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综合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705950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综合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物理综合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物理综合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八年级物理综合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八年级物理综合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综合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

《八年级物理综合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综合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综合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

  定义: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产生原因:

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减小。

  减小误差的方法:

通常采用更准确的仪器和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

  ④时间的测量:

秒(s)

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纳秒(ns)

  单位换算关系:

h=3600s    1min=60s  1ms=10-3s

         1μs=10-6s  1ns=10-9s

  4、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

   

  二、声音与环境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①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②声音的传播: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

         速度:

一般规律是:

v固>v液>v气

  ③人耳的听声过程:

耳朵通过空气听声:

声源振动→空气→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

           耳朵通过骨骼传导听声:

声源振动→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

  2、乐音与噪音

  ①乐音三要素:

      响度:

表示声音的大小。

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调:

表示声音的高低。

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音色:

表示声音的品质。

音色与发声体本身有关,不同发声体音色不同。

  ②噪音:

使人感到烦躁,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

      控制噪声的方法:

从消声、吸声和隔声三方面采取措施。

  ③声音的应用:

  a、在建筑上:

利用声音的反射,使建筑别具特色,如北京天坛的“回音壁”。

  b、在音调上:

利用各种声音合成,模仿各种声音。

  c、超声:

定义: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

      特点:

方向性好,穿透力强,易于获得集中的能量。

      应用:

声呐探测潜艇,鱼群等,超声波粉碎结石等。

  d、次声:

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特点:

传播时能量损失少,能传播的距离很远。

预测海啸,火山爆发,台风,探测核爆炸的强度和位置。

  三、光和眼睛 

  1、光的用途及光的色彩:

  用途:

光使人们看见物体,还可加热物体,使植物生长,摇控电器,转化为电能、通信等。

  光的色彩:

白光是由七色光混合而成,红、绿、蓝是色光的“三基色”,红、黄、蓝是颜料的“三原色”。

 

  2、光的传播与反射 

  ①光的传播:

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c=3×

108m/s,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于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在水和玻璃中光的传播速度分别约为

  ②光的反射:

  a、光的反射现象:

光射到物体的表面上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b、光的反射定律:

  c、光的反射的应用:

利用光的反射制成激光束,人造卫星利用光的反射探测地球情况,光纤利用光的反射传输信息。

  3、平面镜成像:

  ①平面镜:

呈平面状的镜子叫平面镜。

  ②平面镜成像特点:

a、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b、像与物左右颠倒。

           c、平面镜成的像不能呈在光屏上,是虚像。

  ③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矫正身姿,制作潜望镜,万花筒等。

  ④凸面镜:

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4、光的折射与透镜

  ①光的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一般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②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在光的折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③透镜:

  a、凸透镜:

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

  对光的作用:

对光有会聚作用。

能使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会聚于一点,该点叫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b、凹透镜:

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④研究透镜成像的规律:

  a、凸透镜成像规律如下表所示,当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且像也越大

        

  

  注意:

放大、缩小、正立、倒立是指像和物体比较,若像比物体大就是放大,若像和物体上、下颠倒就是倒立。

  b、放大镜:

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由此凸透镜可做为放大镜。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取决于凸透镜的焦距,制作放大镜一般用焦距小的凸透镜。

大小相同的两个凸透镜,中间与边沿相比,透镜的中间厚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5、透镜与影像

  ①眼睛看见物体的过程:

来自物体的光→角膜→水样液→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②近视眼:

眼的屈光本领过强或眼轴偏长,清晰的图像就会成在视网膜前,这是近视眼。

近视眼的患者要戴凹透镜做的眼镜矫正。

  ③远视眼:

眼的屈光本领偏弱或眼轴偏短,清晰的图像就会成在视网膜之后,这是远视眼。

远视眼患者可以戴凸透镜做的眼镜矫正。

  ④照相机:

  原理:

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当u>2f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

  结构:

主要有镜头,光圈,快门和暗盒。

  调节:

是靠调节物距与像距共同完成的调节照相机。

例如:

需要被照的景物的像更大一些(如拍完全身像再拍半身像),可以使照相机离人近一些,同时使镜头向前伸,让凸透镜胶片远一些。

  ⑤显微镜:

