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的音符谱写凝聚的乐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8381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生命的音符谱写凝聚的乐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用生命的音符谱写凝聚的乐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用生命的音符谱写凝聚的乐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用生命的音符谱写凝聚的乐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用生命的音符谱写凝聚的乐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用生命的音符谱写凝聚的乐章.docx

《用生命的音符谱写凝聚的乐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生命的音符谱写凝聚的乐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用生命的音符谱写凝聚的乐章.docx

用生命的音符谱写凝聚的乐章

用生命的音符谱写凝聚的乐章

从来没有一种实用技术及其成果象建筑那样,得到人们这么多的溢美——文学家称其为大地上站立的诗行,历史学家呼之为世界的年鉴,社会学家却将其视做人类文明进程的记录。

  然而,最美最具灵性的描述却是美学家赋与的,在他们那里,建筑被称作凝固的音乐。

  如果说建筑是音乐,那么,伴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走过20年风雨历程的孙文杰和20万“中建人”,则是以生命的音符谱写人生壮美乐章的时代作曲家!

  文·徐灿

  建筑,是人类将自然改造得符合自己实用和审美的需要而做出的重大创造,而它合乎规律和目的性以及富含形式美的特性,却给人以韵律和节奏的感觉,人类因从中观照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而感到愉悦;因此,自18世纪俄国的谢林始,美学家称它为凝固的音乐。

于是,“巴洛克”、“哥特”“洛可可”等建筑专有名词成为一个时代和一种风格音乐的代名词。

这其中,哥特风格音乐那或高耸如云或起伏跌宕的审美品格可能更符合中建人的秉性,但仅此远远不足以承载“中建”人的精神品格。

因为孙文杰和“中建”人在大地上谱写的凝固乐章,乃是他们的生命之歌。

如果用心来聆听这首以崇高壮美为审美特质的乐曲,中建人昂扬的生命力便会化作时代的强音,冲击着你的心田!

  2002年7月,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迎来了她的20华诞,当我们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时刻走近中建和中建人,一首以“创造、责任和希望”为主题的生命乐曲便在我们耳边轰然奏响。

  第一乐章舒展而辉煌的广板

  ——一个关于奉献和成就的主题乐章

  这首中建人谱写的世纪交响是以舒阔恢宏的广板展开的,辉煌的乐曲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幅壮丽的交响音画:

经过中建人20年的拼搏奋斗,中国建筑总公司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建筑企业;1994年起中建总公司连续8年被评为中国500家最大服务企业国际经济合作类第一名;进入21世纪后,中建积累的成果更是骄人:

2000年在国家重点企业销售排行榜中,中建名列第4;在百强企业中,按销售收入比中建名列第10名;按资产总额计算其位列第12名。

与此同时,在国际经营上中建也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作为一名年轻的企业,中建总公司已成为全球第19大建筑承包商并跻身全球十大房屋建筑商第8位。

到今天为止,走过创业荆棘路的中建人已把一个成立之初每年营业额只有10亿元、海外经营额不过1.53亿美元、资产总额仅有7亿元的建筑公司,建成为一个每年完成合同额650亿元(其中海外合同额23亿美元),营业额536亿元,资产总值达716亿元,拥有8个直属工程局,6个勘察设计研究院,44个全资公司和3个控股的上市公司,并在世界51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7个驻外经营机构的跨国企业集团。

其20万员工更是成为中国建筑行业的一支所向披靡的产业大军,他们在数以千计的工地上为社会做出着自己的贡献。

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中建人既是创业者,又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同时也是近20年来中国伟大的历史巨变的见证人。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是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相伴而行的。

1982年,距被视作中国历史里程碑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不到四年,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便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诞生了。

彼时,由国家建工总局及直属的企业与专事对外承包业务的中国建筑工程公司合并,组建成了这家集建筑勘探、设计施工于一体,同时开展对外承包和国际劳务合作业务的大型建筑联合企业。

次年,原基建工程兵第21、22支队带着光荣的传统集体转业划归中建,壮大了这支新生的队伍。

在澎湃的市场经济大潮和激烈竞争中,这支年轻的队伍抓住改革开放带来的历史机遇,不断发展壮大。

20年来,中建人以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外抓市场、内抓现场,瞄准“高、大、重、特、外”工程,用热血与汗水浇铸着中建事业的大厦,在祖国广袤的热土和60多个国家的土地上,靠勇气与智慧垒筑了当代我国建筑史上一座又一座丰碑。

