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旋转说课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7736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数学下册--旋转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旋转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旋转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数学下册--旋转说课稿.docx

《五年级数学下册--旋转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下册--旋转说课稿.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数学下册--旋转说课稿.docx

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说课稿

山王坪镇中心小学校郑泽位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根据新课标的理念,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平移和旋转,不仅能增加问题的趣味性,还可以让学生感悟几何运动也是可以记录的,体验最佳方案的过程。

因此,我将以怎样引导,为什么这样引导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等方面来具体说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内容

“图形的旋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的第一课时。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图形的运动”这部分教材是在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能够较为准确的判断出某一物体的运动现象是“平移还是旋转”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并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知识点,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一个渗透,是后续学习中心对称图形及其图形变换的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利用旋转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面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觉得应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等能力,发展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为此,我觉得本节课应关注学生对旋转的特征和性质的探索过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推理、归纳能力,真正理解性质的来源、本质和应用。

由此,根据以上分析和课程标准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于如下:

1.知识目标: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

2.技能目标: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

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是联系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钟表的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明确旋转的含义,说清“指针是绕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成为本节课的重点。

对于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是本节课的难点,只有认识到“图形旋转后形状大小都没变,只是位置变了”,那么旋转方法的研究和提炼才能成为一种自主活动,同时也为画出旋转后的图形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说教学法

根据本节课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按照学生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我主要采用了交替学习、翻转式和肢体教学、研究式探索、反馈式练习等方法进行教学。

从而使学生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堂展示的显著特征。

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因此在学法指导上,我采取让学生自主探索、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的方法。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归纳出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在引导探索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下面我将详细来说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并在阐述过程中说明采用的教法和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境,引入新课

第一环节是新知引入的过程,我首先创设和学生一起玩“旋转数学书”游戏的情境。

让学生说出这种现象是我们学过的什么运动?

引导学生将这种现象用一个词语表达出来。

(板书:

图形的旋转)

[设计意图:

通过情境教学法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探究之中。

并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空间想象判断能力。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为了突出这些重点和分散化解这些难点,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主要从三大块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学习,即:

⑴ 认识图形的旋转,理解旋转的含义

⑵ 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究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⑶ 绘制图形,体验图形旋转的过程。

1.认识线段的旋转,理解旋转的含义

首先通过联系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出示动画:

几种旋转现象(电风扇、风车、……)结合游戏中的场景,让学生分组探究图形是怎样旋转的?

(课件展示旋转)引导学生归纳出旋转的三要素。

明确旋转的要素:

绕哪一点、旋转方向、旋转的度数

板书:

中心点方向(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角度

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在旋转,它的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

[设计意图: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旋转含义的理解,降低理解上的难度。

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实例“钟表指针的旋转”的直接观察,师生互动式交流,进行归纳推理,得出结论。

突出旋转的三要素让学生及时巩固并理解旋转的含义,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优化,知识体系得到完善,使学生的数学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维的难点。

]

2.出示:

钟表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指针的旋转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完整:

指针从“12”绕点O顺时针旋转30。

到“1”。

巩固叙述指针的旋转过程:

指针从“1”绕点O顺时针旋转60。

到“3”。

接着通过知识迁移类推要求学生同桌互相独立描述指针不同方向的旋转过程进而深化知识,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

会指向几?

生:

12

(三)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究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首先我让学生来具体观察三角形的旋转过程,直观感受旋转。

结合旋转的三要素让学生亲身感受图形旋转的过程我们是可以记录的。

接着我设计小组活动:

找两本同样大小的书,做旋转活动,观察图形的变化。

如:

以书的右下角为中心顺时针旋转90°……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清楚的认识旋转的三要素以及图形旋转90°后的形状。

[设计意图:

现代数学教学论指出,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应让学生自主探索,归纳经验,在这里,我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交流的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活动,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自主研究式探索,师生、生生交流,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归纳图形旋转的性质。

(四)巩固提升,欣赏设计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旋转的现象,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描述出来。

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感受旋转创造出的数学美。

[设计意图: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要能够回归于生活。

通过一个问题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欣赏美丽的图案,让学生设计图案,是对旋转的性质和作图的一个综合运用。

在画图这一环节我大胆放手,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

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

]

(五)全课小结,拓展深化

我的理解是,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畅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和感悟,最后教师总结出知识要点。

最后,学生能够自主完成练习二十一中的第五题,充分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能够把遇到的问题解决才是学生最大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