物体先经物镜(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然后,实像作为物体又在目镜(凸透镜)中成放大的虚像。

  构造:

主要由物镜和目镜两组凸透镜组成,但f物<f目。

  成像:

从目镜看到的是放大的虚像。

  作用:

观察微小物体。

  6、望远镜:

  望远镜分为普通望远镜、折式望远镜和反射式望远镜。

普通望远镜、折式望远镜主要是物镜和目镜两组凸透镜组成。

反射式望远镜主要由凹面镜,平面镜及凸透镜组成。

  成像情况及应用:

从目镜看到的放大的虚像,好像物体被移近了。

通常用它看远处的物体。

  

  四、我们周围的物质

  1、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①物质的磁性:

具有吸引铁、钴、镍的性质叫磁性。

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磁性材料的应用十分广泛,如磁带、磁盘等记录声音、文字、图像等信息;

利用磁场间的相互作用制作磁悬浮列车等。

  ②物质的导电导热性:

  a、物质的导电性:

物质按其导电性能可分为导体、半导体、绝缘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人体、大地、石墨通常情况下都是导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橡胶、塑料、油、干木头等通常情况下都是绝缘体。

  半导体的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如锗、硅、砷化镓等半导体材料。

  b、物质的导热性:

容易导热的物体叫热的良导体,如各种金属常是热的良导体;

不容易导热的物体叫热的不良导体,如水、玻璃、毛皮、棉花、瓷、纸、木头等都是热的不良导体。

  ③物质的硬度:

硬度的含义是指物质对外力引起的变形的抵抗力的大小。

  比较物质硬度的方法:

用一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划另一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表面,若能划破,就说这种物质的硬度大。

也可以利用硬度机来测量。

  2、物质的质量

  ①质量的含义: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字母m表示。

  ②质量的单位:

千克(kg)。

常用单位:

吨(t)、克(g)、毫克(mg)。

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③质量的性质:

物体的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运动速度而变化。

  ④质量的测量:

一般用天平测量质量,此外测量质量的工具还有磅秤、电子天秤等。

  天平用途:

测物体的质量。

  天平种类:

托盘天平、学生天平。

  天平使用:

a、使用时,要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b、将游码放置在横梁标尺的左端的“0”刻度线上,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c、将被测物放入天平左盘,砝码放入右盘,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d、右盘内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就等于左盘内的被测物体的质量。

①被测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范围。

     ②砝码要用镊子夹取。

  3、物质的密度

  ①物理意义:

表示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的性质。

  ②定义: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③公式:

   在式子中,ρ表示物体的密度;

m表示物体的质量;

V表示物体的体积。

  ④单位:

密度单位是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成的复合单位。

  国际单位:

千克/米3(kg/m3),常用单位还有克/厘米3(g/cm3)。

  换算关系:

1kg/m3=10-3g/cm3

  ⑤应用:

  a、通过测定密度的方法鉴别物质发现新物质。

  b、求不便直接称量或庞大物体的质量。

  c、求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和不便直接测量的较大物体的体积。

  4、新材料

  ①纳米材料

  含义:

纳米是长度单位:

1nm=10-9m

  特点:

当物质的颗粒小到纳米尺寸时,材料的性能就会发生显著变化,如黄金在正常状态下是金黄色,而它的纳米颗粒却变成了黑色,而且熔点也显著下降。

  ②超导材料

  某些材料当温度升至一定时,电阻突然为零,材料的这种性质叫超导性。

应用这种材料的超导性可以大大节约能源和材料。

  ③形状记忆合金

有些合金在加热时能像弹簧一样被拉长和扭曲,冷却后保持这个形状不变,当再次加热时,它们又恢复到拉长或扭曲前的形状,这种合金叫形状记忆合金。

  应用:

形状记忆合金应用十分广泛,如月面天线等。

  ④隐性材料:

能将雷达发射出的电磁波大部分吸收掉,反射去的却很少,这种材料叫隐性材料。

隐性材料常用于飞机,坦克等重要目标或军事武器上,涂有隐性材料的物体可以使雷达变成“睁眼瞎”。

  五、从粒子到宇宙

  1、微观世界的结构及尺寸

  ①微观世界的组成: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

  ②微观世界的大小:

微观世界的尺度非常小,通常在10-10m以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