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42056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湘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湘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湘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湘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文档格式.docx

《湘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文档格式.docx

“三种形的组合”。

二、启发、归纳作业方法。

师生一起讨论作业步骤:

1、可三种形交替画出再着色:

第一次画一种形

第二次再画一种形

第三次再画一种形

注意:

第一次画形,指导学生画在画面的较中间的位置,宜大一些,作为画面的主体物,然后再向外围添加其它的形。

2、平涂颜色:

要求形内涂满,色彩均匀,重叠部分要换颜色。

三、学生作业,教师行间指导。

四、简评作业,展示部分较好作业,鼓励同学们的再创造情绪。

第二课加一加变一变

1.能辨识和描画物体的基本形状,并能想象添画成有趣的形象。

2.渗透轮廓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和想象创造能力。

3.培养观察习惯和对绘画的兴趣激发学生善于发现乐于用绘画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创意。

教学重点:

掌握加一加、变一变的作画步骤。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放性。

课前准备:

教师:

课件智慧星图画纸学生:

水彩笔油画棒

一.欣赏感知

1.欣赏课件《花仙子》

a.揭示课题。

b.让学生感受形的联想和变异,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二.观察探究,启发联想。

1.课件展示四个物品。

a.教师引导学生试着进行联想。

b.教师变出四样新的物品,学生欣赏感知。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作画步骤和方法。

a.了解物品的外形特征,渗透轮廓意识。

b.描画外形。

c.旋转纸张,发挥想象。

d.加一加,变一变,添画完成。

e.上色。

3.启发学生用同一种物品外形想象出的不同形象,培养求异思维,提供多种思路。

4.出示问题作业,了解作画中应避免的问题。

三.自主表现。

1.可选择屏幕中的物品,也可以用自己熟悉的日常用品来加一加,变一变。

2.想象添画成有趣的形象,尽可能设计的和别人不一样。

四.交流评析

1.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

2.学生评说你喜欢的作品,说说作品的特色。

3.老师小结。

五.拓展延伸

1.欣赏“加一加,变一变”的手工制作作品,感受想象的魅力和作品表现方法的多样性。

2.小结本课,鼓励学生善于运用身边常见的物品进行想象创造

第三课猴子上树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制作玩具、“猴子上树”的方法。

  2、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3、体验、探索学习带来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制作“猴子上树”的方法,设计新颖、装饰有趣。

三、教学准备:

  教具:

玩具样品,手工纸、折纸样品、半成品。

  学具:

厚纸、彩色笔、双面胶、剪刀。

四、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检查美术用具的摆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㈠导入:

1.利用《西游记》中的人物引出课题。

①孙悟空最爱吃什么?

②树很高,猴子要怎样才能吃到桃子?

引出课题《猴子上树》

2.出示折纸玩具,激发学生兴趣。

老师家也有一棵桃树,结满了有大又甜的桃子,可是小猴子不见了,他去了哪里?

教师示范演示:

现场演示“猴子上树”的玩具,激发学生的兴趣。

思考:

小猴子怎样爬到树上去的呢?

学生边看演示,边相互交流“猴子”是怎样爬树的?

教师讲解:

原来猴子上树最重要的是看看你能不能折出两条对齐的线,将小三角形插入缝里,上下扯动纸的下方,才带动小三角形移动的。

㈡探索掌握:

1、学生研究折纸的原理,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制作出一个折纸玩具。

由正方形三角形正方形三角形

2、教师提问:

折出来后与老师的玩具有哪里不同呢?

生回答。

(还没有小三角形)

讲解剪三角形应注意的比例,大小。

(提示安全用剪)

剪掉后随即复习旧知识:

梯形三角形

3、学生试玩

看看你的小三角能不能从梯形中成功地出来?

4、教师演示不同样式折法的转变方法,学生一起研究做法,并且亲自动手做一做。

你能不能利用手中的已经做好的纸玩具,再变成其它不同的样式?

也出现两条对齐的线,也同样可以带动小三角移动?

学生根据教材自主探索,试一试,并请成功的学生作示范。

5、出示玩具2。

提问:

①小男孩在干什么?

②怎样才能看出他在哪?

③小男孩要利用什么爬上这堵墙?

教师讲解:

需要添画背景内容,才能使玩具完整。

6、除了画这些,我们还可以画什么?

比如:

直升飞机直升飞机适合这种折法吗?

应该选择哪一种?

选择折纸的样式,要考虑到所选图案的适合性。

7、对比两个小三角形,让学生找出不同。

①教师讲解:

形象可以直接画在三角形上,也可以画好再贴上去。

提醒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来作出选择。

②提示粘贴小纸片的大小应该合适,一定要考虑是否可以顺利的通过。

8、讨论思考:

①你想画什么内容?

②哪一种折法的样式适合你画得内容?

㈢表现创作

1、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折时可以互相交流学习

2、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3、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及时指导。

㈣欣赏评价

1、欣赏教材玩具,你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2、学生自我介绍:

“我的玩具是……”

3、同桌交换玩一玩。

㈤小结

1、收拾整理,与教师比赛,看看谁整理的快又好。

(提示学生可以再利用的纸,应收好,不要浪费。

并清理废物,保持教室整洁。

2、小结本课内容,鼓励学生可以作为礼物送给同学。

3、下课。

第四课彩点点

1、欣赏修拉的作品,感受彩点画面的趣味,

2、尝试用彩点合理的组合颜色画一幅的画,

3、体验彩点组合画面的乐趣,同学合作愉快。

教学重点、难点:

色点密度的控制、颜色的组合搭配。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三个分别点满红色、黄色、蓝色的酒杯,

2、演示在画了红色点点的酒杯中点上黄色。

你觉得这个时候的酒杯里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再请你眯着眼睛看看,感觉怎么样?

