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市交通事故救死扶伤联合会.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57440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葫芦岛市交通事故救死扶伤联合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葫芦岛市交通事故救死扶伤联合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葫芦岛市交通事故救死扶伤联合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葫芦岛市交通事故救死扶伤联合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葫芦岛市交通事故救死扶伤联合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葫芦岛市交通事故救死扶伤联合会.docx

《葫芦岛市交通事故救死扶伤联合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葫芦岛市交通事故救死扶伤联合会.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葫芦岛市交通事故救死扶伤联合会.docx

困境中的救死扶伤联合会1

辽宁省葫芦岛市救死扶伤联合会是一家由私营企业发起成立的社会团体。

联合会建立后,一度发展迅速,不仅及时救助了一些交通事故受伤者,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而且也因此提高了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知名度。

然而,仅仅时隔一年,救死扶伤联合会就陷入了困境之中。

联合会的发起人李树文不仅花掉了百万家产,企业也难以为续。

这一事件很快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

然而,在媒体(包括中央电视台知名栏目)连续多年的报道之后,在联合会到处寻求各方支持之后,联合会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现在,媒体的热情正在逐渐消退,联合会的困境却依旧。

作为联合会的负责人,同时也是私营企业的负责人李树文实在不知如何是好。

1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国公路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机动车数量迅速增加。

然而,由于道路安全设施还不够完善,而1988年出台的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不少内容明显滞后,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一直居高不下,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2002年1月29日人民网报导:

“据新华社电,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副局长陈洁1月29日在贵阳透露,我国去年因道路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数超过

10万人。

陈洁说,去年美国因道路交通事故约死亡4万人,日本约1万人。

根据全国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上报的材料统计,去年前11个月,我国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72.4万起,死亡9.5万人,受伤55.2万人,直接经济损失27.8亿元”2。

据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原副局长段里仁介绍,国外的交通事故致死率3大大低于中国。

如日本的致死率为0.9%,美国的致死率为1.3%,中国的交通事故致死率平均为27.3%。

对这一数字,段里仁认为,这里面的关键问题在于急救,东京100%的交通事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急救,因此,东京的交通事故致死率只有0.7%。

据段先生统计,交通事故在30分钟之内死亡的占85%。

这意味着在30分钟之内得到及时有效的急救能够挽救大部分伤员的生命。

我国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为9万多人,如果急救及时有效,可能少死6万人4。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城市的急救服务大多由非营利性的服务机构承担。

该机构通过发达的通讯、定位系统协调、派遣最近的救护车到达事发现场。

救护

1本案例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邓国胜、龚慧娴完成。

案例用于公共管理专业非营利组织管理的教学。

本案例的调研工作得到香港乐施会的资助,在此谨致谢忱。

本案例版权归属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不得擅自复印、影印、打印、翻译、散发或以任何形式在

课堂教学中使用。

如需使用,请与版权所有者联系,联系方式:

电话010-62788955,传真010-

62788135,电子邮箱sppm@,信址:

北京清华大学明理楼5层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案例研究会。

2转引自2002年1月30日08:

55(北京时间)人民网日本版。

3交通事故致死率是指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与交通事故伤亡总人数之比。

4《北京青年》周刊2001年8月21日“产经周刊”。

车通常有公共机构的(如公立医院的救护车),也有私人企业或非营利机构的。

他们通过提供急救服务获得一定的补偿。

由于不同地方的相关政策存在很大差异,有的地方的救护车会得到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有的救护车会得到一些基金会等非营利机构的支持,有的则通过额外的业务弥补资金的不足。

在我国,通常,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可以迅速报告公安机关或执勤交警。

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立即派员到达现场,进行抢救伤者和财产、恢复交通等工作。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由于信息、人力、设备等资源不足,或者当事人协助不力,伤员的生命和财产常常无法得到及时的挽救。

特别是在中小城市,社会救援不够及时、不够充分的问题更加突出。

事实上,在一些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交通事故的紧急救助是交通部门和民政部门都难以顾及的盲区。

