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数(一)》课标解读.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7372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分数(一)》课标解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百分数(一)》课标解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百分数(一)》课标解读.doc

《《百分数(一)》课标解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分数(一)》课标解读.doc(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百分数(一)》课标解读.doc

《百分数

(一)》课标解读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

“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和分数的意义,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能解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二、课标解读

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学段目标和课标内容,教师在本单元教学中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激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由于百分数就是分数的比率意义在生活中应用的特殊例子,因此本单元选取的素材非常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

比如,从电脑安装程序格式化进度、衣服成分含量、销售增幅等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入百分数,并提示学生回忆是否在其他地方见过这样的数,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这些百分数的实际含义。

百分数又是一种特殊的分数,与分数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

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地帮助学生比较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样不仅使学生加深对分数的理解,更能使学生明析百分数的本质含义,为进一步解决用百分数解决简单问题做好知识上的铺垫。

由于百分数是分母为100的分数,因此,在计算和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时,就可以把分数计算的方法以及数量之间的关系加以迁移应用。

例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和“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不仅在数量关系是完全一致的,解决相关问题时思考的方式、方法也是一致的。

教学时,教师应该牢牢抓住“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意义一样吗?

”之类的提示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主动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迁移类推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以问题解决为驱动,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问题是思维的心脏。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只有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才能实现。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大大地激发学生对问题解决的热情与兴趣。

例如,教材将百分数、小数、分数互化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结合起来,这不仅仅是教材编排的思路、方式、结构发生的相应变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百分数、小数、分数之间互化的必要性,体会到了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合理性,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为学生正确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知识上、心理上、思维方式上的有力支撑。

(三)使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培养问题解决的策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解决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教与学的难点。

如何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落实在教学中?

只有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例5时,直接出示“某种商品4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20%,5月的价格比4月又涨了20%”两个信息,学生会发现降价的幅度和涨价的幅度都是20%,进而自然地提出“经过降价和涨价后,价格是否发生改变?

”然后制定策略,解决问题。

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发现规律。

经过猜想、验证,获得一般性的结论。

让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全过程,才真正发展了学生的思考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在面对一个全新的问题时找到切入点,一步一步地加以解决,而不是“套模式,背公式”,变成“解题机器”。

此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适当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