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最新《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Word版共104页Word文档格式.docx
《新课标最新《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Word版共104页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最新《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Word版共104页Word文档格式.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助于强化学生手脑并用与知行合一,增强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发展工程思维和创造能力;
有助于学生图样表达和物化能力的培养,提高解决技术问题的综合能力;
有助于增
强学生对技术文化的理解,形成良好的技术理性和个性品质。
(二)基本理念
1.着力培养学生所必备的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高中学生的必学课程。
通用技术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拓展技术教育学习经历、落实受技术教育权利提供机会和条件。
通用技术课程蕴含丰富的育人价值,应避免单一、机械的技能学习,着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提升,积极理性地参与技术活动,成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技术使用者和创造者。
2.构建结构合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
在通用技术必修课程基础上,着力构建体现学生不同发展取向的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体系,最大限度地提供多维度的课程选择。
从学生的日常生活需要、工科潜能发展、职业发展以及技术创造兴趣等角度展开,兼顾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技术的分化与综合、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等方面进行课程设计,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3.选择体现时代特点、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内容
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等开始走进日常生活,通用技术课程内容应与时俱进。
设计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和一定的生产实际,在坚持基础性的同时,既选择具有时代气息、适应社会发展、体现未来科技走向、具有可迁移特征的内容,也选择贴近学生实际、富有挑战意义、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有利于课程实施和学生选修的内容。
4.注重科技与人文的有机融合,突出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工
匠精神的培养
现代技术注重科技与人文的统一和融合。
通用技术课程通过技术设计与技术探究等,强化科学原理的运用;
通过对技术所蕴含的经济、道德、法律、伦理、心理、环境、审美等因素的综合分析,深化技术认识,开拓文化视野。
充分利用通用技术课程,发展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应用、物化和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营造体现创新文化的教育环境,通过丰富多彩的设计性、探究性、创造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开放性、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潜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通过作品制作、工艺实践、技术试验、方案物化及优化等,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注重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5.倡导核心素养理念引领下的多样化学习方式
通用技术课程以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导向,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实践为核心的多样化学习方式。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技术学习特点,立足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参与,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注重创设与学生已有经验相联系的多样化学习情境,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进行技术体验、技术设计、技术制作、技术试验等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6.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通用技术课程的评价提倡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统一。
既关注学生技术知识掌握、实践技能习得、技术作品形成等,也关注学生技术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情况,还关注学生技术学习活动中技术经验的积累、原理的运用、方法的融合、设计的创新、技能的迁移、文化的感悟等,努力实现教、学、评三者的有机统一。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五个方面。
技术意识:
技术意识是对技术现象及技术问题的感知与体悟。
学生能形成对人工世界和人技关系的基本观念,技术的规范、标准与专
利意识;
能就某一技术领域对人、社会、环境的影响作出一定的理性分析,形成技术的安全和责任意识、生态文明与环保意识、技术伦理与道德意识;
能把握技术的基本性质,理解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有机联系,形成对技术文化的理解与主动适应。
工程思维:
工程思维是以系统分析和比较权衡为核心的一种筹划性思维。
学生能认识系统与工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能运用系统分
析的方法,针对某一具体技术领域的问题进行要素分析、整体规划,并运用模拟和简易建模等方法进行设计;
能领悟结构、流程、系统、控制等基本思想和方法并加以运用;
能进行简单的风险评估和综合决策。
创新设计:
创新设计是指基于技术问题进行创新性方案构思的一
系列问题解决过程。
