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训练七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3062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训练七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训练七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训练七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训练七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训练七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训练七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文档格式.docx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训练七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训练七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训练七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文档格式.docx

13、1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1953年中共长治市委宣传部普选传单:

“旧社会,太可恨,不把妇女来当人!

新社会,大改变,男女都有平等权。

积极参加大普选,认真行使民主权。

”这主要是为了(  )

A.宣示新中国与旧社会的区别

B.进行民主训练实践新民主主义

C.准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解放妇女建立男女平等新社会

解析:

C 材料出自“普选传单”,最后说的是“积极参加大普选,认真行使民主权”,目的是动员人民参加普选,结合时间“1953年”,可联系到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因而选C项。

2.对于中苏关系破裂的原因,沈志华教授认为:

“中苏之间谈的不是利益问题,而是原则问题,就是谁对谁错的问题。

中国有一套解释中国共产党行为、政策的理论,苏联另有一套理论,都说自己选择的道路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双方争夺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和解释权。

”沈志华认为中苏关系破裂的原因是(  )

A.国家利益发生了冲突

B.双方对社会主义阵营和国际无产阶级运动领导权的争夺

C.中苏领导人之间关系恶化

D.对是否应该继续坚持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看法不同

B A项从题干可以直接看出是错误的。

C项错误,中苏关系的破裂不是领导人之间的问题,而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问题。

D项说法错误,中苏两国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中苏两国争夺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和解释权,直接影响社会主义阵营和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发展方向,所以实质上反映了B项正确。

3.(2014年广东文综,18)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

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

基于此判断,新中国(  )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放弃“一边倒”政策

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

B 二战后初期新中国和亚非拉地区新兴民族国家均面临反帝、反殖和反霸的任务,此时中国共产党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利于发展同邻近国家、新兴民族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从而加强团结、共同反帝、反殖和反霸,故B项正确。

“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国民政府与西方列强建立的外交关系,而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新兴的民族国家不属于西方国家,A项错误。

“一边倒”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C项说法错误。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D项错误。

4.(2014河南联考)《关于民主党派发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思考》一文中指出: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阶级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民主党派失去了原有的阶级基础。

”这主要是指(  )

A.地主阶级和富农阶级已经被消灭

B.我国已经不存在阶级和阶级差别

C.民族资产阶级已被改造为劳动者

D.民主党派失去了存在的阶级基础

C 1953年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中,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后变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资产阶级作为阶级不再存在,资本家被改造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故C项符合题意。

地主和富农与民主党派无关,排除A项,B项表述错误,三大改造完成后,民主党派成为劳动人民的政党,不能说失去存在的阶级基础,D项错误。

5.(2014皖南八校联考)如图所示为新中国某一时期中学课本教材封面(上方文字为:

彻底埋葬帝修反!

),这一历史时期(  )

A.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基础得以奠定

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基本中断

C.奠定了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

D.基层民主有一定扩大和加强

B 从图片中“彻底埋葬帝修反”以及“红卫兵”标志可以反映出带有“左”倾思想,是“文化大革命”时期。

B项符合“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政治情况。

A项发生于新中国成立初期,C、D两项发生于改革开放新时期。

6.(2014荆州一模)1956年,国务院副总理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即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国家市场三者为主体,而以个体经营、自由生产、自由市场三者为补充。

陈云的这一观点(  )

A.是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有效举措

B.是对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经验的全面总结

C.是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理论来源

D.是新中国突破苏联经济建设模式的有益探索

D A项明显与时间限定“1956年”不符合,故排除;

陈云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既实行计划经济,又突出强调发挥市场和价值规律作用,大大有利于克服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模式统得过多过死的弊端,是对突破苏联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模式的有益探索,故D项正确,符合题意;

陈云的观点是对改革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总体构想,并不是对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经验的全面总结,故B项不正确;

也不构成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理论来源,故C项不正确。

7.(2014年北京文综,18)“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

”这首歌谣反映了(  )

A.人民公社化运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

C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由“单干”“变互助”“合作社”“党支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变革是从生产资料私有制下的“单干”转变为公有制基础下的“合作社”,与此对应的是1953~1956年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A、B两项的基础是土地公有制,与题意不符,排除;

D项是在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的条件下制定的,解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排除。

8.(2014浙江考试院高考抽测)周恩来说:

