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下《卢沟桥烽火》.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7224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下《卢沟桥烽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教版六下《卢沟桥烽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教版六下《卢沟桥烽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教版六下《卢沟桥烽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教版六下《卢沟桥烽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下《卢沟桥烽火》.docx

《苏教版六下《卢沟桥烽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下《卢沟桥烽火》.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六下《卢沟桥烽火》.docx

《卢沟桥烽火》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查字典并结合上下文理解“挑衅、妄图、咽喉要道、气势汹汹、恼羞成怒、人仰马翻、同仇敌忾、狼狈而逃、猝不及防、抱头鼠窜、如火如荼”等词语的意思,并能积累运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表达顺序,说清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想象具体画面,体会日军的勃勃野心、蛮横无理、可耻下场及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4.体会场面等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烘托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并进行片断练笔。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想象具体画面,体会日军的勃勃野心、蛮横无理、可耻下场及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积极参与搜集有关抗日战争史实资料的实践活动。

品悟人物形象,体会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难点:

体会场面等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烘托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进行片断练笔。

三、前置学习活动

1.自学生字新词,做到“会读、能理解、会运用”。

2.根据本单元的特点,师生课前结合《卢沟桥烽火》再次了解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图片、文字、视频),了解聂荣臻将军的基本资料。

以及“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的有关资料。

3.搜集抗日战争有关资料、图片。

了解抗日战争中的更多史实。

浏览本单元课文内容及写法,体会其共同点和不同观点。

4.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我国军民的英勇行为,在文中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导入新课、检查初读情况

1.导入: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为保全情报同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强烈的爱国精神,体会到了正义必胜的巨大感召。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正义必胜,战争故事的文章《卢沟桥烽火》。

2.师声情并茂地描述——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

一直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

蓄意挑衅,要到宛平城内搜查一个失踪的士兵。

守桥官兵当即拒绝敌人的无理要求,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斜在卢沟桥桥面上。

中国守军立即开枪还击。

但由于众寡悬殊,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退守桥东的宛平县城。

第二天凌晨,日军向宛平城发动进攻。

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打得日本鬼子人仰马翻。

请同学们看看激战的场面吧。

(出示卢沟桥事变的“激烈战斗的场面”课件)

3.师继续引入——面对侵略,我们全国军民团结一致,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

从此,一场伟大的抗日战争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这就是——“卢沟桥烽火”(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

4.这是一场怎样的烽火呢?

读读课文,你脑海中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出示初读要求: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5.出示词语“烽火、妄图、伪军、咽喉要道、凌晨、震耳欲聋、哭爹喊娘、呐喊”。

请大家认识一下这些词语。

——这些红色的字是生字,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指名说易错的部分)强调笔顺及字形书写。

(师范写,学生再描红)

6.交流“挑衅、妄图、咽喉要道、恼羞成怒、人仰马翻、同仇敌忾、狼狈而逃、猝不及防、抱头鼠窜、、如火如荼”等重点词语的意思(结合课文句子说说在文章里的意思,尝试用词语说一句话)

7.运用上面的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1.课题“卢沟桥烽火”是什么烽火,在文中标画出有关语句。

(课件出示:

“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狼狈而逃。

”“当天晚上……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里。

”)

齐读句子,在头脑中感受中国守军的形象。

(板书:

英勇善战)

2.说说在你的眼中中国守军是一支怎样的军队?

可以用哪些四字词语来表达,想好了写在黑板上。

(聚焦人物形象,用一些词语定位人物精神品质——勇敢顽强、临危不惧、英勇善战、同仇敌忾、不怕牺牲、团结一致、热爱祖国……)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细读课文第2—5自然段体会自己眼中的中国守军,感受人物形象

1.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思考:

你看到了怎样的日军?

你看到了怎样的中国守军?

