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7年级优秀教案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血液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56729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7年级优秀教案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血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生物7年级优秀教案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血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生物7年级优秀教案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血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生物7年级优秀教案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血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生物7年级优秀教案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血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7年级优秀教案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血液Word文档格式.docx

《生物7年级优秀教案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血液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7年级优秀教案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血液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7年级优秀教案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血液Word文档格式.docx

脓和伤口处血液逐渐凝固等,这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

解和记忆。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血样标本,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知道血液的组成。

2.通过观察人血永久涂片、观看视频资料,了解血浆和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主要功能。

3.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单,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通过小组成员关于白血病、骨髓移植的汇报,提高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血液分层现象和血常规化验单,了解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两大部分组成的。

2.通过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了解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结构特点,并阅读教材,了解三种血细胞的主要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献血和骨髓捐献对于挽救生命的意义,认同义务献血和骨髓捐献,关注生命,关爱他人。

教学重点

1.血浆和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主要功能。

2.解读血常规化验单,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教学难点

小组成员关于白血病、骨髓移植的汇报,提高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

教师准备血液分层的实验、人血的永久图片、显微镜等,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人们义务献血的视频资料,指导学生分析下面的问题:

(1)你知道人们无偿捐献血液有什么意义吗?

(2)对于失血过多的病人为什么要及时输血而不是及时输液呢?

学生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1)入们无偿捐献的血液可以挽救因为失血过多而面临失去生命的人。

(2)由于某种原因而失血过多的人要及时输血而不能仅输液体。

因为失去的血液里包含各种血细胞,是液体所不能补充的,只有进行输血才能挽救病人的生命。

学生质疑:

(1)血液由哪些成分组成?

(2)血液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由学生的疑问导入新课。

2.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

(1)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哪些?

(2)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在消化道的哪个结构被消化并被吸收?

(3)外界的气体进入体内,在哪个结构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此结构的哪些特点适于进行气体交换?

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展示:

(1)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

(2)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主要是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成可以直接被吸收的物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需要消化就可以直接被吸收。

这些物质主要是在小肠内被吸收。

(3)外界的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在肺中进行气体交换。

肺泡是构成肺的基本单位,也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基本单位。

肺泡的外面包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适于进行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学生质疑:

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内被吸收,外界空气中的氧气进入体内,营养物质和氧气是怎样被输送到全身各处的呢?

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一:

血液的组成

方案一:

教师课前指导学生准备新鲜的动物的血(如:

鸡血、猪血等),将一定量的动物的血液放入装有抗凝剂的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

(如右图)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准备实验材料,并分析实验现象:

加入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分层现象,上面一层淡黄色透明的液体是血浆,下面暗红色不透明的是红细胞,两层之间白色的一薄层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教师对学生的分析情况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迸一步强调: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的,血细胞包括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教师对学生在上述过程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并激励学生积极发扬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方案二: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并指导学生分析:

资料1:

血液是存在于心血管系统内的流动组织,它包括细胞和液体两部分。

细胞部分是指血液的有形成分,总称为血细胞。

液体部分称为血浆。

人体内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在正常情况下,每千克体重的血量,男性多于女性,幼儿多于成年人。

资料2:

下列是某人在医院做的一张血常规化验单:

(1)通过分析上面的资料,你认为血液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常规化验单上列举的血液成分分别是哪些成分?

学生分析、交流,并查找相关的资料,达成共识:

(1)通过上述资料可以看出,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2)血常规化验单上列举的血液成分有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等。

血常规化验单上的Hb表示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

血常规化验单上的Hb表示血红蛋白。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从血常规化验单上可以看出红细胞的数量是血细胞中最多的。

学习目标二:

血浆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并引导学生分析下列问题:

血浆是血液的液体成分,约占全血的50%~60%,血浆中除含水分外,还有血浆蛋白、无机盐、葡萄糖、激素等物质。

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血浆相当于细胞间质,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呈淡黄色。

血浆的化学成分中,水分占90%~92%,溶质以血浆蛋白为主。

血浆蛋白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可用于合成组织蛋白质或氧化分解供应能量,参与凝血和免疫作用。

