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案 必修一13 地球的运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59009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7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案 必修一13 地球的运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案 必修一13 地球的运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案 必修一13 地球的运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案 必修一13 地球的运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案 必修一13 地球的运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案 必修一13 地球的运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案 必修一13 地球的运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案 必修一13 地球的运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案 必修一13 地球的运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

4.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5.阅读和画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教学难点】

1.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

2.晨昏线的画法;

3.时间的计算;

4.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

5.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学媒体教具】

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模型、投影片、投影仪、地球仪、时区和国际日期变更线图、黄赤交角模型或多媒体教具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设疑引入】毛泽东主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说法是否科学呢?

我们的夏半年和冬半年是否相等呢?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我认为这种说法要辨证的去对待,若位于赤道地区,说法很科学,但对于我们这个地区而言却不是很科学,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们的夏半年和冬半年并不完全相等。

这主要是由于地球的运动造成的,这节课我们就解决这些问题。

【板书】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过渡】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两种形式,下面我们逐一学习。

【板书】

(一)地球的自转

1、方向

【演示】教师转动地球仪。

【提问】描述自转的方向。

【学生回答】略。

【演示】转换地球仪的观察角度,分别从北极和南极上方观察转动的地球仪。

记忆方法:

右手——四指半握,大拇指代表地轴指向北极星,四指为自转方向

【提问】描述从北极看和南极看到的地球自转状态。

【板书】

【提问】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呢?

【过渡】刚才同学回答的很好,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随观测参照物的不同而不同。

我们一般以太阳和天空中的恒星为参照物,相应的周期我们分别称之为太阳日和恒星日。

【演示和讲解】运用“太阳日和恒星日”投影片分析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关系。

注意交代:

恒星(除太阳外)距离地球

很遥远,不论地球公转到何处,所看

到的恒星方位几乎不变

结论:

恒星日23h56 

'4''(3600)——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24h(360059')——昼夜交替的周期

 

【同时用吹塑片演示】

(1)在黑板上框按一图钉代表太阳S,将一个吹塑片上的红绳固定,让该吹塑片如课本插图中的E1状态,在吹塑片和绳的交点上作记号P,在黑板上描出红绳和地球的位置;

(2)让该吹塑片以P为参考点自转并绕日公转到E2位置,作图。

在黑板上用虚线连接太阳和E2,P点未在此线上,说明以太阳为参考点时,地球还未自转一周。

在黑板上做E2到P的延长线,此线的上方为遥远的宇宙中的一颗恒星H,该线与SPE1线平行,以该恒星为参考点,则说明地球自转了一周。

(3)要保证以太阳为参考点的自转一周,地球必须继续向前公转到E3点,使S、P、E3三点一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太阳日比一个恒星日多转出一个角度SE3H。

(4)由于地球每天公转东进59分,即图中的角E1SE3的度数。

课本中的示意图实际是夸大了该角度。

若按照严格的度数画图,就会发现,E1PS线和E2P线距离很近,该恒星距地球十分遥远,这种误差可以忽略,所以图中的三颗恒星是一颗恒星。

角E1SE3和角SE3H是内错角,因此一个太阳日,地球实际自转了360度59分,多出的59分,在时间上要用3分56秒。

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引导看书】请学生看书中第14页图1.16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及右侧文字思考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的升高有什么变化规律?

南北两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是多少?

【展示模型】展示与之对应的立体模型,帮助学生理解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含义。

【板书】3、地球自转速度

【总结】

通过对地球运动周期的分析得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360÷

24=15度/每小时

【讨论】线速度:

读图P15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思考各地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

【总结】【板书】

(1)角速度全球(除南北极点外,南北极点角速度为0)都相同,都为150/小时

(2)线速度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减,南北极点线速度为0;

注:

纬度60度的地方的线速度是赤道的一半(备注:

有时间可以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分析——线速度=1670cosθ,θ为所求地的纬度)

【过渡】以上我们分析了地球的自转,实际上,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地球的公转

(二)地球的公转

【阅读思考】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4相关内容及图1.17思考:

地球公转的方向?

周期?

轨道?

速度?

