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鉴赏的五种题型及答题技巧已整理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考古诗词鉴赏的五种题型及答题技巧已整理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古诗词鉴赏的五种题型及答题技巧已整理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
(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
请赏析。
(5)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6)本诗中哪个词是关键词?
请找出来并分析它的作用。
[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
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
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问题:
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析:
“断”字面上是“断绝、隔绝”的意思,结合“音书”一词,可以理解为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含义,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应为:
写出了
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二、名句赏析类
(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
(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4)某句该如何理解?
请结合全诗分析。
(5)某句包含了哪些意思?
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
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
这两句诗之所以被后人传诵,是因为它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向人们揭示了深刻的哲理。
首先应明确景物的特点,可理解为:
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
枯萎的树木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然后说出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三、主旨情感类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描写了怎样的景物?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3)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
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
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
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是通过写景来抒情的。
“一切景语皆情语”,前三句,作者描绘了计时的漏壶在静夜响起了“丁丁”滴水声、月亮时而遮住时而又露出、暗处的秋虫通宵在鸣叫的三幅画面,这是失眠的女主人公在秋夜的所见所闻,通过这些形象,再结合诗人婉约的诗风,我们可揣测诗人的思想感情为:
思妇独守闺中的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意对即可)
四、想象描述类(意境类或景物形象)
(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
(2)这首诗(词)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3)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4)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景物有什么特点?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
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常用意境词]
雄浑壮丽、清幽明净、沉郁孤愁、和谐静谧、开阔苍凉、高远辽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晦涩、深远、空寂、幽静、宁谧、朦胧、萧条、明快、荒凉、冷寂、清新、淡雅
欣赏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现。
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以内)
这是一道典型的想象描述类诗歌鉴赏题,有字数限制,题干中的关键词是“画面”——即要求将下片内容以“画面”的形式再现出来。
描绘时要将天外之“星”、山前之“雨”、“路转溪头”忽然呈现出来的社林“茅店”等形象无一遗漏地一一再现。
此外,答题时还需要注意用语的简洁优美。
示例:
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点飘落下来,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
五、表达技巧类
(1)诗歌某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作用?
[或这首诗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
]
(2)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3)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情感的?
(4)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
有何效果?
(5)准确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技巧)?
(6)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或技巧所表现的内容。
(7)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表现怎样的主旨)?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
(1)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
(2)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
(3)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
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这是一道典型的表现手法类试题,要求赏析三、四句,注意题目要求中的“修辞的角度”,这两句写白雪盼春,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雪花比作“飞花”,是比喻,然后再说出这些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内容(或抒发了什么感情)。
答案如下:
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
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二、诗歌鉴赏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夜泊旅望
白居易
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
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
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
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唐。
【注】长庆二年(822年),作者自请外任,此诗即他自长安赴钱塘(杭州)途中所作。
(1)联系全诗,说说诗“愁”的原因有哪些。
(2)请简析颔联的表达特色及其效果。
(3)颔联从空间与时间两个维度表现情感的深挚,下列诗句手法与之相同的一项是(
)
A.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
D.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答案】
(1)作者愁:
离井思乡之愁;
前路遥遥之愁;
前途难料之愁。
(2)颔联整体使用了对偶修辞,前后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句中又使用了比喻修辞,景物由远及近,江天一色,在月光映衬下,无论是江边沙洲,还是船上白帆都像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霜,让人心情沉重,心绪低落。
(3)D
【解析】【分析】⑴这首诗写白居易自京城前往杭州赴刺史任,因战乱而取道襄汉,舟行月余。
诗人遥望开阔的江面,作下此诗引出了乡愁以及心中的忧患:
离井思乡之愁;
⑵“沙明连浦月,帆自满船霜”一联,整体使用了对偶修辞,前后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句中又使用了比喻修辞,景物由远及近,月明星疏的夜晚,船上的帆白茫茫一片,整个船上都是秋霜。
“沙明”“浦月”“帆白”“船霜”构建出了一个清冷的秋夜。
在如此寒冷的秋夜里,诗人孤身一人站在船头遥望江面,冷风袭来,秋霜已降,更加体现诗人心绪难平。
⑶“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从时空两个维度抒情,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
“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
“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
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
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
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
故答案为:
⑴作者愁:
⑵颔联整体使用了对偶修辞,前后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⑶D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答题时应注意,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诗词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
⑵本题考查赏析重点句子。
答题时应注意,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⑶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说法,再和诗词相关词句比照,字斟句酌归纳辨析。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火把从那里出来了
火把一个一个地出来了
数不清的火把从那边来了
美丽的火把
耀眼的火把
热情的火把
金色的火把
炽烈的火把
人们的脸在火光里
显得多么可爱
在这样的火光里
没有一个人的脸不是美丽的
……
(节选自长诗《火把》,写于1940年)
(1)此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他的成名作是________。
(2)全诗借助“火把”这一意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
(1)艾青;
《大堰河——我的保姆》
(2)表达诗人向往光明,抒发了驱逐黑暗、争取胜利的美好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