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加工6万吨稻谷大米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29246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8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加工6万吨稻谷大米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年加工6万吨稻谷大米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年加工6万吨稻谷大米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年加工6万吨稻谷大米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年加工6万吨稻谷大米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加工6万吨稻谷大米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年加工6万吨稻谷大米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加工6万吨稻谷大米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加工6万吨稻谷大米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建设规模:

利用原有9000平方米厂房,新建原料库、成品库及辅料库,经改扩建后使公司年加工稻谷能力达到6万吨的生产规模。

建设内容:

扩建生产所需的基础设施及产品检测设备等。

1.1.3项目建设方案

技术来源及先进性:

公司拥有技术员5名,对水稻的种植实行常年、全方位的跟踪指导服务。

具有项目实施的优越条件,可为该项目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进度安排:

2007.5—2008.4

市场营销方案:

采用建立品牌形象、提升服务质量、发展顾客关系,提高顾客忠诚度模式。

产品的销往国内大中城市。

组织管理方案:

公司建立完善的现代化管理体系,实行经理领导下的逐级分工责任制,严格执行ISO9001/2000国际质量认证标准。

1.1.4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为600.53万元,其中:

固定资产投资401.48万元,建设期资金占用费为3.56万元,流动资金195.49万元。

项目申请财政资金396万元,其中:

中央财政资金264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32万元。

企业自筹资金204.53万元。

1.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总投资

万元

600.53

2

固定资产投资

401.48

3

有偿资金占用费

3.56

4

流动资金

195.49

达产年份

5

产品销售收入

4616.10

各年平均值

6

销售税金及附加

74.20

7

总成本费用

4337.29

8

利润总额

204.61

9

所得税

67.53

10

税后利润

137.09

11

总投资利润率

%

34.07

12

总投资利税率

46.43

含增值税

13

成本利润率

4.72

14

销售利润率

5.19

15

贷款(财政有偿)偿还期

3.45

包括建设期

16

盈亏平衡点

62.68

17

所得税前投资回收期

3.95

18

所得税前净现值

908.76

ic=10%

19

所得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

38.46

增量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投资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2、《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及编制的有关要求;

3、建设单位与吉林省绿色食品研究院签订的委托合同;

4、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及实际情况。

1.3综合评价

企业扩建后将会增强企业的竞争后劲及产业的带动作用,实现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管理,可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又为企业创造丰厚的利润,同时提高农民的收入,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使他们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

稻米工业的加速发展,为保障安全优质大米的供给,促进稻谷的增值转化,带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养殖产品竞争力增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带动当地种植产业的发展的同时,此项目的产品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食品工业的基础,粮食加工业又是所有食品工业的基本原料来源。

如果没有粮食和粮食加工业,人类将没有自下而上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中国粮食加工业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中国更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石臼、石磨等原始工具加工稻麦谷菽的国家之一。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和科技的进步,现代粮食加工业已发展成为提供食品基础原料的重要产业。

目前,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由解决温饱的需要转向适应小康生活的需要,人们对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越来越多的人们进超级市场,选购自己喜好的高质量优质米。

但是,中国的优质米生产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问题还不少,主要表现为:

(1)市场份额低。

据有关数据表明,优质米在稻米市场上只占10%上下。

(2)产品雷同。

品种少,品牌特色不明显。

(3)生产过程难以控制,产品质量不稳定。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根本原因是行业分隔、产销脱节。

缺少优质米生产基地,是众多稻米加工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为了提高稻米质量,发展优质米生产,必须走优质米产业化的道路,即把科研、生产、加工和销售联接起来,形成优质米生产一条龙的产业链。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粮食购销市场进程的加快,吉林省水稻生产和大米加工产业在全省农业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农民增产增收、致富奔小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

2.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确保粮农收入增加的需要。

切实增加粮农收入是巩固和发展粮食生产的根本保证。

适应市场需要,发展优质粮;

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的减灾抗灾能力;

加强加工和流通环节,延长粮食产业链条,这些都是增加粮农收入的重要途径。

二是确保粮食产业化开发的需要。

吉林省粮食生产主要以家庭联产承包制形式进行,生产高度分散,组织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

只有发展加工企业和流通体系,通过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的串联作用和组织作用,粮食生产才能由分散走向联合,由无序到有序,由封闭到开放,形成“公司+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格局。

以确保优质粮生产的市场适应性、技术和品种的先进性、生产的统一性。

三是确保粮食增产提质的需要。

XX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春季干旱少雨,升温较快;

夏季炎热,降水集中;

秋季凉爽,变温快,温差大,天气晴朗;

冬季漫长,降雪量小,寒冷干燥。

年平均气温4.5℃,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发展优质稻谷的潜力很大。

2.2.1项目建设的意义

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科技推广,可使先进的科技成果迅速得到推广应用,从而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通过增加科技投入,实现集约经营。