【讲解】【板书】

1.地球公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可以简单讲述作为对地球自转方向的巩固

2.地球公转的周期:

365天6时9分10秒

3.地球公转的轨道和速度

轨道:

近似正圆的椭圆形

速度:

近日点(较快30.3km/s)和远日点(较慢29.3km/s)

(备注:

该部分可以补充右图讲解)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观察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关系

(补充知识:

开普勒三定律增加学生对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理解)

【练习】1、P14“读图思考”北半球夏半年(图中远日点所在的半圆)的日数是186天,冬半年(图中近日点所在的半圆)的日数是179天。

造成这种日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点拔:

造成这种北半球冬、夏半年时间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地球公转速度的差异。

北半球夏半年时,地球距离太阳较远,公转速度慢,所以用时较长;

而冬半年时,地球距离太阳较近,地球公转速度快,所以用时较短。

2、P15活动题第二题:

填表比较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异同。

运动

形式

旋转

中心

方向

周期

速度

角速度

线速度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1恒星日=23时56分4秒

除极点外,各处都相同(150/h)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公转

太阳

1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近日点快

远日点慢

【过渡】地球运动是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叠加而成的,两种运动同时存在,紧密联系,这种联系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具体表现就是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板书】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阅读思考】读P15图1.18“黄赤交角与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北半球)”及阅读P15、P16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赤道平面、黄道平面、黄赤交角?

2、完成P16活动。

3、简要分析黄赤交角和南北回归线的关系。

4、简要分析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的关系,若黄赤交角发生变化对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有何影响?

1、黄赤交角

(1)赤道平面:

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

(2)黄道平面:

地球公转轨道平面。

(3)黄赤交角:

指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026’。

黄赤交角的角数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相等。

(4)黄赤交角的影响:

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并使地面获得太阳的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定义: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运动。

(2)周期:

1个回归年,即365天5时48分46秒。

(3)移动规律:

【课堂总结】略

【探究性作业】P15活动第一题:

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运动。

【板书设计】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1.方向

3.地球自转速度

1.方向:

2.周期:

3.轨道:

4.速度: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3026’。

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相等。

第二课时:

昼夜交替和时差与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新课讲授】

【引入新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有昼夜变化,为什么会出现昼和夜的差别呢?

我们在假期中可能看了美国的NBA或者是欧洲的足球赛,若想看直播现场,大多数会在我们的晚上或夜间甚至是凌晨进行,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些都是由于地球自转与时差造成的,下面我们便来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三、昼夜交替和时差

【阅读思考】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6“昼夜交替和时差”

第一、二段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是什么?

有什么特点?

3、什么是昼夜交替?

周期是多少?

4、如果地球不自转只公转,还有没有昼夜现

象?

昼夜交替现象呢?

【讲解】【板书】1、昼夜交替

(1)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

①地球是一个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②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2)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晨昏线(圈)。

【补充】晨昏线(圈)的特点:

①晨昏圈是平分地球的大圆,周长约为4万千米;

②晨昏线(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

③晨昏线(圈)把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④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且相切,晨昏线(圈)上的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的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的太阳高度小于0;

⑤晨昏线平分赤道,且晨线与赤道的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

晨线与昏线的交点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或夜半球的中央经线(昼半球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或24时)。

晨线与昏线的交点的纬度为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的点(此点与极点间有极昼或极夜现象)。

⑥晨昏线自东向西以150/小时的速度移动,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其余的见《导学》P15“规律总结——晨昏线的特点”)

(3)昼夜交替:

是由于地球不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

昼夜交替的周期:

1个太阳日=24小时

【补充】

(4)晨昏线的画法:

①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平分赤道;

③二分日时,晨昏线(圈)与经线圈重合;

二至日时,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板图】晨昏线的画法(图2)A

【学生练习】在上图中的B图和C图上绘出晨昏线。

【讲解】各种不同光照图中晨昏线的画法

1、侧面图:

夏至日(6.22)冬至日(12.22)

N

2、北极上空图:

3、南极上空图

S

(5)晨线与昏线的判定(《导学大课堂》P14:

只介绍第一种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