在有关的语句旁做出批注。

也可以从标点符号来理解(教师巡视学生自学)

交流预设:

(1)谈到第2自然段时,引导学生感受日军的“蓄谋挑衅、蛮横无理”;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守军的“不畏强敌、严词拒绝”读出对日军的憎狠及对我军的敬佩之情。

(出示第2自然段的句子课件)

(2)谈到第3自然段时,引导学生感受日军的“不可一世的狰狞面目及侵略本质”;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守军的“奋勇抗击”读出日军的卑鄙行径及我军的正义之举。

(出示第3自然段的句子课件)

(3)谈到第4—5自然段时,引导学生感受日军的“惨败的可耻下场”;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守军的“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读出日军的丑恶嘴脸及我军的英勇气概。

(出示第4—5自然段的句子课件)

2.同学们浏览2—5自然段,看看是运用什么方法体现日军的丑恶嘴脸及我军的英勇气概的?

——通过对比描写敌我双方人物行为的语言、动作来体现的。

(出示相应的写法课件)

3.这部分除了采用“人物动作、语言”这一细节描写的方法外,还采用什么描写手法呢?

请大家再找一找。

4.师小结:

为了表现人物的精神,本文采用环境和气氛的描写、人物动作和语言的描写,是为了表现什么呢?

5.请一名同学读这一部分(2—5自然段)同学们用心体会。

(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表现了日军的丑恶嘴脸及我军的英勇气概。

6.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四)作业设置

作者为了表现人物的精神,还采用侧面烘托的方法,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第二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四)细读课文重点段落(第6—8自然段感受中国军民的抗击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1.用心默读课文第6—8自然段。

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军民有着怎样的表现呢?

在自己感触最深的地方写下自己体会(教师巡视学生自学,并积极鼓励学生静下心来读书思考,要有自己的阅读思考、判断、评价)。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接读课文第6—8自然段,进一步推进学生受到感染,感受中国军民的抗击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重点指导:

平津危急!

华北危急!

中华民族危急!

(课件出示)

(1)三个感叹号表明当时中国形势非常严峻,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了。

(2)不能调换顺序,因为这是按范围的从小到大安排的,说明中国的领土正在被日寇逐渐蚕食。

3.齐读6—8自然段,再次感受一下民族的危难和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

(五)品读课文重点段落(第1自然段和第9自然段,感受卢沟桥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卢沟桥事变的重大历史意义)

1.品读课文第1自然段,感受卢沟桥重要的战略地位。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学情预设:

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比喻逐步侵占。

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3)这一段写了什么?

 ①“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

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

东北:

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东部。

华北:

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

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

 ②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

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

为什么这样比?

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

 (4)齐读第一段,小结。

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

2.品读课文第9自然段,感受卢沟桥重要的战略地位。

(1)范读第9自然段。

(2)第9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①师引:

卢沟桥事变拉开了…………。

从此,…………。

②“序幕”是什么意思?

③“如火如荼”是什么意思?

能找及格词语替换一下吗?

(红红火火、蓬蓬勃勃)

④总结:

抗战之火,由卢沟桥的烽火点燃,卢沟桥上的石狮子见证了这段历史。

在同是中国人,同样爱祖国这根红线的连接下,抗战之火很快燃遍祖国各地。

经历了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军民才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的领土。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六)学习本文的表达方法

1.表达方法提示一:

顺叙

《卢沟桥烽火》一课,在叙述卢沟桥事变时,一步一步地按照卢沟桥事变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来叙述。

这种叙述方法,就叫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件的发展过程或人物经历的自然顺序进行叙述。

它是叙述中最常用的方法。

2.表达方法提示二:

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

写一篇文章,无论是叙事,还是写景、记人,都要有一定的顺序,尤其是叙事。

如果不按一定的顺序来记叙,那么记叙的内容就不会清晰明了、重点突出。

(七)总结课文,升华感情

1.复述课文。

方法指导:

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复述这一历史故事。

2.引导写话。

课件出示卢沟桥:

经过岁月洗礼的卢沟桥,桥面坑坑洼洼,俨然是一位历经沧桑的长者,对我军、对敌军,对全国人民、它似乎在诉说什么呢?

3.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

是啊,中华儿女永远也不会忘记中国的历史,不会忘记中华民族的耻辱日——1937年7月7日,不会忘记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

让我们再次齐读课题牢记国耻——《卢沟桥烽火》!

在8年的抗日战争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小故事,课后请大家收集有关抗战的小故事。

六、板书设计

5卢沟桥烽火

敌军我军

战蓄意挑衅严词拒绝正

争大举进攻同仇敌忾义

故猝不及防主动出击必

事滔天罪行顽强精神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