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715540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8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

《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

12”汶川地震和雨雪冰冻等灾害影响,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全市经济实现了持续较快发展,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实现了经济总量在全省的升位目标,为“十二五”时期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过去的五年,是资阳经济加快发展的五年,是效益不断提高的五年,是民生持续改善的五年,是社会和谐进步的五年。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全市经济总量实现翻番。

“十一五”期间,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15%,高于全国、全省4.5个百分点和1.7个百分点,高于“十五”时期3.8个百分点。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大关,达到657.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15500元,经济总量和人均占有量较2005年均翻了一番。

经济总量从2006年全省第12位上升到第11位,实现了跨越升位目标。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2010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24.5亿元,是2005年的3.8倍,占全省的比重较“十五”末提高0.24个百分点。

  --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3:

53:

24,由“十五”末的“二一三”结构优化为“二三一”结构。

县域经济取得新突破,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农业保持稳定发展势头,通信、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

  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特色农业快速发展,优质粮油、柠檬、蜜柑、蚕桑、特色水果、中药材产业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取得成效,畜牧业实现提质转型。

“工业强市”战略快速推进,全市造车、食品、医药、纺织、建材“1+4”主导产业从小到大,对全市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2010年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大关,全面实现工业“千百亿工程”目标,“1+4”主导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300亿元以上,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85%左右。

新兴节能产业加快培育;

物流、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投资保持迅猛增长

  “十一五”期间,“项目带动”战略深入实施,全力推进了交通、水利、能源、通讯、城市及园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的建设,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投资“千亿工程”全面实现。

2010年,全市投资总额完成401.1亿元,投资增速保持全省第一位,五年累计完成1100亿元左右,为“十五”期间的4.8倍,年均增长40%,高于全省8个百分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为“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成(都)渝(重庆)铁路客运专线、成安(资)渝高速、成都第二绕城高速(资阳段)、遂(宁)资(阳)眉(山)高速、内(江)资(阳)遂(宁)高速公路“五高”骨干交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成(都)资(阳)、成(都)简(阳)、简(阳)三(岔)快速“三快”通道建设加快推进;

市域内国道321线、318线、319线,省道106线、206线改造“五改”工程全面竣工。

规划的“1+6”高速公路实现了大密度开工建设,规划的“1+7”铁路项目推进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绵(阳)遂(宁)资(阳)内(江)自(贡)宜(宾)城际铁路纳入了四川省与铁道部的合作纪要,成渝铁路成都至内江段增建二线完成了资阳城区段改造方案,遂(宁)资(阳)眉(山)雅(安)铁路完成了规划报告。

农村公路建设提前三年实现“十一五”“硬化到乡”目标,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村村通公路的目标。

到2010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278公里,比“十五”末增加6723公里,形成了全面加快交通建设,打赢资阳综合交通硬仗的大好局面。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迈出关键一步,工程项目建议书得到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各项前期工作快速推进;

大力实施了红层找水、病险水库整治、集雨节灌等工程建设。

到2010年,全市建成各类水利工程34443处,蓄引提水能力达14.1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33万亩。

  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新建资阳500千伏输变电站1座,新建、扩建5座220千伏变电站,新建、扩建18座110千伏变电站。

农网、城网建设成效显著,农村电网建设完成投资4亿元,城市电网建设实现投资1.2亿元,“同网同价”的目标逐步实现。

“十一五”期间,电网建设投资达22亿元,以500千伏变电站为供电枢纽,220千伏变电站为重要节点,110千伏为配电支撑的电网骨架已初具规模,为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和工业化互动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信息平台加快建设。

电子政务、畜牧业信息化试点工作积极开展,资阳市成功实现与成都共用028区号,“数字资阳”基础框架与平台逐渐形成,全市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

  --城市化水平大幅提升

  先后实施城市建设新、老两轮“723”工程,创新推广城市建设“6+3”新机制,着力打造“2+3”城市增长极。

按照“成渝经济区新兴工业城市、成都经济区东部增长极、成都平原城市群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发展定位,完成了资阳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修编,新规划并启动了资阳“两区一带”、简阳“两湖一山”、安岳“两极一带”和乐至“两镇一带”开发建设,深入实施了资阳九曲河综合整治、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等旧城改造工程,加快推进了“山水园林宜居城市”建设,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的产业聚集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2010年资阳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36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30万人,全市城镇人口达138.7万人,城镇化率为35.7%,较“十五”末提高了12个百分点,年均提高2.4个百分点。

  --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

  科技事业进一步繁荣。

进一步完善了科技成果评价和科研激励机制,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取得成效,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市共有27项科技成果获奖,全市已建成国家级技术中心1家、省级技术中心18家。

全力打造了资阳机车、南骏汽车、成都?

资阳工业发展区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园区),发展高新技术企业18户。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加强了教育基础设施改造建设;

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高。

“十一五”期间,实施了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工程,加大了对农村初中改造工程投入,加快推进了筹建四川汽车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前期工作;

成功创建国家级重点职中1所、省级重点职中2所,顺利完成了职教三所攻坚计划;

完成13所普通高中与当地初中合并建设寄宿制学校工作,成功创建国家级示范高中3所、省级示范高中2所。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

全面启动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取得成效,医疗水平显著提高。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得到巩固,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基本建立。

“十一五”末,基本完成县级综合医院的改造建设,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改造建设,社区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加快推进;

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参合率达97.2%以上。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实效。

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建立和完善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全市技术服务中心站加快建设,进一步稳定了低生育水平。

“十一五”末,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2‰,控制在计划目标以内。

  广播电视事业有序发展。

到2010年底,全市拥有电视台4个5套电视节目、广播电台4个4套节目,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视,有线电视用户、数字电视平移用户、宽带数据用户迅速增加。

  旅游事业加速发展。

到2010年底,全市旅游景区达52个,其中新创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9处。

全市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3400万人次,年均增长23.2%;

实现旅游总收入220亿元,年均增长36.6%。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十一五”期间,新建市级图书馆和文化馆各1个、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4个、文化艺术中心2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71个、农家书屋931个。

文化遗产保护不断加强,“安岳石刻工艺”、“临江寺豆瓣制作工艺”、“安岳竹编工艺”分别入选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体育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全民健身服务网络体系基本建立。

到2010年底,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达253处,全市体育人口达37%;

学校体育与业余训练协调发展,竞技体育稳步提升,业余训练被省体育局誉为“资阳现象”,为省队输送优秀运动员30余名,实现了“奥运有人、亚运有金、全运有牌”的目标。

  劳动保障事业快速发展。

就业再就业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不断提高,扩大就业目标顺利实现,五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数达8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成效显著,社会保险体系逐步完善。

开展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现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全覆盖。

  民政、残疾人、档案、统计、人事、气象、保密、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等其他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居民收入稳步增加。

到2010年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529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552元,五年年均分别增长15.3%和13.2%,分别比“十五”末增长103%和85.7%。

  消费支出较快增长。

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新变化,旅游、住房、汽车、家电等成为消费热点。

201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23亿元,年均增长20.8%;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约12560元,农民人均消费支出约2924元,分别比“十五”末增长100%和46.9%。

  居住条件不断改善。

“十一五”期间,城市新开工建设住房面积2771万平方米,较“十五”期间增加1629万平方米;

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拥有居住面积达3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拥有居住面积达40平方米,分别较“十五”末提高12平方米和2平方米。

  --各项改革全面推进

  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深化,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不断创新,集体林权改革基本完成;

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441个;

简阳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深入推进。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四海、南格尔、禾邦、海底捞4户企业已完成股份制改制,进入上市辅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