后复除凤州团练推官

③恳求便亲,得知普州

④乘为兴学,召其子弟为生员教育之

⑤仁宗敕太医诊视,赐以禁中珍剂

⑥自量其分,安敢过有所望

A.①④⑤B.②③⑥C.①③⑤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彭乘担任汉阳军判官很长时间以后,有人举荐他言行出众,召入考试,得任馆阁校勘,他坚决拒绝,要求回家乡。

B.彭乘有一段时期在京城任职,他恳求朝廷给予方便,以照顾父母,于是得任普州知州,蜀人担任故乡长官就是从他开始的。

C.当地贼人田忠霸勾结下溪州蛮将大肆入侵,彭乘大规模地召集边境官吏,率领军队下山迎头痛击敌人,取得胜利。

D.彭乘收集了一万多卷图书,都亲自刊校,蜀中所流传的书,许多都出于彭乘(之手)。

晚年,掌管朝廷文诰,但文辞不够精巧。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尝与同年生登相国寺阁,皆瞻顾乡关,有从宦之乐。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乘父卒,既葬,有甘露降于墓柏,人以为孝感。

(4分)

(3)乘质重寡言,性纯孝,不喜事生业。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唐多令(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

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注】漫:

徒然。

8.“离人心上秋”自古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作者为什么说“有明月,怕登楼”?

(5分)

9.词的下片手法多样,感情丰富,试作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无见小利。

__________,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

子路》

2.__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

3.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乙选考题

请从三、四两题中选定一道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题。

两株玉兰树

陈忠实

清明前一日回到老家,到村子背靠的白鹿原北坡上,在父母的坟头烧了一堆被视为阴币的黄纸。

尽管明知这是于逝者没有任何补益的事,然而每年此日不仅不能缺少,甚至早早就泛溢着一种甚为急切的情绪。

自己心里明白,上坟烧纸和跪拜的行为,无非是为消解对父母恩德亏欠太多的负疚心理,获得一种安慰。

天气很好。

温润的风似有若无。

西斜的依然明媚的阳光下,原坡和河川满眼都是蓬勃的绿色和黄色,绿的是返青的麦苗,黄的是盛开的油菜花,间有零星散落在坡梁上杏花的粉白。

回到老屋小院,便坐在前院闲聊。

许是那种负疚心绪得到消解,许是得了这明媚春色的滋润,竟是一种难得的轻松和平静。

记不得是谁颇为惊诧地叫了一声,玉兰树开花了。

我便朝大门右侧的玉兰树看去,在树梢稍下边的一根分枝上,有两朵白花。

我的心微微一颤,惊喜得轻叫一声,从坐着的小凳上站起来,几步走到玉兰树下,久久观赏那两朵玉兰花。

那是两朵刚刚绽放的玉兰花,雪白,鲜嫩,纤尘不染,自在而又尽情地展示在细细的一根枝条上,洁白如玉,便想到玉兰花的名字确属恰切。

玉兰树尚不见一片叶子,叶芽刚刚在枝条上突出一个个小豆般的苞,花儿却绽放了。

我久久地看那两朵花儿,竟然不忍离去。

玉兰花在我其实也算不得稀罕,见得也早也多了,之所以发生一缕不寻常的惊喜,这是开在自家屋院里的玉兰花,而且是我栽植的玉兰树苗,便有了一种情结;

还有一种非常因素,就是这株玉兰树苗成长过程的障碍性经历,曾经让我颇费过一番心思。

几年前我重回原下小院读书写字,一位在灞河滩苗圃打工的乡党,闲聊中听说我喜欢玉兰花,便给我送来一株不过食指粗的幼苗,我便在大门右侧的围墙根下挖坑栽下了。

为了便于浇水和保护,我在玉兰幼苗四周用砖箍了一圈护栏。

得到我的用心守护和浇灌,玉兰树苗日见蹿高,分枝,加粗,蓬蓬勃勃,生机盎然,我便期待花苞的出现。

恰好盼到玉兰树应该发苞开花的规定期树龄,不仅没有开花,失望且不论,等到叶子成型,我发现了非常的征象,本应是深绿色的叶子,却呈现着浅黄;

即使到盛夏烈日暴晒的时候,各种树叶都变得深绿近青的颜色,我的玉兰树叶反而由浅黄变得几乎透亮了。

任谁都会看出这是一种病态的表征。

村里乡党见了,有说是蛴螬咬了树根,有说是缺肥,有说是化肥施多烧了根,等等。

后两种说法不能成立,我栽植时填的是农家粪土,不缺肥更不会发生烧根的事,倒是蛴螬啃食树根有可能发生,却也无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