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模拟Word下载.docx
《电子模拟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模拟Word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T)(容易)
7.1.1.8.二极管加反向电压时,形成很小的反向电流,在电压不超过某一范围时,二极管的反向电流随反向电压的增加而基本不变(对)(容易)
7.1.1.9.P型半导体中不能移动的杂质离子带负电,说明P型半导体呈负电性。
(错)(容易)
7.1.3.1.P型半导体的多数载流子是(B)。
A.电子B.空穴C.电荷D.电流
7.1.3.2.晶体硅或锗中,参与导电的是(D)。
(中等难度)
A.离子B.自由电子C.空穴D.B和C
7.1.3.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N型半导体带负电
B.P型半导体带正电
C.PN结型半导体为电中性体
D.PN结内存在着内电场,短接两端会有电流产生
7.1.3.4.N型半导体的多数载流子是(B)。
A.电流B.自由电子C.电荷D.空穴
7.1.3.5.关于P型.N型半导体内参与导电的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无论是P型还是N型半导体,参与导电的都是自由电子和空穴
B.P型半导体中只有空穴导电
C.N型半导体中只有自由电子参与导电
D.在半导体中有自由电子.空穴.离子参与导电
7.1.3.6.稳压二极管是利用PN结的(A)来实现稳压性能的。
A.反向击穿特性B.正向导通性C.反向截止性D.单向导电性
7.1.3.7.锗二极管导通时,它两端电压约为(C)。
A.1VB.0.7VC.0.3VD.0.5V
7.1.3.8.关于N型半导体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自由电了是多数载流子
B.在二极管中由N型半导体引出的线是二极管的阴极
C.在纯净的硅晶体中加入三价元素硼,可形成N型半导体
D.在PNP型晶体管中,基区是N型半导体
7.1.3.9.半导体的导电能力随温度升高而(),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C)。
A.降低/降低B.降低/升高C.升高/降低D.升高/升高
7.1.3.10.PN结呈现正向导通的条件是(B)。
A.P区电位低于N区电位
B.N区电位低于P区电位
C.P区电位等于N区电位
D.都不对
7.1.3.11.在半导体PN结两端加(B)就可使其导通。
(容易)A.正向电子流B.正向电压C.反向电压D.反向电子流
7.1.3.12二极管的反向电流随着温度降低而(B)。
A.升高B.减小C.不变D.不确定
7.1.3.1.3.半导体PN结是构成各种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基础,其主要的特性是(A):
A.具有单向导电性B.具有放大性C.具有改变电压特性D.以上都不对
7.1.3.14.P型半导体是在本征半导体中加入微量的(A)元素构成的。
(容易)
A.三价;
B.四价;
C.五价;
D.六价。
7.1.3.15.本征半导体是(B)。
(容易)A.掺杂半导体B.纯净半导体C.P型半导体D.N型半导体
7.1.3.16.半导体PN结是构成各种导体器件的工作基础,其主要特性是(C)。
A.具有放大特性B.具有改变电压特性
C.具有单向导电性D.具有增强内电场性
第二节.理解晶体二极管的结构.分类.型号及识别;
7.2.1.1.使用稳压管时应阳极接正,阴极接负(错)(容易)
7.2.1.2.PN结正向偏置时,其内外电场方向一致。
7.2.1.3.二极管的核心是一个PN结,所以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
(T)(容易)
7.2.1.4.某发光二极管,两引脚一个长,一个短,则长引脚对应发光管的阴极。
(F)(中等难度)
7.2.1.5.用MF47型万用表测试发光二极管,应选R×
1K档。
(F)(较难)
7.2.1.6.稳压管在正常稳压工作区域里,它的电流变化很大,而电压变化很小(对)(容易)
7.2.1.7.普通二极管只要工作在反向击穿区,一定会被击穿(∨)(容易)
7.2.1.8.光敏三极管只有2个引脚,其基极做成了光栅。
(T)(中等难度)
7.2.1.9.双向二极管两引脚有阳极和阴极之分(F)(中等难度)
7.2.3.1.某稳压二极管,其管体上标有“5V6”字样,则该字样表示(A)。
A.该稳压管稳压值为5.6VB.该稳压管稳压值为56V
C.该稳压管稳压值为11VD.该稳压管稳压值为1V
7.2.3.2.型号为1N4007的二极管,其管体一端有一白色色环,则该白色环表示(C)。
A.二极管阳极B.仅仅表示该管为二极管
C.二极管阴极D.无任何意义
7.2.3.3.稳压管作稳压工作时,其两端应加(B)。
A.正向电压
B.反向电压
C.A和B
D.A或B
7.2.3.4.稳压二极管的正常工作状态是(C)。
A.导通状态B.截止状态C.反向击穿状态D.任意状态
7.2.3.5.用MF47型万用表测量普通小功率二极管性能好坏时,应把万用表拨到欧姆档的(D)档。
A.R×
1B.R×
100C.R×
1KD.R×
100或R×
1K
7.2.3.6.用万用表测二极管,正.反方向电阻都很大,说明(C)。
A.管子正常B.管子短路C.管子断路D.都不对
7.1.3.7.使用稳压管时应(B)。
