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高考三年模拟精选届高考生物 第二单元 专题五 细胞呼吸全国通用Word文件下载.docx
《大高考三年模拟精选届高考生物 第二单元 专题五 细胞呼吸全国通用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高考三年模拟精选届高考生物 第二单元 专题五 细胞呼吸全国通用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2015·
湖南湘中名校二模)不同种类的生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呼吸作用方式不同。
若分解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对呼吸作用方式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若只释放CO2,不消耗O2,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B.若CO2的释放量多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C.若CO2的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D.若既不吸收O2也不释放CO2,则说明该细胞已经死亡
解析 若细胞只释放CO2,不消耗O2,说明只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
细胞进行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等于O2的吸收量,若CO2的释放量多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B正确;
若CO2的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C正确;
若既不吸收O2也不释放CO2,也有可能是只进行无氧呼吸如乳酸菌细胞,D错误。
答案 D
3.(2015·
洛阳高三统考)下图表示生物体内部分物质之间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a只能在植物的叶肉细胞内进行
B.过程c的每个阶段都有[H]生成
C.过程b能在酵母菌缺氧时进行
D.过程d只有乳酸菌能进行
解析 过程a表示光合作用,植物叶肉细胞可以进行,原核生物蓝藻也可以,A错误;
过程c为有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产生[H],B错误;
过程b为产酒精和CO2的无氧呼吸,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C正确;
过程d为产乳酸的无氧呼吸,除了乳酸菌外甜菜块根、玉米的胚等均可发生,D错误。
4.(2015·
江西五校第二次联考)有氧呼吸全过程的物质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C6H12O6→丙酮酸;
②丙酮酸+H2O→CO2+[H];
③[H]+O2→H2O,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第③阶段反应极易进行,无需酶的催化
B.第②阶段无ATP生成,第③阶段形成较多的ATP
C.第①②阶段能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D.第①阶段与无氧呼吸的第①阶段不同
解析 有氧呼吸第③阶段需酶的催化,A错;
第②阶段有ATP生成,第③阶段形成较多的ATP,B错;
第①②阶段能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C正确;
第①阶段与无氧呼吸的第①阶段完全相同,D错。
5.(2015·
吉林延吉考前模拟)将一份刚采摘的新鲜蓝莓用高浓度的CO2处理48h后,贮藏在温度为1℃的冷库内。
另一份则始终在1℃的冷库内贮藏。
从采后算起每10天取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下图所示曲线。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比值大于1,表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B.第20天对照组蓝莓产生的乙醇量高于CO2处理组
C.第40天对照组蓝莓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D.贮藏蓝莓前用CO2短时处理,能抑制其在贮藏时的无氧呼吸
解析 比值大于1说明释放的CO2的量大于吸收的O2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存在,A正确。
第20天时对照组的比值大于处理组的比值,而两者环境O2量相同,即对照组无氧呼吸大于处理组,B正确。
第40天对照组的比值等于2,即无氧呼吸释放的CO2的量和有氧呼吸释放的CO2的量相等,则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3倍,C错误。
从图中数据可知贮藏蓝莓前用CO2短时处理,能抑制其在贮藏时的无氧呼吸,D正确。
6.(2014·
四川成都高三摸底)将酵母菌进行离心处理,然后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以下模拟实验。
最终能通过细胞呼吸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是( )
A.甲、乙、丙 B.甲和丙
C.乙和丙D.甲、乙、丙、丁
解析 理解细胞有氧呼吸的过程和场所是解题的关键。
由题干信息细胞呼吸产生CO2和H2O,可知酵母菌进行的是有氧呼吸,且丙酮酸与水反应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生成水的反应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由此推断图乙和图丙符合题意。
7.(2014·
山东德州4月模拟)下图为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的前体蛋白进入线粒体基质并成为成熟蛋白的过程。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高尔基体是前体蛋白加工的主要场所
B.肽酶切割信号肽的过程中产生水
C.成熟蛋白可催化脱氢反应及CO2的产生
D.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均以图示方式进入线粒体
解析 由图可知,前体蛋白进入线粒体加工为成熟蛋白,A错误;
肽酶切割信号肽是水解过程,消耗水,B错误;
成熟蛋白发挥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线粒体基质中可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所以可能催化脱氢反应及CO2的产生,C正确;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该阶段的酶不进入线粒体,D错误。
二、非选择题
8.(2015·
湖北教学合作校联考)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科学家在研究线粒体组分时,首先将线粒体放在低渗溶液中获得涨破的外膜,经离心后将外膜与线粒体内膜包裹的基质分开。
再用超声波破坏线粒体内膜,破裂的内膜自动闭合成小泡,然后用尿素处理这些小泡,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
图1
