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与公众参与国际培训班学习汇报荆州博物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75719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遗产与公众参与国际培训班学习汇报荆州博物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文化遗产与公众参与国际培训班学习汇报荆州博物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文化遗产与公众参与国际培训班学习汇报荆州博物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文化遗产与公众参与国际培训班学习汇报荆州博物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文化遗产与公众参与国际培训班学习汇报荆州博物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遗产与公众参与国际培训班学习汇报荆州博物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文化遗产与公众参与国际培训班学习汇报荆州博物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遗产与公众参与国际培训班学习汇报荆州博物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化遗产与公众参与国际培训班学习汇报荆州博物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如有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安来顺,世界博物馆之友联盟主席、以色列国家博物馆馆长丹尼尔·

本·

纳坦先生,世界著名博物馆策划专家盖尔·

德克斯特·

洛德女士,洛德文化资源公司的高级顾问、多次参与国际大型博物馆策划的哈维尔等。

从参加学员来看,以中层以上为主。

参加此次培训的学员中,副馆长以上有14人(有些单位的书记、馆长亲自参加),副主任以上34人(涵盖宣教部、陈列部、商品部、办公室、考古所等部门),中层干部以上人员超过学员总数的60%。

第二是授课内容新。

既有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协会的领导深入解读国家政策,又有国外的文博界同行分享到很多外国博物馆工作先进经验,相比较常规培训,此次学习的授课内容价值更高。

第三是形式新颖、生动、互动性强。

在授课中安排了很多提问、交流以及小组讨论的环节,授课之余还穿插了现场参观等内容,既增强了各地博物馆之间的交流,也使我们更容易理解讲课内容。

(二)课程介绍

自2008年我国实行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包括博物馆在内的社会各界都高度关注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以及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关系,而“公众参与”也持续成为关注的热点问题。

此次培训班聚焦“公众参与”,正是试图通过国际间博物馆人的理念交流和思维碰撞,阐发“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寻找到适合中国实际的“公众参与”博物馆运行的机制、途径和方法。

一周的课程安排十分紧凑,每天都是分上午和下午两次课,每次课安排两个小时,由于讨论激烈,提问很多,基本每堂课都超时结束。

第一次课是宋局长讲述的《博物馆理事会制度看公众参与博物馆》。

宋局站在宏观角度向我们提供了一些中外博物馆界管理制度上的差异信息,美国2010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有17000家博物馆,并且其中超过2/3为私立博物馆,普遍都采取理事会制度。

我国2012年统计结果显示,国内博物馆总共是3866家,其中民办博物馆为647家。

民办博物馆中不足1/3建立了形式上的理事会,但还普遍不规范。

事实上,国家文物局对博物馆理事会制度的推进有一定的激励措施,比如一级博物馆评分细则中,总分1000分里有200分是关于理事会的。

宋局明确指出,目前全国没有一家博物馆能拿到这200分,事实上国内博物馆理事会制度几乎是空白。

那么为什么一级博物馆评定中对这块空白要专门做出要求呢?

因为这个评分细则实际上就是国家希望博物馆发展的方向,通过一条条的细则来规范博物馆、引导博物馆。

宋局回顾了全球博物馆理事会发展的历史以及理事会组成的几种形式,认为理事会制度是博物馆公共性的重要体现,它有助于推动公众参与博物馆,有助于博物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有助于博物馆对社会需求积极的回应。

同时,他强调:

我国博物馆理事会制度的推进要坚持分类推进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公立博物馆、民办博物馆、行业博物馆等不同类别的博物馆推进方式有所不同;

理事会建立以后会与现有制度以及相关各个方面有必然的冲突,博物馆必须在政策层面按照整体政策发展和社会的认识逐步推进的同时,在操作层面坚持一定的顶层设计,允许大家在不背离顶层设计原则的前提下做不同的探索,同时避免理事会设立的形式化,通过界定主管部门在内的各机构的角色,充分考虑博物馆专业发展的特殊要求,在坚持博物馆公共性和永久性机构、保障理事会依法履行职责的同时,确保国家文物安全、博物馆有效运行。

加拿大洛德文化资源公司总裁盖尔·

洛德认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博物馆运行能有效提升公众的理解力、创造力等多种具体能力,使公众在更好欣赏文物的同时全面提升公民素质。