“我们新民主主义的制度是一个过渡的制度……走完了这个过渡阶段,就到达了社会主义社会。

”后来的实践表明,这个过渡阶段的结束实际是在(  )

A.中共八大召开时

B.三大改造完成时

C.“一五”计划结束时

D.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时

B 材料所指的过渡阶段是指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阶段,这段时期应是从1949年到1956年,所以这个过渡阶段的结束实际是在三大改造完成时,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故B项正确。

9.(2014成都检测)下图中的叙述是中国共产党在某次会议前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宝贵探索,它有利于(  )

◆初步提出区别于苏联的经济思想,如发展商品生产、重视价值规律等。

◆提出健全国家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制定发展科学文化事业的“双百”方针。

A.“三大改造”的启动

B.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序展开

C.“八字方针”的实施

D.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

B 依据“初步提出区别于苏联的经济思想”“健全国家法制”“双百”方针等信息,得出这次会议为中共“八大”,召开在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故B项正确;

“三大改造”启动在1953年,故A项错误;

“八字方针”的实施始于1960年,故C项错误;

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始于1992年,故D项错误。

10.(2014洛阳检测)“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

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

材料反映(  )

A.“大跃进”的开展局限于农业领域

B.“大跃进”于1960年达到高潮

C.1960年人民政府开始全面纠正“左”倾错误

D.“大跃进”进程中已出现反思

D “大跃进”的开展涉及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故A项错误;

1958年有85篇,1960年只有1篇,说明“大跃进”于1958年达到高潮,故B项错误;

1960年人民政府在农村纠正“左”倾错误,故C项错误;

“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说明“大跃进”进程中已出现反思,故D项正确。

11.(2013中山检测)“1950年以后,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影响的运动。

好莱坞的电影受到批判,后来遭到禁演,苏联和中国的电影取而代之;

西方人的服装和西服受到批判,旗袍和其他被视为‘资产阶级的’中国服饰也遭到了批判;

开始流行中国式的服饰,各种各样的制服大行其道,其中最有名的中山服、解放服或列宁装,以后又流行所谓的毛式短上衣。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物资比较匮乏

B.受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C.冷战与国内政治环境的影响

D.受苏联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

C 从题干信息看,时间是1950年以后,新中国成立不久,体现出明显的“反美亲苏”的倾向,这体现了当时的美苏两极冷战对峙。

材料中“资产阶级的”中国服饰遭到批判反映了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国内环境。

因此,C项正确。

12.(2014福州模拟)据日本《每日新闻》援引美国方面的解密资料称,1967年8月,日美防卫高层在东京举行秘密会谈,协商美国若与中国发生核战争,将把核武器带入日本小笠原,让核武器基地化,日本方面对此将给予配合。

日美这一会谈的背景是(  )

A.古巴导弹危机

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D.中国原子弹、氢弹的成功爆炸

D 注意题干的信息“1967年8月”“美国若与中国发生核战争”,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1962年,而且中国不是当事国,故A项错误;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故B项错误;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是在1950年,故C项错误;

中国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分别是在1964、1967年,冲破了美苏的核垄断,材料是美国对此事的反应,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5分,14题27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面对失业恐慌的种种危害,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治理失业的措施,坚守“堵”源与疏导的原则,尽量避免失业人数的增加,同时运用多种手段促进社会再就业工程的构建,安置社会上失业与无业的闲散人员。

南京国民政府凭借政权的力量,在继承传统的救济失业方式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方国家治理失业的方法,并诉诸于法理层面,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采用标本兼治的方法,发起了应对失业的社会运动。

这种以国家为主导,社会各界纷纷响应的运动,改变了昔日社会民间势力为之奔走呼号、国家则持观望态度的尴尬局面。

在多方力量的共同协作下,增强了社会吸纳无业或失业人员的能力,为失业群体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解决失业问题透视》

材料二 新中国初期社会保障的相关法规

时间

法规

1950年

政务院颁布带有失业保障性质的《救济失业工人暂行办法》

内务部颁布《革命工作人员伤亡褒恤暂行条例》

1951年

政务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草案)》

1952年

政务院批准发布卫生部制定的《国家工作人员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国家工作人员公费医疗预防实施办法》《各级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在患病期间待遇暂行办法》

1955年

国务院颁布《关于女工作人员生育假期的通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职处理暂行办法》

1956年

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女职工保护条例(草案)》

1957年

卫生部制定《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

——《我国社会保障立法的历史发展》

请回答: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