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期中文言文复习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71738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期中文言文复习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二期中文言文复习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二期中文言文复习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二期中文言文复习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二期中文言文复习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期中文言文复习Word格式.docx

《初二期中文言文复习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期中文言文复习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期中文言文复习Word格式.docx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

2.“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原指古代边境地区设置烽火台,发现敌情,常烧柴禾升起烟火作为警报,这里借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景象?

答:

4.解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说说你的理解。

二、阅读文言,回答问题。

(一)[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②余以为妙绝( 

2.《古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

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中“鲜”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2分

A.读xiān,活鱼。

 

B.读xiān,新鲜。

C.读xiān,鲜艳。

D.读xiǎn,少。

3.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盛爱牡丹

C.荷花为雨/所洗 

D.余忆年/少时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5.读文赏荷:

3分

(1)赏荷,可观其形美。

[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 

”,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 

”。

(用原文填空)

(2)赏荷,可品其神美。

[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

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

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二)《桃花源记》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令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遂与外人间隔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D.①停数日,辞去 

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

(三)《桃花源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悉如外人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

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四)《桃花源记》

(2008南充市)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24-27题(10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

满足。

②融然:

和悦快乐的样子。

③畜:

同“蓄”。

④弦徽:

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

⑴渔人甚异之( 

) 

⑵阡陌交通( 

⑶颖脱不羁 

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1分)

3.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

他真的是在抚琴吗?

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3分)

4.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五)《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

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3.用原文语句作答: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4.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

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3答:

5.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

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

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六)《桃花源记》

.(2008吉林省)(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

1.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

(1)阡陌交通( 

(2)便要还家( 

3.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

(2分)答:

4.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

什么样的愿望?

5.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5分)

江天一传(节选)汪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

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

尝语人曰:

“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

”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

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

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

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

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

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6.文中“尝语人曰”中“语”的意思是:

7.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本文是如何表现江天一酷爱读书的。

8.请结合陶渊明其人和你读过的他的诗文,谈谈对“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这两句话的

理解。

(七)《桃花源记》

.(2008太原市)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

(13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