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717812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5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临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临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临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临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下载.docx

《临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下载.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下载.docx

第二节调整方案16

第三节土地利用布局19

第四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21

第一节确保耕地数量21

第二节保证耕地质量22

第三节强化基本农田建设与保护22

第四节基本农田调整原则24

第五节基本农田调入调出分析25

第六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的措施26

第五章建设用地调控27

第一节建设用地数量控制27

第二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29

第三节重点建设项目32

第四节集约节约利用建设用地32

第六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36

第一节中心城区范围和定位36

第二节中心城区发展方向36

第三节中心城区人口及用地规模36

第四节中心城区用地规划37

第七章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39

第一节重点保护基础性生态用地39

第二节实施土地生态功能分区39

第三节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41

第八章土地综合整治43

第一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43

第二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点区域44

第三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点项目45

第四节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46

第五节土地综合整治实施保障措施48

第九章土地用途分区51

第一节基本农田保护区51

第二节一般农地区52

第三节城镇村建设用地区52

第四节独立工矿区53

第五节风景旅游用地区53

第六节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54

第十章乡镇土地利用调控55

第一节乡镇分级和职能结构55

第二节乡镇土地利用控制指标56

第三节乡镇土地利用管制57

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59

第一节加强土地利用整体控制59

第二节完善规划实施的行政手段60

第三节完善规划实施的经济措施62

第四节强化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的措施63

第五节切实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65

第六节建立公众参与制度和规划社会监督65

第七节强化现代技术在规划实施中的应用66

附表一临邑县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68

附表二临邑县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69

附表三临邑县土地用途分区70

附表四临邑县耕地保有量规划平衡表71

附表五临邑县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72

附表六临邑县各乡(镇)规划主要控制指标73

附表六临邑县各乡(镇)规划主要控制指标(续表)74

附表七临邑县不易确定具体位置的建设项目表75

附表八临邑县各乡(镇)基本农田调整分析表76

附表九临邑县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点区域77

附表十临邑县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点项目77

附表十一临邑县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规划表78

附表十二临邑县乡镇职能结构表79

前言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临邑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障土地资源永续利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按照《德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特编制《临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全县土地利用战略,明确全县土地利用管理的目标、任务和政策;

是全县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依据,是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一项基本手段。

全县范围内的一切土地利用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

本《规划》以2005年为规划基期年,2006-2020年为规划期,2010年为近期目标年,2020年为远期目标年。

规划范围为临邑县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总面积1015.85平方公里。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县域概况

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临邑县地处德州市东南端,东与商河县为邻,南靠济阳县、隔徙骇河与齐河县相望,西与陵县、平原、禹城毗连,北与乐陵市接壤。

地理坐标为:

东经116°

42'

2"

至117°

3'

33"

,北纬36°

59'

50"

至37°

31'

59"

南北最长57.75公里;

东西最宽29.25公里。

全县现辖邢侗、恒源、临盘三个街道,临邑、德平、临南、林子、兴隆、孟寺六个镇,翟家、理合和宿安三个乡,共856个行政村。

二、自然条件

气候:

临邑县属北温带半干旱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

光热资源充裕,全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2661.1小时,年平均气温12.6℃,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124.67千卡/平方厘米;

全年平均无霜期196天;

年平均降水613.8毫米,存在降水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降雨多集中于夏季,尤以7、8月份最为集中,也是极易引起洪涝灾害的月份。

地形:

全县土地的空间特性是开阔平坦,略有起伏,地形自西南部向东北部缓缓倾斜,地面高程为19.0-11.5米。

土壤:

潮土类、盐土类和风沙类为全县主要三大土壤类型。

其中,潮土类是全县耕地土壤的主体,主要分布于缓平坡地的中上部和浅平洼地中部,是农林牧副渔业发展的重要基地,盐土类属于低产类农田土壤,风沙类土壤面积较少。

水源:

临邑县属于海河流域南系,地表水资源总量19363万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6163万立方米,引黄13200万立方米,沟网和自然坑塘平均拦蓄2204万立方米,地下淡水分布面积778.1平方公里,地下淡水天然资源量8871万立方米。

三、社会经济条件

全县近年来经济得到飞速发展。

200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7490元,年均增长分别为24%和23%。

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28:

43:

29演进成为11:

57:

32,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88.6%。

2005年底,本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24亿元,比上年增长42.41%。

全部工业总产值140.7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值111.31亿元。

民营经济迅猛发展,总户数达到1.8万户,年均增长20%,注册资金21亿元,年均增长16%;

