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 汉译英Word下载.docx
《风筝 汉译英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筝 汉译英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风筝》主题和背景分析:
鲁迅(本名周树人)和周作人(1885-1967),年龄相仿,早年曾并肩战斗,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锋。
但后来,兄弟却失和,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鲁迅以笔作枪,义无反顾的向一切黑暗和愚昧挑战,成为左翼文坛领袖。
而周作人则渐渐退守到书斋之中,饮苦茶,读杂书,力求在休闲恬静的生活情趣中寻求心灵的寄托。
《风筝》是散文诗集《野草》中的一篇作品,它包含着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围绕“风筝事件”的前后始末展开的,第二个故事隐含着作家的一次心理历程。
死亡、孤独情结可以说是鲁迅童年及少年时代情绪记忆的一个核心内容。
命运的无常,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这些痛彻肌肤的内心体验,让鲁迅格外重视自己的那份亲情关系。
而在两兄弟的态度上.鲁迅表现得更为深切。
此时又值“五四”新文化退潮时期,新青年团体的纷纷解散分化,内外交困,那份孤独寂寞之感更是难以形容.为此,他虚构了一个“无怨的恕”的故事给自己套上深深的“罪恶感”的枷锁,让自己在自我折磨及自我怜悯中寻求心灵的安慰和解脱。
“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我们可以从文章的结尾这句话中深切地体会到那份绝望中的抗争。
一个伟大的作家通过其作品宜泄和释放自己的内心苦闷和悲观情绪并不代表作家本人就是一个悲观主义者。
就作品本身来看,或许这其中还隐含着另一个幻想,那就是给周作人一个暗示:
“我们兄弟之间并无‘无可把握’的仇怨而言,所谓无怨的恕。
”这种变相的道歉也许正是给周作人发出的一个和好的信号,希望重新回到那段“兄弟怡怡”的日子。
因为《风筝》的创作时间正是家人团聚的年关时节(1925年的农历大年初一),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鲁迅在这样的时刻产生这样的愿望应该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完全符合常人的情感需要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风筝》中作家主要情感基调应归结为自我谴责与自我抗争。
(点评:
在语篇翻译之前,必要的背景分析与对语篇主题及主题倾向的把握,将有助于译者正确地把握局部或微观层次词句的语义内涵特征的倾向性,这对译文的选词择义往往产生决定性的制约。
你们在翻译之前对主题及与作者相关的背景(人物的内心情感与潜在的人物关系)作了比较细致的分析,较好地把握住了语篇的情感基调及其思想倾向,这使得你们在下面的批评性分析中有了令人信服的论述。
非常好。
)
《风筝》原文选段: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
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
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
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春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
我现在在哪里呢?
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译文分析:
此处可对下文讨论或评析的要点作一概括性点题,如:
选词的理据——翻译过程中的情景化寓意分析与社会文化语境关联性融合的词义内涵特征分析:
文章以悲凉的笔调开篇:
原文: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小组译文:
InlaterwinterinBeijing,whenthereisstillthick
snowonthegroundanddark-greybarebranchesagainstthe
sky,acoupleofkitesareflyinginthesky,whichfillsme
withamazementaswellasdesolation.
“北京的冬季,……”,暗示着心情的低落。
一般来说,放风筝是春天里的游戏,鲁迅却把它移到冬天来,以便顺理成章地提起“积雪”,象征兄弟之间的隔膜之深。
灰黑色的秃树枝指的是树木在冬天严寒的天气情况下,叶子早就不见踪影,而早已干枯的树枝变成黑灰色,在晴朗的天空下,十分显眼。
在翻译“叉”这个词的时候,我们认为不能单从字面出发,应充分调动我们的情景思维,想象一下那秃树枝就在我们的眼前,和晴朗的天空形成对照。
因此应该用“against”,意为“in
contrastto”,而不用under或其他表示方位的介词。
“惊异”这一词,是指在寒冬看到风筝时大出自己的意料而着实令“我”感到惊异,暗含了作者由一二风筝想到世间还有情谊在,而自己与兄弟之间却依然横膈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不由得悲从中来。
回忆起从前亲密的手足情,更觉得孤单寂寞,伤心懊悔。
因此,“惊异”语气十分强烈,应该取amazement而舍surprise。
试比较:
Amaze:
feelsomebodywithgreatsurpriseorwonder.
