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就对每一位教师实施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成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素养之一。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2000年10月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指出:
“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
”
整合课的教学是将信息技术直接应用于学科课堂教学,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及其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提升学习者的综合素质。
然而,人们除了关注比赛现场上整合课的轰轰烈烈之外,也注意到了有些地方日常教学中整合课的冷冷清清,尤其是在相对落后的中小学,一部分教师及教育工作者对整合课的实效性产生了怀疑,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的整合,大家还只是处于探索和应用阶段。
从学校发展来看,一直以来我校作为区电化教育优类校,重视电教工作,硬件设备能满足广大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需求,信息技术水平在区域内水平较高。
学校信息技术环境的建立,激发了教师们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进行研究的热情和积极性。
然而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把信息技术运用得科学有效,恰当自如,我校教师还存在着许多的困惑,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由此,使我们产生了选择科研课题,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的策略进行探索和研究。
希望加入课题研究的教师占80%,可见我校的教师对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教学改革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有这样一支对教育事业充满信心的教师队伍,使我们更坚定了确定此课题研究的决心。
二、选题中关键词的界定:
1、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核心内容,按国际上流行说法,信息技术是指:
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的技术,它覆盖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传感技术而成为的一门综合技术和方法体系。
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一般指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
2、小学数学:
指小学阶段1—6年级的数学课程。
随着研究地深入,学校内其他学科的老师也认识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意义,积极地加入了我们的科研小组,学科涉及到语文和英语。
3、整合
“整合”是当前教学改革中广泛应用的一个术语,其基本含义是将有联系的不同事物或学科内容综合起来,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以便产生更好的效果。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结构、教学内容、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过程等融合为一体,成为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把信息技术、资源、方法和数学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数学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数学教学方式,并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的能力,培养协作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掌握在信息社会中的数学思维方法和问题解决的方法。
强调在使用信息技术前,要加强针对性,了解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数学学科教学的需求,将信息技术运用到使用其它方法无法做到或做不好的地方,使信息技术服务于数学教学任务,更好地提高课堂实效性。
4、策略
策略是欲达到一定目标而采取的方式、方法的总和。
在本课题中,整合的策略主要指在学科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整合实现增强师生信息意识、改变教学内容、改变“教”与“学”的方法,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目标的方式、方法和教学模式,具体的说就是一种教学模式的选择。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这一研究课题的确立,旨在通过研究实践,进一步探索适合于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从而总结适合我校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基础理论框架和基本方法、操作模式;
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改变等,促进我校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进程和学生认知水平及课堂教学效果。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努力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探索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策略和模式,初步形成适合我校有效的整合教学模式。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对信息化应用的参与度和投入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的变革,从而使教师逐步养成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态度和习惯。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建设优质学校资源网站和共享资源库,培养学生在数学学科方面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各方面协调发展。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
1、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知识只能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建构起来。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宰”和知识灌输者。
(2)行为主义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
人类学习的起源是外界对人产生刺激使人产生反应,强化这种刺激,才能使人记忆深刻。
因此通过控制行为和预测行为,才能控制和预测学习的效果,将行为主义理论应用于研究中,就是要把数学教学资源作为一种刺激源,利用研发好的教学多媒体软件,对学生产生多种形式的动态信息的刺激,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获得丰富的信息,达到促进学习的效果。
(3)认知心理理论:
认知心理学强调研究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强调人的认识不是由外部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由外部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
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器”,而是主动地对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
(4)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巴班斯基认为,教学方案的优选要注意从具体情况出发,作具体选择,同时也要参照过去成功地解决问题的经验和防止不合理行动的经验,加以类比,从而选出最好的解决办法。
2.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及时的发现问题,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再制定计划开展行动研究,最后收集资料,并再整理分析,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研究,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研究过程。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策略
1、课题研究的内容: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
旧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学生、教材这三个要素构成的,它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但是它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
不难想象,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如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肯定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更不可能培养出创造型人才,这就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结构的最大弊病。
新的教学模式由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四个要素构成,教学媒体的加入和应用为我们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变老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宰为学生是主动学习的主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所以,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改变,只是为我们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条件,真正的教学改革还需要人来做。
(1)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为演示工具的策略研究
这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也是目前我校大多数数学课堂教学所使用的教学策略。
这种整合的策略选择主要是教师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讲解中;
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或者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清楚的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
另外,教师也可以演示某些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
然而在这种整合的模式中学生也只有听、看,没有实际操作的机会,因此,仍是被动型的学习。
但本课题研究旨在教师在原来的基础上要更科学、更规范,把教学实用型软件成为课堂中CAI的主流。
教师要能在较短的开发周期内自己制作教学软件,只有能在日常教学中运用到的教学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
这种策略只要能够成为学生认知工具或情感激励工具,将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在演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探究理解教学中的重难点。
(2)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为交互工具的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就是指将信息技术以辅助教学的方式引入教学,主要完成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作用。
如果能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在课上为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创设一定的交流机会,即使不是直接改变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也必然能促进师生感情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对于这一块内容的研究,我们将交互式电子白板这一新的媒体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创设对话与交流的环境,创设更多的师生交互的机会,加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促进生成。
本课题研究中主要策略是:
充分利用powerpoint等数学教学软件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尽量即插即用、即时互动,尽量不做大型的、整节课播放的课件;
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丰富多彩,拿来、修改、整理的优势,努力做到资源共享,各教师所用过的、整理过的教学资源都存放在校园网上,供大家选用;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一些资源的搜集工作交给部分学生去做,既帮助了老师,又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习兴趣等。
六、课题的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06年2月—2006年9月)准备阶段:
制定课题计划,落实人员分工,对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进行论证,组织教师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
我们重点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了论证。
学校邀请了中央电教馆的赵保和老师、丰台信息中心的苑向阳老师及有关专家到校,就课题的制定、研究内容等与课题组老师展开座谈。
通过与专家的交流老师们的理论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时也明确了研究的方向。
第二阶段(2006.10—2007.12)初步实施阶段:
确定研究思路,初步进行课题研究,开展“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手段和方法”课例研究、讨论座谈等形式的研究活动,及时发现研究中的问题,调整和改进研究的方案、计划,及时总结,加以比较分析,予以互补调整研究计划。
在这一阶段,课题组老师在教学领导和其他老师的帮助下大胆实践,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上了多节课题研究课。
在这些课的研究准备和教学实践过程中,不论是授课教师还是参与备课老师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研究课都使我们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变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
创设一个有利于教师、学生、教学媒体三者之间双向互动的的环境,体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学生是学习主人的新理念。
第三阶段(2008年1月—2009年10月)全面实施阶段:
在前阶段的基础上,分年级进行课题研究,重点开展课例研究,整合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