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史话山东农业大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19376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年史话山东农业大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百年史话山东农业大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百年史话山东农业大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百年史话山东农业大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百年史话山东农业大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百年史话山东农业大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百年史话山东农业大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年史话山东农业大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百年史话山东农业大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山东农业大学的前身———山东高等农业学堂应运而生。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一月,山东巡抚杨士骧拨白银8万两,命商务议长、农工商事务局总办朱钟琪在济南农林试验场的基础上,修建讲堂房舍,筹办山东高等农业学堂。

  经过半年多的筹备,是年八月间,山东高等农业学堂开始招生。

按照清朝学部(相当于今天的教育部)的规定,报考高等学堂的考生必须是中等学堂毕业,当时由于科举制度于一年前废除,报考的学生多是刚刚放下四书五经的秀才,八股文章还能做得来,而数理化却是闻所未闻。

不得已只好“爰就地方情形,参照定章,量为变通”,先开设了农、林、蚕三科的中等班,用3年的时间补习中等学堂的课程,考试合格后再升入高等班。

在高等班也是学习3年,合格者才准予毕业。

尽管当时录取的条件有所放宽,但最后也只录取了120名学生。

三年后,这120名学生经考试只有77人升入高等班,其余的43人或因成绩不及格而中途退学,或作肄业处理,可见山东高等农业学堂刚一开办,就十分地严格认真。

  学堂开办之际,共有职员12人,教员8人,所用职员多是清朝官吏,其中,学堂监督王景禧为直隶补用道,总稽查武玉润为沂州知府,就连做会计兼杂务官的汪懋森,也是试用知县。

8名教员中,郑辟疆为国内农学界名人,另有3名日本农学士。

学堂监督王景禧是一位思想开明、视野开阔的领导人。

他主张学以实为贵,学用结合,并积极吸收国外先进农业教育经验,曾亲自翻译国外农学书刊,汇编为《农学丛书》,供师生学习参考,带领学堂由初创很快转入正规。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清末的经济状况对农业人才的需求较之工、商诸业尤为迫切。

因此,山东高等农业学堂在创办和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各级官府的格外重视和关照。

学堂的常年经费为白银4万两,1907年,学堂又招收了120名新生,4万两经费不敷使用,要求再增加34346两。

尽管署理山东巡抚吴廷斌对需要增加的这笔经费也颇感“为数甚巨”,但仍批示“不可不于无可撙节之中,力求撙节,由藩司、提学司会同学堂监督从廉切实预算”后,予以增拨。

  当然,官府的银子也没有白花,山东高等农业学堂的办学成绩在省城济南其他五所学堂中是首屈一指的。

自1906年学堂开办至1913年学堂易名的7年间,共培养了农、林、蚕三科高等本科生178人,中等科410人,另外,还培养了一年学制的垦殖专修科88人。

  清政府对山东高等农业学堂的办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学堂开办不久,学部视员前往视察,认为学堂“管理得人,一切布置井井有条,教员学力相当,学生尚守规则。

合观此堂,实为东省各校之冠”。

一年后,学部视员又进行了第二次视察,认为该学堂“所费至省而收效颇宏……此次调查各省农业一事,以山东最有望,深可嘉慰”。

百年之后,作为农大人,读着这样的评语,仍感到光荣和骄傲。

  1913年6月,山东巡按使(相当于今天的省长)根据国民政府颁布的《专门学校令》,将山东高等农业学堂易名为山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

山东高等农业学堂7年的办学历程,为今天的山东农业大学奠定了坚实牢固的百年根基。

百年史话之二:

学堂易名

———山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的十三年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颁行了“癸丑学制”,明确规定:

全国设大学区,各省设专门学校,将学堂改称学校,官立改称公立,学校监督改称校长。

1913年6月,山东巡按使根据教育部“凡在前清设立的官立某某学堂,嗣于民国二年一律改称某某专门学校”的规定,将山东高等农业学堂易名为山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

  如果说山东高等农业学堂时期尚属学校的初创阶段,学校规模小,学生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学制亦不够规范,那么,在山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存在的13年间,学校在办学水平、办学规模、办学实力诸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纵观学校的百年发展史,这个时期应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

