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3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7713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3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3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3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3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3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3Word格式.docx

《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3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3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3Word格式.docx

玻璃杯

C.

木桶D.

纯棉毛巾

【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

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A、塑料袋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

B、玻璃杯是用玻璃制成的,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C、木桶是用木材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D、纯棉毛巾是用纯棉制成的,纯棉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3.(2分)“向污染宣战”是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让潮州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下列建议不可行的是(  )

A.严禁随意焚烧秸秆,以减少PM2.5的排放

B.禁止使用化肥农药,以防止水体污染

C.使用清洁能源,以节约化石燃料

D.分类回收垃圾,以促进资源再利用

【分析】A、严禁随意焚烧秸秆,可以减少PM2.5的排放;

B、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C、使用清洁能源,可以保护空气,保护环境;

D、分类回收垃圾,可以节约资源

A、严禁随意焚烧秸秆,可以减少PM2.5的排放,故正确;

B、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不能禁止,故错误;

C、使用清洁能源,可以保护空气,保护环境,节约化石燃料,故正确;

D、分类回收垃圾,可以节约资源,故正确。

B。

【点评】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养成良好习惯,做环境小卫士.

4.(2分)实验室用KClO3制氧气并回收MnO2和KCl,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  )

A.用装置甲收集氧气

B.用装置乙溶解完全反应后的固体

C.用装置丙分离MnO2和KCl溶液

D.用装置丁蒸发分离后的溶液得KCl晶体

【分析】A、根据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进行解答;

B、根据溶解的注意事项进行解答;

C、根据二氧化锰难溶于水,而氯化钾溶于水,所以可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进行解答;

D、根据蒸发的注意事项进行解答。

A、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A正确;

B、溶解时应用玻璃棒搅拌,故B正确;

C、二氧化锰难溶于水,而氯化钾溶于水,所以可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故C正确;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故D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分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5.(2分)下列化学方程式能正确表示所述内容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4Fe+3O2

2Fe2O3

B.实验室制备CO2:

CaCO3

CaO+CO2↑

C.盐酸除铁锈:

Fe2O3+6HCl═2FeCl3+3H2O

D.CO2通入CaCl2溶液中:

CO2+CaCl2+H2O═CaCO3↓+2HCl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

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

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

是否配平;

反应条件是否正确;

↑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3Fe+2O2

Fe3O4。

B、实验室制备CO2采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C、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D、二氧化碳与CaCl2溶液不反应,故该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

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6.(2分)暖宝宝中的发热剂是铁粉、水和食盐等,发热剂能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见如图)。

以下对此改进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此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

B.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此实验中发热剂的多少不影响测量结果

D.此实验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8.3%

【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是:

铁粉生锈消耗了瓶内的氧气,生成的是固体,使瓶内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进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就是集气瓶内原来氧气的体积。

保证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

①装置气密性好;

②铁粉要足量;

③要冷却至室温再读数等,结合红磷测定氧气的原理分析即可。

A、铁生锈消耗氧气,使装置内的气压减小,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故A正确;

B、如果装置漏气,会使进入的水偏少,测定的结果偏小,故B正确;

C、发热剂的量必须足量,因为只有足量的发热剂才能把氧气消耗完,使结果准确,故C错误;

D、集气瓶内空气的体积是300mL,进入水的体积是55mL,即氧气的体积是55mL,因此氧气的体积分数=

×

100%=18.3%,故D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结合红磷测定的原理进行分析,要注意测定原理、实验关键、现象和结论、装置的评价和改进等,能够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7.(2分)向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如图曲线中描述正确的是(  )

B.

D.

【分析】向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稀盐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再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

A、向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随着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的进行,溶液的酸性减弱,pH升高,当稀盐酸和氯化铜都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显碱性,pH大于7,该选项描述不正确;

B、向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时,溶液质量增加,当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时,溶液质量减小,当氯化铜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质量增大,该选项描述不正确;

C、向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开始不产生沉淀,该选项描述不正确;

D、向含有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开始不产生沉淀,当稀盐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产生沉淀,当氯化铜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沉淀,该选项描述正确。

【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8.(2分)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泥土烧制陶瓷B.指南针指引航海

C.在甲骨上刻文字D.用石块修筑长城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据此分析判断。

A、用泥土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指南针指引航海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在甲骨上刻文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用石块修筑长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9.(2分)如图所示,属于化学能转化为其它能量的是(  )

水力发电B.

电解水

定向爆破D.

太阳能供热

【分析】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等的放出或吸收,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A、水力发电是将势能转化为电能。

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电解水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定向爆破是化学能转化热能和光能,故选项符合题意。

D、太阳能供热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能量转化的方式,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能量转化方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2分)实际生活中很多应用都有其相应的科学原理,以下应用与科学原理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地漏﹣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B.近视眼镜凹透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C.沼气可以做燃料﹣甲烷具有可燃性

D.不能把铁打造成金﹣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

【分析】A、根据连通器原理分析;

B、根据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分析;

C、根据根据甲烷的作用分析;

D、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分析。

A.地漏﹣﹣利用了连通器原理,正确;

B.近视眼配凹透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错误;

C、沼气可以作燃料﹣﹣甲烷具有可燃性,正确;

D、能把铁打造成金﹣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了多方面的物理化学知识,综合性较强,但都属于基础性的知识。

11.(2分)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加热固体B.

人应站在安全线外

稀释浓硫酸D.

手不接触笔尾的金属体

【分析】A、根据加热试管内固体的注意事项分析;

B、根据生活的实际经验分析;

C、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方法分析;

D、使用试电笔时,手只有接触笔尾金属体,测电笔才能使用.

A、加热试管内固体时,为冷凝液体倒流回试管,试管口应向下倾斜,故错误;

B、人应站在安全线外才安全,故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

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错误;

D、使用测电笔时,手必须接触笔尾金属体,用笔尖接触被检验导线,才能辨别火线和零线,故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物理中的相关知识,涉及的知识面广,但难度不大.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满分0分)

12.在科技节上,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产生使蜡烛熄灭的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Na2CO3+2HCl=2NaCl+H2O+CO2↑ 。

(2)实验二中,若玻璃管太长,则不易观察到蜡蒸汽燃烧,其原因是 玻璃管太长,使蜡蒸汽凝固 。

(3)实验三中,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烧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BC 。

A.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

B.最终杯中液面高于盘中液面

C.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压强不再变化

D.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只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分析】

(1)根据反应的原理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

(2)根据玻璃管太长,使蜡蒸汽凝固分析;

(3)根据蜡烛燃烧会消耗掉杯内上方的氧气,使其内部压强减小;

当玻璃杯内压强较小时,杯内水面上升,杯内压强较大时,杯内水面下降解答。

(1)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故填:

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