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鼓琴 》优质课 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57678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鼓琴 》优质课 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鼓琴 》优质课 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鼓琴 》优质课 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鼓琴 》优质课 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鼓琴 》优质课 教学设计.docx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鼓琴 》优质课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鼓琴 》优质课 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鼓琴 》优质课 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鼓琴》优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伯牙鼓琴》的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

古人说:

“士为知己

者死。

”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

百年来广为流传 的魅力所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

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

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学生在经过之前的文言文学习后,学生为数不多的几次文言文的学习之一,尽管短小、浅显,又有古诗文学习的基础在,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小学生对文言文接触的又少,能做到正确的断句,有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并背诵《伯牙鼓琴》。

2.结合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

3.探究学习,体会人物心理。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朗读,感悟友情

1.出示一组表达友情的古诗句:

【课件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2.学生读,谈体会。

二、谈话导入,走进课文

1.这组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古人以诗词的形式,用精炼的语言表达了和朋友知己之间的深厚感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写朋友知己的文言文。

它千古传诵,流传至今。

2.补充文言文知识:

文言文人们通常说古文。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国古代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瑰宝,它们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

我们要传承民族的瑰宝,就要学好文言文。

3.出示【课件3:

课题】(板书第一则的题目:

伯牙鼓琴)学生齐读课题。

三、读通读顺,感知课文

1.试读,说说读后的感受。

自己解决生字:

哉巍

2.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

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4.教师范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学生拿笔画停顿。

5.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6.点名读,齐读。

四、初解知音,理解课文

1.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

说说“绝弦”的意思。

(预设答案:

再也不弹琴了。

2.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

(预设答案: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

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预设答案:

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3.从“鼓”字引导,学生说说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4.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和同学交流。

5.预设交流

(1)我读懂了“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师:

读了这一句,同学们有同学要质疑吗?

伯牙弹得好吗?

锺子期会欣赏吗?

我们看下去就懂了。

(2)我读懂了“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伯牙在鼓琴的时候,心里想着高山,琴声里就会出现高山……

(板书:

伯牙鼓琴 锺子期听)

师:

锺子期说的“善哉”什么意思?

(很好,很棒!

师:

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

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3)我觉得伯牙弹琴的技术高超,心中想什么,就能弹出什么。

(4)我读懂了伯牙不论弹什么,锺子期都能听出来,就是说,他们之间心意相通,是知音。

6.假如现在你是锺子期,听着伯牙的琴声,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你会怎么赞美他?

(生自由发表意见。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引导升华,拓展探究。

(1)师:

我们的课外资料里也有介绍,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

还会有哪些景色?

(预设答案:

还会有1:

鸟语花香。

2:

春天百花盛开。

3:

冬天白雪皑皑。

……)

②师:

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再次出示词语读一读)现在你就是伯牙,我们都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生答:

“善哉乎鼓琴,徐徐兮若清风。

③师:

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

“善哉乎鼓琴,皎皎兮若明月。

……

④师:

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

这就是知音。

凡伯牙所想到的,锺子期真的都听懂了,实在难得。

这就是──(预设答案:

知音。

)2.理解文本,探究知音

①师:

在遇到锺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

为什么偏偏视锺子期为知音?

(预设答案:

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锺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

……)

②师:

那么,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说)你能想象别人那种空虚的赞美吗?

(学生自由说)

③师:

可以想象,当擅长鼓琴的伯牙,志在太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生:

巍巍乎若太山。

(板书:

志在太山 巍巍)

④师:

当伯牙志在流水。

没有人会像子期说──生:

汤汤乎若流水。

(板书:

志在流水汤汤)

⑤师:

当他没遇到锺子期,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心情会是怎样的?

(预设答案:

失望。

寂寞。

忧虑。

渴望。

……)

⑥师:

后来,终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样的?

(预设答案:

快乐。

激动。

充满希望。

欣慰。

……)

⑦师:

此时,他们仅仅是音乐上的知音吗?

(预设答案:

他们还是生活上的知音。

是人生的知音。

⑧师:

知音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是快乐的,幸福的。

但是,人间的知音,真是太少了,让我们通过读书再来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

(学生感情读文)

⑨师:

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知音。

但课文最后一句。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为什么认为子期是最后的知音?

(预设答案:

1.因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

2.因为他们之间就像亲人一样。

……)

(板书:

死 绝弦)

3.丰富内容,拓展课文

①师:

伯牙在断绝琴弦的时候,也断绝了什么?

(预设答案:

1.断了他的前程。

2.断了他的心弦。

3.断了他的希望。

……)

②师:

伯牙断了琴弦,留下无边无际的孤独、寂寞。

当你理解这样的心情的时候,再读读这段话。

(学生再有感情地读最后一句。

③师:

据史料记载,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经来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写下了一首短歌。

你们想知道吗?

(配乐,教师深情朗诵):

出示【课件4】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

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六、积累背诵,拓展延伸1.师:

课文虽然很短,但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

你想安慰伯牙、赞美伯牙、或是鼓励他吗?

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

(学生动笔写感受。

然后交流。

)2.师:

听了你们的见解,老师也忍不住在想,其实,我们每个人难道不是在苦苦寻觅吗?

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也许一无所获,但是事情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追求。

愿你们能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温暖。

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

(生齐读课文。

)3.师:

《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人还根据这个典故编写了一首乐曲

《高山流水》。

全班学生再次在音乐声中朗读课文。

4.师生分角色读。

5.引导背诵。

七、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课文。

八、板书设计



《伯牙善鼓琴》 ——《列子》寓意

俞伯牙 钟子期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