而对于博物馆而言,衡量博物馆的成功与否,除了观众的数量外,公众积极参与博物馆运行的程度及参观者的实际受益程度更为重要。

关于参与的程度,她认为参与和不参与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只是从消极参与到积极参与的渐进发展过程存在明显的界限,并将之分为观察者、模仿者、分享者、收藏者、评论者等几个阶段。

关于博物馆和文化遗产公众参与的途径,她提出了制度性规划、保护、项目和活动、展览策划以及研究等六个方面,并强调博物馆内部参与——即博物馆内部管理者和职工不断充实自己的技能以创造外部公众参与的环境。

世界博物馆之友联盟主席丹尼尔•本•纳坦先生强调,没有公众就没有今天的博物馆,博物馆应当努力让公众认同自身,把博物馆当成他们的一部分。

博物馆应当与社会公众建立一定的关联性,并且鲜明的传递出这个国家、地区等历史发展最显著的特色,让观众产生共鸣。

博物馆要响应公众的期望和需求,要充分认识到博物馆“其实就是一个服务性的单位”,一个“服务于那些你认为无知的这些参观者”的单位。

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安来顺全面梳理了博物馆公众意识发展脉络及其社会角色的变化,并提出当今博物馆运行中所涉及的领域更加多元和复合。

博物馆不仅仅是一个文化机构,更是一个公共机构,且离不开一定的经济运行环境,因此博物馆必须要制定公众参与战略,着力解决博物馆与公众日常生活的关联性过小、缺乏不断走进博物馆的理由、不关注公众的想法、公众不能自我表达以及博物馆不是一个舒适的社交场所等一系列问题。

基于此,安来顺提出应当将博物馆定位为一个参与型的文化机构,在这里公众能够创造、分享,并且建立与该机构各个方面的联系。

同时,他也认为,虽然今天的博物馆正在变得更加开放、民主和包容,正日益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机构,但博物馆仍然需要基于透明度和责任感与公众建立良性互动的关系,让博物馆更加走进公众。

洛德文化资源公司高级顾问哈维尔·

吉梅内兹·

费加里斯先生以“欧洲博物馆的创新角色”为题介绍了现在欧洲博物馆的创新管理政策措施。

他提出,欧洲目前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性,这就迫使欧洲以及欧洲的博物馆必须做出改变。

博物馆必须走出去以吸引更多的公众参观,让城市成为一个博物馆。

同时,必须让城市参与进来,使博物馆不仅仅是观众看完就回家的地方,更是公众互动、交流和社交活动的场所,让博物馆变成一个城市。

费加里斯基于调查提出了目前欧洲文化参与——或者说,公众参与博物馆——的障碍,提出了如何合理有效解决公众没时间参与、没兴趣参与等障碍的方式方法。

北京LORD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古生物学专家关键先生则从自然遗产和公众与展览两个方面阐述了博物馆与公众参与,强调自然遗产的展览必须和公众相结合,让公众能够看懂、读懂展览以实现展览的目的。

为此,展览必须从公众的需求出发,明确展览的主题;

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思维让公众能够明确而不产生混乱;

必须强调互动,让公众参与到展览中来而不仅仅是参观者和浏览者。

宁波博物馆的书记、馆长纪云飞先生则从实践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公众参与机制在博物馆的介入。

他首先对从谁是博物馆的公众、以何种方式参与、为什么参与等三个方面对博物馆公众进行了界定提出排他性的博物馆公众概念,并将博物馆与公众的关系分为公众参观博物馆、公众参与博物馆、博物馆成为公众的一种生活方式这三个层次。

在此基础上,纪云飞提出了公众参与博物馆的实践构想:

一个观念,即树立公众参与博物馆的观念;

两个方向,即注重“自内而外”、“自外而内”这两个公众参与博物馆的方向;

三个平台,即搭建参与管理、参与服务、沟通诉求三大公众参与平台;

以及拓展公众参与博物馆的多种途径。

二、学习收获

在此次“文化遗产与公众参与”国际培训班,以探讨公众参与文化遗产运行的途径、模式为主题,就中国博物馆如何拓宽“公众参与”的方法等方面提出了问题和解决思路,并从“公众参与”的专业价值、文化价值、道德价值和社会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使我接触到文博工作领域的很多新观点、新思想。