学生能在发现与明确问题的基础上,收集相关信息,并运用人机关系及相关理论进行综合分析,提出符合设计原则且具有一定创造性的构思方案;
能进行技术性能和指标的技术试验、技术探究等实践操作,准确地观测、记录与分析;
能综合各种社会文化因素评价设计方案并加以优化。
图样表达:
图样表达是指运用图形样式对意念中或客观存在的技术对象进行可视化的描述和交流。
学生能识读简单的机械加工图及控
制框图等常见技术图样;
能分析技术对象的图样特征,会用手工和二维、三维设计软件绘制简单的技术图样等;
能通过图样表达设计构想,用技术语言实现有形与无形、抽象与具体的思维转换。
物化能力:
物化能力是指采用一定的工艺方法等将意念、方案转化为有用物品,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与优化的能力。
学生能知道常
见材料的属性和常用工具、基本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一些常见工艺方法,并形成一定的操作经验积累和感悟;
能根据方案设计要求,进行材料选择、测试与规划,工具选择与使用,工艺设计与产品制作等;
能独立完成模型或产品的成型制作、装配及测试,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与创造能力;
能体验工匠精神对技术制造质量的独特作用,形成物化过程中严谨细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未来发展、终身学习、美好生活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所必需的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有理念、会设计、能动手、善创造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通过体现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态度的学习和基本经验的积累,形成对技术的亲近感、敏感
性、理性精神、责任意识,以及对技术的文化感悟;
经历技术设计的
全过程,形成一定的方案构思、图样表达、工艺选择及物化能力;
能够领悟基本的技术思想,形成初步的系统与工程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养成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习惯;
体验技术问题解决过程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培育工匠精神,增强劳动观念,具备初步的职业规划和创业意识,形成与技术相联系的安全意识、规范意识、伦理意识、环保意识、质量意识、经济意识、创新意识。
三、课程结构
(一)设计依据
1.遵循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要求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所确立的性质、目标、内容等方面的原则与要求,进行本课程标准的整体设计,坚持把立德树人要求全面落实到课程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和要素中,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结构和内容体系。
2.立足课程改革实践基础与未来发展的需要,注重传承与创新
十多年的课程改革实践,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既有诸多的成功经验需要继承,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课程设计基于已有的实践基础,坚持既定的改革方向,保持必修内容的适度稳定性,强化与《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的有机衔接,努力实现改革与发展的循序渐进。
3.汲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借鉴国际技术课程的有益经验
本课程设计从中国国情和教育实际出发,积极汲取世界上多个代表性国家和地区技术课程发展和高中课程建设的最新理论与实践成
果,理性分析和合理借鉴国际上高中技术与工程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
的有益经验,把握技术及其教育未来发展趋势,努力通过与时俱进的课程发展推进全民技术素养提升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
(二)结构
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
课程
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
模块
技术与生活系列
技术与工程系列技术与职业系列技术与创造系列
传统工艺及其实践
新技术体验与探究技术集成应用专题现代农业技术专题
主要
满足高中学生毕业要求功能
满足学生升学和就
业以及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满足学生在技术学习方面的特别需求
必修设“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2个模块。
这里的设
计主要是指技术产品的设计,包括发现与明确问题、制订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优化设计方案、编写技术作品说明书等设计环节。
两个必修模块的基本内容呈现递进关系,“技术与设计1”是“技术与设计2”的基础。
“技术与设计1”侧重基础性技术设计,旨在使学生经历一般的技术设计过程,掌握技术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形成基本的技术思想与经验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技术与设计2”侧重专题性技术设计,选择现代技术原理中基础性强、适用面广、技术思想与方法可迁移性大、实施条件较为开放的结构、流程、系统、控制四个主题为学习内容,旨在使学生学会运用一定的技术原理认识和分析技术问题,用在“技术与设计1”中所学的知识与方法进行设计分析、方案物化和问题解决。
选择性必修设4个系列,共11个模块。
其中,“技术与生活”系列3个模块,分别为“现代家政技术”“服装及其设计”“智能家居
│三、课程结构│
应用设计”;
“技术与工程”系列3个模块,分别为“工程设计基
础”“电子控制技术”“机器人设计与制作”;
“技术与职业”系列2个模块,分别为“技术与职业探索”“职业技术基础”;
“技术与创造”系列3个模块,分别为“创造力开发与技术发明”“产品三维设计与制造”“科技人文融合创新专题”。
系列之间、系列中各模块之间均为并列关系。
选修设4个模块,分别是“传统工艺及其实践”“新技术体验与探究”“技术集成应用专题”“现代农业技术专题”。
(三)学分与选课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课程共设置2个必修模块,计3学分。
每学分
18课时,共54课时。
学生修完必修模块,方能选学选择性必修和选修模块。
教师应根
据学生必修模块的学习情况以及职业发展规划,指导学生选学选择性必修和选修模块。
选择性必修和选修模块为并列关系,可以在必修模块开设之后的不同学期开设。
选择性必修最高可选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