他们承建的天津电视塔、大亚湾核电站、北京国贸和中银大厦、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及埃及开罗国际会议中心、阿尔及利亚喜来登饭店等一大批工程均成当地标志性建筑。

在深圳国贸大厦和信兴广场的建设中,中建人创造了两个彪炳建筑业史册的施工速度;在西北大漠深处,他们“火箭垂直总装测试厂房综合施工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强手如林的香港,他们参与建设的香港新机场客运大楼更是被世界权威组织评为20世纪十大建筑。

谈到中建总公司在20年的风雨历程中取得的辉煌成就,作为其第三代掌门人的孙文杰总经理告诉我们:

在中国的建筑企业中,中建总公司是持有最多最高级别施工牌照的建设企业,也是在港澳地区拥有重多最高级别的施工执照的承建商。

孙文杰介绍说,建筑业有一个最高奖——鲁班奖,而到去年年底为止,中建总公司共取得了57项,占全部奖项的16%,位列全国第一。

中建人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却是在既没有国家大量的资金投入,也没有占有国家的资源,也没有享有国家的专利的条件下,凭着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发展起来的。

谈到此,孙文杰不无自豪地说:

这正是中建总公司与排名在前的其他国有大型企业不同之处,可以说20年来,在市场经济中,完全靠自由竞争取得此排名的,只有中建总公司一家!

中建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近年来,中建每年开工在建的工程有成千上万个,作为劳动密集性产业,这些工程为社会提供了60万的劳动岗位,这对国家保证就业和保持社会稳定起了很大的作用。

到今天为止,中建已把16万人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建筑工人带到国外,这对国内很多行业,如航空运输业、金融、保险、建筑材料业等等,都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不仅如此,中建还在引进外资、促进对外友好关系等方面都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恢宏的乐章在我们耳边奏响,我们则通过那铿锵的乐句看到了中建总公司更可贵的收获——在将我国的建筑水平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的同时,中建人所创造的闻名全国的“深圳速度”和“大漠精神”作为一种时代精神的积淀,已成为中建总公司与物质文明建设并峙竞秀一座精神文明的高峰,以此为舞台,他们用生命的音符谱写了中建世纪交响的辉煌合声!

  第二乐章激荡起伏的急板——一个关于创业和奋斗的主题乐章

  如果说中建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而壮大的,那么孙文杰便是伴随着中建20年的创业历程成长的;如果说中建是改革开放的中国的缩影,孙文杰便是在改革开放中成长的中建人的缩影;如果说中建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烈火中涅磐新生的一只凤凰,孙文杰便是这只凤凰诞生和成长的见证人。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的一天,在贵州的一个山沟里,青年孙文杰在装饰着他的新房。

当时,他是一个毕业后自愿来艰苦地区参加三线建设的大学生,他的新房是油毛毡做顶的箩席棚,墙是泥巴打的,他的新娘则是在避难的途中邂逅的一个上海女青年。

“我这个人很喜欢美的”,孙文杰对记者说,“所以在结婚的时候,我就考虑用什么办法把这样的房间美化。

”囿于条件,孙文杰在当时能够想到的方法是拿订书机把制图时报废的晒图纸白色的背面钉在泥巴墙上。

“于是房间里面一片洁白,十分漂亮!

”至今孙文杰谈起这件事仍是一脸得意,同时一种幸福也从他的笑脸上漾溢出来,感动着我们。

这或许就是他的第一件建筑装饰作品。

可是,当时的他不会想到,三十年后的今天,作为高级工程师、英国特许建筑学会会员和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总经理兼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的他的作品已遍及祖国大陆及香港和海外。

孙文杰的第一件“作品”是简陋纯朴的,但是即使在这件粗陋的处女作上,我们也可以发现在此后中建一件件旷世杰作中所共同体现的某种可贵的东西,如充满想象力的创意或创造,又如对生活的挚爱和由此而生的责任……。

实际上,看到这一点,就已经触及到了中建人的精神层面。

但是如何进一步解读中建精神和中建人的生命创造力?

