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第三篇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8546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医学第三篇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预防医学第三篇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预防医学第三篇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预防医学第三篇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预防医学第三篇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预防医学第三篇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预防医学第三篇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医学第三篇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预防医学第三篇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职业病是指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造成的损害超出了机体的代偿能力,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功能性和(或)器质性的病理变化,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所引起的疾病;

工作有关疾病是指职业性有害因素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潜在的疾病显露或已患的疾病加重,从而表现为接触人群中某些常见病的发病率增高或病情加重;

(2)职业病病因明确,即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水平与发病率及病损程度有明确的剂量-反应关系(剂量-效应关系);

工作有关疾病与职业病不同,职业有害因素不是工作有关疾病的唯一致病因素,而是该病发生发展中的许多因素之一,接触职业有害因素水平与发病率及病损程度无明确的剂量-反应关系(剂量-效应关系)。

33.社会因素的概念及内涵是什么?

社会因素是社会各项构成要素的总称,包括环境、人口、文明程度(政治、经济、文化等)。

其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环节,如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法制的完善、教育的普及、居民收入、社会福利、家庭功能等,这些社会因素都与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研究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对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

34.简要说明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特点及其作用机制

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泛影响性与整体效应、恒常性与变异性、累积性与自调性(包括功能自调、结构自调、换代升级等)以及双向作用性等。

社会-心理因素影响人类健康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心理感受这一中心环节发生的。

社会-心理因素首先被人的感知觉系统纳入,以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调节网络为中介,经过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形成心理折射,产生相应的心理及行为反应或社会适应能力甚至躯体功能的改变。

同样的社会因素对不同的人可能产生不同的健康影响,这主要是通过大脑的调节和控制来实现的。

大脑的控制作用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功能和社会化程度来体现的。

人的社会化程度决定着人们应对社会生活中各种刺激或挑战的承受能力以及应对方式。

35.简要说明影响健康的主要社会因素有哪些?

影响健康的主要社会因素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文化教育以及医疗保健制度和卫生服务因素等。

(1)经济发展与健康:

经济发展与人群健康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根本保证;

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以人群健康为条件的,只有人群健康水平提高了,才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社会发展与健康:

社会发展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人是社会发展的中心,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

健康是社会发展的资源,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

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以及相关政策的不同是国家、地区间居民健康水平差别的重要原因之一。

(3)文化教育与健康:

文化贯穿于民族的活动中,是社会资本的总和。

文化分智能、规范和思想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文化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人群健康。

智能文化通过人类的生活环境和劳动条件来影响健康;

规范文化通过支配人类的行为生活方式来影响健康;

思想文化通过人的心理过程和精神生活来影响健康。

(4)医疗保健制度和卫生服务因素与健康:

医疗保健制度关系到人群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卫生服务,是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关键。

合理的卫生服务应具有可及性和公平性,这是两条基本原则。

在卫生服务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影响健康的因素。

如卫生资源分配不合理,以基层为导向的服务网络不完善,单纯生物医学模式指导下的重治轻防观念等。

具体表现为诱导消费、抗生素和激素滥用,服务质量低下等都会对人群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36.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心理健康是指情感智力高,不仅自尊心强,而且满足自己的外表,与社会契合、和谐,人际关系良好,与客观社会环境统一协调即整体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相对稳定的状态。

目前我国对心理健康一般按以下6条标准来衡量:

①思维能够正确地反应现实;

②情绪愉快稳定;

③意志坚强;

④人格健全;

⑤人际关系协调;

⑥对事件反应适度。

37.应激的概念是什么?

哪些应激源可以引起应激?

应激是指人面对外界有害的物质、威胁或挑战经过自己主观评价之后所产生的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

可能引起心理应激的应激源可简单分为三类:

第一类,灾难性事件。

这类事件的刺激强度比较大,对人们精神上的创伤比较严重,而且影响的范围比较广。

比如火山喷发、地震、战争爆发等。

第二类,个人应激源。

这类应激源涉及的范围比较窄,受影响的人比较少。

比如失学、失业、失恋等。

第三类,背景性应激源。

这类应激源的刺激强度一般不强,但是它的作用时间长。

如噪音、拥挤、空气污染以及人际关系的不协调等。

38.影响健康的主要行为因素有哪些?

影响健康的主要行为因素包括饮食、吸烟、饮酒、运动、吸毒、不良性行为、医疗行为等。

39.吸毒的危害有哪些?

吸毒能够影响人类心境、情绪、行为,或者改变意识状态。

吸毒者已成为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长期使用毒品可致肝、肺、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可造成精神、神经障碍。

使用不洁的注射器可传播疾病。

妊娠吸毒可对胎儿造成毒害。

吸毒可使吸毒者贫困潦倒,家破人亡,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有相当多的吸毒者将铤而走险,进行犯罪活动。

吸毒不仅毁坏了个人,而且可能对全社会的经济、政治带来巨大的破坏作用。

40.你认为就医行为的研究对医生有哪些启示?