同时为广大农科人员提供广阔的用武之地,使他们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去,真正做到学有所用,通过配套建设,实施机械化作业,不仅可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实现节水栽培的目的。

实施该项目,可使一部分农民在不减少收入的前提下,从土地中解放出来,通过发展其它种养业或到城市从事二、三产业,进一步提高收入水平。

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找到了切入点和突破口。

同时,进一步促进当地农业产品健康有序发展,使农民脱贫致富,更好的增加国家、地方财政收入,使企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

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

3.1项目区概况

3.1.1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

XX市位于吉林省中西部,介于东经123°

6′至126°

11′,北纬43°

59′至45°

32′之间,东西长240公里,南北宽172.4公里,总幅员面积22034平方公里。

南与长春、四平市为邻,西与白城市、内蒙古哲盟接壤,北隔松花江与黑龙江省相望。

XX市地处松嫩平原,地势平坦开阔,起伏和缓。

地形主要由松嫩冲击平原、松辽分水岭台地平原组成,海拔高度在130米至266米之间。

全市幅员面积2.2万平方公里,辖XX区、扶余县、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简称前郭县)、长岭县、乾安县和3个省级经济开发区(XX经济技术开发区、XX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总人口278万人。

3.1.2自然资源状况

XX幅员辽阔,地上地下资源富集,素有“粮仓、肉库、渔乡、油海”之美誉。

资源特点可以用“一黑、一黄、一绿、一白”来概括。

一黑,就是地下有以石油为主的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石油总储量达26亿吨,已探明储量10.8亿吨,天然气储量185亿立方米,油母页岩储量80亿吨,中国陆上第六大油田—吉林油田就座落在XX,2004年原油产量达到505万吨。

一黄,就是XX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上,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盛产玉米、大豆等作物,常年粮食产量在500万吨以上,最高年产量达580万吨。

一绿,就是XX地处世界三大草原之一的科尔沁草原和松嫩平原的交汇处,是欧亚草原带延伸的东端,也是吉林省草原比较集中、面积较大的地区之一,全市有草原面积53万公顷。

一白,就是境内有“三江、一河、一湖”(第一松花江、第二松花江、嫩江、拉林河、查干湖),江河总径流量398亿立方米,总流域面积8012平方公里,有可养鱼水面100万亩。

3.1.3社会经济状况

近年来XX市工业发展较快,财政收入超过34亿元,但农村经济还相对较弱。

为了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扎扎实实推动新农村建设,全市通过工业反哺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

目前为止,仅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就超过4300万元,共新建乡村道路近200公里,打抗旱井1000多眼,购置各种农机具近1600台套,还新建和完善了乡村的排水、提水、沼气等设施。

同时,投入3000多万元发展特色、绿色产业,建成各类专业村屯41个,新建牧业小区33个、蔬菜大棚1000多栋,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3000多万公斤,实现产值1亿多元。

特别是政府和企业联手加大了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全年投入近1亿元,培训农民20多万人次,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致富的能力。

产业带动是XX市新农村建设的最大亮点。

全市狠抓农业产业化经营,根据当地农产品资源和市场情况,全力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几年来,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380多家,2006年农产品转化量已达到350万吨,比上一年增长20%。

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达到30万户,基地种植面积达到近500万亩,分别比上一年增长25%和20%。

同时,不少村镇还因地制宜建起了水稻、玉米、秸秆、蔬菜等小型加工厂,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转化增值能力。

今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可实现产值44亿多元,比去年激增83%。

记者听到农民说的最多最开心的话是“我们的苞米成了金豆子,所有农产品不再是负担,都成了抢手货”。

市农委负责人算了一笔帐:

目前全市的玉米加工量已达到300万吨,带动玉米价格每公斤增长0.4元左右,按当地农民出售7.5亿公斤计算,就可为全市农民增收3亿多元。

3.1.4项目建设地点选择

公司位于XX市XX区江南铁西街,这里交通便利,地处一级公路302国道与203国道交汇处,距XX火车站货运站1500米。

公司地处松嫩平原、松花江流域境内,土壤肥沃、稻谷栽培技术优良,生产历史悠久,自然环境秀美,交通便利畅通。

3.1.5项目关联产业的发展现状

XX市水稻资源丰富,年产量近100万吨左右,是项目区的优势农作物。

过去,由于计划经济,保护价收购,导致水稻种植品种转换较慢,市场竞争力差。

项目区的稻谷加工停留在低水平、分散经营的状态,项目区的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发挥。

本项目的实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了绿色农产品种植、加工的规模化经营,不仅提高了产品的质量,而且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

通过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了项目区优质大米深加工业的进步。

通过订单农业,将会带动种植业、深加工业快速发展,同时本项目还能够促进当地包装、养殖等多个行业的同步发展。

3.2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