二、探究发现

1、请学生上台来在另外两个酒杯中跟别添上蓝色和红色的小点点。

眯着眼睛看看同学的作品,现在酒杯里的颜色分别变成了什么颜色呀?

2、欣赏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你发现这幅画在用颜色上有什么特点?

这样画给我们什么感觉?

3、拿出几幅范画欣赏、讨论这些画。

“你们看漂亮吗?

能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知道这几幅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吗?

请你们选用桌面上的工具两人合作也来试试画一画。

(1)学生讨论作品的不足之处。

(2)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呢?

大家讨论一下。

(3)学生共同解决不足。

4、下面来看看我的演示对你是否又有帮助呢?

教师演示:

(1)先把纸用毛笔涂湿,如天气较热,纸面上水分蒸发很快,可以涂两次,让画纸充分吸水,但纸面不能有积水,若有积水可以用毛笔将积水吸掉,使纸面湿润,保持平整。

如作画在雨天,天气比较潮湿,纸面只要湿润即可,接着便是点色。

在点色时注意:

水和色的量比。

(2)色少水多,色水太淡。

色多水少,色水就滴不下来。

水色量比要适当,并要使笔肚吸色到饱和程度,即将笔竖起,用手指挤一下笔肚,使色水滴下来,毛笔沾色水,要使色水欲滴而未滴的样子,才能捏挤。

(3)彩点点可以大一些,也可以小一些,还可以把两个点并联起来,让它们相互交融、渗化,出现另一种颜色。

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水与色的比例。

5、看清楚了吗?

现在你的问题都能解决了吗?

谁能来说一说。

6、学生回答讲解。

齐读儿歌:

一点、两点、七八点,牵牵手儿拉长线,九点、十点、无数点,肩并肩儿连成片。

7、学生再次尝试绘画:

既然问题都解决了,那现在请大家都拿起画笔,画出你胸中最美的彩点画吧。

8、学生作业,教师指导巡视。

(1)能基本掌握水与色的比例。

(2)能表现水彩色的特点。

三、评价总结

1、展示作业。

大家的作品完成了吗?

把你们的作品贴在黑板上,互相欣赏一下,再和范画比较一下,看看你们的作品画的完美吗?

哪些地方不一样?

2、互评作业。

第五课三个好伙伴

1、通过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指导学生用颜色水吹出色彩艳丽的图画,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

初步了解色彩水的用途,掌握吹色彩水的基本方法。

启发学生在基本形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创作新颖奇特,富有儿童特色的图画。

纸张颜料等。

第一课时:

1.语言情景导入

画画离不开各种颜色,各种颜色都是好朋友,在我们的画面上经常结伴在一起玩,但是有一天,这些伙伴里少了三个朋友,他们是:

红红、蓝蓝和黄黄,可能是他们三个家伙在和其他的颜色捉迷藏,于是其他的颜色都要一起去找这三个朋友,怎么找呢?

就要请同学们来帮忙,大家愿不愿意帮助他们呀?

(善良、热心的小朋友们肯定会说愿意帮忙,于是引出下一步)

2.先请大家把红、黄、蓝三种颜色拿出来,藏起来。

(学生操作)

3.现在红红、蓝蓝和黄黄已经藏好了,找朋友的游戏开始了:

大家知道,颜色和颜色之间互相调和就可以调出另一种颜色,要大家帮的忙就是把其他这些颜色进行调和,看看能不能发现红红、蓝蓝和黄黄。

好了,开始吧!

4.学生开始操作,用除了红、黄、蓝三种颜色以外的其他各种颜色进行调和实验。

根据色彩原理,同学们不可能调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

(这个游戏似乎有点残酷,注定同学们是不能帮其他颜色找到红红、蓝蓝和黄黄的。

因为红、黄、蓝在色彩学上叫做“原色”。

之所以叫做“原色”,就是因为这三种颜色通过彼此的反复调和,可以调出其他各种丰富的颜色。

而反过来用其他各种颜色通过调和的方法,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调出它们这三种颜色的。

同学们进行多次的实验,调出来的是各种各样的“复色”,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虽然没能帮助找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却得出了变化丰富的“复色”,也是一种体验和收获。

5.经过一段色彩调和的实践,我问大家:

你们都调出了什么颜色?

学生会展示出来,这个时候教师要及时地表扬、肯定同学们调出的颜色都很漂亮,并请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调色实验的心得:

比如某颜色是怎么调出来的等等。

6.教师小结:

老师知道你们调不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的。

不是大家不行,是因为这三种颜色根本不能被用其他颜色调出来的!

因为他们是“原色”,意思是在颜色里原来就应该有的、最初的颜色,他们不能被调出来,但是它们三个相互调和却可以调出其他任何颜色!

通过这个游戏,同学们对“原色”的理解就会很形象、很透彻,并在活动过程中不自觉地体验了“复色”的概念,为以后的色彩知识学习打下感性的基础。

7.接下来,我们就只用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来做游戏,有两个游戏:

①分别把红、黄、蓝三种彩色水点在纸上用小管子(饮料吸管或圆珠笔的外管)从下向上吹,就会出现好像树一样的形状(教师示范),看看你的树会变成什么颜色。

  ②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画自由想像画。

第六课海底世界

课题

《海底世界》

计划课时

单位

 

教学

目标

(1)认识、了解鱼的基本特征和形状,并能画、剪各式各样的鱼。

(2)了解对称形和不对称形的区别,掌握基本的绘制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操。

重难

用对称法剪刻各式各样的鱼。

并能画各式各样的鱼。

绘制鱼的不同形状以及使用剪刀、刻刀剪出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