上缴税金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9.1%。

个体、私营户数17189户、从业人员58721人、注册资金12.47亿元。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2005年全县总人口为52.61万人,城镇人口为17.20万人,城镇化率为32.69%。

近年来,临邑县围绕打造济南北部“最亮卫星城”的战略目标,立足本县实际,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已形成石油化工、新型建材、碳素制品、生物制药、机械装备、畜牧养殖、蔬菜加工等为重点的工农业生产体系。

先后获得中国铝用碳素生产出口基地、中国最大标准化生态蛋鸭养殖基地、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进京市场准入蔬菜生产基地、中国塑编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书画之乡、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荣誉称号。

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于2000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复实施,以1996年为基期年,以2000年为近期目标年,以2010年为远期目标年。

一、上轮规划执行情况

(一)耕地保有量控制指标执行情况

1996年临邑县耕地面积为64265.24公顷,上轮规划确定全县2010年耕地保有量指标为64316.91公顷。

2005年耕地面积为65217.57公顷,实现了耕地保护目标。

(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控制指标执行情况

上轮规划确定,全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为56553.00公顷,保护率为88.00%。

2005年底全县基本农田面积为56553.65公顷,完成了上级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三)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执行情况

上轮规划确定,到2010年全县建设用地总规模为22772.45公顷,全县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规模为754.00公顷。

2005年,全县建设用地总规模为14711.51公顷,未突破规划控制指标,全县各类建设实际占用耕地面积994.3公顷,突破规划控制指标,主要是由于规划期内全县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用地需求增长过快。

(四)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完成情况

上轮规划确定,到2010年全县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1068.66公顷,其中土地开发补充耕地275.49公顷,土地整理复垦补充耕地793.17公顷。

1997-2005年全县土地开发补充耕地1117.03公顷,土地整理新增耕地62.31公顷,土地复垦新增耕地3.97公顷,总体上完成了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目标任务。

二、上轮规划实施成效

(一)坚持了基本农田数量保护与质量保护并重

通过加大基本农田整理投入,配套完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为全县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

(二)保证了各级各类重点项目用地需求

规划实施以来,按照规划安排恒利热电、第二水厂、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恒源石化、昌源纸业、克代尔啤酒、豪斯玻璃、澳泰纺织等一大批省、市、县重点项目建设。

提高了土地资源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推动了土地利用方式向集约利用转变

规划实施以来,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规划约束力的不断加强,城镇、村庄外延扩张受到遏制,各地开始注重建设用地内涵挖潜,加大城镇存量土地盘活力度,大力开展“三项”整治,提高土地集约用地水平。

三、上轮规划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划实施的权威性不强和监察力度仍需加强

上轮规划的法律地位和权威性与第一轮规划相比,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违规现象仍时有发生。

另外,由于缺乏有力的监督措施,导致规划在实施中随意性较大。

规划实施的权威性和监察力度不足,仍需进一步加强。

(二)相关规划之间存在矛盾,协调困难

上轮规划虽然与相关部门、相关行业编制的城市、交通、旅游、水利、行业等规划进行了衔接,但是由于相关部门规划与土地规划在规划理念、规划体系等上面都存在偏差,造成规划之间不能够全方位的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综合控制作用的发挥。

(三)规划实施手段单一,保障措施与监管机制不健全

上轮规划的实施主要是以行政手段为主,相配套的法律手段、经济手段缺乏,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注重规划编制,对规划实施过程的跟踪力度不够,使规划实施难以一体化。

第三节土地利用现状

一、土地利用结构

全县土地总面积为101585.25公顷,其中农用地82153.61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0.87%;

建设用地14711.51公顷,占总面积的14.48%;

其他土地4720.13公顷,仅占总面积的4.65%。

(一)农用地

全县农用地以耕地为主,为65217.57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79.38%;

园地324.67公顷,占0.40%;

林地6721.51公顷,占8.18%;

其他农用地9889.86公顷,占12.04%。

(二)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12970.03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88.16%;

交通水利用地1631.45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1.09%;

其他建设用地110.03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0.75%。

(三)其他土地

其他土地中,自然保留地3651.77公顷,占其他土地总面积的77.37%;

水域1068.36公顷,占其他土地总面积的22.63%。

二、土地利用特点

(一)土地利用率较高

全县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河流纵横,平原广阔,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

2005年全县已利用土地面积为96865.12公顷,土地利用率达到95.35%。

(二)土地利用结构单一,农用地尤其是耕地所占比重较大

农用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0.87%,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