  在办学规模上,高等农业学堂时期的1911年有教员19人,而到了十年后的1921年,已有专任教师27人,其中,教授10人,助教8人,教员9人。

这样的规模在今天看来,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而在百年前,这个规模是同时办学的省内其他五所专门学校难望其项背的。

  在办学实力上,这个时期的学校较之初创时也有了很大增强。

学校占地420亩,有教室、实验室、师生宿舍640余间,建有3个养蚕室、1个机器制丝厂、1个林产制造室和1个农艺化学试验室。

“内部设置如标本、仪器、药品、器具亦颇完备”,而附设的“汽力缫丝厂其规模尤为可观,计有丝框30个,每年工作10个月,可得生丝40箱,须有干茧二百余担方敷其用,故此机一开,于全省蚕丝业实有莫大关系”。

另外,学校还有果园190余亩,苗圃90余亩,桑园80余亩。

1917年,山东省政府还把燕子山、千佛山等处的4270亩荒山划归学校,供师生植树、实习之用。

如今,遥望济南南山一带的林海松涛,那可曾是当年山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的师生们用心血浇灌过的。

  这个时期学生的自治组织已十分健全,校友会(相当于今天的学生会)下设事务部、运动部、学艺部,组织学生开展学术研讨及文体活动。

《校友会杂志》是学生开展学术及其他活动的重要阵地,每期的“论说”、“学艺”、“调查”等栏目,刊登大量的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及社会信息动态等方面的文章。

这些文章,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对社会问题的认识能力,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遗憾的是,这份宝贵的校史资料,至今尚栖身于北大图书馆、甘肃省图书馆等处偏僻角落里。

  山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在13年的办学过程中,取得了许多值得载入史册的成绩:

1914年2月,校长张岩南以办学成绩优异,获民国大总统颁发的嘉禾奖章;

在1916年1月举办的全国专门学校以上学校成绩展览会上,山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报送的展品荣获二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据有关资料记载,这个时期在济南工作的关向应同志曾到学校开展过青年团的活动;

莱阳籍学生宋海艇于1925年暑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回到原籍莱阳县,创建了胶东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尽管这方面的资料很少,但是足以证明当时的山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确有党的活动。

  1926年6月,奉系军阀、山东督办张宗昌下令,将设在济南的农、工、商、医、矿、政法六所专门学校合并,重建省立山东大学,走过了13年办学历程的山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遂告结束。

百年史话之三:

岁月蹉跎

———空耗了十年时光的山大农学院

  正当山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日新月异地发展壮大之时,1926年6月30日,张宗昌一纸令下,将清末民初在省城济南陆续成立的农、工、商、医、矿、政法六所专门学校合并,重新组建山东大学。

  张宗昌没有什么学问,虽然在山东主政期间做过几件具有文化价值的事情,但并不懂得什么教育。

其实“六专”合并的始作俑者是前任教育厅厅长王讷。

王讷临去任之时,曾拟订了一个改建省垣各校计划书,按照这个计划书,将除农专外的其他“五专”的校址一律拍卖,用拍卖的钱在农专附近购地,建设一所“其规模如美之亚历山大、英之牛津”一类的大学,即使“降格以求,亦应拟北京之燕京、清华等,以其容纳各专校而有余。

其农专则改组为新组大学之农科”。

而保留农专的考虑是因这里“地势宽旷,规模广大,负山临水,风景绝佳,且去城不远”。

  王讷的这个计划,宏则宏矣,可惜只不过是痴人说梦。

当时政局动荡,各路军阀只顾为争夺地盘连年征战,哪有心思搞什么教育。

1926年7月24日,“六专”合校,新的山东大学正式成立,山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改建为山东大学农学院。

