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0我们不乱扔 教案教学设计1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718459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0我们不乱扔 教案教学设计1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0我们不乱扔 教案教学设计1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0我们不乱扔 教案教学设计1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0我们不乱扔 教案教学设计1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0我们不乱扔 教案教学设计1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0我们不乱扔 教案教学设计1Word格式.docx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0我们不乱扔 教案教学设计1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0我们不乱扔 教案教学设计1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0我们不乱扔 教案教学设计1Word格式.docx

1.了解乱扔垃圾的危害,认识垃圾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懂得尊重劳动者。

2.学会垃圾分类并于生活中自觉践行,明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3.提升保护环境的核心素养,争当环保小卫士,为缔造美丽厦门作出应有贡献。

【教学重点】 

1.了解环卫工人的生存现状,体会其为洁净家园付出的辛劳,懂得尊重劳动者。

2.学习垃圾分类基本知识,能在生活中自觉践行并带动家人一起进行环保活动。

【教学难点】 

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任,不让垃圾落地不仅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体现,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明素养的体现。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观察生活:

垃圾与环境有什么关系?

2.教师准备:

搜集相关音乐、视频材料;

制作PPT和微课;

准备板贴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绘本,激发兴趣 

1.教师导入:

上课前,老师想先请你们来欣赏一则绘本故事——《公园里的野餐》请同学们认真听,动脑筋想一想:

你从故事里知道了什么?

2.学生畅所欲言。

3.教师小结:

垃圾不落地,家园才能洁净美丽。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究的环保课题,请读——《不只是为了干净》。

【设计意图:

上课伊始,教师播放配乐绘本故事,童真童趣的故事情节深 

深吸引学生,画面定格在:

野餐后的公园草坪上留下一地的垃圾。

教师借机启发学生思考,然后小结并出示课题——《不只是为了干净》。

这样的新课导入,抓住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激发兴趣,为下文探究乱扔拉近危害奠定基础。

】 

二、明白危害,懂得尊重 

(一)呈现图片,初步感知乱扔垃圾的危害性 

1. 

教师过渡:

像东东一家那样,随手扔垃圾,会产生什么危害呢?

请看大屏幕。

2.学生逐图说,教师随机出示:

脏、乱、臭 

3.随手扔垃圾造成使我们的环境变得细想这些被污染的河水经过蔬菜地、农田,农民它来灌溉和做为生活用水(图片);

流进池塘,鱼虾几乎无法存活,商人再拿着这样的死鱼死虾到菜场上贩卖—— 

4.生畅谈产生的后果。

5.教师小结:

孩子们,随手扔垃圾看似一件小事,可它却污染了环境,危害了许多生物,最终危害的是谁?

——我们人类自身,倡导垃圾不落地,不只是为了干净,更是为了保护好我们共同的生存环境。

(出示板贴:

环保) 

(二)实践体验,感受洁净家园的重要性 

1.教师过渡:

在我们身边,有一群人,为了洁净家园日夜辛劳着。

你看—— 

2.出示图片:

环卫工人一年四季清扫捡垃圾图片配文字 

3.学生畅谈感受。

4.出示数据:

这样的舞者遍步全国的大街小巷,厦门日报曾报道,环卫工人一分钟挥帚近百次,每10秒钟就需弯腰一次。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劳累?

实践体验:

假如我们的教室就是城市的一角,你来当环卫生工人试着捡一捡垃圾。

谁来试?

采访一下你,你有什么感觉?

你们仅仅是弯了几次腰,捡了10几秒钟的垃圾,远不及环卫工人一点点的辛苦。

充实数据:

环卫工人一人一年消耗手套至少30双,巨大的体力消耗,使得他们一天要喝四五斤水,结实的布鞋穿不到一个月就磨坏,防水耐穿的胶鞋一双10多元,穿起来双脚却像“蒸桑拿”一样。

一穿就是一天,就是一月复一月。

学生谈体会:

读到这里,我看你若有所思—— 

你静静的—— 

你想说——

静悄悄的教室,凝聚着我们共同的感受。

随身带走垃圾,不只

是为了干净,更是对环卫工人辛勤劳动——(出示板贴:

尊重) 

这一环节,通过图片呈现,数据展示,从视觉上触动孩子, 

直接震撼学生心灵,引导他们明白乱扔垃圾的危害,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再让学生模仿环卫工人的劳动,在动手实践和体验中,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体验,感知环卫工人劳动的艰辛与重要,萌生“尊重”情感。

三、知晓效益,学会分类 

(一)知识链接,了解垃圾可以变废为宝 

孩子们,你们知道吗?

其实垃圾不全是危害物,处理好了,它还会产生巨大的效益。

洪老师班上的同学就到图书馆查阅了相关资料,一起来看一下他们的读书笔记吧!

2.教师提问:

你为什么发出感叹?

3.学生发言 

(二)学会分类,掌握准确投放垃圾要领 

1.观看视频《垃圾分类知识》

2.小组讨论 

3.体验汇报 

4.教师小结:

现在把所有垃圾准确地投进垃圾桶了,真棒,把掌声音送给自己!

