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7213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师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师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师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师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docx

《教师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docx

教师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袁红

教育部早在1999年8月13日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指出: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心理素质不仅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它素质(如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国,心理疾病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1992年在南京召开的"首届全国危机干预自杀研讨会"上,中科院一项调查批露:

中国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数14至16万,平均每天400人(不包括自杀未遂的,更不包括曾有自杀意图的).上海的一项调查表明,34%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有人曾经对西部五个省市20个地区的中学生做过调查,发现有77.9%的中学生存在各种轻度的不良反应,有5.2%的中学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障碍.深圳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3.2%,但如果把心理问题达到临界程度的考虑为需要心理干预,则需要个别心理指导的学生达到32%.

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21世纪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针对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素质方面的弱点,进一步提高其心理素质水平,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

科学研究表明,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等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中小学阶段独生子女群体的日益扩大,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成为一个需要普遍重视的问题。

因此,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新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心理健康不仅与疾病,事业的成功有关,还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杭州有个9岁的孩子,张毅,小学三年级,学习优秀,班长少先队中队长,1989年2月2日上午,被全票通过评为"三好学生".当天中午,姐姐张萍(小雪年级)把茶话会上的4块糖果带回家,分给张毅两块,留给妈妈两块,可张毅不干,坚持全要,并大发脾气,踢姐姐,然后跑到楼上,反锁在屋内,用红领巾吊死在窗框上.一女大学生,在小学和中学一直都是班上的尖子,考入一名牌大学后,发现自己很难再拔尖,无法面对现实,痛苦万分,无力自拔,留下了遗书,匆匆就走了.

关于青少年心理,有一个问题常常困扰着我们: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年轻的病人?

他们怎么了?

那些企图自杀的高中学生;害怕笔尖的中学生;不敢看人的初三学生;害怕死亡的高中生;被拘留的高一男学生;自杀未遂的中专生;能力不足的大学高材生;不会与人交往,无法工作的大学毕业生等等……他们怎么了?

目前,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如何呢有关专家学者们进行了调查研究.有关调查表明,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初中生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大学生约为25%,这些枯燥的数字反映出我国教育工作中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欠佳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怎样对孩子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我认为首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情商。

一个人真正健康的应该是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健康。

只有这两方面都健康,我们才能说得上健康,这样才能使我们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才能拥有成功的人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

他在25万名小学生中挑选出1500名男女同龄学生进行长期追踪研究,发现其中有些人后来在事业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就,声名显赫;有些人却一事无成,默默无闻。

对其中150名最成功的智力优越者的研究表明,获得卓越成就的人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具有良好的智力,而良好的情绪因素,如热情、自信等,在他们的成功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它一些相关研究都表明:

人们能否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人的智力或客观环境,而是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即心理素质方面,如意志、自控力、坚持性、自信等。

积极的心理暗示,是自信与成功的关键,而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

心理学家曾做了一个实验:

将一只跳蚤放进杯中,开始,跳蚤一下就能从杯中跳出来。

然后,心理学家在杯上盖上透明盖,跳蚤仍然会往上跳。

但碰了几次盖后,碰疼了,慢慢就不跳那么高了。

这时心理学家再将盖拿走。

却发现那只跳蚤已经永远不能跳出杯子了。

实验启示我们:

如果说自信不一定能让你成功,那么丧失自信你却注定会失败,因为你已丧失进取的勇气。

心理暗示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它是用含蓄、间接的办法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迅速影响的过程,它用一种提示,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影响。

它的作用是巨大的,不但能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还能影响到人体的生理机能。

因此,消极的暗示能扰乱人的心理、行为以及人体的生理机能;而积极的暗示能起到增进和改善的作用。

其次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心理学家把一些4岁左右的孩子带到一间陈设简陋的房子,然后给他们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他们,如果马上吃软糖只能吃1颗;如果20分钟后再吃,将奖励1颗软糖,也就是说,总共可以吃到两颗软糖。