我们不妨再将观察的视角缩小,定焦于20年前就跃入市场经济大海中搏浪的中建全资子公司——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

因为,如果说中建是中国建筑行业的一艘“航母”或旗舰,中国海外就是这艘巨轮劈波斩浪的船头,如果说中建是改革开放的国企的缩影,中海公司就是中建总公司的缩影。

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是1979年在香港成立。

正是在这一年,孙文杰穿越尚是一个边境小鱼村的深圳,来到一个全新的、对他来说可能是光怪陆离的资本主义世界——香港工作。

彼时,他虽然可以凭一个知识分子的智慧和敏感将一年前的中央那次历史性的会议与海外集团的成立和自己的工作变动联系起来,可是他不会想到,他跨越罗湖边境那天最后回望的那片贫穷落后的土地,会在此后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发展得与眼前繁荣得使第一眼目睹的他感到震撼的香港一样;他更不会想到,香港这个百年游子会在20年后的今天重回祖国的怀抱,而在这一切巨变中,融入了包括中建人在内的海内外赤子们的热血和汗水。

孙文杰对我们回忆了他彼时感知的香港,“她只是一个弹丸之地,但是她是一个完全开放的自由市场,所以香港有她独特的优势,她云集了世界上最强的建筑公司,因此,也有世界上最激烈的竞争。

”孙文杰说,由于香港被英国人殖民管制了一百几十年,当时不少香港人对祖国是不认同的,对从内地去的人,心里是有点瞧不起的。

“我们刚去时他们给我们起了一个雅号叫‘表叔’、‘表婶’,意思是来借钱、要钱的穷亲戚。

”确实,当时中建总公司在国内还做得马马虎虎,在国外则显得非常弱小。

  “怎么办?

”孙文杰自问自答地说,“就是二十年如一日,为社会提供优良的服务和优良的产品,再苦再累的工程我们都会去干、去完成,而且规模越做越大,质量越来越好。

”但是,一无资金、二无专利技术,三无品牌,身无长物名不见经传的海外公司在激烈的商战竞争如何取胜呢?

孙文杰说,我们唯一能打的牌只有价格和诚信。

  得益于香港“价低质优者得”公平的竞争法则,中国海外集团拿下了相当的工程。

但低标拿下后、干不好就会被除名的游戏规则,却逼得他们一方面拼命,一方面加强管理以保证质量。

那么在走低价战略的同时如何控制成本?

孙文杰开怀大笑地回答说,在这方面我们唯一的优势就是我们这些国内去的工程师价钱很便宜,包括我孙总在内。

再加上我们的管理,成本不就下来了嘛!

与此同时,他们从不拖欠分包商的钱,取得了良好的商誉。

所以很快中海公司的身后就跟上了一批长期合作且同样价低质优的“铁杆”分包商和材料供应商。

不久,中国海外集团包括香港机场大楼在内的作品一件件放在了大家面前,香港和世界折服了。

谈到海外公司在香港的业绩和对社会的贡献,孙文杰说,我可以举几个数字,大家都知道香港土地比黄金还贵,寸土寸金,而我们为香港填海造地的面积相当于港岛增大了九分之一。

第二个数字是,香港缺水,我们为香港修建了几十公里长的管线,建成了一整套的输水设备,现在香港淡水的耗水量70%是由我们这里流过的。

还有一组数字是,中建为香港建造了超过一千万平方米的住宅,大约35万人就居住在我们建的房子里。

所以,当这么大规模和这么多的作品放在那里,中国海外集团就自然取得了现有的品牌。

  如果说埋头苦干是中国海外集团在香港取胜的第一因素,第二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建人无畏的拼搏精神。

孙文杰说,我们不怕和任何人竞争,在香港,,,,,我们的对手都很强大,可我们每年都是盯着香港最大的项目进行投标,敢于和国际上一流的承包商面对面地竞争。

对中国海外来说,第三个取胜法宝是管理。

  “我们很谦虚,很认真,凡是国际上一流承包商好的地方我们都向其学习,而且利用它好的东西,再结合我们自己的搞出一个中国海外自身特色的管理”。

三件法宝祭起之后,中国海外集团在香港便无人可敌了,很快,他们就迎来了公司组建以来的第一次腾飞,即从八十年代公司进入房地产行业后,中国海外集团赢了中国和香港在经济飞跃中非常丰厚的行业利润。

继下来的产权结构改革,更是使公司的发展产生了质的飞跃,单是集资融资差不多达25亿美金。

  那是在1992年,当一个精神矍烁的传奇老人振聋发聩的南巡讲话为改革开放带来第二个春天的时候,由海外集团公司组建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这使其成为一家真正社会化的股份公司,中国海外因此年平均营业额达130亿港元以上,最高市值达320亿港元。

从此,中国海外驶上了健康发展的快速道,成为中建总公司庞大船队中一只领头的巨轮。

  孙文杰叙述的话语是轻松的,而我们却分明从中感受到竞争和商战的紧张和酷烈,中建人因拼搏奋斗而急遽起伏的生命脉搏分明在中建世纪交响的这一章中跳跃,那亢奋的节律使每一个听众在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生命存在的同时,分享着奋斗者的快感。