(1)研究发现,在适宜成分溶液中,线粒体含F0-F1内膜小泡能完成有氧呼吸第________阶段的反应,其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线粒体内膜上的F0-F1颗粒物是ATP合成酶(见图2),其结构由突出于膜外的亲水头部和嵌入膜内的______尾部组成,其功能是在跨膜H+浓度梯度推动下合成ATP。
为了研究ATP合成酶的结构与合成ATP的关系,用尿素破坏内膜小泡将F1颗粒与小泡分开,检测处理前后ATP的合成。
若处理之前,在________条件下,含________颗粒内膜小泡能合成ATP;
处理后含________颗粒内膜小泡不能合成ATP,说明F1颗粒的功能是催化ATP的合成。
(3)将线粒体放入低渗溶液中,外膜涨破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用________方法能将外膜与内膜及其他结构分开。
线粒体基质中可能含有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DNA b.丙酮酸 c.葡萄糖 d.染色质 e.核苷酸f.RNA聚合酶
解析
(1)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前两阶段产生的[H]与O2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2)由图2所示知,F0~F1颗粒物即ATP合成酶由亲水的F1(头部)与疏水的F0(尾部)组成,其功能是在跨膜H+浓度梯度推动下合成ATP;
用尿素破坏内膜小泡将F1颗粒与含F0的小泡分开,在跨膜H+浓度梯度推动下含F0的小泡不能合成ATP,则证明F1颗粒的功能是催化ATP合成。
(3)渗透作用原理是当细胞内浓度高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会持续不断的吸水;
当细胞内溶液浓度低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根据外膜与内膜包裹的基质的大小、密度、质量等不同,可以利用差速离心的方法将它们分开;
线粒体基质是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之一,同时还有DNA,所以线粒体基质中可能含有丙酮酸、核苷酸和氨基酸及RNA聚合酶等。
答案
(1)三 24[H]+6O2
12H2O+大量能量
(2)疏水 有跨膜H+浓度梯度 含F0-F1 含F0
(3)渗透作用 差速离心 abef
B组 能力提升
黑龙江哈尔滨第一次模拟)将酵母菌及相应结构分别装入A~F试管中,进行了下表所示实验。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试管编号
加入的物质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
酵母菌
A
B
C
D
E
F
葡萄糖
-
+
丙酮酸
氧气
注:
“+”表示加入相关物质,“-”表示未加入相关物质
A.会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有CE
B.会产生酒精的试管有BF
C.最终只能得到丙酮酸的试管是C
D.根据试管BDF可判断出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
解析 会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有CE;
会产生酒精的试管有BF;
根据试管BDF可判断出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
吉林模拟)以下甲、乙两图都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A点
B.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D点
C.甲图的a、b、c、d四种浓度中c是最适合贮藏的
D.甲图中氧浓度为d时没有酒精产生
解析 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细胞只释放CO2不吸收O2,说明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对应乙图中的A点,A正确;
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CO2的释放量远远大于O2的吸收量,说明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且无氧呼吸强度大,应在乙图中的AC段之间,B错误;
贮藏植物器官应选择CO2产生量最少即细胞呼吸最弱时(甲图中的c),C正确;
氧浓度为d时,CO2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此没有酒精产生,D正确。
答案 B
浙江慈溪、余姚联考)将提取的完整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悬浮液,分别加入盛有丙酮酸溶液和NaHCO3溶液的两支大小相同的A、B试管中,给予充足光照,都会产生气泡。
假如将上述两支试管移入黑暗的环境中,保持温度不变,短时间内,A、B两试管产生气泡的量分别有什么变化?
( )
A.前者基本不变,后者逐渐减少直至停止
B.两者均保持基本不变
C.后者不变,前者逐渐减少直至停止
D.两者均逐渐减少直至停止
解析 丙酮酸在线粒体中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产生了CO2,而叶绿体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产生O2,将上述两支试管移入黑暗的环境中,光合作用会受到影响,即前者基本不变,后者逐渐减少直至停止。
答案 A
安徽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如图是某研究小组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时的两套实验装置图,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为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被A瓶吸收完全,可在B瓶前加一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B.实验中发现C瓶先变浑浊后又澄清了,说明实验成功
C.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检测D瓶中物质会出现灰绿色
D.C瓶和E瓶也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观察到水溶液由黄变绿再变蓝
解析 由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在B瓶前加一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可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被A瓶吸收完全,A正确;
实验中发现C瓶先变浑浊后又澄清了,说明酵母菌呼吸产生了二氧化碳,且量较多,B正确;
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检测D瓶(酒精),变成灰绿色,C正确;
C瓶和E瓶也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观察到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D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