有些孩子急不可待,马上把软糖吃掉。

有些孩子则能耐心等待,暂时不吃软糖。

他们为了使自己耐住性子,或闭上眼睛不看软糖,或头枕双臂自言自语……结果,这些孩子终于吃到两颗软糖。

心理学家继续跟踪研究参加这个实验的孩子们,一直到他们高中毕业。

跟踪研究的结果显示:

那些能等待并最后吃到两颗软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仍能等待机遇而不急于求成,他们具有一种为了更大更远的目标而暂时牺牲眼前利益的能力,即自控能力。

而那些急不可待只吃1颗软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则表现得比较固执、虚荣或优柔寡断,当欲望产生的时候,无法控制自己,一定要马上满足欲望,否则就无法静下心来继续做后面的事情。

换句话说,能等待的那些孩子的成功率,远远高于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

这个实验给我们的启示是:

人的自控能力大小,跟人的一生成功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

再次,让孩子宣泄不良情绪,培养健康有益的爱好,当今小学生,有些人精力旺盛而责任心不强。

有些人对学习缺乏兴趣,多余的精力就转移到歪门邪道上去,一旦养成不良的习惯,就很难改变过来,并形成恶性循环。

教师要善于掌握其不良情绪的成因,有理有节及时排解学生心中的纳闷和困惑,积极引导他们通过正常的渠道宣泄不良的情绪。

比如,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这些学生向老师、同学或亲人倾吐心中的苦水,自然流露心中的烦恼。

可以通过个别交谈排解的方法,引导其将精力和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去和大事上来。

如我女儿班上同学吴娟,由于父母违法,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女儿说她整日闷闷不乐,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总觉得低人一等,一下子象换了个人似的,学习成绩急剧下滑,后来班主任老师叫她的好朋友找她谈心,教师再进行开导,并对其他同学进行教育,使她打消了顾虑,又积极快乐地投身于学习和活动中去。

解除学生心理障碍必须提供适应的机遇、创造合适的条件,以便给予适当的宣泄形式。

例如,用写信写日记等形式,把烦恼和委屈转移到纸上,其实,最好是将其恶劣的情绪宣泄到有益的文体科技活动或有益的社会活动上去。

实验证明:

成功的体验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位心理学家教一些3—5岁的儿童识字。

第一天,有几个孩子学得特别快,很快就把老师教的字记住了。

第二天,心理学家发现,这些头一天就取得了成功的孩子,非常愿意再来学习,而头一天失败了的孩子,却不那么用心。

再经过几天的学习,他发现那些屡遭失败的孩子开始讨厌学习活动了,即使经过劝导,他们也还是提不起兴趣来。

看来,学习的成功,是足以使学生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特别是当一个学生克服了较大困难而获得成功,他以后的学习就会积极得多。

在学习中,成功的体验有助于进一步激发人的学习动机、求知欲和自信心,屡次的失败,则会产生焦虑、兴趣低落、消极逃避等心理状态,自卑感往往产生在失败的体验之后。

心理学的实验也证明,成功的体验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失败的体验倾向于降低学习效率。

关注差异和用爱施教,做好个案分析,采取多种方法,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切实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与一般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同,它更多的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发现,绝大部分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不存在大的问题,有问题的主要是极个别的,由于多种原因长期造成的。

作为班主任,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就必须认真全面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有关情况,通过日常的观察,初步确定出重点的教育对象,在作进一步深入了解后,要制定出教育计划、方案和措施,循序渐进地进行和辅导。

对小学生来说,心理健康问题多数与关爱、理解、信任等缺乏有关。

因此,要搞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老师必须用平等的态度、关爱的精神去教育学生、感化学生,而不能搞成思想品德般的说教或者心理卫生知识的讲解。

今天的孩子是明天的主人,他们不仅要有真才实学,而且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他们应该具有勇于参与竞争的良好心态.可是他们中的不少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比较弱,也缺乏社会交往能力,而许多心理障碍与疾病都与适应能力差及人际关系紧张而产生的焦虑有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增强学生适应社会交往的能力为主要目标.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将有助于中学生心理潜能的发挥和身心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其最终目标是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明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