血浆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状态存在,正负离子总量相等,保持电中性。

血浆的各种化学成分常在一定范围内不断地变动,其中以葡萄糖、蛋白质、脂肪和激素等的浓度最易受营养状况和机体活动情况的影响,而无机盐浓度的变动范围较小。

(1)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血浆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

(2)血浆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并在班级内展示:

(1)从上面的资料可以看出血浆是由水、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物质组成。

其中,水分是血浆的主要成分。

蛋白质、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重要物质。

另外,血浆中还含有一些人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等)。

(2)从上述资料中可以看出:

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如:

氨基酸、葡萄糖等)和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血液中有大量的血细胞,这些细胞与血浆共同构成血液,完成物质运输等功能,因此,血液是一种组织,属于结缔组织。

血液可以流动,因此被称做“流动的组织”。

学习目标三:

血细胞

1.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根据拟订的方案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的疑问及时进行点拨。

例如:

实验目的:

(1)在显微镜下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

(2)练习使用显微镜。

材料用具:

人血的永久涂片、显微镜。

方法步骤:

(1)将显微镜对光,找到白亮昀圆形视野。

(2)将人血永久涂片放在低倍镜下进行观察。

(3)对照下图,在显微镜下认识红细胞、白细胞,并比较它们的形态和数量。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思考下面的问题:

(1)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数量最多的细胞是哪一种?

它的形态具有什么特点?

(2)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体积最大的细胞是哪一种?

它的形态具有哪些特点?

(3)在低倍显微镜下看不到的血细胞是什么?

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血细胞,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并在班级内展示:

(1)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数量最多的细胞是红细胞,其形态呈两面凹的圆饼状。

(2)体积最大的细胞是白细胞,它的个体比较大,颜色比较浅,其形态有多种。

(3)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不到的血细胞是血小板。

(1)红细胞为什么呈现红色?

(2)在显微镜下怎样才能快速观察到白细胞?

(3)为什么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血小板?

(4)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学生分组讨论,有些同学快速浏览教材,从教材中获取信息,有些同学展示自己在课下收集的资料供同学们参考: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呈红色。

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白细胞是机体防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吞噬和产生抗体等方式来抵御和消灭入侵的病原微生物。

白细胞可以通过毛细血管昀内皮间隙,从血管内渗出,在组织间隙中游走。

它们吞噬侵入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和一些坏死的组织碎片。

一般认为,白细胞能向异物处聚集,并将其吞噬,这是因为白细胞有趋化性。

中性粒细胞内的颗粒为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能消化其所摄取的病原体或其他异物。

一般一个白细胞处理5~25个细菌后,本身也会死亡。

死亡的白细胞集团和细菌分解产物构成脓液。

资料3:

血小板为圆盘形,直径1~4微米到7~8微米不等,没有细胞核。

当血小板受到损伤部位激活因素刺激出现血小板的聚集,成为血小板凝块,起到初级止血作用,接着血小板又经过复杂的变化产生凝血酶,使邻近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互相交织的纤维蛋白使血小板凝块与血细胞缠结成血凝块。

同时血小板的突起伸入纤维蛋白网内,随着血小板微丝(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收缩,使血凝块收缩,血栓变得更坚实,能更有效地起止血作用。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材信息,并结合学生展示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

(1)红细胞呈现红色的原因是含有血红蛋白,这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

学生进一步质疑:

血红蛋白具有哪些特点呢?

学生快速交流后回答:

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缩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教师强调:

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所以,如果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含量低于正常值,输送氧的能力就会降低,就会影响正常的生理活动,侧如:

身体疲乏无力等。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贫血。

(2)白细胞的颜色比较浅,数量比较少,所以,要想快速观察到白细胞可以把显微镜的视野调得暗一些,并在观察的过程中不断移动玻片标本。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白细胞的形态有多种,那么,它们对人体有哪些重要的生理作用呢?

学生交流后回答:

白细胞可以发生变形,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