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地理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江苏地理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地理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①B.②C.③D.④
4.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是()
A.③B.④C.⑤D.⑥
2016年1月24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
图3为该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5~6题。
5.此时我国()
A.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B.北方普遍降温降雪
C.三亚风力大于昆明D.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
6.该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的原因是()
A.无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大
B.濒临海洋,受到海洋影响
C.纬度更高,正午太阳高度小
D.冷锋过境,降温明显
图4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
读图回答7~8题。
7.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B.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
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D.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
8.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A.蒸发B.下渗C.蒸腾D.地下径流
住宅的环境设计特别关注树种的选择与布局,不同树种对光照与风有不同影响。
图5为华北某低碳社区(40°
N)住宅景观设计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仅考虑阳光与风两种因素,树种与房屋组合最好的设计是()
10.为保证冬季太阳能最佳利用效果,图中热水器安装角度合理的是()
图6为某主题公园所在城市分布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时间点中至少有4个城市该主题公园都在开放的是()
A.北京时间8点B.北京时间11点C.北京时间14点D.北京时间17点
12.图示5个城市中()
A.有4个城市受季风的影响明显B.有4个城市受台风(飓风)影响
C.巴黎和洛杉矶冬季降水的成因相同D.有3个城市属于温带气候
图7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7中最有可能是住宅区的是()
14.沿甲-乙方向,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最有可能的()
图8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
读图回答
15~16题。
15.以下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获取信息的是
A.①②④B.①③⑤
C.③④⑥D.②③⑥
16.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⑥D.①③⑤⑥
某教授参加了新疆阿尔泰山科学考察,学.科网他在日
记中写到:
“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
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据此回答17~18题。
17.此时教授正站在阿尔泰山的()
A.山地针叶林带B.高山草甸带C.高山苔原带D.冰川带
18.阿尔泰山南坡
A.森林大多为落叶阔叶林B.草场仅分布在山麓地带
C.此时季节为冬季D.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二)双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图9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19~20题。
19.图9中洋流甲
A.自南向北流
B.导致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南凸出
C.使沿岸增温增湿
D.利于海洋渔场的形成
20.图中①②③④位于河流两岸,冲刷作用强烈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图10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21~22题。
2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①指化学沉积作用
B.②指搬运作用
C.③指成岩作用
D.④指火山喷发作用
22.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
A.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
B.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C.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
D.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
图11、图12为我国南方某山区立体农业系统示意图。
读图回答23~24题。
23.关于该山区立体农业系统叙述正确的是
A.山上河谷养种鱼,便于捕捞B.村寨秧田育鱼苗,便于管理
C.山腰梯田种水稻,适宜机械化耕种D.稻田蓄水养成鱼,可以获得更多饵料
24.该农业生产系统的特点是
A.商品率高,受市场影响显著B.专业化程度高,利于安排农事活动
C.注重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D.减少农药使用,农产品绿色无污染
图13为华北某城市2003年和2013年供水、用水对比图。
读图回答25~26题。
25.与2003年相比,2013年
A.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B.供水总量增大
C.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D.生活用水增幅最大
26.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
A.利于改善生态环境B.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
C.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D.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二、综合题:
本大题分必做题(第27题~第29题)和选做题(第30题),共计60分。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材料一:
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在中国境内称澜沧江,出境后称湄公河。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资源丰富,人口众多,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不高。
材料二:
受强厄尔尼诺的影响,2015年底以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遭受异常严重旱灾。
中国于2016年3月15日开始经景洪水电站对下游实施应急补水,以帮助缓解旱情。
为致力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该流域各国在不同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材料三:
图14为澜沧江-湄公河示意图,15为流域内三城市的气候资料图。
(1)图15中气候资料②与图14中所示城市对应的是,其气温年变化的特点是,这主要是因为。
(3分)
(2)湄公河的补给水源主要依赖,其径流变化的最显著特征是,其中下游的最低水位通常出现在月份。
(3)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地每年都要经历一次强度不等和历时不同的干旱,这是因为、。
严重的干旱可能对湄公河河口三角洲地区产生的影响有、。
(4分)
(4)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和地区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
为了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有、。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
2015年来此过冬养老人数近10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
图16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表1为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
(1)攀枝花发展成为“钢城”的有利条件是、;
作为老工业基地,其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2)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此外,其他地理原因有、、。
(5分)
(3)大量外来人口对攀枝花“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苏北振兴步伐,2016年5月,江苏省出台了《关于加快苏北振兴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若干政策意见》。
随着江苏省沿海高铁(①)、连淮扬镇高铁(②)、徐宿淮盐高铁(③)等开工建设,各省辖市将全面进入高铁时代。
图17为江苏已有铁路与规划在建铁路的空间分布示意图。
(1)与规划建成后的铁路网相比,江苏省现有铁路网存在的明显不足是、
这种不足对江苏省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2)规划在建铁路中部分路段沿京杭大运河延伸的有(填序号)。
淮安-盐城段和淮安-扬州段高铁工程建设需要克服的不利条件有、。
(3)规划在建的高速铁路网建成之后,淮安交通区位和经济区位发生的变化分别是、。
(2分)
(4)新的铁路网对苏北振兴有哪些积极意义?
(4分)
30.【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题评分。
A.[海洋地理]图18为世界某区域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①海峡成为世界著名航运通道的有利条件是、。
该海峡南侧海岸类型以为主。
(2)①海域和②海域相比,海水盐度更低的是,其主要原因是。
(3)海域②的海底地形是,形成的原因是,附近海域可能发生破坏性巨大的海洋自然灾害是。
(4)图示海域海-气相互作用的特点是、。
(2分)
B.[城乡规划]陕西西咸新区将规划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环境友好、设施现代、社会和谐、开放包容、彰显历史文化、产业有序集聚的主城功能新区和生态田园新城。
图19为西咸新区规划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为实现西咸新区的规划目标,在城市建设中必须保护、、。
(2)规划区生态用地的分布特点是,它的主要生态作用是、。
规划区内农林生产的发展方向是。
(3)西咸新区的空间形态是,其优点是、。
C.[旅游地理]
图20是我国厦-漳-泉(厦门、漳州、泉州)区域旅游景区与重要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
现有旅游线路L1(厦门-马洋漂流-温泉度假村-野山谷生态乐园-厦门)和旅游线路L2(厦门-鼓浪屿-清源山-大地土楼群-厦门)。
(1)该区域生态旅游景区总体空间分布特点是、。
(2)旅游线路L1的主题是,线路L2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是、。
(3)厦-漳-泉西部土楼群发展旅游的意义是、、,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是。
D.[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材料一图21为库布齐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位置示意图。
库布齐沙漠东北部分布着大面积的裸岩,这种岩石成岩程度低,沙粒较大,沙粒间胶结程度差,结构强度低,遇雨即溃,学.科网逢风即散。
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上,内蒙古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引起了世界关注。
图22为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示意图。
(1)裸岩对当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影响有、。
(2)与巴丹吉林沙漠相比,库布齐沙漠治理的有利条件有、。
(3)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是,该模式在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