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CS体系的色彩语义在服饰设计中的研究与应用Word格式.docx
《PCCS体系的色彩语义在服饰设计中的研究与应用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CCS体系的色彩语义在服饰设计中的研究与应用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色彩分为不同的体系,色立体的出现,让色彩不在平面化。
所谓色立体,即是把色彩的三属性系统的排列组合成一个立体形状的色彩结构。
色立体对于整体色彩的整理、分类、表示、记述以及色彩的观察、表达及有效应用,都有很大的帮助。
色立体的基本结构,以明度阶段为中心垂直轴,往上明度渐高,以白色为顶点,往下明度渐低,直到黑色为止。
其次由明度轴向外做出水平方向的彩度阶段,愈接近明度轴,彩度愈低;
愈远离明度轴,彩度愈高。
各明度阶段都有同明度的彩度阶段向外延伸,因此,构成某一种色相的(等色相面)以明度阶段为中心轴,将各色相依红、橙、黄、绿……等顺序排列成一放射状的结构,便形成色立体。
现在世界上应用比较广泛的色立体表色体系有美国的孟塞尔色系、德国的奥斯特瓦德色系以及日本色彩研究所的表色系。
孟塞尔颜色体系是应用最广泛也是首先将感性无法准确指称的物体色以科学化、系统化命名的体系;
奥斯特瓦德颜色体系是又一个将物体色的命名与管理科学化、体系化的体系;
日本色彩研究所于1966年推出了综合孟塞尔颜色体系和奥斯特瓦德颜色体系两者优点的色彩调和系统(practicalcolorCO.ordinatesystem)简称PCCS颜色体系。
PCCS颜色体系的坐标形式与孟塞尔颜色体的完全相同,唯一不同的是PCCS颜色体系在最大彩度处与奥斯特瓦德颜色体系不同,采用了完全色,并且不论任何色相最大值一律为9。
(二)PCCS的色彩理念
PCCS色立体系是日本色彩研究所于1964年发表的,是国际上比较常用的国际标准色彩体系,它是以色相、明度、彩度三属性所组成的纵深组合。
该体系是日本色彩研究所研制的,色调系列是以其为基础的色彩组织系统。
其最大的特点是将色彩的三属性关系,综合成色相与色调两种观念来构成色调系列的。
从色调的观念出发,平面展示了每一个色相的明度关系和纯度关系,从每―个色相在色调系列中的位置,明确的分析出色相的明度、纯度的成分含量。
二、PCCS色彩语义在服饰设计的应用
(一)PCCS色彩在明度上的语义表达
日本色研配色体系(PCCS)用九级,孟塞尔则用十一级来表示明暗,两者都用一连串数字表示明度的速增。
在PCCS制中,黑为’1,灰调顺次是2.4.3.5、4.5.5.5、6.5、7.5、8.5,白就是9.5。
越靠向白,亮度越高,越靠向黑,亮度越低。
通俗的划分,有最高、高、略高、中、略低、低、最低七级。
在九级中间,如果加上它们的分界级,即2、3、4、5、6、7.8、9,便得十七个亮度级。
有彩色的明暗,其纯度的明度,以无彩色灰调的相应明度来表示其相应的明度值。
明度一般采用上下垂直来标示。
最上方的是白,最下方是黑,然后按感觉的发调差级,排入灰调。
这一表明明暗的垂直轴,称无彩色轴,是色立体的中轴。
(二)PCCS色彩在色相上的语义表达
通过两个不同色相的色彩并置在一起进行搭配,因本身固有色相的不同而产生差别,形成对比。
根据PCCS的色相环,所选颜色在色相环的位置不同,相间的角度不同,因而形成的色相对比也不同。
色觉基础的主要颜色有红、黄、绿、蓝四种色相(又称心理四原色),PCCS以这四色相的色彩为基准组成了色相环的结构,然后将这四种色相的心理补色配置到其相对的位置。
心理补色是根据人类眼睛的补色诱发现象而产生的,又称反对色。
在上诉八个色相中,等距离地插入4种色相,成为12种色相。
再将这12种色相进行一步分割,成为24种色相。
PCCS的24种色相分类:
心理四原色――红、黄、绿、蓝(V2、V8、V12、V18)
色料的三原色――红紫、黄、蓝绿(V24、V8、V16)
色光的三原色――泛黄的红、绿、泛紫的蓝(V3、V12、V19)
暖色――紫红到黄(V1~V8)
冷色――蓝绿到紫蓝(V13~V19)
中性色――黄绿到绿、蓝紫到红紫(V9~V12)
进行单一色相对比的同时,需要考虑明度和纯度的相同方能进行对比。
对比搭配的结果差距强弱,如所选的色相相间的角度有关。
PCCS的色相环分为24个色块,角度相差0~15°
之内称之为同类色相对比;
15~45°
之间的对比,称为邻近色相对比或类似色相对比,是较弱的色相对比;
色相距离90°
左右的色相对比,介于类似色相和对比色相之间,成为中差色相对比,色相差较明显,色彩对比效果较明快;
