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57630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业单位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事业单位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事业单位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事业单位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事业单位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事业单位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毕业论文.docx

《事业单位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业单位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毕业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事业单位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毕业论文.docx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

事业单位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事业单位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概念,相当于其他国家的公共服务机构。

其定义为:

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设立的社会服务组织,主要以提供劳务和精神等服务产品方式为社会服务的一类机构,其资金来源、活动方式、组织体系及管理办法等都带有行政机构特色。

事业单位分布在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不但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生过重大作用,而且还将是实现新时期发展目标的重要力量。

经过了多年的改革和发展,虽然事业单位的发展日趋成熟,但仍然存在严峻的考验:

人员冗杂,财政负担沉重,公众利益得不到更好的保证,这不仅制约了事业单位活力和效益的发挥,而且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事业单位改革刻不容缓。

一、事业单位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机构设置不规范,不合理。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一般遵循上下对口,上行下效的原则,这就造成了部分机构设置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例如为了安置机构改革精简下来的行政后勤人员,机构设置了,但却由乡镇内设的党政办公室在承担管理职能。

或者是为了促进某项工作,在机构设置的条件还不完全具备的条件下仓促设置,但人员、经费、组织却一直不到位。

亦或是设置事业单位,代行行政职能,设得多,撤得少,造成事业机构数不断膨胀。

如局下设事业单位局,局作为事业单位的主管局,成立了监理中心,却仍然保留着县站的设置,只剩下一名工作人员完全由局管理,已完全不具备法人设立登记的条件。

造成以上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部分党政领导和机构改革决策人员对行政机构和事业机构的认识存在着误区,对机构设置、人员配置、职能运行认识也过于单纯;二是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没有把握事业单位正确的发展走势,缺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三是职能部门在机构改革中为安置人员设立事业单位,造成行政职能发挥移位。

(二)政事不分造成事业单位难以独立

首先由于行政人员缺乏,一些事业单位人员长期抽调到局里干得是行政的活,某些行政领导都自己都搞不清行政事业人员有什么区别,对待下属事业单位人员、经费、工作安排等大包大揽。

其次是局领导兼任事业单位负责人的情况造成行政事业职责合一,

分工不明确。

还有就是一些事业单位兼有行政执法职能,每年有不少罚没收入,行政主管部门不愿其独立。

最后政事不分使事业单位难以独立,造成事业法人登记工作难以全面推行:

一些有条件设立登记的事业单位得不到主管部门的支持;一些条件不符合的主要原因事业单位没有明确主要负责人。

政事不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员结构混乱,使机构编制管理和事业法人登记管理鞭长莫及,难以取得实效。

也正是由于政事不分,造成事业机构数不断增长。

行政机关仅仅精简了几个编制,但却把行政职能在行政体系之外的事业单位循环,事业机构编制不断膨胀,机构改革很难收到实效。

(三)经费的“大锅饭”滋养惰性

长期以来,基层县(市)的大部分人员工资、部门经费依赖上级财政拨付,地方财政力量薄弱,是“吃饭财政”。

部门经费不能说“富裕”,只能说是“度日”。

财政预算主要以部门预算为主,上级部门不愿把有限的经费过多地分给下属事业单位,甚至很多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经费就是一个“大锅饭”。

而事业单位也仍然存在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依赖思想,不愿“断奶”,不愿承担过多的责任。

既然人财物上面全权管理,出了问题也是上面全权负责。

在进行事业法人登记管理过程中,往往是登记部门一催再催,事业单位则是一推再推,或者干脆说上面不给钱,没钱登记,打白条的现象也十分突出。

二、事业单位改革艰难的原因

(一)事业单位体制方面的原因

事业单位体制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对事业单位人员的管理体制方面。

我们都知道,国外对事业单位人员的管理,就是政府必须提供的优质的公共服务,并把被纳入公共财政与预算范围的公共机构人员,列为公务员范围。

这里面不仅包括政府行政、立法和司法部门的公务人员,也包括公立学校、医院、科研机构、市政管理、公共交通、卫生防疫、环境保护等部门的政府雇佣人员。

有些特殊的公共服务项目的收费,通过收支两条线纳入预算管理,一些有收费和罚款的公共机构根本没有设立小金库或侵吞公共资源以“自肥”的机会。

由于我国该纳入公务员管理的部门没有纳入公务员管理,使一些公共机构利用所占有的公共资源乱收费、乱罚款的现象很普遍,把服务变成了收费以满足部门和个人利益需要。

致使是公众利益得不到保证。

(二)现实利益方面的原因

现实利益方面的原因可以说是个别事业单位对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追求偏离了公共服务这一公共机构的基本价值。

已经形成的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结构在改革中很难被打破,成为事业单位改革的最大阻力

三、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首先,要警惕事业单位内部人控制现象。

这是一个老问题,在改革过程中要引起高度重视。

内部人控制也就是管理层控制,前几年曾发生过管理层收购学校、医院的现象,莫名其妙的把公立学校和医院股份化或私有化,致使国有资产流失和公共服务质量下降,职工和社会都不满意,管理层和职工矛盾激化。

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内部管理改革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而不是新自由主义改革。