Surprise:
feelingcausedbysthhappenedsuddenlyor
unexpectedly.
我们认为将“悲哀”译为“desolation”比较贴切。
比较desolate与forlorn:
Desolate:
adj.(ofaperson)verysadthroughlossofhope,
friend,etc.
Forlornsuggestsgreatsadnessbecauseofbeingleftalone,
anddesolateisevenstronger.
Forlorn指由于被孤零零地撇下而感到很伤心,而desolate的哀伤色彩就更加强烈:
Thedeathofhis
wifelefthimcompletelyforlorn/desolate.妻子去世以后,他孑然一身,倍感孤寂。
参考译文一APekingwinterdismaysanddepressesme:
thethicksnow
onthegroundandthebaretree’sashenbranchesthrustingup
towardsthecleanbluesky,whileinthedistanceoneortwo
kitesarefloating.(杨宪益、戴乃迭译)
1)dismay:
meansfeelingofshockanddiscouragement,而shock则意为
causetofeeldisgust,indignation,horror明显和原文所表达的意思不相融合。
2)depress:
makesbsadorwithoutenthusiasmorpush
somethingdown,和文章表达的意思相差很远
3)ashen意为resemblingashes,especiallyincolor;
verypale:
4)thrustup:
Topushordrivequicklyandforcibly
文章描述的是一片颓败,毫无生气的严冬,那有像thrust那样强有力的向上伸展呢?
此词用时没有考虑到词语的内涵(connotation)。
5)floating:
Buoyedonorsuspendedinorasifinafluid.
死扣原文,从字面意思翻译,没有运用情景思维。
你们对杨、戴的译文的批评可谓大胆,但对1)、2)和5)点中所指出的词义内涵或意象与语境关联性融合的差距,还是值得肯定的。
严格说来,从语境化情感语义和情境意象的关联度看是有点欠妥。
第3点没有评析!
你们想要说明什么?
第4)点的评析可修订为:
译者选用该短语时没有考虑到词语的内涵与文章特定情境氛围的关联性融合。
在具体评析过程中,应对所论问题的本质特点作出认识和描写,即在下文中对具体问题所作的评析要对上文给予照应,以突出文章开头的点题所涉及的内容,突出你们所要讨论的问题是如何反映在具体翻译实践中的。
此外,你们在对译文作批评时要注意措辞的适度性,语气要缓和,不能用太绝对的字眼,要留有点余地。
如“死扣原文”就显得语气过于强烈。
建议使用一些诸如“似乎”、“如果能…..似乎更…..”等字眼或语句。
参考译文二When,inlatewinterinBeijing,therewasstillsnowon
thegroundand,upintheair,anentanglementofdark-grey
barebranchesagainstasunnysky,acoupleofkiteswere
alreadyflutteringupanddowninthedistance-----thesight
thatfilledmewithamazementandforlornness.(刘士聪译)
1)Entangle:
Totwisttogetherorentwineintoaconfusing
mass;
snarl.
用在此处恰到好处,因为作者是在离树枝丫比较远的地方站立着,所以看到的树枝丫有点像纠缠在一起错综交杂。
2)Flutter:
moveinaquickirregularway
作者看到远处有人在放风筝,由于距离比较远,所以作者看到的并不是很完整,很具体的风筝,而是想小纸片一样的小东西在天空中,飘来飘去,有时升,有时降。
此词用得甚好。
3)forlornsuggestsgreatsadnessbecauseofbeingleftalone
anddesolateisevenstronger.Forlorn
指由于被孤零零地撇下而感到很伤心,而desolate的哀伤色彩就更加强烈。
从对译文二的评析可以看出你们对名家的译作有自己认为是正确的辨析和赏析观。
对译文二的评析比对译文一的批评做得好,因为你们在给予译文二充分肯定后,还给出了情景化思维再现的语词概念所激活的意象画面,给人以情景逻辑的感性认识,而非停留在印象性的抽象概括之语言表述上。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1]。
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2]。
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3]。
Inmyhometown,earlyspringwastimeforkite-flying.
Wheneveryouheardthewhirringofwind-wheelandraisedyour
head,youwouldseesom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