色相距离130°
左右的对比,一般称为对比色相对比,是色相中对比,是色相的强对比;
色相距离180°
左右的对比,称为互补色相对比,是色相最强对比。
(三)PCCS色彩在纯度上的语义表达
因纯度差别而引起的色彩对比称为纯度对比。
纯度中,即把各主要色相的纯度色标均分为三段,零度色和靠近零度色所在范围内,称为低纯度色,以这样色彩为主调的构成称为灰调。
纯色和靠近纯色所在范围内,称为高纯度色,以这样色彩为主调的构成称为中调。
余下中间范围内的色称为中纯度色,以这样色彩为主调的构成称为鲜调。
色彩问纯度差别的大小决定对比的强弱,根据纯度差别的大小依次为强对比、中对比和弱队比。
假如其中面积最大的色彩或色组是高纯度色(鲜调),而与其对比的另一色是低纯度色,则构成纯度的强对比,这样的对比,称为鲜强对比。
以此类推,还有鲜中对比、鲜弱对比、中强对比、中弱对比、灰强对比、灰中对比、灰弱对比等等。
在色彩应用中,单纯的纯度对比很少出现,其主要表现为包括明度、色相对比在内的以纯度为主的对比。
可构成极其丰富的色调,但是凡以纯度对比为主要的色调,其最大特点就是含蓄、柔和、耐人寻味。
PCCS的纯度基准是从实际得到的色料中,收集了在高纯度色彩领域中鲜艳程度的差别,给每个色相制定出不同的基准。
在各色相的基准色与其同明度的纯度最低的有彩色中,等距离地划出9各阶段。
各色相的纯色有大致相同的纯度;
从纯度到无彩色之间看上去是等间隔的。
纯色用S表示。
(四)PCCS色彩在冷暖上的语义表达
色彩感觉的冷暖差别形成的对比称为冷暖对比。
色彩的冷暖感觉是物理、生理、心理及色彩本身综合性因素所决定的。
在色彩的冷暖对比中,根据各项综合因素将蓝色定为最冷的色,将橙色定为最暖的色。
凡是离蓝色越近的色越暖,凡是离橙色越近的色越冷。
冷暖颜色的差距是在同明度和纯度的条件下,因色相上的不同而影响了感官的效果。
根据色相环各主要色相由最暖的橙色到最冷的蓝色分为最暖色、暖色、中性微暖色、中性微冷色、冷色和最冷色六个冷暖区。
最冷色与最暖色的对比即冷暖的最强对比,最冷色与暖色的对比、最暖色与冷色的对比为冷暖的强对比,以此类推还有中对比与弱对比。
在实际条件的影响下,有时也有一些特殊情况,由于来自色彩间对比或者视觉的影响以及以往经验中已形成的印象会对实际的色彩效果发生间接的影响,导致对比效果与概念上的相异。
三、PCCS色立体研究结论表述
(一)PCCS色彩调和与配色
色彩调和与色彩对比是在设计者所查询的规律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的互相搭配是设计者传达设计理念的理论基础,在应用与研究方面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服装与服饰色彩运用中,顾客对于设计者的要求越来越受到重视,设计者在表达自我设计方式的同时也会考虑消费者所理想的品味与风格变化,对于设计的色彩方案设计也是如此。
但是,单一色系的美丽在较多数量的组合下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能造成服装、服饰品的美感大大提升,也可以降低服装、服饰品的美感。
而单凭设计师个人的经验又往往不能代替广大群众的认知,因此需要依赖定量的、理性的色彩调和理论求得合目的性的配色美。
色彩调和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有序、协调和谐地组织在一起,能使人感到心情愉快、喜欢、满足的色彩搭配。
时尚的世界充满色彩,当穿衣的定义不只是为了御寒,而感官的赏识也融入其特质,去追寻一种安心,满足和优越的感觉时,色彩所要带给服装的惊喜充分诠释了这一特征的内涵。
在万千色调的变化中,找到适合放在一起的途径,便是作为每个设计师的必修话题了。
(二)PCCS色彩情感与语义之间的表达
在色彩设计理论研究及软件开发方面,关于色彩的感性特征及其量化处理一直是一个研究热点。
而深刻理解色彩的感性表现与一,理语义是解决问题的首要任务。
色彩的心理语义分为3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共感觉水平的层面,是由条件反射所引起的,相当于适宜刺激所产生的较弱的感性表现,是其他层面的基础。
第二层面是联想水平的层面,是由人类的思维产生的,与色彩感性现象(色彩知觉及其共感觉)有关,这个层面的心理语义丰富但不稳定。
第三个层面是象征水平的层面,联想发展为一种社会观念形式,反映在文化层面上,它与色彩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