学会了垃圾分类,一定要以个人行动带动家人一起践行。

2011版的《品德与生活》课标指出:

教学活动应体现儿童的 

生活经验与道德体验 

,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

基于这理念,本环节的设计特别注重学生实

践运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学生学会垃圾分类,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环保的德育理念在在生活体验中得以渗透。

四、辨析两难,明确责任 

(一)创设情境,明确保护环境之责任 

除了要做好垃圾分类,我们在生活中还常常还会遇见这样的场景—— 

出示图一:

和小伙伴折纸飞机,比赛谁的飞机飞得更高,真好玩!

咻,飞机飞出去了,静静地躺在绿绿的草地。

东东看见了,他想这纸飞机不是我扔的,不捡又没关系。

东东该不该捡呢?

出示图二:

穿过公园,看到公园的小路边有一块黑黑的香蕉皮,上面爬满了蚂蚁,东东想,又不是我扔的,而且好脏啊,我还是装作没看见吧!

出示图三:

野餐结束了,有的小朋友将所有的垃圾放入一个垃圾袋,把垃圾袋团成小球,嘿,看,好球!

把它一脚飞踢到垃圾桶上!

东东看见了心想,垃圾不应该这样丢吧,要过去纠正他吗,算了,太麻烦了,就当没看见吧。

东东要不要去劝导同学呢?

2.东东的疑惑,你也有吗?

请学生同桌交流讨论,该怎么做才是对的。

3.请生汇报。

孩子,我们常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随手捡起垃圾,做好分类投放,不只是为了干净,更是保护环境的责任。

责任) 

(二)借鉴事例,提升保护环境责任意识 

出示图片:

你们知道吗,在日本这种责任意识已深入人心,成为人们自觉的生活习惯。

在日本公共场所很少看见垃圾桶,人们都是将垃圾随身带回家,进行处理、分类、回收。

此教学环节中,老师有意识设计三种“两难”情境的处理,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讨论、交流、汇报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价值观,明白对垃圾进行准确分类、投放,不只是为了干净,更是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人人应该履行随手捡起垃圾,维护环境整洁的责任与义务。

5、观赏实例、扩展延伸 

(一)展示图片,领略厦门的美丽 

厦门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已是五连冠,正像习总书记说的一样,厦门是一座“高颜值,高素质”的城市。

(环岛路、中山路、公园、白鹭女神、街道、自行车整齐、社区垃圾分类)(配乐欣赏) 

2.学生交流 

垃圾不落地,家园更美丽,保护环境是个人文明习惯的体现,更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文明素养的体现。

(出示版贴:

文明) 

4.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乱扔垃圾的危害,学会了垃圾分类,知道了垃圾不落地,不只是为了干净,是对环境的保护,是对劳动者的尊重;

是我们肩负的责任,更是我们个人文明素养的体现。

(二)播放微课,感悟巧用的好处 

孩子们,你们知道吗,还有一些东西我们不需要把它们投进垃圾桶,可通过我们的改造,使它们“变废为宝”。

一起来看这段微课视频。

(三)读拍手歌,共护美丽的家园 

教师:

在座的小朋友们也能做到吗?

请伸出你的小手,转向你的同桌,让我们一起当环保小卫士。

(配乐拍手歌) 

本环节的设计,老师抓住关键词“文明”,立足情感熏陶,从图片展示、微课呈现、配乐拍手歌三方面层层递进,步步提升,彰显厦门人民为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所作出的贡献。

美丽的图片欣赏,欢快的儿歌诵读,老师的简短总结,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是个人文明习惯的体现,更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文明素养体现的道理。

14家乡物产养育我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

《家乡物产养育我》是第四单元的第二课,它包含两个主题,分别是“我的家乡产什么”和“家乡物产惹人爱”。

教材主要以图画的形式呈现了这样的情景:

孩子们跟随家长在集市上购买特产,博览会上展出各地的特色产品,各地盛产丰富多彩的物产,旨在让孩子们了解并且知道家乡的物产,明白这些物产都是人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得来的。

其设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学情分析: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适应了小学的生活,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所以在了解了家乡的特产以及这些特产的来历后,自然能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并且能在教师介绍祖国各地的丰富物产的同时.产生自豪感,从而立志建设家乡。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物产,介绍这些物产,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

2.引导学生运用搜集、调查等方法收集家乡物产及有关的资料,了解家乡的物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的物产,介绍这些物产,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搜集、调查等方法收集家乡物产及有关的资料,了解家乡的物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师准备:

课件、家乡物产。

学生准备:

课前了解家乡的物产,准备一些物产。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家乡山美、水美、物也美。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

在上节课中,在同学们的带领下,我们一起到生我们养我们家乡宁夏进行参观。

在那里,我们不仅欣赏到了美丽的景色,还听到了动人的故事,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啊!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坐上时光列车,走进家乡的物产吧!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首先是对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一个回顾,其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今天的新课。

二、新课讲授 

活动一:

说说家乡好物产 

1.那我们的家乡究竟有哪些物产呢?

课下同学们对宁夏的物产进行了调查,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小声的把自己搜集的材料与同组的同学进行交流、汇总,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调查问卷。

2.小组交流与汇总,并进行汇报。

3.除了调查表上的这些物产外,你还搜集到了哪些宁夏的物产?

看到这么多的家乡物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