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每课一练6 岳麓版必修1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763491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4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每课一练6 岳麓版必修1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1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每课一练6 岳麓版必修1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1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每课一练6 岳麓版必修1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1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每课一练6 岳麓版必修1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1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每课一练6 岳麓版必修1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每课一练6 岳麓版必修1Word格式.docx

《第1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每课一练6 岳麓版必修1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每课一练6 岳麓版必修1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每课一练6 岳麓版必修1Word格式.docx

说明商朝

A.社会矛盾尖锐B.乱丢垃圾的问题十分严重

C.高度重视公道的维护D.重视环境卫生

【解析】D从题意得知商代严格对乱扔垃圾的人进行惩罚,这样严厉的法律说明了商代很重视卫生。

4.

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

【解析】B可直接读取图片信息,“祠堂”主要是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场所,一般是一姓一祠,内有旁文记载着姓氏渊源、族人荣耀等。

可见强调的是血缘关系,因此,选B宗法制符合题意。

5.在2005年进行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男女人口比例为106.30:

100。

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

这种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有()

①宗法制②小农经济③科举制④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A在宗法制下,强调嫡长子继承制,女子没有继承权,自然就会有男轻女观念,在小农经济下,由于生产力不发达,劳动强度大,男子在生产中的地位突出,因此也会有重男轻女观念。

6.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

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

此事说明当时

A.实行了内阁制 

 

B.设立了军机处

C.实行了分封制 

D.郡县制受到挑战

【解析】C

7.周朝时诸侯对周天子应尽的义务包括

①为天子镇守疆土②随从作战③交纳贡赋④朝觐述职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

【解析】C周天子分封诸侯,当天子领土受到侵犯,诸侯有义务出兵作战;

每年缴纳贡赋给周天子,且定时朝觐周天子。

故选C。

8.2006年,商代“子龙鼎”等四件珍贵文物入藏国家博物馆。

“子龙鼎”是已发现的商代青铜圆鼎中形体最大的一也是最早的带有“龙”字铭文的青铜器。

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

A.“子龙鼎”是先秦时期形体最大的青铜器

B.商代青铜器上已出现大量可辨认的甲骨文

C.国家重视文物保护,抢救流散海外的珍贵文物

D.在商周青铜器中“子龙鼎”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

【解析】D材料没有提及商代“子龙鼎”等四件珍贵文物是国家从海外抢救回来的,所以C是错误的;

题干中说“子龙鼎”是已发现的商代青铜圆鼎中形体最大的一件,不是先秦,故A是错误的;

“龙”字铭文是金文,不是甲骨文,故B是错误的。

因此选D。

9.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

“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

”王国维这段话的主要含义是

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B.嫡长子继承制的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

C.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了D.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解析】B王国维分析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但他强调的并不是这一点,而是指出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历史必然性,答案为B。

10.2006年10月19日,2000余名海内外彭氏宗亲汇聚江苏徐州彭祖园,举行“祭拜彭祖大典”仪式。

中华民族这种尊祖敬宗的习俗源自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解析】C祭祖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它是宗法制影响的结果。

11.(江苏省扬州中学10—11学上高三开学考试)《左传》隐公十一年载:

“礼,务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而《礼记·

礼运》中记载“坏国丧家亡人必失去其礼”。

夏商西周时期的“礼”主要指

A.礼仪B.社会秩序和社会制度C.风俗D.贡赋

【解析】B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

作为道德规范,它是国家领导者和贵族等一切行为的标准和要求。

在封建时代,礼维持社会、政治秩序,巩固等级制度,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和权利义务的规范和准则。

礼既是中国古代法律的渊源之一,也是古代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故选D。

12.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②它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 

③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

④它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关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D本题考查宗法制的概念、内容及与分封制的关系,是基础题。

13.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重要转型时期。

下列观点能够体现这一阶段历史特征的是

①“公作则迟,分地则速”   ②“公室将卑,大夫皆富”

③“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  ④“天不变,道亦不变”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A春秋战国是我国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经济、阶级关系变化剧烈,“天不变,道亦不变”显然是错误的。

14.有学者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时代。

其中“封建时代”对应的是

A.黄帝时期B.西周C.秦朝D.西汉

【解析】B从三个时代的划分来看,“封建时代”应该在原始社会以后,秦朝统一以前,据此可以判断,“封建时代”即指西周时实行分封制的“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这里的所谓“封建”指的是西周的分封制。

封建的含义是封邦建国,即分封制。

15.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其根本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打破旧有附属国的界限

