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施工四电接口项目工程检查要点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27727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速铁路施工四电接口项目工程检查要点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速铁路施工四电接口项目工程检查要点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速铁路施工四电接口项目工程检查要点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速铁路施工四电接口项目工程检查要点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速铁路施工四电接口项目工程检查要点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速铁路施工四电接口项目工程检查要点Word格式.docx

《高速铁路施工四电接口项目工程检查要点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铁路施工四电接口项目工程检查要点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速铁路施工四电接口项目工程检查要点Word格式.docx

(8)路基两侧的电缆槽内侧镶嵌不锈钢接地端子,接地端子在电缆槽浇筑或预制同步进行。

预埋在电缆槽内的引接铜缆伸出电缆槽长度应不小于30cm。

(9)路基边坡电缆槽整体嵌入路基边坡,其顶部与拱形截水骨架或者六菱块拦水坎顶部齐平,对于已经施工的拱形截水骨架,边坡电缆槽须设置在拱顶处。

(10)上下路基电缆槽跨水沟时,不得占用水沟截面净空,直接从水沟顶跨越,在跨水沟处电缆槽底部设置垂直泄水孔进行排水。

(11)施工上下路基电缆槽前,站前单位须提前埋设好引上引下的贯通地线。

(12)路基电缆槽与桥梁电缆槽采用现浇一定长度的电缆槽在平面及纵面上进行顺接,顺接长度应满足平面上路基电缆槽与桥梁电缆槽的转折角度大于60度,纵断面上转折角度大于30度。

(13)路基地段预设通信信号专用电缆槽,电缆槽位于接触网立柱外侧,声屏障内侧。

(二)管控方法

目测、尺量、仪器测量,查阅设计图纸、相关技术规程及施工过程资料进行验证。

(三)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1)电缆槽的排水不畅,容易积水。

预留电缆槽排水坡度和排水管。

(2)电缆槽转角角度太小,不符合电缆弯曲半径的要求。

与站后专业对接,转角半径不小于敷设电缆外径的20。

(3)电缆盖板破损、缺失。

加强现场成品保护、联系施工单位及时补齐。

1.1.2过轨管

(1)检查预埋过轨管的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检查预埋过轨管的套接、焊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电缆的保护管不得构成闭合磁路。

(3)检查预埋过轨管的里程、位置、埋设标高、数量、管底混凝土垫层、混凝土包封(过轨管之间相隔距离不小于50mm,保证混凝土密封,后期过轨管不被压断)、过轨埋设后的通透性,过轨管两端管口的预留长度应符合要求。

(4)检查过轨管与其他专业管槽之间的安全净距。

(5)设置位置应避开接触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基础,离接触网支柱基础中心不小于1.5m。

(6)通信、信号电缆过轨位置与接触网保护地线及供电线等强电过轨管道的距离不小于1.0m。

(7)过轨管施工应在路基隔排水层施工前完成,过轨管基槽回填采用C25砼,回填至基床底层顶。

(8)过轨管根据过轨形式选择合适管材、管径,电力过轨管采用HDPE管,禁止采用钢管。

(9)过轨管端头封堵采用泡沫填充剂或浸油麻布封堵,每根过轨管两根Φ4mm铁丝。

(10)过轨管管口应打磨光滑,防止穿缆时刺破线缆。

(11)基床表层不换填地段的路堑,基坑需回填至基床表层顶线;

路堤及基床表层换填地段的路堑,基坑回填至基床表层底线。

(12)过轨管铺放应整齐,长短对齐,高低一致。

(13)过轨管接续采用管节、扩口钢管或专用连接管件连接并应保证不渗漏水,不宜采用焊接。

(1)预埋过轨管位置及数量与站后专业需求位置不一致。

与站后专业沟通,共同确认过轨位置、过轨管规格型号与数量。

(2)预埋过轨管不通。

过轨管预埋后,做好两端封堵,防止因。

1.1.3人(手)孔井

(1)检查人(手)孔井的砌筑方法、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检查人(手)孔井的里程、位置、排水设置、预留穿线管的规格和位置以及数量、混凝土标号、施工观感质量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人(手)孔井设置位置应避开接触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基础,离接触网支柱基础中心不小于1.5m。