  第三乐章如歌的行板

  ——一个关于创造和精神文化的主题乐章

  三十多年前的夜晚,在贵州一山沟里,一个文静的上海青年在昏暗的灯光下学习英语,在充满韵律的英语朗读中,一天的强体力劳动所带来的疲劳随着读书声消散在静谧的夜空中,这个青年就是孙文杰。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孙文杰以优异的成绩在同济大学毕业后,主动提出到贵州山沟里面搞三线建设。

这段经历是孙文杰人生乐章中抑郁而沉闷的慢板。

生活是异常的艰苦,停电、停水的时候,经常不得不到稻田里面用瓢取水喝。

更有甚者,十几年寒窗之后却被分配去干各种简单的体力劳动,混凝土工、挖土工、抬大木头、养猪,孙文杰都干过,后来总算用到他的智力,却又是管食堂,带宣传队等等,总之学非所用。

“生活再苦我也不怕,因为我也是苦出生,是从上海农村出来的。

但我们是臭老九,我们当时是满怀抱负来的,可是得不到任用,所以精神上非常痛苦”,孙文杰说。

  当孙文杰在贵州的山沟里,为身为一个学非所用的臭老九而苦恼的时候,他不会想到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他会成为一个执掌中国建筑业旗舰舵盘的行业巨擘。

而这除了机缘外,还得归因于他的才能和意志。

他说,我这个人从来不向困难低头,从来不怕苦,我认为一切困难总能挺过去的。

所以当时他白天干强体力活,晚上就学英文。

正因为此,他才有机会被中建总公司第一次口语班录取,进而被派往香港中国海外集团公司,直到领军中建的接力棒最终偶然又必然地落到他的手上。

  此时接掌中建大旗,可谓世纪受命。

孙文杰心中明白,在他的手中,中建将开始她在新世纪另一个20年发展的重大历史征程。

机遇挑战并列于中建人面前,责任和使命沉甸甸地落在孙文杰心上,但是中建人充满了自信。

“我们有五大优势。

规模优势、品牌优势、人才优势、管理优势、成本优势。

”孙文杰介绍说,就规模言,中建现在一年赢利额大约500多个亿,而第二梯队的大概就是100多个亿左右。

但孙说规模不是目的,只是一个很好的手段。

“这个规模,第二梯队的人要赶上来,不是那么容易的。

而且一旦到了这个规模之后,人家一看见与你竞争就怕,所以这个规模是我们中建总公司特有的。

”“中建的第二个优势就是品牌优势。

”孙如数家珍地对我们说,“人家一看到中建,就知道质量有保证。

”他信致勃勃地告诉我们,“我今天下午赶回来接受采访之前刚刚签了一个合同,承建在长安街上LG大厦。

虽然有一家企业的报价比我们低两千万,但LG还是要交给中建干,因为交给中建就意味着质量、安全、进度等等。

”孙认为,市场经济就是注意力经济,品牌就是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而目前,中建这个品牌已经国际化,所以“不需要你说,就凭这个品牌,人家就可以不加思考地选择你”。

在人才优势方面,6万多的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也使中建完全有能力傲视群雄。

与此同时,经过20年的市场竞争,中建也积累了很多管理方面的经验。

孙文杰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后,国内一些企业在国外刚开始交学费的过程。

“而我们的海外集团公司的学费早就交过了,在项目、资金各方面的管理,我们也有了一整套比较成熟的东西。

”最后一个成本优势,孙介绍说,这主要是在与国际承包商竞争时体现的,“他们打不过我们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成本下不来,而我们竞争的成本很低,但是管理的品质很高,所以越做越大。

”谈到此,孙文杰骄傲地说,这五个优势是中建全体员工花20年的心血获得的,而且已经形成了一个整体优势。

“所以,中建不是人家一下子能打败的”。

孙文杰如是说。

  中建的品牌已经形成了其宝贵的无形资产。

其中,其企业品牌叫中国建筑总公司,建筑品牌叫中国建筑,现在她又打出了一个地产品牌,叫中海地产。

然而,优势是逐渐积累的,品牌是打造出来的,积累和打造的过程,是生命力、创造力、想象力勃发的过程。

业内人士都清楚,中建公司早已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公司和建筑承包商了,在对外承包中,她往往代表着中国的形象,作为中国建筑行业的国家队,她是如何建立自己的形象,建立自己的商誉,创出自己的品牌,在全行业起到示范作用的?