而且,由于社会保障等各方面原因,有时即使交通事故的伤员被及时送往医院,还存在因为伤员无力支付医疗费和住院押金等问题而无法实施紧急救助等问题。

对此,民政和医疗部门也无能为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加快了社会改革的步伐。

其中,一个主要方向是建立多方面、多层次的社会福利体系,即更多依靠社会力量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在这一宏观环境下,中国自下而上的民间组织开始兴起,并积极参

与社会福利服务的提供。

而且,民间组织的活动领域从90年代中期的妇女领域、环保领域、热线领域、孤残儿童、老年人、教育和扶贫领域逐渐延伸到以往很

少为民间组织所关注或介入的领域。

这些活动领域既包括一些新的社会问题领域:

如流动人口领域、艾滋病领域、下岗人员领域;也包括一些传统上完全是政府垄断或无人涉及的领域:

如交通事故的紧急救助、犯罪人员的子女等。

辽宁省葫芦岛市交通事故救死扶伤联合会,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由企业自下而上发起成立的新型民间组织。

2最初的日子

1993年初,李树文在辽宁省葫芦岛市创办了一家私营企业——前进汽车修配厂。

该厂靠近102国道,平时主修肇事汽车。

李树文因此多次目睹了交通事故的悲惨场面,并注意到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救助,交通事故中的伤员常常面临着生命和财产的双重危险。

他对此感到十分痛心。

李树文回顾说:

我们葫芦岛市是沿海开放城市、辽宁的西大门,国道102线贯穿全境,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过往机动车就有两万多辆。

车多,难免出交通事故。

我开汽车修配厂之后,曾多次组织参与交通事故抢救,有过恳求过往车辆和行人协助救援而被拒绝的遭遇,也亲眼目睹了一些受伤人员因抢救不及时而死去的场面。

如果能及时救助伤员,该有多好5。

1995年李树文开始带领工人对102国道发生的交通事故进行施救。

在实际

救助活动中,他渐渐发展了实行无偿救助的想法:

有件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那是1995年1月在我厂子门前的102国道上,发生一场三车相撞的车祸,一辆吉普车被一辆货车追尾,大货车把对面驶来的一辆轿车撞了,轿车被撞瘪了,车里的三个人一死二伤,伤者都被撞昏了,伤口流血不止,生命危在旦夕。

我在屋内透过窗子看到发生车祸了,一面用电话向交警支队报案,一面下令全厂停产救人。

……后来我才知道,我救的是一位市政协常委、一位年轻有

为的青年私营企业家和他的妻子。

如果不是救得及时,一个国家有用的人才就夭折了,那损失该有多大啊!

想到这起救人的事,我决定对交通事故中的伤员实行无偿救助。

说来也怪,自打我有了这个想法,再加上

5《中国交通报》2001年2月2日第2542期

大夫对症治疗,我的病一天天见好。

……出院后,我立即实施我的想法。

1998年3月—1999年3月,是义务救助活动迅速发展的一年。

1998年1月,李树文以个人名义向同行和社会发出倡议:

提高修车质量,减少交通肇事,对交通事故中的伤员进行人道主义的无偿救助。

1998年3月初,李树文投入了3辆价值20多万元的施救车,配备了救护担架、氧气瓶、止血带等急救设施。

同时设置了专用救助电话(0429)2650790,24小时有人看守,为施救车司机配置了传呼机,并将电话和传呼号码通过新闻单位向社会发布。

从那时开始,3台施救车、12名救护员,每天在102国道和市区干线上巡视。

当接到求救电话,李树文或家人就拉响厂内警报或通知巡视施救车司机,在3分钟之内赶到事故现场。

到达事故现场后,救护员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护,并保护伤员的财物安全。

然后立即将伤员送入附近医院治疗。

救护员根据具体情况,为特困伤员支付挂号费、住院押金、医疗费,而且还常常为伤员购买食品和营养品等。

李树文的这一举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并逐渐受到了多家新闻媒体的关注。

李树文的办公室每天都能收到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和电话,许多热心人还为他寄来了治疗肝病的药物和药方。

