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飞五年级下册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薛飞五年级下册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薛飞五年级下册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白杨》则通过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父与子两代人的交谈,借助白杨,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记叙了在艰苦的条件下,西部建设者们攻克难关创造奇迹的经过。
本单元以走进西部作为专题进行研究,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有关西部的资料,了解西部,培养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三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一些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为了更好的使学生《走进西部》,课后安排了阅读连接,此外教材还安排了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训练项目,再回顾与拓展中设置了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为同学们的知识拓展搭制了平台。
学习整组教材,学生既要把具体的景、人、事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还要借助一些课外资料认识西部,了解西部,加深对西部的自然风光及建设者热爱之情。
所以在整组的教材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多方位、多渠道的了解西部,还要联系上下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句式及语言的优美,提高理解语言及写作的能力.
五、单元学法引导:
1、本组课文既然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排的,同学们首先就应该多方面搜集有关西部的资料,增加对西部的了解。
这也是理解本组课文的一个重要前提。
2、要认真领会本组课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1)首先要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懂的句子。
(2)初读课文时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如本文的主要内容、写作顺顺、语言上的特点及写作特色等。
写景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四种:
①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
②按空间变换顺序来写;
③按景物类别来写;
④按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写。
弄清文章写作顺序能帮助我们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要边读边做批注。
一般来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随感式:
即捕捉自己在读文过程中的感觉、感想、感悟,以及引发的共鸣并信手记录在旁。
②质疑式:
即把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词语、句子等用相关符号标出,或与作者有不同见解便在旁注明自己的观点。
③比对式:
可抓住文中情感变化的线索进行对比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可用词语替换或变化句式对比分析原作遣词造句的效果;
可琢磨上下段表达技巧的异同对比分析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
也可用在题材上、体裁上、观点上相同或不相同的课内外文本进行对比分析,以清晰呈现文章特质、规律及观点,进而加深理解,提高认识。
④补白式:
即顺着行文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抓住文本中的“未定点”和“空白处”联想和填充,进行补写、续写、扩写等。
(4)“学贵有疑”,同学们在读书时除了要善于思考,还要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发自己深度思考,这样自己对课文才会有更新的理解。
思考如果给你一次与西部的同龄人建立联系的机会,你打算怎样联系?
你还想了解西部哪些知识,怎样增进彼此的了解?
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六、教学课时安排:
《草原》1课时《丝绸之路》1课时
《白杨》1课时《把铁路修到拉萨去》1课时
《口语交际·
习作一》2课时《回顾·
拓展一》1课时
主备:
薛飞复备:
五年级语文备课组审核:
班级:
姓名:
时间:
1、草原
学习目标:
1、认识“渲、勒、鄂、涯”4个生字,正确读写“高歌、绿毯、柔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通过反复朗读,了解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用心去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增加了解西部的兴趣。
4、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揣摩课文优美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是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2、学习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
学习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课前可查阅有关书籍、上网查找资料(音像、图片),初步了解有关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收集古今文人描写大草原的诗词、文章等。
板书设计:
草原一派美景
蒙汉一片深情
草原美景——自然美(静态)
欢迎远客
草原亲切相见
热情款待人情美(动态)
联欢话别
学习流程设计
三次备课
一、交流资料
课文摘选自老舍写的《内蒙风光》。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
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
解放后写了二十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人民艺术家。
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蒙古包:
一般为圆形,大多用木条做成网壁与伞形顶,上盖毛毡,用绳索勒住,顶中央有圆形天窗,容易拆装,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
奶豆腐:
是用牛奶等制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盘子里做点心,并不是豆腐。
手抓羊肉:
蒙古族同胞习惯把羊肉切成大块,煮熟了吃。
吃的时候用刀割,用手抓,叫“手抓羊肉”。
陈巴尔虎旗:
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西部,海拉尔河下游,滨州铁路经过南境。
这里水草丰美,畜牧业发达;
农产品有小麦、油菜、甜菜等。
二、学习方法提示
1、初读课文首先要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懂的句子。
2、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要认真阅读,先从整体上了解全文描写了那些景物,其中最主要的景点是什么,头脑中有个总体印象。
3、理清写作顺序。
4、要边读边做批注,利用“批注式阅读的基本方法,记录自己读书的感受,与同学、
三、自主学习检测:
1.我能看拼音、写词语。
gōulè
xuà
nrǎnmǎtí
()()()
yūhuí
jí
chí
sǎtuō
()()()
jūshù
xiūsè
()()
2.我能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勒蒙
3、我能简要说说课文主要讲了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
我还知道课文是按顺序叙述的,按这一顺序主要写个情景。
四、合作交流:
1.课文第一自然段描写了草原的美丽风光,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达的。
(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景物。
(2)作者运用了修辞手法,使我体会到。
(3)我能用横线标出本段哪些句子是动态描写,用波纹线哪些句子是静态描写。
(教师点拨:
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
2.读课文2至5自然段,课文主要写、
、四个场面,让我体会到。
3.我能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4.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风光和()的团结。
五、阅读链接:
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
(1)《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
划出自己觉得美得语句谈谈你的体会。
教学反思:
2﹡丝绸之路
1、认识9个生字。
正确读写“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和表达特点。
4、激发起自己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学习重点:
能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难点:
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学习准备:
1、教师:
多媒体教学课件
2、学生:
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及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板书设计:
友谊之路:
互赠礼品
丝绸之路伟大之路
交流之路:
经济、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
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
先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各种方式,查询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历史变迁或人物故事等相关信息。
边读边想象,先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写什么,有了整体印象之后,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抓住重点句子或段落反复阅读体会,在理解内容的同时思考是怎样来写的,才能知道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
还要用心去读书,体会作者是怎样写的,在学习表达上有所收获,并能结合阅读提示与同学交流收获。
1.我能看拼音,写词语
gǔpǔdiǎnyǎchù
lì
ró
ngzhuāng()()()()
tuó
niá
obǐshǒubǎomǎnměilú
nměihuà
n()()()()()
2.我能理解词语
栩栩如生:
美轮美奂:
3.读了课文,我知道了丝绸之路是一条之路,也是之路。
1.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你知道它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了吗?
2.课文第八自然段是从几个方面来描写人物的?
表现。
3.“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啊!
”在文中起到了作用。
4.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有作用。
这座巨型石雕有作用和意义。
五、拓展与延伸:
课文通过描绘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进行()、()交流的()之路。
6、阅读链接:
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1中的《西部风景》
1、这首诗中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从诗中你对西部风景有什么更深的体会?
3、试着背背这首小诗.
课后反思:
3、白杨
1.我会认识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我能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我能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课前可查阅有关资料、文艺作品,观看有关影视资料、图片等,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