对此,孙文杰介绍了他们的品牌战略。

“我们称之为精品战略”,孙文杰介绍说,“也就是用过程精品来建造精品工程,然后用大量的精品工程的积累,铸造我们企业的品牌。

通过精品战略,通过我们的汗水,来铸造了我们中建公司的品牌。

”话语虽简单,但这其中中建人艰辛的付出却是无法计量的。

  我们深知一个企业的勃发的生机后面一定有某种精神层面的东西,我们了解一个企业对内的凝聚力、对外的战斗力,其问题最终的解决是属于企业文化层面的,于是我们将关注的目光探触到中建企业文化的核心问题。

我们意欲解码中建,探寻是什么使一个不占有国家大量的发展资金和专利的企业在市场上成长为今天的行业巨头?

当然,答案是不言而喻的,靠的就是她在20年的发展中凝聚起来的一帮中建人。

那么,这些人是靠什么凝聚起来呢?

“就是企业文化”。

孙文杰告诉我们:

中建的企业文化虽然一直在建设发展中,但是中建人已有的基本的价值观和基本理念,在企业发展中起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孙文杰认为,中建的企业文化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表面的物质层,如标记、旗帜、杂志等,已比较统一和规范。

第二个是中间层,是比较深层次、广泛的行为守则,在已有了比较成熟的管理的制度基础上,中建现在正朝着制度的严谨、执法的严肃和执行的严格方向努力。

最后也是中建文化的最核心的问题,即价值观问题。

孙文杰说中建目前上上下下正在为形成“以诚信为企业文化核心”的共识而努力。

以诚信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其含义是深刻且多方面的,如对外注重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商誉,对内保持对企业和事业忠诚。

然而,一个核心价值理念在一个拥有20万员工的企业中的生成和认同,其过程之痛苦不亚于凤凰投入烈火之再生!

所以孙文杰讲,他接任公司总经理后迄今实际上只做着两项主要的工作,一个是一天到晚想方设法让中建优良资产和人才冲出去摆脱旧有的各种束缚,让其充分发挥作用。

第二项工作就是抓企业文化。

“我一天到晚在布道”,孙文杰苦笑着说,“所以有人看我这个总经理讲业务不太多,老是在讲文化,一有机会就讲文化,讲理念,讲价值观,为什么?

因为一个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企业文化!

”孙文杰认为,现在美国几个企业如安然公司等之所以搞垮,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企业文化没落了。

“所以,我们中建会花很多的努力,从企业文化的表面物质层,到中间行为守则,最后到核心层,都把它建设的好好的。

  他的思路是清晰的,中建人的决心是坚定的。

在开拓发展的征程上,踏着如歌的行板中建人一路前行,创业无止境。

  第四乐章昂扬高亢的快板

  ——一个关于改革和挑战的主题乐章

  三十多年前中国最昏暗的一个夜晚,一对男女青年为逃避武斗的“战乱”沿着铁道线寻找东归上海的火车,他们是在一个小时前刚刚结识的,但共同的生存本能却使他们走到一起,他们就是今天的孙文杰夫妇。

  “我们是患难之交,是在逃难时结识的。

”孙文杰无限温馨地回忆说。

当时贵州武斗很厉害,企业都停工,没有活可干,水也停、电也停,简直没法活。

而孙文杰喜欢读书,不喜欢武装,心想不如就离开这个地方算了。

为了扒火车回上海去,他便向铁路方向走去,可能是天意,不知不觉他就走到一个施工队,那个日后成为他妻子的姑娘正一个人黑不溜秋地待在那里,显得尤为孤单可怜。

孙文杰就对她说,你怎么不走啊?

她说我怎么走啊?

孙文杰就说你跟我一起走吧,“于是她就跟我一起走了,一直走到今天。

”孙文杰说着大笑起来,一种幸福和温情立即弥漫开来并传感给室内的所有人。

  当年的孙文杰肯定没有想到,他幸福的家庭就是这样极偶然地建立起来的,他更没有想到的是,三十年后,当亚洲金融风暴的灾难降临到他和中国海外集团头上的时候,正是靠着这位三十年前邂逅的女子的帮助和相互扶持,他才走出了人生逆境。

  孙文杰认为迄今为止,其人生遭遇的最大的挫折就是亚洲金融风暴。

1998年,那场由发韧于亚洲、影响波及全球的金融风暴对香港的经济损害实在是太大了,尤其是地产,跌了70%。

孙文杰告诉我们,在此之前,海外集团公司既是红筹股,又是地产股,随风直上,股价一天天往向跑,最高的时候市值到343亿港币。

亚洲金融风暴一来,一夜之间跌到30几亿港币,缩了整九成!