1998年6月,一位沈阳的老中医安民,在报纸上看到李树文义务救助的事迹,很受感动,听说李树文有肝硬化病,特意风尘仆仆地赶到联合会,给李树文带来了治疗肝病的特效药——一种产在云南的溪黄草。

第二天,老人又亲自为李树文熬了一天药,看着他喝下去,并告诉李树文家人煎药注意的事项,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到1999年3月为止,施救队共参与了近80起交通事故的救助工作,抢救伤员166人。

3.联合会的成立及其运作

在一年多的救助过程中,李树文注意到,交通事故伤员被送到医院后,有的无力承担医疗费和住院押金,而民政和医疗部门也无力解决这一问题。

李树文开始设想成立专门的组织,本着人道主义精神,为交通事故中的特困伤员提供医疗费用。

1999年初,李树文上书葫芦岛市政府,建议成立葫芦岛市救死扶伤联合会。

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把外地在葫芦岛市肇事的车辆统一送到前进汽车修配厂修理,所获利润作为救死扶伤基金,用于无偿救助行动。

企业创办联合会类社会团体在国内还极为少见。

1999年正值我国社会团体登记注册最为困难的一年之一,很多地方甚至暂时冻结了社团的登记工作。

但葫芦岛市委、市政府对此表示了支持。

葫芦岛市市长张东生在李树文的来信上批示:

“李树文同志在身患重病情况下,却乐于奉献、救死扶伤,充分展示了一个私营企业家的高尚情操,精神可嘉。

他在信中所提问题,请公安交警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并给予答复”。

1999年4月2日,由李树文倡议成立救死扶伤联合会的筹备协调会召开,市委及市有关部门的领导参加了会议。

根据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一个机构要想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为社会团体,必须首先找到一个业务主管单位。

由于李树文本人与当时葫芦岛市经济协作办公室副主任的私交甚密,因此,联合会找到市经济协作办公室作为其业务主管部门,而登记主管部门是市民政局。

1999年5月11日,葫芦岛市交通事故救死扶伤联合会正式宣告成立。

在联

合会成立大会上,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郑宏伟讲话,高度评价了联合会成立的意义,表示“这样一件利国利民利社会利家庭的大好事,作为政府、各级党委以及各有关部门,应该从行动、道义、舆论上给予大力支持、关心”,并要求

“我们宣传舆论部门要对救死扶伤这件事、对救死扶伤联合会的成立大加宣传”。

他在讲话中也同时要求“市直各有关部门、交警、交通、民政、医院等政府职能管理部门,应该从各自职能出发,尽可能为救死扶伤联合会提供政策上、物资上以及其他方面的支持”,“救助本身不仅仅是一种公益活动,它要付出体力,还要付出资金,工人要发工资,汽车要耗油,没有资金做保证,怎么把这项活动长期持久开展下去?

所以,对这件事,我再次代表市委、市政府重申:

要求和希望大家、有关部门要给予支持,即使有些和我们有关政策发生冲突的,况且没什么冲突,有一些矛盾都会可以协调”。

当时人们对李树文的动机有过各种各样的疑问。

为此郑宏伟在讲话中说道:

“有些同志开始时对李树文倡导成立联合会不理解,这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说李树文成立联合会是为名;二是说他为利,为多搞些修理活。

后来联合会成立,其宗旨就是义务救助、义务型的。

别说主观上不是想通过这件事弄些,就是确实有这个想法,确实想通过这件事情、多找些活儿,使前进汽车修配厂有些效益,然后拿出更多的资金作为联合会会费,在此基础上救助更多伤员,也无可非议,也是件大好事”。

联合会的组织结构十分简单(见附录3)。

在成立之处,联合会“聘请”了一百多个科级以上干部为联合会的理事。

其中仅交警队就有30多人被“聘请”为联合会的理事6。

这些理事大多只是在联合会召开的成立大会时出席了成立仪式,之后绝大多数理事就没有再参与联合会的事情。

实际上理事会不起任何作用,只是象征性的。

联合会实行会长负责制,会长助理协助会长工作。

会长即前进汽车修配厂的厂长李树文,他的妻子李显云担任会长助理,李显云的妹妹李显洁任副秘书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