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块模型的大学生学习网络子群研究 精选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90609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块模型的大学生学习网络子群研究 精选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于块模型的大学生学习网络子群研究 精选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基于块模型的大学生学习网络子群研究 精选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基于块模型的大学生学习网络子群研究 精选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基于块模型的大学生学习网络子群研究 精选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块模型的大学生学习网络子群研究 精选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基于块模型的大学生学习网络子群研究 精选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块模型的大学生学习网络子群研究 精选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块模型的大学生学习网络子群研究 精选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网络边界

在社会网络研究中,首先需要确定行动者集合的边界。

在数学习网络中的行动者难以穷举。

大学生学习的途径多样,字时代,

为便于研究,作者以班级为单位,认为同班同学是一类行动者,称之为“内部学习节点”;

将班级之外的其他行动者称之为“外部学习节点”,如教师、亲人、学习论坛、搜索引擎等。

本研究聚焦于内部学习节点。

2凝聚子群

揭示人类社会的“群分”现象是社会网络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即探究社会网络的内部结构。

通过分析网络中的凝聚子群,可以简化复杂的整体社会网络结构,使研究者能够寻找到蕴涵在网络中的子结构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得到更深刻、更简洁的可视化表征网络结构。

对“凝聚子群”较为常用的表述是:

“凝聚子群”是满足如下条件的一个行动者集合,即在此集合中的行动者之间具有相对较强、直接、紧密、经常或者积极的关系]。

通常可以从四个方面考察凝聚子群:

关系的互惠性,子群成员之间的接近性或者可达性,子群内部成员之间关系的频次(点的度数),子群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密度相对于内、外成员之间的关系密度。

本研究从子群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密度相对于内、外成员之间的关系密度这一角度,利用块模型方法对矩阵数据进行分析。

3块模型

块模型依据“结构对等性”对行动者进行分类,它从行动者的地位而不是每个行动者来关注社会关系矩阵中的关系结构,关是对社是一种研究网络位置模型的方法,注的是网络总体结构,

会角色的描述性代数分析。

块模型的构建方法主要涉及两个步骤:

一是对行动者进行分区,即把行动者划入到各个位置中,常用的方法是CONCOR以及层次聚类方法;

二是根据一些标准确定各个块的取值,是1-块,还是0-块。

目前有6种标准被认为是有用的准则:

完全拟合法、0-块标准法、1-块标准法、a-密度指标法、最大值标准法和平均值标准法。

其中a-密度指标法是最常用的方法,a值一般采用整个网络的平均密度值作为临界值。

三数据分析

l数据获取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中的“花名册”方式,选择某一地方综合性大学软件学院2012级(以下简称“软件121班”)、2013级(以下简称“软件132班”)两个班级的全体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事先收集了被调查班级所有学生的姓名,编制了基于B/S方式的问卷调查程序,在实际调查时请被访问者通过软件选择在学习过程中与自己保持密切学习关系的“核心学习对象”。

网络规模是研究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即是否限定在问卷中可被选择的“核心学习对象”人数。

美国大多数学者都将“核心讨论网”的规模限定在5人,国内部分大部分学者都沿袭了美国学者对网络规模的限定,如黎赔肆在社会网络视角的企业家学习模式研究中将企业家社会网络规模限定在5人,左晶晶在其研究大人。

本研究在前期10学生创业的博士论文中将网络规模设定为

对部分大学生的访谈中,发现访谈者“核心学习网”成员都是在5至7人之间,所以在正式的调查问卷中限定“核心学习对象”最多不能超过7人,但不要求必须选满7人。

2网络的基本属性

利用Ucinet软件,对两个班级的学习网络矩阵分别进行计算,绘制出网络社群图,见图l。

软件121班有学生60人,共形成了264个学习连接,网络密度为0.074。

软件132班有学生58人,共形成了251个连接,网络密度为0.076。

从图1可以发现,两个班级的学习网络都比较复杂,难以直接做出有意义的分析,有必要对其进行凝聚子群研究。

3子群分析

利用Ucinet软件的CONCOR方法对软件121班的数据进行块模型分析,得到软件121班的子群分布图。

软件121班可以划分为8个子群,对8个子群分别计算其子群网络密度,得出软件121班子群密度矩阵,如表1所示。

表1的结果反映出,软件121班可以分成8个子群,各子群成员数量差异较大一一子群6最大,有12个成员;

子群5最小,仅有3位同学。

8个子群的密度都可以接受,子群5、子群7和子群8的密度比较大,分别为0.833、0.700和0.600,表明这三个子群的成员之间在学习上联系紧密;

子群2、子群3和子群使的密度相对较小,表明其成员之间的联系比较少。

6.

用以上同样的方法对软件132班进行分析,发现:

(1)软件132班也可以划分为8个子群;

(2)子群成员分布总体看较为平均,子群4有11个成员,是成员最多的群,子群7有4个成员,是最小的子群;

(3)由于班级内部联系较为紧密,且没有孤立节点,所以各个子群的密度都较好,子群8密度最大(为0.750),表明其内部的5个成员联系紧密。

四结果讨论

对块模型分析结果的解释一般分三个层次:

(1)个体层次:

由于个体属性往往与网络结构关系密切,因此常常利用行动者属性考察地位内的成员属性是否有系统性的不同。

本研究关注大学生的性别属性、寝室属性和城乡属性。

(2)位置层次:

考察块模型中位置如何发送和接受信息,从而对块模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

具体分析时,可以借鉴社会网络中节点类型点入度和点出度的研究,以考察各个子群发送和接收信息的趋势。

Burt根据位置成员的接受关系和发送关系区分了四种位置一一孤立者位置,其成员与外界没有任何联系;

