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镇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最新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759203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镇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最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全镇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最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全镇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最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全镇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最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全镇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最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镇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最新Word文件下载.docx

《全镇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最新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镇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最新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镇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最新Word文件下载.docx

(一)着力构建企业双重预防机制

1.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

各村、各部门要指导推动各类企业按照有关制度和规范,针对本企业类型和特点,制定科学的安全风险辨识程序和方法,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

企业要组织专家和全体员工,采取安全绩效奖惩等有效措施,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

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承担双重预防机制的建立、实施、完善工作,并提供必要的人、财、物保障。

2.科学评定安全风险等级。

企业要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对安全风险的种类、数量和状况登记建档。

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

安全风险评估过程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高度关注暴露人群,聚焦重大危险源、劳动密集型场所、高危作业工序和受影响的人群规模。

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其中重大安全风险应填写清单、汇总造册,按照职责范围报告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要依据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

3.有效管控安全风险。

企业要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针对安全风险特点,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

要通过隔离危险源、采取技术手段、实施个体防护、设置监控设施等措施,达到回避、降低和监测风险的目的。

要对安全风险分级、分层、分类、分专业进行管理,逐一落实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的管控责任,尤其要强化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经营系统、生产区域、岗位的重点管控。

企业要高度关注运营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4.实施安全风险公告警示。

企业要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并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管理层和每名员工都掌握安全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

要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

对存在重大安金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标明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

5.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风险管控措施失效或弱化极易形成隐患,酿成事故。

企业要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观念,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依据国家发布的标准或规范,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和频次,并将责任逐一分解落实,推动全员参与自主排查隐患,尤其要强化对存在重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的隐患排查。

要通过与政府部门互联互通的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全过程记录报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对于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在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的同时,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患治理方案,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实现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改自报的闭环管理。

事故隐患整治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及时撤出相关作业人员,必要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提出申请,配合疏散可能受到影响的周边人员。

企业要建立重大隐患治理情况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企业职代会“双报告”制度

6.防控职业病危害。

企业要依法向安全监管部门申报本单位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规范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明示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作业现场要配备职业病危害防护装备,并定期检查更新。

要依法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防护用品用具,并监督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

要加强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定期组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现状评价。

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从业人员严格实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切实保障职工安全健康权益。

7.加强应急管理。

企业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编制应急预案,并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有关应急预案相衔接。

企业要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邻近专职救援队签订救援协议。

重点岗位要制定应急处置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经常性开展从业人员岗位应急知识教育和自救互救、避险逃生技能培训,并定期组织考核。

(二)健全完善双重预防机制的政府监管体系

1.健全完善标准规范。

镇直各有关部门要在上级行业主管部门制定所监管行业领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制度规范基础上,组织所监管行业领域企业开展对标活动。

各村、各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在系统总结本辖区本行业标杆企业经验做法基础上,形成一整套可借鉴、可推广、可套用的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标准。

2.实施分级分类安全监管。

各村、各部门要督促指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认真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

要结合企业风险辨识和评估结果以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组织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进行整体评估,确定企业整体安全、风险等级,并根据企业安全风险变化情况及时调整;

推行企业安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按照分级属地管理原则,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企业,确定不同的执法检查频次、重点内容等,实行差异化、精准化动态监管。

对企业报告的重大安全风险和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要通过实行“网格化”管理明确属地监管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监管责任,加强督促指导和综合协调,支特、推动企业加快实施管控整治措施,对安全风险管控不到位和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的,要严格依法查处。

要制定实施企业隐患自查自治的正向激励措施和职工群众举报隐患奖励制度,进一步加大重大事故隐患举报奖励力度。

3.有效管控区域安全风险。

各村、各部门要组织对公共区域内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辨识和评估,根据风险分布情况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确定区域安全风险等级,并结合企业报告的重大安全风险情况,汇总建立区域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区域“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

对不同等级的安全风险,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实行差异化管理;

对高风险等级区域,要实施重点监控,加强监督检查。

位置相邻、行业相近、业态相似的地区和行业要建立完善重大安全风险联防联控机制。

构建与国家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体系互联互通的省、市、县三级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体系,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实行风险预警控制,有效防范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4.强化集镇运行安全保障。

各村、各部门要加强集镇运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预警,建立完善覆盖集镇运行各环节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强化车站、公园景区、商场超市、人员集聚场所等地点的安全风险管控。

定期排查区域内安全风险点、危险源,落实管控措施,构建系统性、现代化的集镇安全保障体系。

提高基础设施安全配置标准,重点加强对集镇高层建筑,大型综合体、隧道桥梁、轨道交通、消防、供水、燃气、电力设施及电梯、游乐设施等的检测维护。

完善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监管。

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健全完善应急响应体制机制,优化应急队伍、应急资源配备,完善应急预案,提高集镇运行应急保障水平.

5.加强安全风险源头管控。

各村、各部门要把安全生产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和村(镇)总体规划,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充分考虑安全因素,科学合理规划布局危化生产企业用地,统筹协调城乡规划建设与地下公用基础设施,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管道,推动现有人口密集区中高危险、高污染、高耗能、高职业危害生产企业逐步转移或退出。

加快编制抗震防灾、防洪排涝、消防等防灾减灾专项规划,纳入集镇总体规划统一实施。

建立完善安全风险评估与论证机制,加强城乡规划安全风险的前期分析,严格落实国家和行业安全标准规范,严格高风险项目建设安全审核把关,严禁违反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在人口密集区建设高风险项目,或者在高风险项目周边设置人口密集区。

高危项目审批必须把安全生产作为前置条件,城乡规划布局、设计、建设、管理等各项工作必须以安全为前提,实行重大安全风险“一票否决”。

制定重大政策、实施重大工程、举办重大活动时,要开展专项安全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要明确高危行业企业最低生产经营规模标准,严禁新建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最低规模、采用国家明令禁止或淘汰的设备和工艺要求的项目,现有企业不符合相关要求的,要责令整改。

要积极落实国家关于淘汰落后、化解过剩产能的政策,推进提升企业整体安全保障能力。

三、责任分工

镇安委会负责组织本地区企业构建双重预防机制。

镇直各有关部门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负责推动所监管行业领域构建双重预防机制。

企业承担建立和实施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

四、方法步骤

(一)动员部署制定方案(X年4月30日前完成)

各村、各有关部门依据本实施方案所列工作目标及重点工作任务,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具体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措施,细化责任分工,抓紧组织推进,力争取得实效。

并于X年4月29日前将方案报镇政府安办。

(二)开展试点,制定标准规范(X年6月30日前完成)

1.确定标杆企业(X年4月30日前完成)。

各有关部门根据本行业领域产业结构,选择一批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管理效果较好的企业作为行业标杆企业,于X年4月30日前上报县直有关部门,同时报送镇政府安办。

2.开展试点工作(X年12月31日前完成)。

镇直各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和技术支持,按照上级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安全风险辨识程序和方法,组织本行业标杆企业试点建立双重预防机制,有效管控安全风险,实行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管理。

3.制定制度规范(X年3月31日前完成)。

各村、各部门根据国家和省级标准分行业细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制度规范,明确安全风险类别、评估分级的方法和依据,制定隐患排查清单,明晰重大事故隐患判定依据。

4.总结制定标准(X年6月30日前完成)。

镇政府安委会将组织有关部门系统总结本地区标杆企业的经验做法,形成一整套可借鉴、可推广、可套用的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规范。

镇直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本行业标杆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