(1)预留手孔井的位置及数量与站后专业需求位置不一致。

与站后专业沟通,共同确认手孔井位置、规格型号与数量。

(2)预留手孔井的排水设置不符合要求。

按要求做好排水设置。

1.1.4接触网基础

1、接触网支柱基础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基础螺栓材质、规格、布置符合设计相关技术标准(图纸)的规定,基础不侵限;

(2)基础中心至线路中心的距离应符合设计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施工允许偏差+50/0mm;

(3)支柱基础纵向间距施工误差为±

0.5m;

(4)基础横线路方向的中心线应与基准线路中心线垂直,偏差不大于1.5°

(5)靠近线路侧螺栓连线的法线应垂直线路中心线,一组螺栓的整体扭转小于±

1.5°

(6)有拉线基础时,CPⅢ立柱基础必须建在拉线基础同一侧;

(7)预埋螺栓综合接地焊接:

在承台预埋地脚螺栓底部弯钩处采用φ16圆钢环向点焊连接为一个整体后,环向筋再与接地主筋可靠焊接;

(8)接触网基础预埋螺栓严禁烧伤(尤其是外露部分)。

(9)每个接触网基础预埋两个接地端子,接地端子位于接触网基础中心小里程侧路肩以上0.1米处和路肩以下0.1米处,接地端子与承台内地脚螺栓(用U型钢筋搭接焊接)和接地主筋进行可靠焊接。

接地端子表面与混凝土面平齐,接地端子表面进行封堵,防止水泥砂浆等进入端子内。

接地端子采用双面焊接,焊接长度不小于6d,用L型钢筋搭接焊接。

2、硬横跨基础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同一组硬横跨两基础中心连线应垂直于车站正线,施工偏差不应大于2°

(2)同一组基础顶面高程应相等,相对偏差不超过50mm,当位于不同地形、地貌的情况下应符合设计要求;

(3)同一组硬横跨两基础间距应符合横梁跨长的要求,施工允许偏差±

20mm,且每个基础的位置符合侧面限界要求。

3、杯形基础外形尺寸应符合以下规定:

(1)杯形基础中心应符合限界要求,施工允许偏差+50/0mm;

(2)杯口内径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50/0mm,杯壁厚度允许偏差±

20mm;

(3)杯底、顶面高程允许偏差+50/0mm,杯深允许偏差+100/0mm。

4、拉线基础一般设置于距下锚支柱中心基础7m处,施工误差+0.5m,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基础螺栓布置符合设计相关技术标准(图纸)的规定;

(3)基础横线路方向的中心线应与线路中心线垂直,偏差不大于2°

(4)基础中心与相应下锚支柱基础中心的连线应与线路中心线平行;

(5)拉线基础排水面的尺寸、顶点距锚杆环内沿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基础顶面外露(距路肩面)高度符合设计要求。

5、基础外形尺寸、地脚螺栓外露长度、间距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如下规定:

(施工允许偏差引自《客运专铁路接触网H型钢柱》(通化[2008]1301))

(1)螺栓外露长度及螺纹长度允许偏差+5/0mm;

(2)螺栓相邻间距允许偏差±

1mm;

(3)螺栓对角线间距允许偏差±

1.5mm;

(4)螺栓应垂直于水平面,每根螺栓顶部的中心位置允许偏差<1mm;

(5)预埋钢板应与基础面齐平或略高+5/0mm;

(6)预埋钢板中部预留孔中混凝土略高于预埋钢板顶面+5/0mm;

(7)预埋钢板应水平,高低偏差<5mm;

(8)混凝土保护层允许偏差±

10mm;

