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2教材分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717981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必修2教材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化学必修2教材分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化学必修2教材分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化学必修2教材分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化学必修2教材分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必修2教材分析Word格式.docx

《化学必修2教材分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必修2教材分析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必修2教材分析Word格式.docx

有关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中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等化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从理论进一步认识、理解。

同时,也作为理论指导,为学生继续学习化学打基础。

这部分知识作为化学2(必修)的内容,既是必修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选修化学的基础。

在初中学生对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就有所了解,在化学必修1学习了元素及其化合物(包括金属、非金属)的知识,这为我们学习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打下一定了基础。

同样,这对我们后面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如对我们在化学2第二章我们要学习的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章要学的有机化合物知识,在选修模块要学的物质结构与性质都有极大的帮助。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核心内容,

教学知识点:

一、原子结构

1、原子包括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

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荷数=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HeLiBeBCNOFNeNaMgAlSiPSClArK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

对应表示符号:

KLMNOP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

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周期表中一共有7个横行叫周期,1-3叫短周期,4-6叫长周期,7叫不完全周期。

周期表一共有18个纵行,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0族,8-10行叫VIII。

第IA族:

碱金属元素

第VIIA族:

卤族元素

0族:

稀有气体元素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第三周期元素11Na、12Mg、13Al、14Si、15P、16S、17Cl、18Ar

(1)电子排布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2)原子半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3)主要化合价+1+2+3+4\-4+5\-3+6\-2+7\-1

(4)、金属性、非金属性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加

(5)单质与水冷水热水与与酸反

或酸置换难易剧烈酸快应慢

(6)氢化物的化学式SiH4PH3H2SHCl

(7)与H2化合的难易---------------由难到易

(8)氢化物的稳定性--------------稳定性增强

(9)最高价氧

化物的化学式Na2O、MgO、Al2O3、SiO2、P2O5、SO3、Cl2O7

(10)变化规律碱性减弱,酸性增强

第ⅠA族碱金属元素:

LiNaKRbCsFr(Fr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左下方)

第ⅦA族卤族元素:

FClBrIAt(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

★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1)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难);

②氢氧化物碱性强(弱);

③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

Fe+CuSO4=FeSO4+Cu

(2)非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氢气易(难)反应;

②生成的氢化物稳定(不稳定);

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

④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

2NaBr+Cl2=2NaCl+Br2。

比较粒子(包括原子、离子)半径的方法:

(1)先比较电子层数,电子层数多的半径大。

(2)电子层数相同时,再比较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多的半径反而小。

四、化学键

化学键是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1.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

键型离子键共价键

概念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

的静电作用叫离子键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成键方式通过得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

成键粒子阴、阳离子原子

成键元素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之间

之间(特殊:

NH4、Cl、NH4、NO3等铵

盐只由非金属元素组成,但含有离子键)

离子化合物:

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一定有离子键,可能有共价键)

共价化合物: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只有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

由不同种原子形成,A-B型,如,H-Cl。

共价键

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

由同种原子形成,A-A型,如,Cl-Cl。

2.电子式: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与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的不同点:

(1)电荷: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需标出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荷;

而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不能标电荷。

(2)[](方括号):

离子键形成的物质中的阴离子需用方括号括起来,而共价键形成的物质中不能用方括号。

教材小结:

总之,本章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所提供的图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推理、探究,切忌教师照本宣科,给出现成的结论,这样,学生不经过分析、观察,生吞活剥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实践证明,既不利于掌握知识,更不利于培养能力。

通过本章学习,力求让学生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结构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为以后学习服务。

第2单元化学反应和能量

教材知识结构:

本章内容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是化学学科最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也是深入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特点和进程的入门性知识。

同时,本章内容又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应用的知识,是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有重大价值的知识,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因此,化学能对人类的重要性和化学反应速率、限度及其条件控制对化学反应的重要性,决定了本章学习的重要性。

一、化学能和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

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

C+CO2△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

C(s)+H2O(g)△CO(g)

+H(g)②铵盐和碱的反应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3化学能和热能能够相互转化

二、化学能于电能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电力)火电(火力发电)原电池

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缺点:

环境污染、低效优点:

清洁、高效

2、原电池原理

(1)概念:

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

(2)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

(3)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

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

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

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

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

(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

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

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

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

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

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③设计原电池。

④金属的腐蚀。

3、化学电源基本类型:

①干电池:

活泼金属作负极,被腐蚀或消耗。

如:

Cu-Zn原电池、锌锰电池。

②充电电池:

两极都参加反应的原电池,可充电循环使用。

如铅蓄电池、锂电池和银锌电池等。

③燃料电池:

两电极材料均为惰性电极,电极本身不发生反应,而是由引入到两极上的物质发生反应,如H2、CH4燃料电池,其电解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