其次,体制外及预算外收入管理问题。

我国的体制外和预算外收入去年大约有3万亿元人民币,这些收入大部分可以说是事业单位控制,事业单位管理层对这些公共收入有很大的支配权。

为什么过去所谓的教育、医疗这样一些清水衙门腐败现象比较严重,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些部门的管理层财权和用人权过大又没有监督,群众不敢监督、上级部门又监督不了,为腐败、渎职、浪费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第三,要注重改革事业单位的内部治理结构

发挥职工在选举、管理、决策和监督方面的作用,这是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遏制公共机构腐败的一个重要手段。

笔者注意到深圳市事业单位要实行由各方组成的理事会管理制度,通过民主的方式进行管理、决策和监督,这对我国事业单位的民主化改革提供了一个标杆,将对我国建立现代化的公共服务机构、打破公共服务机构的官僚化倾向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四,绩效考核与评价机制问题。

政府管理机构要对各级各类公共机构建立以公共价值为导向的内部与外部的绩效考核与评价机制,确立公共服务机构的外部监督和淘汰机制。

四、事业单位改革的对策研究

(一)事业单位改革,要及时更新思想观念。

更新观念:

1、大局的观念。

事业单位改革是当前整个企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及其他经济体制改革的配套内容,事业单位改革只有与其他改革相互协调、相互融和、互为补充,才能真正形成活力。

2、发展的观念。

要在事业单位结构调整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事业单位重点发展扶持的方面。

3、创新的观念。

要注重管理方式上的创新,即改革传统的机构的管理方式,运用法律与经济等间接手段,使事业单位管理张驰有度,逐步实现事业单位的管理方法从微观转为宏观,从直接转为间接,从管细、管死转到管少、管活。

(二)事业单位改革,要加强内部人控制,明确职责范围。

要明确合理的职责范围。

在社会事业发展的领域选择问题上,必须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结合经济能力,突出重点。

过分追求减轻财政负担不合理,忽视国情和基本经济能力,追求社会事业的大而全也不合理。

还要形成不同层级政府间的合理职责分工。

对于那些涉及国家目标,且在发展中需要不同机构间充分配合与协调的社会事业,比如基础科学研究、卫生防疫等,通常由中央政府统一规划、直接管理。

对于具有突出公益性,但可以由彼此独立的机构分别承担的社会事业,比如基础教育等,通常由中央政府统一规划,地方政府组织实施,所需经费或由地方政府承担。

对于体现局部区域公众利益的社会事业,则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担,中央政府给予宏观指导,并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给予必要援助。

(三)实行政事分开,增强内部治理结构。

多年来,针对传统的高度集权、各自为“事”的事业发展体制,从增强事业单位效益、减轻财政负担的高度着手,在把为地方服务的事业单位下放给地方的同时,积极推行还权于“事”改革,实行政事分开。

所谓政事分开,就是要从根本上解除政府与各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宏观管理,但具体事务则完全由事业单位自主解决,逐步扩大事业单位的人权、物权、财权及其它各项自主管理权。

同时,还对传统的事业资源行政化配置方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改变单一化的行政隶属关系,实现了投资渠道和服务对象的社会化,提高了事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放权、搞活、资源配置非行政化取向等改革措施,增强了事业单位的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四)加强管理层财权的监督,建立合理的社保体系。

分离公共事业经费预算和社会保障经费预算,加强管理层财权和用人权的监督。

具体措施主要包括:

通过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将职工养老、医疗等项职能从国有单位中分离出来,集中由政府授权的社会保险机构承担;在加快劳动报酬工资化和货币化的进程中,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快的问题。

可供选择的对策是,实行绩效工资的管理体系。

这样做,既可以降低企业的缴费率、减轻企业负担,从而避免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快,又利于实行社会保障的统一管理。

总的来说,事业单位改革越来越需要回到它的本位:

公共服务。

应把事业单位重新定义为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进行社会服务和公益性服务的组织,它们的基本特征是

“非政府、非企业、非营利”。

建议事业单位应在“公共事务、公益性服务、社会互助和慈善援助”等领域内运作。

承担行政职能的回归行政序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转为企业。

而剩下的事业单位则只有一种:

即从事公益服务。

加大政府对公共服务领域投入

和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提高财政公共服务资金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娄成武,李坚编著《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黄恒学,《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

[3]新闻资料:

两会热点解读2010年03月13日中华网

[4]董善浦.中国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与改善[J].理论与改革,2008,

(2).

[5]尼·诺曼·西德尼伏巴.政治学手册(下册)[M].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7.

[6]张焕英;;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几个难题[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李志强;;公共服务创新与事业单位改革[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谢斌;;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路径选择思考[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王明聪;事业单位改革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10]薛芸;杨浦有线电视中心组织治理结构改革路径探究[D];同济大学;2007年

学生(签名):

2010 年11月3日

指导教

初评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答辩主持人答辩评审成员秘 书

答辩日期

答辩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情况

1.

2.

3.

4.

5.

6

7

8.

答辩小组评

语 答辩主持人(签名):

年 月 日

答辩成绩

答辩主持人(签名):



年 月 日

电大分校初审意见

分校专业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省级电大复审意

见 省级电大专业负责人(签名):

年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