A.阳极接正,阴极接负B.阳极接负,阴极接正
C.任意连接D.A或B
第三节.理解二极管整流电路原理;
7.3.1.1.整流电路由二极管组成,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把交流电变为脉动直流电。
(∨)(容易)
7.3.1.2.用两只二极管就可实现单相全波整流,而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却用了四只二极管,这样做虽然多用了两只二极管,但降低了二极管承受的反向电压。
(T)
7.3.3.1.关于二极管的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整流B.滤波C.钳位D.小范围稳压
7.3.3.2.晶体二极管的主要功能之一是(D)。
A.电压放大B.线路电流放大C.功率放大D.整流
7.3.3.3.在单相半波整流电路中,所用整流二极管的数量是(A)。
A.四只B.三只C.二只D.一只
7.3.3.4.电路如图所示,则处于导通状态的二极管是(B)。
(中等难度)
A.只有D1B.只有D2
C.D1和D2D.D1和D2均不导通
第4节.运用常用滤波电路和硅稳压二极管稳压电路的原理进行分析计算。
7.4.1.1.电容滤波器,电容越大,则滤波效果越好。
7.4.3.1.在整流电路中,设整流电流平均值为
,则流过每只二极管的电流平均值
的电路是(b)。
A.单相桥式整流电路B.单相半波整流电路
C.单相全波整流电路D.以上都不行
7.4.3.2.如图
(1)所示,两Si稳压二极管的稳压值分别为3V和6V,如果输入电压
UI为8V,则输出电压U0为(A)。
(较难)
A.3VB.6V
C.9VD.0.7V
第八章.晶体三极管和单级低频小信号放大器
第一节.识记晶体三极管的结构.分类.符号及性质;
8.1.1.1.放大电路的三种组态,都有功率放大作用。
8.1.1.2.晶体三极管的发射结和集电结是同类型的PN结,所以三极管在作放大管使用时,射极和集电极可相互调换使用。
(F)(中等难度)
8.1.3.1.晶体管的放大作用主要体现在(C)。
A.正向放大B.反向放大C.电流放大D.电压放大
8.1.3.2.某国产晶体三极管型号为3DG6,则该管是(A)(中等难度)
A.高频小功率NPN型硅三极管B.高频大功率NPN型硅三极管
C.高频小功率PNP型锗三极管D.高频大功率PNP型锗三极管
第二节.识记晶体三极管的放大条件.放大作用和电流分配关系;
8.2.1.1.三极管是构成放大器的核心,三极管具有电压放大作用。
(F)
8.2.1.2.晶体三极管集电极和基极上的电流总能满足Ic=βIb的关系。
(F)
8.2.1.3.放大电路中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总是反相关系。
(×
)
(容易)
8.2.3.1.在共射极放大器中,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相位差为(B)。
(容易)
A.90°
B.180°
C.360°
D.0°
8.2.3.2.三极管的集电结反偏,发射结正偏时,三极管处于(C)。
A.饱和状态B.截止状态C.放大状态D.开关状态
8.2.3.3.某三极管的发射极电流等于1mA,基极电流等于25μA,正常工作时它的集电极电流为(A)(中等难度)
A.0.975mAB.0.75mAC.1.025mAD.1.25mA
8.2.3.4.三极管具有放大作用,其实质是(D)。
A.三极管可把小能量放大成大能量B.三极管可把小电压放大成大电压
C.三极管可把小电流放大成大电压D.三极管可用小电流控制大电流
8.2.3.5.当温度升高时,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系数β将(A)。
(中等难度)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确定
8.2.3.6.某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为—80,该负号表示(D)。
A.衰减B.同相放大C.无意义D.反相放大
8.2.3.7.在三极管放大器中,三极管各极电位最高的是(B)。
A.NPN管的发射极B.NPN管的集电极
C.PNP管的基极D.PNP管的集电极
第3节.理解晶体三极管的输入特性曲线.输出特性曲线(共发射极接法)及其三个工作区域的划分;
第四节.理解晶体三极管的主要参数.并掌握晶体三极管的工作状态的判别;
8.4.1.1.射极输出器的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高(×
)(容易)
8.4.1.2.射极输出器电路中引入的是电流串联负反馈,故输入电阻高,电流放大能力强。
(√)(容易)
8.4.1.3.共集电极放大电路也叫做射极输出器。
(√)(容易)
8.4.1.4.射极输出器是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器,它具有稳定输出电压的作用。
(√)(容易)
8.4.3.1.三极管在组成放大器时,根据公共端的不同,连接方式有(C)种。
(容易)
A.1B.2C.3D.4
8.4.3.2.已知某晶体管的PCM=100mW,ICM=20mA,UCEO=15V,在下列工作条件下,正常工作的是(B)。
A.UCE=2V,IC=40mAB.UCE=3V,IC=10m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