这对孙文杰和公司可以说是一次没顶之灾。

  那段时间可谓是孙文杰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候,白天,当他伫立在公司大楼的高层眺望维多利亚海的时候,创业的艰辛一幕一幕浮现在他的眼前,几千名员工没有用国家多少钱,也没有国家专利,真是一分钱一分钱才积累起来的243亿资产呀!

一下子只剩下一个零头,怎能不让人心痛?

但是,孙文杰最终没有去跳维多利亚海,他对中国海外公司的全体员工讲:

只要我们中国海外公司的旗帜不倒,三年以内在商场中我们又是好汉一条!

“我们知道总公司资金也很紧张,要钱也要不到,所以我们决心不怨、不怕、不等、不靠。

凭自尊、自助、自力、自强克服困难。

”就这样全体员工团结一致,主动减薪,经过三年再创业,公司终于起死回生。

三年里他们还了15亿多美金。

不但一分钱没向国家要,反而为总公司还了7500多万美金。

  “我夫人跟我一样,是一个高高大大、胖胖的,比我更乐观的上海人,她是一个很好的心理医生,她老是劝我,不要过于内疚自责,不要老是半夜起来在房子里走来走去,要看得长远一些。

所以说当我痛苦彷徨的时候,是她的开导和扶持伴我走出了逆境。

”孙文杰不无感激地说。

  事实上,当孙文杰在黑夜中领着后来成为他妻子的那个素昧平生的女子沿着铁道线向吉凶未卜的前方行进的时候,当孙文杰在亚洲金融风暴后站在他的建筑作品的高处俯看维多利亚海时,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便在痛苦的鞭笞刺激下苏醒了;事实上任何挫折在中建人和孙文杰面前都将最终成为一种激励,激起他们生命本能的反抗。

今天,孙文杰的抗争意识又被激活了,因为他又一次遇到了挑战。

这次挑战与其说是来自外部市场和竞争对手,不如说是来自内部。

而挑战、战胜并超越自己,这是最大的觉悟和最具勇气的行为,因为它往往需要面对比迎对强大对手更大的困难。

  孙文杰明白,中建20年发展固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一个人也好,一个企业也好,不管已取得多大的成绩,如果不超越自己就不可能取得更大的发展,“更何况,我们自己本身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们的劣势就是对我们的严峻挑战。

”挑战首先体现为能否正视困难。

虽然中建总公司组建于80年代,但是她的一些主要企业在50年代就作为野战军存在了,5万多个离、退休人员的工资、福利使其背上很沉重的历史包袱。

其次是社会责任问题,外企、民营企业等不用考虑社会稳定问题,但中建总公司需要考虑,而且在某一阶段考虑社会稳定的问题比自己拓展业务的问题更重要一些。

但相应此二问题孙文杰认为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中建作为国有企业在体制上固有的问题。

这些问题或困难造成中建在某种程度上竞争难度要比很多企业大得多。

但目前,最使孙文杰感到头疼的却是人才的流失。

作为国有企业,很多中建下属企业的员工分配没法市场化。

与此同时,包括民营、股份制、外资企业在内的新兴企业却没有任何负担,完全可以用高薪挖人的办法延揽人才,由此带来了孙文杰最为头疼的问题:

“一旦挖人挖到中建,我们没办法或者很难用经济的杠杆来应对这个挑战。

”当然,在市场经济中人才应该流动,“人才流动是积极”,孙文杰说,“我在香港待了20年,我知道搞人才不流动企业就完蛋了,我在中海公司的时候就不怕人才流失,因为好的人流出去,又有好的人流进来。

而且经过考查,不行的人也要出去。

”所以中海公司每年流动率虽高达20%左右,但企业总是充满了生命力。

但中建很多企业现在的情况是:

好的人才可以走,而不行的人企业却没有办法让他走;在此情况下企业内部的竞争机制和氛围也无法建立起来。

孙文杰说,这是中建总公司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中建新一届领导班子充满了危机感,他们认识到,中国市场化的平台搭建得越好,对新体制下的企业就越有利,而对中建这些老国有企业就越不利。

所以,加快自身的改革和发展是中建人不可退却的选择!

”于是,全方位的改革创新将在中建展开。

  孙文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