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9)基础横断面尺寸允许偏差±

(10)基础顶面高程允许偏差±

5mm。

6、螺栓、螺母、垫圈及预埋钢板均应进行防腐处理。

接触网支柱外露螺栓应涂抹黄油、缠绕胶带进行保护,接地端子表面用胶带缠绕保护。

7、制作接触网支柱基础时,需预制1处桥隧型接地端子(车站内需设置2处路基型接地端子),通过分支引接线与贯通地线连接,接地端子连接钢筋要求需与基础内结构钢筋可靠焊接,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

(1)利用卷尺、直角尺检查接触网支柱、拉线基础螺栓安装工装模具。

(2)使用经纬仪、水准仪、钢卷尺测量基础螺栓超差、位置误差,检查基础面水平度、基础中心与线路平行和垂直度等。

(3)利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试贯通地线接地电阻是否达标。

(1)地脚螺栓预埋位置不对,螺栓间距不正确,外露高度超差或不一致。

使用工装模板确定预埋件位置,利用卷尺、水平尺检查螺栓外露情况及相互位置,并检查外观质量。

(2)基础养护防护不到位,螺纹破坏,螺栓锈蚀等。

加强养护措施,外露螺栓清洁后涂黄油包裹防护。

(3)接地端子预留位置错误、外露不够,无法可靠连接,接地电阻不达标。

利用模型板控制接地端子预埋位置和外露长度,检查接地端子焊接质量,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接地电阻是否满足要求。

1.1.5声屏障(整体式预制混凝土声屏障)

(1)检查钻孔灌注桩的成孔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检查钢筋笼标高、主筋直径、间距、箍筋间距、焊接质量、绑扎质量、保护层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检查桩基础混凝土强度和浇筑的密实情况,预埋螺栓间距和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二次浇注混凝土强度和养护情况,检查螺栓的外露长度和垂直度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检查H型钢立柱的垂直度、轴线、高程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有无不平整、落差等情况存在。

(5)检查单元板与单元板之间的橡胶垫安装是否牢固,吸声板的朝向和上下位置的正确性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6)检查跨涵洞地段的钢筋混凝土地梁的钢筋、预埋件安装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7)声屏障的接地预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接地阻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8)设置声屏障或电缆井地段和无声屏障或电缆井地段的贯通地线埋深不同,施工时应结合声屏障基础或电缆井施工进度及时埋设,并平顺过渡。

(1)声屏障基础预埋螺栓外露部分生锈,立柱安装后长时间松动。

部分焊接安装的声屏障焊缝生锈。

立柱与基础连接的螺栓(外露部分)应采用防腐、放松技术,保持螺栓紧固和不锈蚀,质量无损检测报告和监理单位提供的见证焊接质量检验报告,焊缝要做防腐技术处理。

(2)声屏障外侧流水时间长,对路基边坡产生冲刷,并且漏声。

路基地段声屏障安装应安装设计要求,设置排水设施,外侧排水口避免对路基边坡产生冲刷,同时应做漏声检测,做好技术处理。

1.1.6综合接地

(一)管控要点

(1)线路两侧均埋设贯通地线,贯通地线采用70mm2(或35mm2)的耐腐蚀的导铜缆。

(2)贯通地线保持全线电气贯通,确保各设备接入贯通地线后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3)贯通地线一般埋设于通信信号电缆槽下方,距基床底层顶面300~400mm处;

石质路堑地段,埋设于通信信号电缆槽下方200mm的沟中,并回填细粒土。

长度小于20m的路基地段,贯通地线可敷设于通信、信号电缆槽中。

(4)长度超过1000m的路基地段,每间隔500m左右,将上下行贯通地线横向连接1次。

(5)在制作接触网支柱基础时,按设计要求预制接地端子,接地端子连接钢筋要求与基础内部结构钢筋可靠连接。

(6)电力电缆槽接地端子原则上约1000m设置一处,接地端子与接触网支柱间距应不小于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