医生的诊疗行为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直接为病人服务方面,更主要地应表现在理解病人的病痛(患病经历和体会)和为其解除之,这是医学存在和发展最为深刻的根源和最终目标。

对医生而言,最基本的要求是在医疗活动中能否依据病人的需要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而尽可能不出现违规行为。

但医生更多地了解病人在就医时的心理需要和心理特征,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加强临床诊治过程中对病人行为的指导,从而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这是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对医生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大力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服务的具体体现。

41.传染病的三个环节是什么?

答: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42.传染病的潜伏期有什么流行病学意义?

潜伏期具有流行病学的意义:

①潜伏期长短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潜伏期短的传染病来势凶猛,平息快,常呈爆发型,而潜伏期长的传染病流行持续时见较久。

②确定对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的时间,一般是常见潜伏期增加1~2天。

③判断受感染时间,并以此寻找传染源及确定传播途径。

④根据潜伏期评价某项预防措施效果,确定预防接种时间,如麻疹只有在潜伏期最初5天内施行被动免疫才能有效。

43.疫源地消灭的条件是什么?

疫源地消灭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①传染源被移走或消失(住院、死亡或治愈);

②传染源散播在外环境的病原体被彻底清除;

③周围所有的易感接触者经过该病的最长潜伏期没有发生新的病例或感染。

第十三章医学统计学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步骤

1.举例说明总体与样本的关系。

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某项观察值(变量值)的集合。

例如研究某地2002年正常成人白细胞数,观察对象是该地2002年全部正常成人,观察单位是每个人,观察值是每人测得的白细胞数,则该地2002年全部正常成人的白细胞数就构成了一个总体;

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其某项指标的实测值组成样本。

从上述的某地2002年正常成人中随机抽取150人,这150正常成人的白细胞数就是样本。

抽取样本的目的是用样本的信息推论总体特征。

2.简述3种变量类型的特征。

(1)数值变量的变量值是用定量方法测量的,表现为数值的大小,一般有计量单位;

(2)无序分类变量的变量值是用定性方法得到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但各类别间无程度上的差别,包括二项分类和多项分类;

(3)有序分类变量的变量值也是用定性方法得到的,也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但各类别之间有程度上的差别。

第十四章数值变量的统计描述

1.均数、几何均数和中位数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1)均数适用于描述对称分布,特别是正态分布的数值变量资料的平均水平;

(2)几何均数适用于描述原始数据呈偏态分布,但经过对数变换后呈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数值变量资料的平均水平;

(3)中位数适用于描述呈明显偏态分布(正偏态或负偏态),或分布情况不明,或分布的末端有不确切数值的数值变量资料的平均水平。

2.全距、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各有何特点?

(1)全距是一组观察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计算简单,意义明了,但全距的不能反映组内其他观察值之间的离散情况,并且容易受个别特大值或特小值的影响,稳定性较差;

(2)四分位数间距内包括了全部观察值的一半,可看作为中间一半观察值的全距,它比全距稳定,但仍未考虑每个观察值的离散度,它适用于描述偏态分布资料,特别是分布末端无确定数据资料的离散度;

(3)方差是离均差平方和的均数,克服了全距和四分位数间距不能反映组内每个观察值离散度的缺点,但方差把观察值的原度量单位变成了平方单位,导致计算结果难于解释;

(4)方差开方,即为标准差,它适宜于描述对称分布,特别是正态分布的数值变量资料的离散程度;

(5)变异系数是标准差与均数之比,它适宜于描述度量单位不同的观察值的离散程度和度量单位相同但均数相差悬殊的观察值的离散程度。

3.制定医学参考值范围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1)抽取样本含量足够大的“正常人”。

一般认为样本含量应在100例以上,并以取得一个比较稳定的样本分布为原则。

(2)对抽取的正常人进行准确而统一的测定,控制测量误差。

(3)判断是否需要分组制定参考值范围。

(4)决定参考值范围的单侧或双侧界值。

(5)选择适当的百分界值。

(6)根据资料的分布类型选用恰当的方法估计参考值范围。

第十五章数值变量的统计推断

1.标准差与标准误有何区别和联系?

标准差和标准误都是变异指标,但它们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

区别:

①概念不同;

标准差是描述观察值(个体值)之间的变异程度;

标准误是描述样本均数的抽样误差;

②用途不同;

标准差与均数结合估计参考值范围,计算变异系数,计算标准误等。

标准误用于估计参数的可信区间,进行假设检验等。

③它们与样本含量的关系不同:

当样本含量n足够大时,标准差趋向稳定;

而标准误随n的增大而减小,甚至趋于0。

联系:

标准差,标准误均为变异指标,当样本含量不变时,标准误与标准差成正比。

2.参考值范围与可信区间有何区别?

(1)意义不同:

参考值范围是指同质总体中包括一定数量(如95%或99%)个体值的估计范围。

可信区间是指按一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