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表格式教案.doc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表格式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表格式教案.doc(10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数据收集整理
第1课时
课时内容
调查、记录和整理
课型
新授课
个性修改一
课时目标
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在具体的统计过程中,体会记录数据方法的多样性,优化记录方法;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课时
重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能正确填写统计表。
师生活动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问: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你们测量过体重吗?
测量了几次?
读一年级刚入学时,你测量的体重是多少?
(学生自由汇报各自的体重情况)
怎样才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我们班所有人的体重情况呢?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1、电脑出示统计表(1):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
师:
现在我们就用“正”字记录法来统计一下刚入学时的体重(集体活动)
2、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中。
3、二年级时,我们的体重有什么变化呢?
电脑出示统计表(2)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
集体进行统计活动,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4、讨论:
如果想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个统计表中,该如何表示呢?
学生讨论后,在黑板上出示表格(3):
(单位:
千克)
5、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空,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指名上台在黑板上填写数据。
6、引导观察讨论大屏幕上的两个单式统计表与黑板上的复式统计表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7、观察复式统计表,回答问题。
(1)一年级时,体重在( )千克的人最多(2)二年级时,体重在( )千克的人最多
8、你还能发现什么?
先在小组交流,后指名在全班汇报。
9、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组织学生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学生提些合理的建议等。
三、整理数据,巩固练习
出示“做一做”,练习情景图。
1、交流图上的小朋友参加了哪些课外活动?
一班的同学参加各项课外外小组活动人数的情况是怎样的?
你参加了哪项课外活动?
2、讨论:
怎样收集我们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数据?
3、活动、统计数据。
4、整理数据并把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
5、讨论并回答统计表后面的四个问题。
四、汇报收获,回顾总结
这节课我们干了什么?
(板书课题)你有什么收获?
个性修改二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课时内容
调查、记录和整理
课型
练习课
个性修改一
课时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2、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课时
重难点
体验统计的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师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
师: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辆每天都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服务。
(播放录像)同学们请年,这是一条道路上过往车辆的录像片,请同学们帮助记录一下其中四种车辆的数量。
二、探究新知
1、组织记录:
(1)给学生统计表(记录单)种类轿车面包车客车货车辆数
(2)组织学生第一次记录:
记录完后,问:
在观看录像时,你是如何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的?
交流完说明用画“正”字的方法又快又方便。
(3)第二次播放录像,学生记录。
问:
全部记清的同学举手?
讨论:
怎样记录才能又快又准确呢?
强调说明分组合作记录,每人记录一种车辆的数量。
(4)再次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
(5)汇报后,整理数据并填入统计表。
2、学会制作统计图。
(1)分组讨论:
如果用每个 表示2辆汽车,最多要画几个格?
太麻烦了,怎么办呢?
讨论后得出结论:
用1个 表示5辆车比较合适。
(2)师生共同完成以一格代表五个单位的统计图的制作。
先让学生独立绘制,指名上台涂色绘制,然后共同订正。
(3)在书上完成例1统计图1、2、3小题,指名口答。
(4)组织讨论:
20分钟后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
为什么?
3、师生总结绘制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三、形成应用
1、独立完成“做一做”。
2、完成练习第1~3题。
四、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个性修改二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时内容
练习一
课型
练习课
个性修改一
课时目标
1、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2、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简单地整理和分析数据。
课时
重难点
体验统计的过程,用简单的方法整理和分析数据。
师生活动
问题情境
师:
同学们,我们已经把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学完了,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意见与大家分享吗?
自主探究
师:
前面的学习都是关于统计的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呢?
跟大家交流一下。
同学们学到的知识还真不少,谁能帮老师解决下面的问题呢?
(解决教材第五题)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解体情况,对于有困难的学生适时指导,最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总结提升
师:
同学们发现了没有,生活中关于统计的知识还有很多,需要细心的你去留心观察。
个性修改二
教学反思:
二、表内除法
(一)
第1课时
课时内容
平均分
课型
新授课
个性修改一
课时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
重难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师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
老师要送给你们。
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
(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
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
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
为什么?
2、分一分:
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
(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
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
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个性修改二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课时内容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课型
新授课
个性修改一
课时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课时
重难点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师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
喜欢去哪里春游?
2、出示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
(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
瞧!
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学习例3。
出示例3主题图。
2、分组探讨解决“租几条船”。
师:
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
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4、小节: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课本“做一做”。
问:
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
2、练习第4、5题。
(1)、第4题。
出示分萝卜的情景图。
师:
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露分的过程和结果。
(3)、第5题。
四、开放题。
1、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个长方体。
思考:
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五、课堂总结
个性修改二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课时内容
除法的初步认识
课型
新授课
个性修改一
课时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课时
重难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师生活动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情景图。
2、提出问题:
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每盘应放几支?
请小朋友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