B.调合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解析】D分封制的根本目的就是:

“封邦建国,以蕃屏周”。

16.周公粉碎商朝旧贵族的叛乱后,再行分封,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微子的封国以今河南商丘为中心,包括今徐州和鲁南一带。

若以封国之名称谓当时的徐州人应是

A.鲁人B.楚人c.齐人D.宋人

【解析】D徐州“东襟黄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与封国宋的地理位置相近。

17.西周宗法制规定“立嫡以贵不以长,立子以长不以贤”的根本目的是

A.规范宗族内部权益分配关系B.确保嫡长子的优先继承权

C.彻底消除统治集团内部矛盾D.有效清除原始氏族制残余

【解析】A为了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

18.《史记•陈杞世家》:

“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

……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封之于陈……”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

【解析】答案B首先排除后面C,D两项,郡县从春秋战国开始,D郡国并行制是在西汉初年,而宗法制主要周王室家族。

而分封的对象其中有前代的后裔,所以实行的是分封制。

19.西周时期实行宗法制度到春秋时期逐渐松驰,由此产生的主要政治影响是()

A.世卿世禄的特权自行消亡B.土地国有制度逐渐被废止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削弱D.贵族阶层逐渐转化为庶民

【解析】C伴随着宗法制度的逐渐松弛,分封制随之逐步瓦解,导致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削弱,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20.《左传·

僖公二十四年》记载:

“赵姬请逆盾与其母……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

”又《襄公二十三年》记载:

“季武子无适子(嫡子),公弥长,而爱悼子,欲立之。

”《孔子家语·

曲礼公西赤问》:

“公仪仲子嫡子死而立其弟。

”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度B.宗法制度

C.郡县制度D.监察制度

【解析】B 由题中“公仪仲子嫡子死而立其弟”可知该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为嫡长子继承制,故该政治制度应为宗法制。

21.花都炭步朗头村“以湘公祠”匾写:

“……不孝子×

×

……”。

其中“不孝子”与“以湘公”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下列哪项制度?

A.宗法制B.周祭制度C.分封制D.封建制度

【解析】A“不孝子”应该是“以湘公”的后代,他们之间有着血缘关系,反映了血缘关系。

22.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从根本上说是

A.禅让制腐朽的结果B.社会历史的倒退

C.奴隶主维持其统治的需要D.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解析】D一定的政治是一定的经济的反映。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得到发展,出现乐私有制,表现在政治上就是“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代替了“公天下”的禅让制。

23.春秋时期关于“楚王问鼎”的故事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了解周朝九鼎的轻重与大小B.关心周朝镇国之宝的安危

C.希望周天子把九鼎赏赐给楚王D.对分封制提出了公开挑战

【解析】D春秋时期“鼎”是权力的象征,“楚王问鼎”反映了随着诸侯实力的增强,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受到了公开挑战。

24.下列说法是对右图四个等级的阐述,其中错误的是

A.周王处于天下共主的地位

B.诸侯可能不是王族

C.卿大夫由周王分封

D.士的地位由嫡长子继承

【解析】C卿大夫是由地方诸侯分封而不是周天子分封

25.(2010年10月广州市高三调研)为了解决贵族内部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等问题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宗法制

【解析】D为了解决分封制下,贵族内部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等问题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宗法制度。

两者互为表里,维护了周朝的长期存在。

26.观察下图,选出表述正确的答案是()

A.宗法制度与分封制相结合,把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B.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统治权

C.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D.分封制建立在宗法制的基础之上,没有宗法制就没有分封制

【解析】CA这两种制度不是经济制度而是政治制度,井田制是经济制度;

B对诸侯国的统治不是周王而是地方的诸侯王,周王只是间接统治;

D这两种制度相辅相成的。

27.《诗经·

大雅》上说:

“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意思是说,诸侯是国家的屏障,大宗是国家的主干,怀德是国家平安的保证,同姓是国家的城垒。

这段诗歌说明了

A.分封的目的B.分封对象的主体

C.分封的依据D.国家管理的主要形式

【解析】D材料涉及的内容是分封制和宗法制。

宗法制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核心,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A、B、C三项都是D项的内容。

28.)商纣王有个同母的哥哥叫微子启。

纣王的父母都想立微子启为太子,但有大臣据法力争,认为生微子启时母亲为妾,生纣王时母亲为妻,有妻的儿子在,就不能立妾的儿子为太子。

后来纣成为商王。

这说明商朝时期

A.宗法制度影响很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