由于拍卖“五专”校址计划的流产,除文学院设在前清府学考场的上至书院(即现在的济南趵突泉公园)外,其他学院仍在原校址办学。

所谓“美之亚历山大、英之牛津”尽成话柄,就连降格以求的“北京之燕京、清华”,也成了清谈误国的又一佐证。

新成立的山东大学被时人讥讽为“亚历山大者,乃亚洲历山大学之谓也”。

  1928年4月,国民革命军北伐,进抵泰安,张宗昌败逃,山东大学的师生因避战乱而大半散去,学校也因无人负责(1927年校长王寿彭辞职,其后,张宗昌曾内定著名学者辜鸿铭为校长,以接替王寿彭。

但辜鸿铭当时已是病情危急,不久即去世,未能到任。

由张宗昌自兼校长,一时成为笑谈),经费无着落而停办。

1929年,局势稍有平稳,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采纳蔡元培先生的建议,收用私立青岛大学的校舍、校产,将山东大学迁往青岛,而农学院及农事试验场仍留在济南。

  山东大学东迁后,设在济南的农学院仅设研究、推广两部,并附设农业传习所。

因缺乏经费,始终未能招生,直到1934年12月,才举办了一期冬季农业训练班。

  国立山东大学农学院因迟迟未能招生而引起部分社会人士的不满。

1934年8月,山东实业学会代表彭芝英、卞晓亭(二人均为山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毕业生,彭毕业后曾留学日本)等致函山东省教育厅厅长何思源,要求收回农学院院址及经费,创办独立的农业专科学校。

教育部派员对山东大学进行了视察,提出“农学院如因经费关系难以成立,可将院舍、农事试验场及各项设备让予山东省教育厅,俾用于筹办农业专科学校”。

是年6月,山东大学校长赵太侔致函教育部,同意结束农学院。

1935年11月,时任教育部长王世杰签署命令,案准何思源提出的成立山东省高级农业职校及农事试验场与山东大学合作办学的提议。

对于这样一件既符省情、校情又合民心民意的大事,不知为何,一个月后教育部又收回成命,仍命在济南设立山东大学农学院及农事试验场。

国民政府的朝令夕改,使山东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失去了一次绝好机会。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1月,战事波及山东,山东大学奉命迁往安徽安庆,旋又迁至四川万县。

翌年2月,教育部将山东大学停办,设于济南的农事试验场沦于敌手,成为日伪华北农事实验总场济南支场。

  就这样,一个有着十多年办学历史且成绩卓著、有着美好发展前途的山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被封建军阀、国民党官僚用十年的时间毁灭殆尽。

每每忆及这段历史,不免令人扼腕浩叹。

额外史话

在山河破碎的日子里

———山东省立高级农业职业学校

  1937年7月,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日寇大肆入侵,大片国土相继沦陷,地处济南的山东大学农事试验场也于12月27日沦于敌手。

为强化奴化教育,达到麻痹民族意识,训练安分守己的驯服良民的目的,日伪政权实施了一整套殖民地化的新学制,并开办了一批学校。

1939年9月,日伪山东公署教育厅在山东大学农事试验场的基础上,利用该场西面的两座楼房和60余间平房(原山东公立农业专科学校校舍),建立了山东农业职业学校,并于是年10月招生,招考初级农科两个班、畜产科一个班,共计学生120名。

  1942年,该校开始招收高中毕业生,培养中级农业人才。

第一届75名学生毕业后(其间有45人因学习成绩不及格等原因退学或休学),增设了高级农科及畜产科各一班,学制为三年,学校更名为山东省立高级农业职业学校。

1945年日本投降后,该校被国民党接管,至1946年,教职工发展到39人,学生最多时有高、中两级9个班320名。

  在该校存在的9年中,校长几经更迭。

首任校长为涂鸣,继任校长为姜学海、秦振寰、高中行、张文达、王子彝。

国民党接收后,任命白孟龙(山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毕业生)为校长,周亚武为教务处长。

1947年白孟龙去职,又任命孙景洛为校长,至1948年9月济南解放。

  1948年10月15日,该校并入山东省立农学院。

合并后,对在校学生进行了甄别考试并重新编班,根据考试成绩,分别编入农学院本科或专科,教职员工则根据情况,分配到相应的系科或部门。

在山东省立高级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