我个人的收获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公众参与最大化的主要经验

在培训中,丹尼尔老师讲到:

“20年前,我们只知道博物馆的核心是如何将研究的藏品展示出来,但是他们并不关注观众是不是感兴趣,是不是理解了”。

现在时代不同了,博物馆的职责和使命也更加明确,我们需要服务公众、教育公众,吸引公众参与到博物馆事业当中。

这一点在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上也已经体现出来,今年的主题正是“博物馆藏品搭建沟通的桥梁”。

从五天的课程中我总结出吸引公众参与的几条经验:

第一是充分发挥博物馆自身的特点。

哈维尔老师说过这么一句话,博物馆需要吸引人!

这种吸引可以是藏品,可以是博物馆的建筑本身,可以是展陈方式的独特或者创意设计,可以是任何一个吸引公众眼球的博物馆元素,这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结合自己馆的特征。

比如我们荆州博物馆,我们的优势是文物数量多、精品多、年代比较集中,而我们也存在一些劣势,比如资金紧缺、馆舍紧张等。

那么我们就应当扬长避短,以富有地域性、楚文化特色的珍贵文物强烈冲击公众的视觉,让公众看过一次就不会忘记,以后提起楚文化就首先想到荆州博物馆。

第二是积极利用优势资源。

现在是新媒体时代,用张书记的话说,我们每个人就是一个媒体,我们的微博、微信等等随时可以广告身边的一切,我们可以利用新媒体来吸引公众,这是一个简单可行见效快的新手段。

这方面的工作在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活动中已经实现,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更加适合自己的方式。

我这里可以举个例子。

4月18日到5月18日,浙江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和《钱江晚报》联合推出“千年守望”的展览,展出了《富春山居图》、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等国宝级文物。

为了更好的吸引公众,展览创办了一个微信平台,叫做“art一点”,由《钱江晚报》主管。

只要微信用户在平台上输入展品的编号,就能听到到两位馆长对相应文物的语音解说,吸引了很多观众收听。

我想这是我们以后可以学习和借鉴的方法之一。

第三是从公众的需求出发。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公众都能参与到博物馆事业当中来,我们必须充分了解他们的兴趣,所谓“投其所好”一定是一个不错的途径。

安来顺老师花了两个小时为我们分享了“为什么博物馆需要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什么”以及“怎么做”的内容。

他带给我们的一些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比如美国的大片《2012》曾经非常火,讲述世界毁灭的科幻片。

影片告诉我们2012年的12月21号这是一个大的日子,因为那一天突然世界什么都没有了。

幸运的是它没有发生。

但是在21号之前所有人都在担心,都在考虑世界末日的事情。

这个话题是怎么来的呢?

为什么人们这么担心它、关心它,我们怎么去解决、怎么去认识这个问题呢?

在中国大陆的博物馆界,没有讨论过这个话题,但台湾的同行在2012年11月份策划了一个“浩劫与重生”展览,回答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包括玛雅人的天文历法和末日传说是怎么回事等等,吸引了很多公众观看展览,这样的展览策划对我们应当有所启发。

2、与其他博物馆学员交流的经验

通过小组讨论,我对其他地区博物馆的工作经验有了一些了解。

感触最深的是关于志愿者服务的内容。

一方面我们荆州博物馆的志愿者工作比很多博物馆做的扎实。

我们现在的志愿者从小学生、中学生一直到大学生都有一支队伍,并且上岗快、效果好。

另一方面,在社会志愿者上还存在不足,因为学生的时间有限,流动性强,如果能像首都博物馆等单位一样,培养很多退休干部、知识分子等热心博物馆教育的社会志愿者,将对志愿者的稳定性带来更积极的因素。

3、实地参观的收获

课程的第三天安排了天一阁以及保国寺的参观。

我这里简单说说天一阁的参观心得。

天一阁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月湖之西的天一街,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于1561年由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

范钦平生喜欢收集古代典籍,使存书达到了七万多卷,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

公元1772年,乾隆皇帝下诏修撰《四库全书》,天一阁进献所藏之书638种,于是乾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