谄媚人位置,其成员与其他位置成员之间的关系比与自己成员之间的关系多,并且没有接收到多少外来的关系;

经纪人位置,其成员既发送也接受外部关系,其内部成员之间的联系比较少;

首属人位置,其成员既接受来自外部成员的关系也有来自自身成员的关系。

)整体层次:

考察位置之间联系的整体构造,常用的方3(

法是利用像矩阵(imagematrix)对总体的块进行分析。

1个人属性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

(1)两个班级中寝室关系对于分块的影响明显,大部分同寝室的同学都在一个块中,仅有极少数同学游离在其他子群中;

(2)性别属性的影响也比较明显,几乎所有的女生都在同一子群中,唯一游离之外的是软件121班编号为36号的女同学,通过该班班长了解到,该女生非常专注于专业学习,专业水平也比较高,正与子群1内的几位男同学共同开发一个软件,这可能是她游离于女生子群之外的原因,此点启示我们对于大学生学习网络的个人属性因素还应包括“协作学习”;

(3)在软件132班的子群2中的5位同学全部来自不同的寝室,通过第三方侧面了解到,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以上5位同学性格都比较内向,因此“性格”属性也有可能是影响分群的因素之一;

(4)城乡属性表现不明显。

2位置分析

位置分析有助于总结各个子群发送和接收信息的趋势,利用UCINET软件得出软件121班和软件132班的块矩阵。

发现软件121班:

(1)所有子群内部的联系都比较紧密,完全具有自反性,呈现明显的帮派性:

(2)子群之间的学习连接不多,子群7和子群8、子群3和子群5之间的连接相对稍微多些;

(3)所有子群不仅有内部连接,同时都和其他子群有接受和发生关系,均属于“首属位置”。

发现软件132班:

(1)子群内部成员之间的交流明显多于外部的交流,即子群的凝聚性比较高;

(2)子群1对外发送的关系几乎为0,表明该群成员很少主动与其他群进行学习交流,该群成员为班上所有的女生,通过访谈得知,该班女生与男生之间的学习交流的确非常少,班上只有3位男性班干部与女生主动交流,因此子群1属于“接受型位置”;

(3)子群8对外发送和接受的关系都比较少,属于“孤立位置”,其他子群均既有接受关系也有发生关系,且两种关系之间较为平均,因此都属于“首属位置”。

3像矩阵分析

采用a-密度指标法获得像矩阵,通过将子群密度与整体网络的密度作比较,大于替换为1,否则替换为0,得出两个班级的像矩阵,并绘制出网络结构简化图,如图2和图3所示。

从图2发现:

(1)子群上面带箭头的小圆圈表明从该点出发关系又回到该点,为首属位置的特点;

(2)子群7和子群8、子群5和子群3之间具有互惠性,说明这两对子群不仅内部交流频繁,同时子群之间的互动也比较多,子群成员间关系较密切;

(3)8个子群中有4个子群处于孤立位置,表明软件121班子群之间的交流总体比较少,各子群之间虽然内部联系紧密,但班级内部帮派现象严重,应该说不利于班级内部的学习交流。

从图3发现:

(1)网络整体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子、4、子群1处于网络的核心位置,子群6和子群3、子群2群.

子群5和子群7处于边缘位置,子群8为孤立点;

(2)子群2、子群3和子群6作为切点,形成了多个桥,包括2-1、3-4、6-5和6-7,而桥往往是信息的通道,所以说这三个子群控制了班级内学习的资源交换;

(3)子群2、子群3和子群6之间为传递关系,传递趋势为子群6到子群3、子群3到子群2;

(4)子群5、子群6和子群7形成了结构洞,且为层级关系,子群5和子群7向子群6发送关系,同理,网络中还存在着多个结构洞;

(5)子群3和子群6的关系接受能力明显大于关系发布能力,它们像是整个网络的信息接收中心,映射到大学生学习网络中,这两个子群内的成员虽然没有主动与外部联系,但却能吸引其他成员的关注;

(6)子群2则相反,关系发布能力大于关系接受能力,是网络的信息发布中心,表明位于子群2位置的大学生虽积极关注其他学习者,但自己却很少被关注,应该说他们的学习态度是积极的,但学习效果不一定好。

五研究结论

总结以上研究,可以得出:

(1)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学习网络,且包含多个子网络,通过考察结构对等性,将软件121班和软件132班的复杂学习网络结构被简化为由8个凝聚子群所组成的简化视图。

(2)从位置分析和像矩阵分析中可以发现,软件121班的子群分布属于零散型,子群与子群之间的联系较少;

而软件132个子群3有班的学习网络整体呈现出明显的核心一边缘化趋势,

牢牢占据着学习网络的核心地位,掌控着班级内部的学习网络资源。

说明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的学习网络类型多样,研究者可以进一步归纳总结,进而发现其规律性。

(3)性别属性是凝聚子群内部成员的系统属性。

几乎所有女生都集中在一个子群中,反映出女同学在学习网络构建的过程中,有着相似的学习行为、联系或互动,处于相同的地位。

(4)寝室属性与凝聚子群有着明显的相关性,住在同一寝室的同学大多在学习网络中具有相同的地位,他们接受和发出的学习关系也比较接近。

可能的解释是同一寝室内的同学每天一起生活导致大家在情感上十分依赖,而情感因素对学习网络的构建又有着明显的影响。

本研究还发现“性格”和“协作学习”可能也是子群成员的系统属性。

(5)在社会网络中,地位对等的行动者彼此之间并不一定需要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但在本研究中,两个班级的凝聚子群中内部连接都非常紧密,具有自反性,说明在大学生学习网络中结构对等的同学之间的学习联系也非常紧密。

在一个内部拥有良好社会关系网络的组织中,组织智慧大于组织中所有个体智慧的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